第90章 主導工業化,帶動城市化
作者:妖僧普廷      更新:2020-08-06 12:30      字數:3812
  PS:謝謝hg0202,風刀霜劍啊,十字路口的守望,魔法按鈕,heavensailer的推薦票。謝謝

  上回書說到他們打算吧諾維薩德建成基地,用鐵路通連四方,其實是西北一路連上帝國核心——奧地利大公國,東南一路都是新開拓的城鎮。

  卡爾和老軍神以及施密特上校三人,到了沒人的地方,就不走“大帥,上校”的路子,開始“叔祖,姑父”的套路了。

  “叔祖,還有第二,我建議施密特姑父,在這裏和諾維薩德,都加大奧語培訓的力度,也就是非農忙時節,把年輕人,不管男女,拉過來修建這個要塞群的外圍,同時進行奧語培訓,並讓他們知道,奧語學得好,能去城市務工,掙更多的錢。”

  卡爾越做越嫻熟,這地方,因為本地太窮了,大家都想著怎麽能多掙錢點,把基本生活提上去。

  農村沒啥搞頭,那就去經濟最好的地方,去城市找工作,去工廠打工,這就是主流的提高薪資的路子了。

  想當年的那個後世,1990年代開始到21世紀頭20年,不都這樣嗎?卡爾的中國芯陸長青,可一清二楚啊。

  “卡爾,老規矩,奧語教師還是你來配,費用我們來出,然後你們再以捐贈部隊的方式給我們返回一半。”

  “為什麽放在軍隊,卻不放在學校?”老軍神問道。

  “叔祖,到學校接受教育的那些人,其實是經濟尚好的家庭,平民,手工業者,小商人。一般來說,除了運氣以外,他們的父母既然能擺脫貧民階層,多少也是有堅定的上進心,和超出一般的自控力,他們,自然也會有父母的這些特質,那麽,學校的管控力度就行了。”

  老軍神聽到這兒,就接著小卡爾的話說道:

  “而經濟最差的那部分人,當然有不走運的成分,但是大部分也是勤奮不足,懶得動腦子,窮苦人家的孩子,也會有父母的這些特質,在軍隊裏,管控,特別是懲罰力度也大,能幫助他們,建起自製自立的能力。”

  卡爾沒接他的話,主要是怕某些書友罵他,在某些書友眼裏,主角是不能三觀不正的。

  主角都要同情農民起義滴,都要罵統治階級滴,否則就是跪舔,就是奴才。

  可是現在,卡爾就是統治階級,總不能自己推翻自己吧?也不需要自己跪舔自己,也不需要向自己效忠,認自己為主子,所以隻好不說話。

  卡爾大公這個老家夥就無所謂了,他再怎麽牛逼,軍事上不單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又能怎麽樣?你在本書裏又不是主角。

  所以卡爾大公可以胡說八道,可以看不上貧民。

  “放在軍隊培訓的另外一個原因呢,是經濟上幫助他們,畢竟學校的費用,對這些吃赤貧的人來說,還是有點高的,軍隊裏基本上算免費,當然強製勞動是跑不掉的。”

  卡爾接著介紹,為啥要這麽多會奧語的。

  “我們在諾維薩德和斯梅代雷沃,每個地方需要大量的工人,如果會基礎奧語,效率會提高很多,成本會降低很多,尤其是,我要在這裏建個鋼鐵廠。”

  “鋼鐵廠?需要多少人?”

  “五年之內要到五千人,將來這附近,以斯美特雷沃為圓心,半徑2,3百公裏內的鋼鐵用料,我們全包了。甚至往東南三五百公裏地方的鋼鐵需求,我們也能供應的上。”

  卡爾可是知道,這個斯梅代雷沃,是南斯拉夫唯一的國有鋼廠所在地,而且也是南斯拉夫最大的鋼鐵廠。

  最高的時候,響應南斯拉夫的慈父,第三世界的不結盟運動的盟主,鐵托大人的號召,工人可是上萬的。

  草,怎麽斯拉夫人,就喜歡當人家爹,你看陸長青那兒的,就喜歡說自己是“中國人民的兒子”。

  高下立判!斯拉夫垃圾,混蛋,惡心。

  對照中國的話,這個鋼鐵廠,相當於上海寶鋼,北京首鋼,武漢鋼鐵,和東北的鞍本鋼鐵,嗯,合並成一個公司的江湖地位。

  而鋼鐵,德意誌地區,不管是奧普還是小邦國,技術都挺強,是僅次於不列顛的存在,比法蘭西俄羅斯要強的多。

  既然如此,那就要這些人先把奧語學起來,將來技術專家過來培訓,有了語言底子,隻要進行技能培訓即可。

  “之所以要培養這麽多會奧語的,是因為不單鋼鐵廠需要人才,和鋼鐵廠配套的下遊,機械廠,修理廠,等各種工廠都需要人奧語人才。”

  鋼鐵廠建起來,通過多瑙河上下遊,西北東南都可以運送材料,銷路不愁。

  通過大摩拉瓦河可以往南輸送,通過薩蒂河往北,通過薩瓦河往西。這一個個的都有後世小國首都存在的地方,人口多,工業品的需求當然就大了。

  甚至將來在這建個兵工廠都行,有這些河流,往哪兒送貨都快捷又省力,隻要你們那要打仗,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打仗,我們都能給你送去最最好的槍炮和彈藥。

  當然,錢也要到位,不能賒賬啥的。

  什麽兵工廠啦,槍炮彈藥啦,這都是丫丫,現在還遠著呢。

  先打住吧,等你做到了再說,丫丫傷身又傷神的。

  “小卡爾,鋼鐵廠有這麽大規模?”

  老軍神有點不相信,用手拍了拍5米2厚度的圍牆,不知道是想看看城堡的堅固性呢,還是化身南院大王喬幫主,想試試自己的降龍十八掌呢。

  “叔祖,這不是一下招這麽多人,我不是說了嗎?5年慢慢增加到5千人。”

  卡爾看著老軍神那一副不信的樣子,也一陣來火,不被信任,誰能高興呢。

  “叔祖,不單單5年之內到5千人,而且以後會更多,估計七八千,甚至上萬都有可能,而且隻是這個鋼鐵廠。如果加上鋼鐵業的上下遊,最終四五萬人都可能。”

  這個斯梅代雷沃,將來是要和諾維薩德,和貝爾格萊德同一個level的規模,三十年內,人口到五六十萬是大有可能的。

  要知道這可是工業化時期,人口聚集,可是快得很。

  至於城市人口下滑,那要到後工業化時代才出現。反正,就這旮旯,100年之內不會後工業化了,也就是不會人口萎縮了。

  甚至到21世紀都不會有後工業化,畢竟,可以學習精品路線了。全球的發達國家,就是德國沒有工業空心化,這精品路線的經驗,還是要學學的。

  “卡爾,要知道,維也納,是奧地利最大的城市,目前人口也不過40多萬。”

  老軍神給出一個例子,準備打臉小卡爾。

  “叔祖,維也納很快會達到60萬,80萬,100萬,最多半個世紀,快的話,二三十年就行。你信不信?”

  對待這個城堡,卡爾也學著老叔祖,不過他沒用掌力,他是輕輕撫摸一下這個厚重的城牆。

  “叔祖,你看看不列顛,30年前,他們的城市,和城市人口,再看看他們大規模工業化以來,這兩個數據變化怎麽樣?這就是工業化的能力。”

  然後卡爾把聲音提了一個八度,說道:

  “倫敦從50萬到100萬用了40年,我們是後來趕超的,不需要摸索,隻會更快,你才70歲,加把勁,活到100,就能看到維也納人口超過百萬了。這都是城市化的魅力。”

  老軍神笑了,的確,按照不列顛那個趨勢,維也納很快人口翻倍,甚至到100萬。

  是自己太拘泥於過往的經驗了,小孩子的經驗少,更不會被拘囿,更有想法。

  “這幾個城市呢,就是諾維薩德,貝爾格萊德和斯梅代雷沃,他們會到什麽規模?”

  施密特湊過來,問了卡爾一句,也有讓爺孫的針鋒相對氛圍,緩一緩的意思。

  他可是知道,現在人口最多的是貝爾格萊德,10萬剛過,但是去年,1840年,和今年,很多青壯勞動力出去了,平民,手工業者和小商人,也都在流失。

  去哪兒了?當然是諾維薩德。公主和上校在這安家後,諾維薩德的大學,醫院,和工廠,一通建設。周邊市鎮,立馬感受到21世紀的人才爭奪戰。

  估計今年鐵路通車後,諾維薩德就會超過貝爾格萊德了,而這個斯梅代雷沃,現在連三萬人都沒有。

  “姑父,我覺得,隻要工廠建起來,三十年內,他們都會超過當前維也納的人口,甚至給一點時間,也都能有現在倫敦的規模,成為人口百萬的超級大都市。”

  “能有這麽快?完全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啊。”

  施密特也是不太信的樣子,不過他更多的是感慨。

  “姑父,我們就拿諾維薩德做例子,才20多個工廠,有些擴大規模工廠,招人還沒到位,兩所大學才開始招生,這一年就增加一萬人了。”

  卡爾知道姑父也是重要人物,這塊地方和平穩定全靠他,未來建設也需要他大力支持,所以解釋給他聽。

  “好像也是這個道理,三四年下來,大學人口大概會翻兩番,還沒算籌建中的公主理工大學。”

  算上理工大學的話,到1845年,大學的老師和同學會超過8000人,另外還要帶動其他人呢,還有工廠呢,醫院呢,甚至中小學也在整頓擴招。

  甚至伺候他這個加強團的吃喝拉撒,以及要塞擴建,都需要幾千人。

  好在這個加強團會有一部分分散斯梅特雷沃,這不又帶動新地盤的人口增長嗎?

  施密特一邊聽卡爾描述的未來,一邊自己也在展開想象的翅膀,根據目前的趨勢推斷。仔細想想,竟然還真是這樣。

  “姑父,三四年之內,工廠數量會有十倍甚至更多的拓展,雖然規模未必有我們建立的那幾個這麽大。這樣,三四年下來,一年一萬的人口增加是保底的,翻倍都可能。”

  “叔祖,姑父,現在就是人口大爆炸,嗯,隻是城市人口大爆炸,不要怕。”

  等有一天醫療條件上來了,而備孕措施還沒跟上的時候,農村人口也大爆炸了。那就得怕一下了。

  “卡爾,回到斯梅代雷沃,你覺得人口怎麽樣增長?”

  老軍神感覺被小輩們撇一邊去了,隻好自己找上門來,加入團隊。

  “叔祖,五年後就是現在的諾維薩德,我說的5千人口的鋼鐵廠,三四萬在上下遊,那叔祖你知道,服務這四萬多人,又要多少人?至少也是和工業人數差不多,你看看諾維薩德就業人口比例就知道了。”

  “施密特比我更信你,看來我的經驗現在都是累贅了。”

  老卡爾慨歎一聲,有點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