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公主學院,立馬開幹
作者:妖僧普廷      更新:2020-08-06 12:29      字數:4005
  終於,柯尼希和鮑爾公司的印刷機有了消息,量大從優不是瞎說的,價格比其他人的買價,也就是正常售價,低了15%。

  既然在倫敦掙到錢了,那預付款交上,趕緊發貨吧,比之前的計劃還多定了幾套。

  意大利地區就用了十套,威尼斯,米蘭,博洛尼亞,都靈,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羅馬,薩勒諾,帕爾瑪,莫德納。

  雖然後三個城市規模較小,耐不住有錢的卡爾·路德維希同學驕橫,就順手辦了三家報紙。

  除了意大利,還有波西米亞-摩拉維亞地區的布拉格,布爾諾,俄斯特拉發,普雷斯堡,科希策等地,以及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和伏伊伏丁那的諾維薩德。

  其中沒親戚的地方,就是小卡爾和老卡爾以及留待有緣,也是631比例。

  其中有親戚的地方,就是和親戚合股,卡爾·路德維希占6成,親戚占3成,剩下1成由小卡爾代持。

  在企業的成長過程中,看哪些人幹得好,給予股份激勵,當然要掏錢買,不能白送,還有就是除了小卡爾和他家親戚外,任何個人不超過2個點。

  諾維薩德這兒最直接,除了一家印刷廠和一家名叫伏伊伏丁那報業的公司外,瑪利亞·安娜公主師範學院,也已經開始籌辦。

  哦,對了,瑪利亞·安娜公主已經結婚,從維也納沿著多瑙河來到了諾維薩德,也就是從城裏人變成鄉下人。

  師範學院選址在多瑙河邊上,就是現在諾維薩德大學的位置,隔著多瑙河,對麵偏北就是彼得羅瓦拉丁堡,江湖人稱“多瑙河上的直布羅陀”的要塞。

  師範學院目前籌辦七個方向的專業,分別為:奧地利語言和文學,自然科學,數學和邏輯,物理和機械,生物和農牧學,地理和礦學,外國語言學。

  自然科學是科學總覽,也包括一些化學內容,物理學裏麵還有些天文學內容,外國語主要是法語、英語、俄語和西班牙語,這些外語是為母語奧地利語的人準備的。

  總覽學校的籌辦的三個人,分別是盧多維卡,瑪利亞·安娜,和米勒準將的長女安娜教授推薦。

  一個牽頭的,是盧多維卡介紹的,博洛尼亞大學的老師,教授理學的副教授,名字叫巴澤爾,是正經的奧地利人,將作為校長。

  一個輔助的,是瑪利亞·安娜公主的師兄,維也納大學教數學和邏輯的丹尼爾,剛升的副教授,巴伐利亞人,將作為教務長。

  一個還是輔助的,是安娜教授推薦過來的,是她查理大學的同事,叫杜登,新晉的副教授,西裏西亞人,將作為副校長。

  因為剛從倫敦股市賺取了幾百萬英鎊——這是卡爾·路德維希在維也納皇宮坑蒙拐騙的十萬英鎊抄底掙的,手裏有錢,心裏不慌。

  小卡爾和瑪利亞·安娜公主重新商議一下,原先答應給她奧語培訓啟動基金三千英鎊,外加每年五百英鎊,推倒重來,把瑪利亞自己的培訓計劃也停了,全部並到學校裏。

  直接給了學校20000英鎊啟動基金,外加每年1000英鎊的獎學金,1000英鎊助學金。當然,授予對象都是要對哈布斯堡,對奧地利忠誠的人。

  籌辦處的三個人算了一下,開辦這個學校,隻需要啟動資金80000英鎊,也就是卡爾這就解決了25%,公主準備出12000鎊湊個15%,再遊說政府和地方豪強,就可以了。

  政府,雖然不是施密特等做管理地方,但實際上就控製在施密特等幾個軍頭手上。

  至於地方豪強,他們幾個軍頭就是地方豪強,還有那些已經俯首帖耳的原豪強們——其實也是軍頭,想想也是,征戰前線,不是軍頭怎麽能成豪強啊?

  諾維薩德地方政府籌集了30000英鎊的師範學院啟動資金,地方豪強,哈哈,沒的說,也是30000。

  這四方資金合計92000英鎊,已經超過公主師範學院啟動資金的原預算了。

  要不說怎麽靠譜呢,巴澤爾,丹尼爾和杜登,不僅考慮啟動,也考慮未來情況。

  他們三人聯袂來到公主的府邸,簡單禮節性廢話過後,就跳到主題上。

  “瑪利亞公主殿下,這個師範學院,每年持續投入的經費,你這邊有算出來了嗎?”

  巴澤爾作為總負責人,他最關心就是這個,以前和公主谘詢過,瑪利亞說回來盤算一下再答複。

  “每年不低於30000英鎊的經費,按照目前的籌款計劃,估計也很難高於40000英鎊。你們照這個數額來做規劃吧。”

  瑪利亞是準備讓大侄子卡爾再多掏點,除了獎學金助學金的2000英鎊外,每年至少要讓他掏個8000-10000英鎊。

  她自己每年也能提供5000-6000英鎊,政府撥款10000英鎊以上是沒問題的,再加上幾個軍頭,也能湊個5000英鎊以上,就不低於30000英鎊了,再多,會有點難度。

  “這樣下來,可以維持一個比較好的規模了,每年入學學生可以維持在1000人左右,至於教師,匹配這些學生,大約需要400個,再加上70-80名的教輔人員。”

  校長聽到這個預算,心裏有底了,就和公主說了一下可能的規模。

  “規模這麽大?”

  瑪利亞·安娜公主聽了很是咋舌,要知道她的母校,著名的維也納大學也沒這麽大規模。

  “我們也可以招收其他地方的學生,不僅僅是伏伊伏丁那地區,或匈牙利王國地區,全奧地利帝國的都可以,甚至其他國家的學生也行。”

  副校長杜登以為公主是怕規模太大,以至於本地生源不足,他馬上接口回答。他當然希望規模越大越好。

  “因為我們是新辦的學校,目前計劃上馬的都是相對成熟的專業和課程,所以成本比較小,這也是按照公主殿下的要求來的,五年以後會考慮開辦新興的專業。”

  校長摸不清公主的意思,補充一句客觀的情況,來讓公主安心。

  “但是我們的教學語言是奧地利語,是不是可以開辦一個奧地利語預科班?”

  公主還是很靠譜的,知道這是侄子小卡爾千叮嚀萬囑咐的,她又強調一下語言問題。

  “這是必須的,我們知道這所學校的使命,會在語言這一塊注意,我們也在按照你和卡爾·路德維希大公的要求編寫教材,已經收集相關信息了。”

  教務長丹尼爾表示,我們懂,別怕,你是金主,我們聽你的。再說,什麽金主能沒有不外宣的目的,這個不算什麽。

  “最早什麽時候能招生?招生哪些專業?招收多少人?”

  瑪利亞公主看了三人這幹活勁頭,還是比較滿意。

  “語言預科班今年夏天就招生,準備先招個800名左右,這個主要是對母語不是奧地利語的生源······”

  大家都明白,這個大學辦起來,會帶動民間的奧地利語學習,隨著時間,語言預科規模會快速縮小,因為民間的奧語投資會起來。

  “······還有奧地利語言和文學,也可以馬上招生,不過規模會小一點。”

  校長知道公主最關注什麽,他當然先朝公主心坎上碰一下。

  “其他幾個專業,除了外國語言學,每個班能湊三十人就不錯了,但是語言預科班讀下來以後,每年的招生都會高很多,我估計能在120-150左右,也就是4-5個班。”

  “那英法俄西幾個外語專業呢?”

  公主看他專門把外國語言挑出來,就知道有說頭。

  “至於外國語言學,學員們一般也會選擇大城市,畢竟這些外國語言畢業,將來從事外事和外貿的居多,大城市機會多一些。”

  “你們也想想,就在我們是小城市的條件下,怎麽能招來更多學生。過幾天我也會就這個問題和你們再談談。”

  公主知道這個外語也是小卡爾的要求,先讓他們想想辦法,她也會和小卡爾問問到底什麽意思。

  “這樣,三位,你們根據實際容納來評估,如果可以,開始這幾年,每半年都招生一次也可,我們要把學校資源迅速利用起來。”

  眾人聽了公主的話,都很高興,他們當然是期望盡快開學,既然公主這麽說,肯定會在後續給予支持。

  瑪利亞公主不知道,她這一番折騰下來,引起了多大的動靜。

  送走師範學院的三巨頭以後,公主回到後院,把情況給小卡爾說了一下,小卡爾自從送親過來就沒回去,他是把諾維薩德當成試驗田了。

  “姑姑,我不懂這些錢能幹多大事也就算了,你也是三十多歲的人了,竟然也不懂,哎,我還指望你呢,看來以後還得自己先盤算,不能全靠你。”

  聽到姑姑說了這些錢能支持這個規模的學校,小卡爾也嚇了一跳。

  不過想想也沒什麽,諾維薩德在後世也是僅次於首都的第二大城市,有這個規模的學校也可以嘛。

  這一炮打響一點,將來才能把哈布斯堡家的那些公主們都引出來,別讓她們把自己的大才耗在貴族八卦上了,得把價值用在支持老哈家的正道上來。

  “那就讓他們趕緊滴,先把能招的專業先招起來,至少奧語預科,能招個幾百人學起來,也是好事。”

  小卡爾吆喝完,又落到了實際的問題上。

  “對了,姑姑,學校建設怎麽樣了?”

  “學校那兒原本是軍營,施密特過來之前那些人就在訓練啥的,比較簡陋,現在新校舍在建,如果招的人到了,這些軍營也能先用上。”

  公主看著大侄子,很是喜歡。

  她是哈布斯堡家最頭鐵的公主,熬了三十多歲,還嫁了個喪偶的,帶孩子的,算不上貴族的軍人,在貴族界有點丟臉。

  這個瑪利亞·安娜公主師範學院辦起來,形勢就完全不一樣了。

  能辦起這個學校,一個是老公施密特等完全掌控這個地區,要人有人,要地有地,要錢嘛,不多,但是也能擠出來一點。

  另外一個就是侄子支持,要錢給錢,要點子給點子,也給精神和道義上的支持,給她幫了老多的忙。

  “瑪利亞姑姑,你還有錢嗎?”

  小卡爾又有了新生意,想和新鮮出爐的地頭蛇瑪利亞·安娜合作。

  注:19世紀的30-50年代的倫敦,女裁縫一年大約12-20英鎊,取15英鎊做標準,像諾維薩德這種地方,估計隻有倫敦的三分之一,也就是5英鎊。

  簡愛的主角做家庭教師是一年20英鎊,包吃住,這應該是高端的活,一般教師應該沒這麽高,估計也就和女裁縫差不多,一年收入15英鎊。在諾維薩德也取三分之一。

  大學教師是比較高端的人才,收入應該高一點,在諾維薩德應該和倫敦的裁縫差不多,也就是在15英鎊左右。

  就像小城市的大學老師基本工資,和帝都魔都的女工差不多,其實在1990年代,小城市大學教師工資還不如深圳東莞的女工高呢,估計2000年代到2010年代才追平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