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貴庶通婚,皇族費心
作者:妖僧普廷      更新:2020-08-06 12:29      字數:3403
  卡爾大公在布達佩斯休息三四天,又開始了檢查軍事改革落實效果的旅程,沿著多瑙河繼續往下走。

  當然帶著小卡爾。

  一路上也在和皇室溝通瑪利亞公主的婚姻大事。

  關於瑪利亞公主的事,哈布斯堡那邊也收到了米勒代表施密特所發的正式求婚函。

  當然,為了讓哈布斯堡家族認可,瑪利亞公主回去和家裏那幫腐朽分子做鬥爭是少不了的,如果腐朽不那麽中聽,也可以稱之為傳統愛好者。

  總體來說,哈布斯堡家族給米勒的回複也比較有意思。

  首先明確這是一個貴庶通婚的情況,參考著名的貴庶通婚案例,那是約翰大公爵大公爵於1829多年創造的。

  瑪利亞公主也是要舍棄部分皇室特權的。

  事關某些領地的條款,當然是和匈牙利協調的,畢竟這個施密特是匈牙利王國的,雖然,他也是奧地利帝國的,不過匈牙利也不會在這個小問題上太糾纏。

  關於軍人調動,當然也會參考卡爾大公的意見,甚至就是完全照著卡爾大公的意思來的調動。

  第一條就是先給施密特爵位提升一下,從男爵到子爵,而且這個子爵是傳給施密特的前妻生的長子繼承。

  表麵看著那意思是,俺們這麽牛逼的皇家貴族,怎麽能占你便宜?其實是,這個小破男爵,真看不上,給你提一節,讓你感動的屁滾尿流。

  其實爵位提升是惠而不費,爵位嘛,哈布斯堡家族算是歐洲最大的零售批發商了,平時零售,戰時批發。

  第二條呢,和施密特的原先設想不一樣,是讓其前妻生的長子封地到普雷斯堡那去。當然,皇家也不會占你便宜,再從周邊買幾千畝給你,其實是瑪利亞掏的私房錢。

  表達的意思是,這地方雖然麵積小了些,可是比諾維薩德那山旮旯裏,隻好不壞,對奧斯曼土耳其前線的土地,說實話,爭奪來爭奪去,土地上上收成是很不穩的。

  第三條呢,給施密特升了上校.

  但是,私下也給了績效任務,就是回諾維薩德繼續攻略,至少要從奧斯曼帝國那打下當前三倍兩倍的領土,並許諾以五倍之內都給施密特做封地。

  這些攻打下來和原有的幾萬畝山地都是當成施密特的封地,將來傳給公主的長子,並承諾,會給一個伯爵的爵位給公主的長子。

  當然尋釁的借口自己找啦,正式的外交糾紛之前,也自己搞定,不過這對施密特來說,開戰不是難事,和奧斯曼土耳的糾紛,想啥時挑都能挑起來。

  關於外交糾紛,更不是事,有時對麵邊界線退了十裏八裏,他們上頭都不知道,或裝不知道。

  誰願意扯這些糾紛,扯了就是捅到上麵去,又不能占便宜,那不是找不自在嗎?所以裝聾作啞有時是形勢所迫。

  總之,就和公主結婚這件事的福利,也就是名和位。至於利,我們這麽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事,你談利,好意思嗎你?

  名嘛,以後你就是我的哈布斯堡家的人了,你有事我罩你,平時好好幹活就行;我嘛,平時沒事,有事就是大事,你就衝鋒陷陣去吧。

  位嘛,也隻能男爵升子爵意思一下,公爵侯爵就別想了,除非將來另有大功勞,扶危濟困,平叛滅賊,開疆拓土啥的。

  這十裏八裏的算不上真正的開疆拓土,更別說,名義上,還是給你自己掙的家業。如果隻是原來幾萬畝山地,都配不上你已經升級的爵位,好意思不打拚嗎?

  另外,關於瑪利亞公主說什麽結婚儀式簡化一點,哈布斯堡家族沒同意,必須按規矩來,按流程來。

  俺們是傳統愛好者,歐洲大陸真正的貴族,在哈布斯堡家眼裏,法國貴族衰敗了,普魯士貴族有點暴發戶的意味,俄羅斯,那幫糙漢子,不提也罷。

  俺們現在意氣風發,雄霸歐陸,也不缺流程儀式那點錢,必須弄出動靜來,讓那幫衰敗的,暴發戶,好糙漢子們學著點。

  好在阿瑪麗以及伊麗莎白兩姐妹都過去給家族當權者吹風,家族最終決定簡化公主的結婚禮儀流程.

  不過真正實施要在瑪利亞結婚以後,也就是下個公主出嫁再用。

  其實主要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家產業收入跟不上花銷的步子,也想著要縮減開支。

  瑪利亞婚嫁這次事關麵子,那些傳統愛好者隻能忍痛花錢。

  施密特當然知道什麽意思,不過是讓他前妻所生長子更靠近奧地利核心區,易於上麵管轄控製;而他新打下邊疆區作為公主長子封地,也相當於增加奧地利領地了。

  但他不會拒絕,第一他是理性人,不會拒絕哈布斯堡家族。第二,哈布斯堡給的條件非常好,就算是非理性人也未必會拒絕。

  他不過念了幾年書,算是個半吊子讀書人,哪裏會對塞族有多少忠誠呢。洗劫了他家的田地和鋪麵,把他爹給氣死的也是塞族的人呢。

  而且現在工作和生活中,奧地利語講的比塞族母語還要多,還要順溜。甚至不用懷疑,將來能給他事業上助力的也都是講奧地利語的人。

  當然也不能把塞族人貶的一文不值,他們也能幫上忙的,比如,送人頭,比如送土地。也是可以讓施密特加官進爵的。

  老長官米勒也很給力,除了原先施密特帶的三個少校,給放一個阿諾德,另加一個平民少校霍夫曼帶過去,還預留了在學校進修的三兒子裏希特的位置,打算作為施密特的參謀,跟著打兩仗就能升少校了。

  米勒能不給力嗎,他也升了準將。這下,再和老夥計一起吹牛,也不會因為一直軍銜墊底而尷尬了。

  因為自己軍銜不動是給男爵升子爵讓路,這事情是卡爾大公的私下運作,又不能公之於眾,眼看著同僚軍銜升級,自己巋然不動,心裏也怪不是滋味。

  升不了軍銜,倒也罷了,每次開會碰到一起,都被老夥計們調侃一圈,那滋味,酸爽的不要不要的。

  這以後再和那幾個老家夥碰到一起,被調侃的酸爽沒了,站在爵位軍銜兩相宜的高度,俯視他們,那勝利的甜蜜就來了。

  為什麽想著把施密特調到老家來,也是老卡爾考察過程中做的決策。

  自布達佩斯沿著多瑙河而下,既有人口重鎮,又是防衛重鎮的,除了一個奧西耶克,就是諾維薩德了,也就是施密特的老家。

  奧西耶克和傑爾差不多,前文提到,傑爾介於普雷斯堡和布達佩斯之間,是在多瑙河的支流上,不過奧西耶克是在德勞河流入多瑙河的河口。

  諾維薩德差不多是奧地利帝國所控製的南端最大城市了。

  這兩個地方都遠不像米勒準將主導的那樣,不折不扣的完成軍改的落實要求。

  想著給施密特升了銜,安排到諾維薩德,一邊打一邊整肅,那是最好的方法。

  不按照要求來的,肯定在進攻和防守上都會吃虧,畢竟這些措施是老卡爾和同僚們總結出來的好東西,先進東西。

  應對措施,那不用說,直接該擼掉擼掉,該送給對手吃掉也就送給對手吃掉,反正在打仗時候,也不會講究太多溫良恭儉讓。

  死幾個人,尤其是死幾個不聽話的,那不是常有的事,甚至是該有的事嗎?

  於是一紙調令,直接把施密特要來。

  當然,這也有小卡爾慫恿的因素。

  小卡爾想著這具身體的大兒子斐迪南大公,竟然被塞爾維亞的小癟三給幹掉了,就這事,接著就鬧出千萬級死亡的重大事件。

  大慈大悲的小卡爾馬上想到,那得遏製一下啊,怎麽遏製,先不讓塞族做大,做大就有更大的野心,就生出事端,所謂身懷利器殺心自起。

  先拿過來教化一下,也算幫著老對手奧斯曼土耳其了。

  塞族規模太大,奧斯曼教化著也吃力,現在你教化一點,我教化一點,再留一點給他們自己吧,看到底是滋生野心還是憋屈到佛係做人。

  人啊,總是對自己人最狠。

  施密特奉軍令南調,來到自己的老家諾維薩德,嗯,來到老家搞事。

  用先進的理念和先進的武器,結合自己的原來在此發跡實踐經驗,那很快就把邊界線推了10多公裏,推到了因吉亞,魯馬和薩瓦河畔的斯雷姆斯卡米特羅維察。

  多瑙河右岸一線甚至一度推到了舊帕佐瓦,薩瓦河沿岸一線最是凶猛,一度推到沙巴茨,也就是兩條線都推到了貝爾格蘭德的防衛重點了。不過都被土耳其打回來了。

  當然,也沒吃虧啊,幾個刺頭都被奧斯曼土耳其滅掉了。下麵那些準備給空降高管下馬威的家夥們,馬上噤若寒蟬,十分聽話。

  為了加強戰鬥力,施密特這個老陰貨,慫恿老部下阿諾德少校,和同為平民出身的霍夫曼少校,利用搶來的錢欺侮孤兒寡母,把幾個戰死的刺頭家的山地都給買了下來。

  當然,他們吃肉,也給原來這幫軍頭一些湯喝。

  基本原則是這樣的:早配合的早喝湯,多配合的多喝湯;不配合的呢,也沒事,那就送給奧斯曼土耳其,他們的軍官可以喝湯。

  這樣一來刺頭沒了,兩個同來的家夥也有土地在這,更加努力了,原來軍頭也心平氣和的配合了。

  很快米勒的三兒子,進修培訓的裏希特過來了。這進修過的都是大才,一人獨用太自私,隻能放參謀部這。

  雖然是上尉,可是大家都知道是米勒準將的兒子,哪個會小看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