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崛起的根基
作者:韭菜盒子      更新:2020-08-01 06:24      字數:3189
  看幾人還都是滿臉疑惑,胡楊隻能進一步解釋道:“東北的工業體係在運動之前就已經建立完成。所以十幾年前的老底子,沒有在運動中遺失損毀的那些,才是真正能讓咱們了解這些廠子的有效資料。”

  胡楊說的已經很直白了,幾人又都不是愚笨的人,所以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日後很多將會影響中國甚至世界的企業和行業,都是在這個時期誕生或是已經產生了雛形。

  胡楊說道:“我從書上看到,國內外的專家對中國未來的預測主要圍繞兩個詞,改革和轉型。相信大家都已經有這種感受,身邊大部分的人和事都在不斷變化。而在這些變化的過程中,會產生非常多的機遇。而我們就要抓住這些機遇。”

  邢鵬問道:“胡哥你讓我們對老廠進行摸底,也是為了抓住這些機遇嗎?”

  胡楊肯定的說道:“當然,工業永遠都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崛起的根基。我們沈陽乃至東北,都有非常好的工業底子。這麽好的先天優勢,當然不可能舍棄。我們前期做的一切,都是在為了以後涉足工業領域積累資金、關係和人才。”

  邢鵬更是笑著說道:“那看來我得找人到各個老廠去收破爛了。不光要弄清楚他們的家底,還要弄清楚家裏都幾口人。誰是靠譜的孩子,又有誰是敗家子。”

  胡楊則說道:“收破爛也是一個好營生。現在遍地都是機會,有大量的行業空白。在任何一個領域中做大,包括收破爛在內,都可以積累大量的財富。

  冬梅嫂子說道:“可不是嗎,我就觀察過那個收泔水的。他不光收咱家和這附近的飯館。還收機關廠礦的食堂收。我就問他自家有那麽多豬要喂呀。結果他說了,不是給自家的豬吃,是運回去低價賣個農村的養豬戶。這可是無本買賣。”

  胡楊說道:“這個例子很好,但這也不能完全算是無本。時間、精力、體力都是成本。他們付出的時間和勞動力的成本,不能說無,隻能說是很少。

  而你們要注意,人力的成本隻會一直上升。而包括時間和精力在內,有很多隱性的成本也是不能忽視的。有很多現在並不明顯,但以後一定會逐漸顯現出來,這些你們都要注意。”

  看到幾人的眼神中都隻透著些許的不解。胡楊也知道這並不是簡單信息,隻要知道就行了。而是接受一種新的價值觀。意識形態的輸出並不是那麽容易就能接受的。

  想到這裏胡楊說道:“我不是讓管衝在香港那邊訂購了一批雜誌嗎。裏麵有一些就是專門給你們的。還有本地的報紙,包括北京和廣州等幾個重要城市的報紙,也要定期買回來看。”

  孫福生擔心道:“國外雜誌我們能看懂嗎?”

  胡楊說道:“我讓管衝盡量給你們買是繁體字的。不過裏麵還是會有英文和其他外語,還有行文應該是按照他們說的粵語習慣來的。你們一開始看肯定會有困難,但希望你們能夠克服,就當這是一個任務。”

  聽到任務這個說法,桌上其他人都知道胡楊這不是隨便說說的,他們也不能隨便應付。

  幾乎不怎麽說話的戚揚,極罕見的主動開口說道:“香港有那麽重要?”

  戚揚平日惜字如金,主動開口一詞當然是要給點麵子的。更何況胡楊認為戚揚這話並不是廣為了為自己解惑而問的。

  “很重要,比你們認為的都重要。”胡楊首先定了一個基調,然後接著說道:“香港的金融體係很發達。有些雜誌把香港與紐約和倫敦並稱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但這些東西離咱們還遠,所以我要說的是金融和貿易之外的東西,香港的娛樂文化。”

  這又是一個讓所有人都意外的說法。娛樂、文化放在一起說,在八十年代還是個很新鮮的說法。

  胡楊說道:“我今天回來時候,聽到街上到處都在放港台歌曲。街上喇叭褲和蛤蟆鏡也隨處可見。”

  邢鵬笑嗬嗬的說道:“胡哥這可不是吹的,整個沈陽城裏六成以上的蛤蟆鏡,八成都是從咱們手裏出去的。”

  胡楊先給了他一個大拇指,然後接著說道:“我在書上看到這麽一個說法,叫過度補償。意思就是說,你缺一個東西久了,等到有能力得到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的要的比正常的更多。

  比方說你如果餓久了,再吃東西的時候都會吃到撐,而不是剛好吃飽。渴、窮、苦這些都是這樣。”

  看到幾個人都若有所思,在這裏胡楊稍沒有馬上說下去,而是停下來給他們點時間消化一下他這段話。

  邢鵬說道:“胡哥這麽一說,好像還真是那麽回事。這樣的事兒還挺多的。”

  冬梅嫂子也說道:“我就是,以前沒錢就舍不得買雪花膏。後來手頭不緊了,就一下子買了十幾盒回來。你大哥說我,買這些雪花膏夠用好幾年的。”

  胡楊好奇的問道:“福生大哥就沒有這種?”

  “怎麽沒有。”冬梅嫂子白了孫福生一眼,但沒有繼續說下文。

  “都有,都有。”孫福生則趕緊承認,卻還是不說內容。

  胡楊和邢鵬相視一笑,都沒有刨根問底的打算。既然大家對“過度補償”有了有點概念,胡楊就可以再稍微深入一點了。

  “因為人有過度補償的情況,所以由人組成的社會也有同樣的問題。咱們大陸經過這些年的運動,文化娛樂方麵是非常饑渴的狀態。

  開放之後國外文化的第一波衝擊,就是伴隨各種譯製片電影和意誌連續劇到來的。你們應該能夠感受到這種衝擊對國人,尤其是年輕人的衝擊和改變有多大。”

  想到時下年輕人中最時髦的打扮,最流行聽的歌曲,還有談論最多的話題。他們就知道胡楊說的沒錯。

  “我認為香港更重要,就是因為香港與咱們的文化最近,國人是最容易接受的。同時自然也最容易受到影響。

  這種影響並不隻限於穿衣打扮,還會有說話方式,進而還會影響到行為和消費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香港娛樂文化對大陸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我希望你們能通過這些,先於大多數人了解這種變化。”

  大陸封閉了太久,一朝開放之後,各種好的壞的全都一股腦的擠了進來。而國人在過度匱乏之後,則會將這些照單全收。這就導致了一些觀念和價值觀上的問題。

  未來關於“精神文明水平和物質文明水平嚴重脫節”的聲音一直都沒有消失過。直到胡楊重生前的二零一幾年,這依然是被廣泛討論的社會問題之一。

  而在胡楊看來,這個問題的產生並不完全是因為物質文明進步的太快。還因為那時代大眾,在思想依然習慣於被領導或者引導。而當這些都缺失之後,大眾在思想觀念上自然會彷徨,甚至是混亂。

  現代化的理念、傳統觀念、西方價值觀,還有港台那種混合發酵之後的人文狀態。

  這些好像都好都對,但好像都不完全適合。

  胡楊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真的沒有能力在這個領域中做點什麽。所以他隻能盡量提醒周圍的人,也包戚揚在內。

  要對未來可能影響大眾消費觀的外來思想,給予足夠的重視並保持相應的敏感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通過戚揚把這個觀點傳到上麵去。至於會不會產生什麽效果,就不是胡楊需要去操心的了。

  胡楊說道:“還有最後一個原因。我很看好八二年開始的中英關於香港前途問題的談判。”

  話一說完,胡楊看到的是幾張茫然的臉。看這些臉上的表情就知道,除了戚揚之外都不知道有這麽一個談判。

  轉念一想,其實也不能怪他們不關心國家大事。兩年前開始的談判,的確在報章上沒有特別大版麵的報道。

  畢竟那隻是一個談判的開始,而且又是在運動結束的前幾年,宣傳方麵是比較謹慎的。都會盡量和以前的那種有一點小事,就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方式做出區隔。

  不過馬上這個談判就應該有結果了。如果一切按照曆史進程發展,應該在八四年結束之前結束談判。最終決定香港在一九九七年重歸祖國。

  看時間也沒有幾天了。所以胡楊也不需要再做特別詳細的介紹。到時候自然會有鋪天蓋地的報道。這可是中國建國以來第一次,

  戚揚思索了一陣,問胡楊:“老板為什麽會看好這次談判?”

  胡楊心裏琢磨了一下是誰在問這個問題,片刻之後說道:“簡單來說,我們領土麵積大,人口多,而且現在開放了。全世界都必須正視正在強大起來的中國。”

  祖國的強大是任何一個愛國者都希望看到的。很顯然,在坐都是真正的愛國者。

  但就在大家都沉浸於對於未來和強大的憧憬中時,胡楊突然開口說道:“我覺得收破爛是個不錯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