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思慮周全
作者:嘉木      更新:2020-03-10 07:28      字數:2146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也隻能這樣了。”蘇玉畹點點頭,“此去就當探路,不管到那邊茶葉賣得如何,都賞銀二百兩。如真遇到什麽事回不來,我會送三百兩銀子到他家裏去,並且給他孩子放奴籍。”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想來一定會有那有能力的人甘冒此風險。”馬掌櫃道,又問,“那咱們可還要收茶?”

  “收吧,時間緊,也收不了多少。能收多少收多少。”

  除了休寧的鬆蘿山,其他地方的茶園產茶,好茶會銷往江浙京城一帶,夏秋季節的老葉則會製成茶磚,讓人送到大漠去售賣。蘇家原來製的是鬆蘿茶,即便茶葉質量差些,也能賣給老百姓喝,並不愁銷路,因此也無需這條路子。如今蘇玉畹買了許多茶園,每個季節都產出許多新茶來。而且因為炒茶師傅的缺乏,隻能把茶芽炒製成鬆蘿茶,老葉便無暇他顧,隻能交給原來的茶園製茶工們,仍以蒸青等老辦法製成茶餅。這種茶餅因原料粗老,味道並不好,主要是銷往漠南。

  以往蘇家隅居於休寧縣,鬆蘿茶又不愁銷,這些年來蘇長清也隻往徽州府開拓了點市場,從未想過做漠南的生意。那些粗老原料製成的茶,都製成毛茶賣給了貧困百姓或是來收茶的商人。至於他們把這些茶銷往何處,就不是他關注的事情了。

  原先蘇玉畹也沒想著做這生意,畢竟路途遙遠,不可掌控的因素太多,風險太大。她隻想以後把生意做大之後,把茶銷到鬆江等地去。

  但現在,她既想讓蘇家快迅成長起來,不用去仰人鼻息地過日子,就不能不做這樁生意。其實細想想,風險雖然存在,但並不如原先想像的那般大,無非是因為前路未知,派去的人存在一定的風險;至於所運過去的茶,倒是其次,因是自家所產,成本值不了幾個錢。可如果能探熟道路,在那邊開一個銷售口,長期運茶過去售賣,所獲得的利潤卻是極大。而且因著鬆蘿茶未鋪開,徽州所產之茶量不大,目前來看這條線路並不是很緊要。可一旦大家都知不管什麽地方的鮮葉都可製成鬆蘿茶,蜂湧而至,人人都買茶山做茶生意,到那時競爭就激烈了。而能在漠南擁有一個銷售口,就是走在了大家的前麵,搶占了先機。到時候這點優勢,就能讓蘇家置於不敗之地。

  關鍵在於敢不敢做而已。

  蘇玉畹主意拿得定,可馬掌櫃那邊卻是有些猶豫。他畢竟是老人,安逸日子過久了,早已沒有了冒險精神。因此,對於蘇玉畹這看似風險極大的舉動,他心裏十分擔憂。如果蘇家大房掌舵的是蘇長清,他作為老奴,隻需聽從主人命令便可。可對於蘇玉畹,他自認肩負著看護的責任。要是此舉失敗,讓蘇家大房遭受損失,他會自責得無以複加。

  他猶豫片刻,勸道:“姑娘,其實咱們想要做大,完全沒有必要冒這個風險。別人想擴大家業,可能很難,但對於咱們,不過是把炒茶秘法在幾個茶園裏一起用就行了。同等級的茶青,製出來的茶咱們可以跟別人賣一樣的價錢,但味道卻要比別人家的好,不愁賣不出去,隻會供不應求。憑咱們這些茶園的產量,不到一年的時間,咱們蘇家大房的資產就要翻上兩番都不止。老奴就不明白,姑娘為何放著一條現成的路不走,偏要去冒大風險呢?”

  “那我問你,咱們幾個茶園一起用秘法炒製茶葉,一年能出多少茶?”蘇玉畹不答反問。

  馬掌櫃在心裏算了算,道:“四、五百斤是有的。”

  “現如今徽州府的產茶量又是多少?”

  馬掌櫃稍一遲疑:“大概三千多斤吧。”

  “那麽你說,咱們這秘法一用,對茶葉市場的衝擊是不是很大?別的地方不說,光是府城的茶莊茶棧,他們的茶會不會因為咱們而滯銷?”

  “那是肯定的。市場就那麽大,咱們的量大,又供不應求,別人家的茶肯定就難賣了。”馬掌櫃此時也知道蘇玉畹想說什麽了,不由歎道,“說來說去,還是咱們沒有個強硬的後台做靠山,否則,這市場就是各憑本事吃飯,哪裏管得了別人死活?”

  蘇玉畹苦笑:“可這不是沒有靠山嗎?再說,斷人財路尤如殺人父母,即便有靠山,別人也可以買凶殺人,把咱們幹掉。太過貪心必然會招來殺身之禍。所以,還是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做生意,才是正理。”

  馬掌櫃被蘇玉畹這話驚出一身冷汗,隨即又十分自責,覺得自己不光沒給蘇玉畹把好關,反而差點把她導入一條萬劫不複的道路。

  可當他平靜下來,心裏卻又有些不甘:“那咱們的秘法就這麽藏起來了?”

  蘇玉畹搖搖頭:“咱們隻用秘法來炒製明前茶和雨前茶。量不大,價錢卻高,獲利豐厚卻對市場衝擊不大,最是適合不過。”

  馬掌櫃心裏佩服,歎道:“還是姑娘想得周到。”

  “那馬掌櫃你同意我派人去漠南了?”

  馬掌櫃點點頭:“姑娘思慮周全,我自愧不如。姑娘既覺有必要打開這一條銷路,那自去做就是。老奴沒什麽本事,倒還能幫姑娘看看茶園和茶莊,其餘的,就得靠姑娘自己了。”

  “有馬掌櫃做我的後盾,我才能沒後顧之憂。”蘇玉畹笑道。

  把這事商量妥當,蘇玉畹便沒在茶莊裏多呆,起身帶著立春和穀雨離去。

  馬掌櫃是老成之人,他跟蘇玉畹說正打聽那些人,實際已做得差不多了。隻隔了一日,他就親自到了蘇府,向蘇玉畹稟道:“那些人是三人合夥的,為首的名叫陸義鳴,原籍祁門,因家貧到徽州來討生活,後幫人跑單幫,慢慢賺了些錢,便拉了兩個要好的兄弟一起販運茶葉去漠南。我派人跟他談了一下,他倒是樂意帶咱們的人一起去,說路上人多,互相也有個照應。隻提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凡事都要聽他安排,不得擅自作主,否則出了事他一概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