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錢生錢
作者:嘉木      更新:2020-03-10 07:28      字數:2123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馬掌櫃一時瞪大了眼睛。

  他還真不知蘇玉畹何時有了這樣的想法。

  故土難離,許多人都不敢起心思,把家遷往別處。

  蘇玉畹吸了吸鼻子,抬起眼來,看向馬掌櫃:“我那二叔,雖不是東西,但總是長輩。如今還好,因著我爹爹剛去世,別人可憐我們孤兒寡母的處境,不會說什麽。可日子久了,難免有人說我不孝。到時候二叔二嬸利用這一點攻訐於我,總是個麻煩。我娘性子又軟,如今是防了又防,才沒出事。但以後難免不會被人鑽空子。隻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總這麽提心吊膽,不是辦法。這是我想搬家的原因之一。”

  “其二,這段時間求親的人不少。但那些人家,唯利是圖,不是良配。一旦我拒了他們的求親,必會生出事端。退一萬步說,即便為了家裏委曲求全,選一家答應了婚事,我家勢弱,他們勢弱,到時候估計被人吞得連渣滓都不剩。所以,與人聯姻,不啻於與虎謀皮。倒不如搬到徽州府來。如果我那舅祖父確實是個好的,可以每年送些銀子,尋求庇護。”

  馬掌櫃點點頭。

  蘇玉畹這分析十分全麵,且冷靜而準確。

  “其三,咱們的茶,賣給客商終是利潤太薄。這些客商買了茶後,賣到鬆江等地去,獲利頗豐。不如我們也到鬆江等地開茶莊、茶館。而從休寧運茶到鬆江,不如在徽州府這邊來得近。這邊可買的茶園麵積大,價格便宜,再直銷到鬆江等地,利潤能提高一倍以上。而照看茶園,運作鬆江等地的生意,必得住在徽州府這邊才更方便。”

  馬掌櫃聽到這裏,望向蘇玉畹的眼神裏閃著異樣的光芒。

  眼前的小姑娘,才十五歲多。因著舉止老成,平日裏看著還好。可這一會兒剛剛哭過,眼瞼微腫,鼻頭還有些發紅,頭上的發絲不知何時在耳畔垂下來一縷,看上去楚楚可憐,比他家的孫女兒還要稚嫩幾分。可說出來的話,卻比他這樣積年的老掌櫃還要周到老成。

  這孩子,簡直是個妖孽啊!誰家要是娶了她,那真是修了幾世佛緣的大造化。

  蘇玉畹說完,見馬掌櫃愣愣地看著自己發呆,不由挑了挑眉,叫了一聲:“馬掌櫃,你覺得如何?”

  馬掌櫃回過神來,連忙點頭:“姑娘深謀遠慮,考慮得極為周到。經姑娘這一分析,遷居徽州,勢在必行。”

  見馬掌櫃也讚同自己,蘇玉畹不由露出幾分歡喜。

  家中這攤子生意一旦鋪開,光她一個人張羅,便是三頭六臂也顧不過來,往後還得依仗馬掌櫃這些忠心又有能力的老人。故而她的提議是否能得到馬掌櫃這些人的真心讚許,就十分重要了。

  “既然馬掌櫃也覺得這辦法可行,那咱們便操持起來。”她道,”當然,首要的還得看陳老太爺如何。如果他那條路走不通,咱們再想辦法就是。”

  馬掌櫃點點頭。

  雖然這樣想有些不厚道。但這時候,他真心覺得姑娘退了親是大大的好事。

  以姑娘的容貌、能力以及以鬆蘿山的茶園為陪嫁,關鍵的時候就能借著跟權貴之家議親以保全蘇家。這是一道極好的護身符。即便是陳通判陳老太爺生了不該有的貪婪之心,也不敢對自家姑娘動歪心思。

  “那姑娘看,這屯溪的茶園……”他問道。

  “看著價錢合適,土壤肥沃,地勢也不錯的地方,買上百來畝吧。”蘇玉畹道,”咱們一路往府城那邊看去,有合適的買些。如果到了那邊都沒看到更合適的,就回頭再買一些也不遲。”

  她手裏原來就有蘇家大房的積蓄,再加上明前茶和這次雨前茶競價後所得的豐厚收益,買上幾百畝茶園也不成問題。如果換作保守的人,可能會隻買一些,然後把更多的錢留在手裏,以免投資賠了本。

  可蘇玉畹是個敢想敢做的人。如今已證實了,隻要製茶的手法得當,這裏的茶園就能出產不遜於鬆蘿山的好茶來,那她還有什麽可猶豫的呢?即便蘇家大房吃不下這麽多的產業,導致管理混亂。等以後消息傳開,有更多的人明白這裏也能出產好茶,這些茶園還能不漲價嗎?到時候她轉手賣掉,就是一筆大收益。

  能有以錢生錢的好法子,誰還把錢留在手裏生銅鏽,那就是天下第一笨蛋了。

  “一切聽從姑娘安排。”馬掌櫃早已對蘇玉畹心悅誠服,對她的命令無不依從。

  於是,接下來幾日,馬掌櫃和蘇玉畹分成兩批人,在鎮上遊走,找些人探聽消息,摸清了屯溪這邊的情況。最後選定了幾家各方麵都不錯、主家又有意出手的來談,最後入手了一百三十畝茶園。

  這一百三十畝茶園原來分屬四家,並不是全麵都連在一處。蘇玉畹買下之後,便把它們分成了兩個茶園,由馬掌櫃在當地雇了人打理,又留了一個管事和一個護衛在此,一行人便往徽州府方向而去。

  此時的徽州府,是一府六縣,並未像後世的黃山區域那般處處是茶園。蘇玉畹一行一路行去,雖沿途零星有一些茶園,規模卻不是很大,不像屯溪那般能任人挑選。這些地方看得馬掌櫃直搖頭。

  蘇家大房的情況他十分了解,隻有一處茶園,一處茶棧、一個茶莊和兩個茶館,外加一些田地。產業少,管事的人自然就少,一個蘿卜一個坑,實在派不出更多的人手來管理這些零散的茶園。就像屯溪的茶園,派個管事在那裏,也隻能是權宜之計。時間長了,必定會被本地人所欺,茶園也會出大亂子。待他們從徽州回來,還得再派得力人員去管理方好。

  所以,蘇玉畹要買茶園,最多大麵積的再買兩處。買多了,他們管理的人手不足。

  蘇玉畹卻不這麽想。

  當走到附近時,她指著一座小山道:“找一找進山的路,咱們進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