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迷蹤 第二十一章 進山
作者:我是那托      更新:2021-03-03 01:50      字數:2205
  第二天,我們一大早就從宛古出發,用了一個多小時來到了隱霧山外。

  隱霧山,山如其名。還離著老遠,就看到山中霧氣昭昭的,像是被一大團無邊的水汽所籠罩,延綿百裏。

  進入山中,起初兩三裏山路還算是好走,可是慢慢的也開始變得崎嶇難行起來。而且聽彭聯說,再往前走下去,雖然還有水,可是卻見不到綠色了,到處都是光禿禿的,隻有剛進山處能有成片的樹林。

  隨著我們逐漸的深入山中,山裏的霧氣也越來越濃。原本進山時隻是薄薄的一層霧氣,此時已經像在眼前扯上一扇紗簾一樣,可見度絕不超過三十米。

  “窮鬼,你不是說這邊沒有龍脈嗎?這怎麽還有這延綿百裏的山啊?”山路難走,壇子也是深一腳淺一腳的,氣喘籲籲的問我。

  “我什麽時候說過這裏沒有山的?”我反問壇子。

  壇子立刻不服氣起來“是你之前說,對了還有靳教授,你們說這裏沒有什麽幹龍的。你不是也說過,幹龍就是所謂的山脈嗎?”

  “那你從中國地圖上整體來看,你覺得這個長不到四十公裏的山算得上幹龍嗎?”我問壇子。

  “呃”壇子有些卡殼。

  “咱們在地圖上看到的那些大型山脈,動不動就是幾百公裏,甚至還有長幾千公裏的,在這些幹龍麵前比起來,這個隱霧山還算得上幹龍嗎?”我說,“不過就是一條小小的支龍而已。所謂的幹龍、支龍,其實也是相對而言的,對於隱霧山的支脈,它又能稱為幹龍。我說這邊沒有幹龍,是指沒有大型山脈,這下你明白了嗎?”

  “奧~”壇子似乎是聽明白了。

  “哎,你說這洛王宮到底是個什麽東西啊?”壇子接著問我說。

  “什麽意思?”我沒有明白壇子說的話,於是問他。

  “你說這徐福平白無故的到這裏蓋了一座宮殿,自己不用,又沒聽過有別人用,那你說這宮殿是用來幹嘛的?不會是墓葬吧?”壇子猜測說。

  ≈;  這話讓走在我們旁邊的靳教授聽了去,於是開口說“小周的意思是說,這洛王宮其實是一座陵墓?”

  壇子重重的點點頭“我猜是這樣。”

  靳教授帶著疑惑自語“可是當時秦始皇陵早就已經開始興建了,那在這裏再建一座陵墓,是給誰建的呢?”

  “洛王宮、洛王宮,當然是給洛王的了!”壇子說。

  “可是這洛王又是什麽人呢?”靳教授問壇子。

  壇子一下語塞“那這我怎麽知道?”

  “靳教授,你的意思是這裏不太可能出現秦朝時期的大墓了?”我問。

  靳教授搖搖頭“在這山裏建墓,跟秦朝時期墓葬修建的風格確實不太一樣。”

  “有什麽不一樣?跟我們講講吧?”壇子來了興致,向靳教授請教。

  “是啊,反正都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找到,老靳你就給大家說一說,這也是彰顯你淵博知識的時候。”許叔在前麵笑著說。

  靳教授也笑了“我可不想落得個賣弄知識的‘罪名’。”

  “不是賣弄、不是賣弄,是傳播知識、傳播知識。你老給我們講了,也讓我們都學習學習這考古方麵的文化。”壇子連忙接了下音兒。

  “那我可就說了啊!不過,要想知道秦朝時期的墓葬特點,就得有所對比,反正時間也長,咱們就從頭慢慢說!”靳教授清了清嗓子開始給我們講起了關於一些大型墓葬的知識。

  “‘葬者,藏也!’其實,早在一萬八千年以前山頂洞人時代,就已經有了墓葬的出現,那個時候不但有了墓葬,而且還有了隨葬品”

  “啊?山頂洞人的墓葬還有隨葬品,不得全是石頭瓦塊啊?這種墓就算挖出來也沒什麽意思。”壇子說。

  “瓦塊可沒有,那可是舊石器時代。”靳教授笑了“而且就算是石器也都是用來生產生活的,製作十分不容易,怎麽可能用來陪葬。我說的隨葬品隻不過是些赤鐵礦粉而已。可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剩餘勞動產品的出現,貧富也開始有了巨大的差距。在一些富人的墓穴裏,陪葬品也就豐富了起來。”

  壇子在我耳邊嘟囔著“石器時代,就是再豐富也沒什麽搞頭!”

  靳教授沒有聽到壇子說的話,繼續講道“到了夏商周時期,中國人的傳統思想裏就已經有了‘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觀念了。那時的墓葬大多都是土墓,陪葬品也就換成了死者生前的貴重物品。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出現了殉葬。周朝的大型墓葬中,比較常見的是鼎。因為周朝有所謂的‘列鼎’,‘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各階級按照這個禮製,決不能僭越。當然到了西周末期,進入了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天下諸侯並起,所以這個‘列鼎’製度也就沒有人嚴格遵守了,甚至在大夫的墓裏出現了七隻鼎,達到了諸侯的標準。”

  “從戰國時期,就有陵園的出現了。而春秋戰國之後的秦漢,墓葬更是奢華。秦始皇陵我就不用多說了吧?”靳教授說,“漢朝開始,墓葬的形勢就開始了統一,都是有墓道、墓室以及壁畫。漢朝貴族的墓,開始采用鑿山而建,尤其是王族,更是多見。漢朝墓葬的建造和陪葬有很多特點,至於漢朝最著名的可能就要數金縷玉衣和黃腸題湊了。”

  “黃腸題湊?那是什麽東西?”壇子卻是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黃腸題湊。

  “其實所謂的‘黃腸題湊’簡單來說就是用黃心柏木擺在棺材外麵的一堵木頭牆而已。但是由於‘黃腸題湊’在秦漢時期,是隻有皇帝才能使用的槨室,所以等級最高,當然也有大臣被皇帝特批使用的,能獲此殊榮的並不多見。”靳教授解釋說,“秦漢之後,是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由於政權割據,交替頻繁,民生艱難,致盜墓之風日盛,所以那個時候的王侯將相都一改漢朝以後的厚葬之風,倡導薄葬,所以那個時期的墓葬裏並沒有多少陪葬品。”

  。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