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夏侯家的宴會(三)
作者:兔兒知秋      更新:2022-05-24 12:10      字數:2384
  雨輕之前問過王戎一個問題,他與哪位竹林友人關係最要好,王戎的回答竟是嵇康,嵇康比王戎年長十一歲,王戎九歲時就認識了嵇康,交往甚密,王戎曾言: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嚐見其喜慍色。

  嵇康被殺當年,王戎二十九歲,那時的他已經走入仕途,同竹林名士鄙視的鍾會交好,經鍾會舉薦,被征召為吏部郎,也漸漸遠離了竹林友人。

  在陸玩看來,王戎隻是想借著竹林友人團體,迅速提升自己的名望,利益大於友誼,因為王戎和嵇阮在本質上並不是一路人。

  王戎向朝廷舉薦嵇紹,那是他圓滑世故,懂得趨利避害。畢竟嵇紹是昔日好友的遺孤,又是由山濤撫養長大的,於情於理,都該照拂一二,可王戎與王衍並沒有把嵇紹看作自己人,當心腹對待,這也是事實。至於王禱,和嵇紹更是沒什麽來往,反而和嵇蕩成為了朋友。

  陸玩看著那幅畫,淡淡笑道:“昨日王司徒讓人送來兩件孔雀裘,雨輕和她的嬸嬸一人一件,看得出王司徒是真心疼愛雨輕,逸民先生也沒有她這樣的待遇。”

  王禱自嘲一笑:“別說逸民先生了,就連我都沒有。”

  這時,南絮匆匆走過來,陸玩斂容問道:“劉學離開縣衙了嗎?”

  南絮搖搖頭,無奈道:“他哭得不省人事,怎麽勸也不願離開,昨晚都待在殮房陪著自己妻子。”

  因劉學的妻子甘氏離奇死亡,又是第七個被害的新娘,讓陸玩不由得想起昔日的竹林七賢,他隱約感到了某種不安。

  武鬱在後院花廳之上共擺了十來席,都是譙沛的士族女眷,有武家、薛家、嵇家、許家、桓家、樊家、丁家、史家、文家等,廉縣令之妻管韌來的最晚,便坐在靠門邊的末席位置。

  女眷們聚在一起說說笑笑,最大的興趣就是保媒,哪家的女郎正在議親,哪家的小郎君已經擢為上品,也準備議親了,除了保媒之外,就是聊些八卦,就比如先前那六個離奇死亡的新娘。

  許家夫人說道:“那位陳留邊氏女郎是低嫁譙縣魏家,還未成婚就死了,魏伯然也沒怎麽傷心,外麵都說魏伯然根本不想娶邊氏女郎,是他的父母為了家業,逼著他娶自己不喜歡的女子。”

  坐在對麵的薛家夫人語調裏夾雜著嘲諷:“邊氏女郎姿容一般,又是庶出,但是她的胞姐嫁得好,前兩年嫁給了懷縣山氏子弟,魏伯然想要入洛為官,還得靠山家,可惜啊他這個寒門子弟攀高枝沒攀成,反倒遭邊家人怨恨。”

  桓家夫人嗬嗬笑道:“她的姐姐邊節也算嫁得好,山朗雖為嫡子,但是不學無術,好色成性,才定為五品,邊家給她置辦了那麽多嫁妝,她模樣長得好,人也懂事,不過才半年光景,山朗就把她丟在脖子後頭了,任屋裏頭的人欺負,依我說她當初還不如嫁給庶子山延,日子也會過得舒坦得多。”

  薛家夫人不禁冷笑起來:“要不是邊節記在嫡母名下,她能有嫁給山家嫡子的機會?恐怕在邊節心裏山瑁(山簡子)才是最為理想的夫婿,不過現在看來,邊節當初要是嫁給桓潛,譙縣魏家也不會選她的妹妹了,因為從中得不到任何好處。”

  桓家夫人哼了一聲,“某些人成天隻會琢磨如何從別人身上撈好處,跟同族兄弟還分斤撥兩的,薛兼這一支早就分出去了,產業都在吳地,你們也得不到多少好處。”

  銍縣桓氏與龍亢桓氏是同宗,但在曹魏時期,銍縣桓氏沒有龍亢桓氏那麽顯達,今日過來赴宴的桓家夫人就是銍縣桓家,她的夫君名叫桓弼,現任冠軍長史,二人育有一子,名叫桓宣,今日並未過來赴宴,隻有從兄桓潛跟著王禱他們一塊來了。

  她們倆向來不合,處處攀比,桓家夫人看不慣薛家夫人自以為是的樣子,薛家也看不起桓家,覺得桓氏一族由家學累世相傳的經學世家淪為刑家,族中子弟已經難成氣候。

  樊家夫人接著她們的話題說道:“東海糜氏與譙縣杭氏可是門當戶對,糜晴曾跟著父母來譙國探親,與杭烈見過麵,彼此也都有好感,這樁婚事可是天作之合,杭烈的母親對糜晴也是很滿意的,不想在送親途中新娘卻遭受雷擊,譙沛可從未發生過如此不祥之事。”

  這時丁家夫人放下筷子,似笑非笑道:“這就是天譴,隻有十惡不赦的惡人才會受到的懲罰,糜晴先前和阮閎定過親,後來阮閎得病死了,糜家又和譙縣杭氏結了親,盛墨不是在公堂之上笑說阮閎的鬼魂托夢告訴他,糜晴隻能做陳留阮家的媳婦,絕不能進杭家大門,所以她才會被雷劈死。”

  史家夫人喝了一些羊肉羹,便抬頭問道:“那麽龍亢南宮家又算是怎麽回事?難道是南宮家祖墳不好,養了三個女兒,一個早夭,一個被休後回家自盡了,剩下一個好不容易找個婆家,隻可惜成親當日還沒進門就死了。”

  丁家夫人笑了笑:“估計就是南宮家祖墳不好,三個女兒全都死了,南宮夫人唐氏在小女兒死後一病不起,一個月後也死了,南宮越也去道觀修行了,從此不問世事。”

  雨輕坐在王灌旁邊,很認真的聽著她們講這些八卦,試圖找出案件的相關點。

  在前廳上,武韶談及到朝廷下詔令選拔寒素,他也向夏侯總舉薦了幾名譙沛士子,其中就包括譙國劇玄和沛國劉陟,劇玄文采斐然,劉陟德才兼備,二人可入寒素之列。

  晉惠帝專門下詔舉寒素,求廉讓衝退履道寒素者,不計資,以參選敘。李重也上奏說:如詔書之旨,以二品係資或失廉退之士,故開寒素以明尚德之舉。

  此二品乃中正品第,二品應授予德充才盛者,西晉正式增加了一個標準,資,正是閥閱,也可稱門資、世資,就是按照本人或父輩官爵高低來衡量。

  寒素者,門寒身素,無世祚之資,可應寒素之目。昔日荀組反對評定燕國霍原人品為二品,指出他身為列侯,算不上門寒身素,並批評他德禮無聞,李重為其辯解,隻宣揚他的德行,不談有無世祚之資,因為霍原能否進入二品,關鍵是看他的德才。

  荀組很明白,如果霍原德才有聞,再加上世祚之資,更應評為二品,盡管不入寒素之目;李重也知道隻要德禮這一論證站得住腳,不管有無世祚之資,霍原都可被評為二品,最後李重之議得到朝廷批準。

  朝堂上出現荀組和李重辯論一事,可以看出寒素一目極受重視,朝廷也在認真執行。

  也就是說即便是士族子弟,德才不夠,在製度上也是不能被擢為二品的。而寒門子弟隻要具有德才,仍可以通過寒素之目進入二品,當然此目較為狹窄,但還是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