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曉市
作者:趙子龍的兄弟      更新:2020-07-29 02:57      字數:2263
  狐假虎威!

  李文正現在就是要讓人覺得他披著東林這塊虎皮。

  “唐大人,學生今日登門拜訪,實在是有求於老大人!”李文正說到:“我兩淮鹽民灶戶過的苦啊!”

  “哦?此話何解?”唐老大人裝出一副不了解的模樣。

  “老大人上任不久,不知我兩淮鹽戶疾苦,鹽商,差役層層盤剝,鹽戶們是衣不蔽體,食無居所啊!”李文正也是一副憂國憂民,痛心疾首的模樣。

  誰不會演戲啊!

  “學生在東林書院求學期間,師長同窗們也感歎兩淮鹽業的糜爛!父親也向首輔葉閣老說過此事,文正隻能盡點微薄之力,幫家父,大人們排憂解難!”

  “李公子有所不知,兩淮鹽業的弊端,由來已久,非一日之功!可若是下猛藥,恐有動蕩,朝廷賦稅,遼餉就指望這裏呢!”唐大人說到。

  “老大人,我輩讀書人自是以朝廷為重,這樣,鹽城縣十大鹽場每年稅銀是50萬兩白銀(揚州鹽稅200萬兩左右),學生為老大人解憂,幫老大人把這事做圓滿!如何?”

  唐應舉聞言,盯著李文正看著:“李公子想要什麽?”

  “自然是想要大人多多支持,揚州鹽商與學生的事,老大人袖手旁觀即可。”李文正說到。

  唐應舉不置可否:“李公子,揚州鹽商可沒你想的那麽簡單,他們在朝廷的關係錯綜複雜,可別小瞧了去!”

  “老大人,學生給你透露一點,今年京查,朝堂會大變,有些人崩噠不了多久!”李文正一臉正氣的說到:“到時就是眾正盈朝,我大明中興可待!”

  唐應舉聞言默不作聲。

  “我知大人有所疑慮,不妨靜觀其變,隻要每年交足稅銀,自可坐看風雲!”

  唐應舉細細思量,他在想李文正究竟是不是東林派來和自己接觸的。

  李文正趁熱打鐵:“唐大人為了大明奔波勞碌,實在是辛苦,學生另拿出每年稅銀的一層,一點心意,望大人笑納。”

  唐應舉此時說道:“好,此事我便當做不知,李公子,每年稅銀不可短缺一兩!”

  “大人還請安心,學生自是辦的漂漂亮亮,妥妥貼貼!”李文正保證到。

  臨行前,李文正還告之唐應舉,閹黨的爪牙就要來兩淮撈銀子了!

  和巡鹽禦史商量妥當,李文正就是名正言順的鹽場話事人了!

  鹽城縣的十大鹽場也沒有私鹽官鹽之分,都是李文正的鹽,別的鹽商想來用鹽引提鹽,得看李文正同不同意!

  反正大明的舊鹽引不發,不是一次兩次的事了。

  北門街的搬遷很順利,鹽商們的家

  底都很豐厚。

  李文正義不容辭的笑納了!

  商戶們也在向李家莊轉移,李文正早先準備好的商業街,派上了用場。

  李家莊在加上清江浦,李文正構想中的產品銷售渠道算是初步建立了!

  李文正拿下白駒鹽場的事,風一般的傳遍了鹽城。

  早先在李家莊走鹽的人自是感到振奮,代表他們每月又可以多掙些銀子!

  正字營越是興盛,他們在後麵做生意越是安穩,正少爺就是不一般!

  現在李家莊每月出鹽幾千萬斤,雖說趕不上揚州那邊的上億公斤的量,可在兩淮也是數一數二的!

  李文正徹底改革了鹽場。

  鹽民灶戶產鹽,2文一斤,李文正出鹽10文一斤,不分私鹽官鹽,其中的利潤,鹽稅占了兩層,鹽場衙門,大使官員拿了4層,剩下來的4層就是李文正的。

  李文正還規定,鹽商在規定區域賣鹽,不得高過二十文一斤。

  當然這樣勢必影響不少利潤,李文正又彌補了他們,凡是守正字營規矩的,李家莊的產品他們有優先選擇權!

  要知道李家莊的玻璃,白砂糖,香皂香水,他們可是眼饞的很。

  果然,李文正此舉一出,下麵一片讚同聲,畢竟那些貨物的利潤,鹽怎麽有可比性!

  李文正所想的很簡單,他現在做不了多少,隻能讓老百姓都能吃得起鹽,僅此而已!

  要是沒有係統,李文正會盯著鹽不放,現在在從私鹽上謀取暴利,丟穿越者的臉麵!

  隻是如此一來,怕是成為揚州那邊鹽商的眼中釘,肉中刺。

  李文正也不在乎,反正都是要做過一場,誰怕誰啊!

  李家莊熱鬧非凡。

  老百姓在看熱鬧,商人們在尋找商機!

  郭強本是北門街的一行腳商人。走南闖北,在白駒場安定下來,開了個雜貨鋪謀生。

  不久前,一隊人馬大搖大擺的來到了北門街,短短半日時間,就打垮了北門街上的大鹽商,據說殺的是人頭滾滾。

  那些平時在街麵上神氣十足,威風凜凜的打手,被人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第二天,那隊人馬就接手了北門街,並且要搬遷到李家莊,這裏就要廢棄了。

  郭強聽到消息,很上火,要是鹽商們都走了,這裏的生意怎麽辦?

  有幾個膽大的掌櫃的,硬著頭皮找到了那夥強人的首領。

  沒曾想,那夥強人還挺和氣,客客氣氣的招呼了幾人,還表示:歡迎他們去做生意,那裏的店鋪都準備好了,每月預付租金就好!

  郭強今日來李家莊,就是過來看看行情。

  串場

  河碼頭到李家莊,是一條寬闊的水泥路,一路上貨棧商鋪林立。

  郭強一下船,所在的地方,就是農副產品和手工產品的批發市場。

  李家莊“曉市”的許多貨船就停在這裏,都在等著李家莊的人來收購,聽說有些貨物都是要運去清江浦的。

  “曉市”即拂曉的市場。

  都是商人們自發,天不亮沿街就擺滿了日用百貨、幹鮮果品、糖果玩具等攤位。

  這些貨主大都是當地人,清江浦那邊需求量大,李文正想出來的法子,那會事太多,都沒上規矩。

  鹽城周邊的雜貨鋪、果品店、小糖攤兒都來此上貨,風雨無阻,熱鬧非凡。

  現在“曉市”逐漸向商業街及周邊蔓延,漸成氣候,形成固定攤位。

  李文正也沒有驅趕,隻是按攤收費,每攤1分銀子,各攤明確位置,不得胡亂爭搶,亂丟雜物,正字營每天都有人負責巡視!

  這大概傳說中的“城管”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