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朝堂博弈
作者:趙子龍的兄弟      更新:2020-07-29 02:57      字數:2274
  人都是惜命的!

  鹽商們聽說能保全性命,很配合的搬遷著北門街。

  他們心裏還存有幻想,就是在朝廷裏他們送了銀子的後台大佬,隻要朝廷一來,李文正還不是得束手就擒!

  北門街上的那些店鋪,做生意的,李文正也承諾,可以到李家莊上做生意,來者不拒。

  以後李家莊就是揚州鹽業的中轉站!

  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應對揚州鹽商和巡鹽禦史的反撲了!

  這個障礙要是跨過了,以後兩淮鹽業李文正再無對手!

  李文正苦思對策,現在和朝廷做對,完全劃不來。

  趕造個幾千上萬杆擊發槍,倒是不怕朝廷軍隊。

  問題是打完之後呢?

  李文正可不想簡簡單單的造反,爭天下,在用大明的這些讀書人治理,這個和大明有個什麽不同?

  李文正現在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和朝廷刀兵相見。

  李文正愁眉不展之時,收到了父親李源的信。

  信件是方翼加急送回來的!

  信中李源說了自己的近況,二甲有望,又被東林黨大佬安排到了都察院學習,又給李文正說了一番朝堂的風雲變幻,叫李文正有所準備!

  看完信後,李文正笑了,老天爺都站在自己這邊!

  東林黨的“癸亥京察”來了!

  癸亥,就是癸亥年,天啟三年。

  京察,就是朝廷一種監察製度。

  京察,京官考核,每六年一查,四品以上官員考察後,由皇帝評判是升是降,五品以下的官員退休、降職、罷免各有不同。

  李文正高興的重點就是:

  一:京察對象是京官。巡鹽禦史就屬於京官。京官與外放的官員相比,位小卻權重,曆來就是黨派的必爭之地。

  二:京察對象是無限製的,從上到下,無所遺漏。而這幫鹽商的後台就是齊黨,楚黨!

  三:雖然皇帝說的算,可是木匠皇帝才不管這些破事呢,實際上吏部、督察院牽頭,再由內閣票擬。

  癸亥京察牽頭人就是:吏部尚書張問達(前吏部尚書)、吏部尚書趙nan星(張問達繼任者)。

  而督察院就更不用多說了,東林清流的自家地盤,督察院是東林黨的老窩,張問達、趙nan星都是督察院出來的。

  趙尚書牽頭,督察院配合,而內閣首輔葉向高(東林黨黨魁)、內閣次輔韓爌(東林黨裏的溫和派)票擬,交給小木匠朱由校裁決。

  內閣另外一個次輔顧秉謙是閹黨中人,被葉向高、韓爌打壓的沒有任何話語權,工具人一個!

  吏部、督察院、內閣聯動,這次東林黨大展

  威風,把一直跟東林黨打遊擊的朋黨都掃出京城。

  其中有趙尚書一直厭惡的四個人。

  亓詩教、官應震、吳亮嗣、趙興邦。

  這四個人是齊黨、楚黨領袖。

  當初在萬曆年間,趙尚書就用癸巳京察準備打擊異己,被這幾個人破壞了,趙尚書稱他們為‘四凶’。

  四凶,就是上古四頭凶獸:混沌、窮奇、檮杌、饕餮。四凶為禍人間,後來被舜帝流放鎮壓。

  趙尚書把官應震等人比作四凶,不僅說這幾人窮凶極惡,還想將這四人‘流放’。

  當然趙尚書的意願也不隻是如此,他這次京察讓東林黨來一次淨化,之前的溫和派大都趁機掃出了京城。東林黨不僅在朝堂上勢力更大,立場也更左,做事也更加偏激。

  李文正記得在史書上還有個小故事就是:阮大铖當初走趙尚書門路,想要討一個吏部都給事中。

  趙尚書也答應了,結果把吏部都給事中讓門下人做了,阮大铖心生怨氣,索性投靠了魏忠賢。

  這次京察,不僅讓東林黨勢力更大,也讓中間派人人自危,這些為了生存全都投靠魏忠賢門下尋求庇護。

  而且小木匠朱由校也不是傻子,他早已經對東林黨將朝堂變成東林黨的一言堂而不滿,暗中扶持魏忠賢對付東林黨,自己貓在皇宮裏做木匠活。

  魏忠賢這人,可不像東林黨這些用嘴皮子殺人,他用刀子殺人。魏忠賢將東林黨該殺的殺,該貶的貶,把東林黨殺得七零八落。

  東林黨以後怎樣,李文正不管,他看重的是這一次京查。

  揚州鹽商們朝堂的後台大佬是指望不上了,現在就是巡鹽禦史了!

  李文正準備見見這位禦史大人。

  從李家莊後沿串場河下行100多裏處,此地也有個擺渡碼頭。

  就在這塊三角碼頭上坐落著一座莊嚴肅穆、坐北朝南的官衙。

  麵朝裏運河,背倚串場河,兩根高大的旗杆托舉著巨大的刁鬥,飄揚的龍旗宣示著國家的權力。

  大門對麵聳立著厚重敦實的照壁,照壁兩側的“拒馬”彰顯著國法的威嚴。

  東西轅門兩邊高大的鼓手台,二道門口站著穿寶石藍官服的門官。

  這座官衙就是在兩淮鹽業具有傳奇色彩的“巡按兩淮鹽課察院衙門”。

  是大明皇帝委派的“巡鹽禦史”辦理兩淮鹽政的公署。

  門官看著李文正一眾人,想著:這是哪家的公子,這氣勢,想必是公侯子弟無疑!

  李文正遞上拜帖,當然用的是李源的名號。

  門官不敢怠慢,恭敬的接過帖子說到:“公子還請稍候,小人這

  就進去稟告!”

  說完,門官小跑著進了衙門。

  不久,門官回來了:“公子請,老爺有請!”

  李文正被帶到一處大廳,巡鹽禦史唐應舉端坐主位。

  李文正上前,行了個讀書人的禮節道:“學生李文正見過唐大人,少時求學於東林書院。”

  唐應舉也接到京師友人的書信,自是知曉如今朝堂形式,也聽說過李源這個東林出身的人。

  京師裏,李源受到東林力捧,一日勝過一日!

  唐應舉已是人過半百,朝堂裏浮沉半生,自是有一套自己處事法則。

  禦史大人打量著李文正,白駒鎮的事有人稟告他了,他現在摸不清這裏麵到底有沒有東林黨的身影。

  要是有,東林在裏麵又扮演了什麽角色,又有什麽目地。

  這次京查,首輔葉向高,吏部趙,南星勢在必得!

  這李源又是葉向高的老友之徒,頗為被看重。

  唐應舉明白,現在牽一發而動全身,稍有不慎,滿盤皆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