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兩河口(4)
作者:馬泰泉      更新:2020-07-27 16:20      字數:4231
  當時的北京,是封建官僚的沃土,也是達官顯貴們的花花世界。在他們眼裏,一個穿破舊長衫的窮雇員是不會有什麽奢望的,隻是勤勤懇懇地幹活,方能得到8塊銀元。

  然而,就在這期間,毛澤東結識了比他小8歲的第一位妻子楊開慧,一位身材苗條,才華出眾,同樣崇尚革命的圓臉姑娘。楊昌濟老先生覺得愛女與得意弟子結為伉儷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1919年的春天,五四運動爆發了,當張國燾和大學生們紛紛走上街頭時,毛澤東卻沒有全身心投入,而是短暫地注視了一下,便悄然離開了北京。

  究竟是因為如火如荼的學生運動過於熱烈,排斥了青年毛澤東,還是青年毛澤東與當時的學生運動存在著某種格格不入?

  當蔡和森決定去法國勤工儉學時,毛澤東卻毅然決定留在國內。蔡和森等赴法學生因毛澤東不能一道同去而深感遺憾。毛澤東說:“我覺得我對我自己的國家了解得還不夠,把我的時間花在中國更有意義。”在這個觀點上,他與楊開慧十分一致。他不願拜倒在外國人的聖壇麵前,而要始終執著地守候著這片古老貧窮的家園,並不懈地為它耕耘著。

  離開北京,他去山東曲阜拜謁了孔廟,他看到了孔子的弟子們濯足的那條小溪和孔子幼年所住的小鎮。他攀登了東嶽泰山,遊覽了孟子的出生地。他曾在他的筆記《講堂錄》中抄錄了孟子的話:“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然後他又去了梁山,去了《水滸傳》中綠林好漢聚義的地方;然後他繼續南下到了徐州,他目睹了《三國演義》中各路梟雄逐鹿的古戰場,因為他曾如饑似渴地閱讀過描寫這些英雄的傳奇小說;然後他到了南京,他環繞著古老的紫禁城漫步,考究明王朝的覆滅和太孚天國的興起。這期間,他唯一的一雙鞋被人偷去,不得已他隻好把自己的一件棉衫當了才平安到達上海——他是專程赴上海送他的同窗好友們乘船去法國勤工儉學的。

  他是一個重感情的人。在這些漂洋過海的熱血青年中,有他摯愛的好友蔡和森、肖子升;有蔡和森美麗的妹妹蔡暢和李富春(此時這對情侶都在一方麵軍);有蔡氏兄妹的年逾五十卻毅然陪同他們赴法留學的母親——正是這位偉大的母親在後來艱難的歲月裏,憑借一雙中國婦女纖弱而靈巧的手,用刺繡幫助這些勤工儉學的孩子在法國生存。

  當輪船徐徐開動時,毛澤東大聲向蔡和森他們喊道:“努力學習為救國!”

  巨輪遠去了,毛澤東久久地站在江岸上,沉重的腳底仿佛生了根。

  但他是願意他們去的。在遙遠的西半球,那個徘徊著的共產主義的幽靈對於當時的中國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為中國追求理想和出路的青年們呈現著一種黃金燦爛的光明。

  而中國,仿佛是一片沉重壓抑著的苦海——這正如毛澤東給這批留法學生中卓越的女青年向警子的信中所言:“政治界暮氣已滌,腐敗已甚,政治改良一塗,可謂絕無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另造環境一法。”

  毛澤東在那封信中稱向警予為“警予姐”。這位相貌雋秀、熱情奔放的瀟瀟湘女,在巴黎與蔡和森相愛,他們以自己的方式結了婚。在他們的結婚照片上除了新郎新娘之外,前麵還放著一本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照片下麵順序寫著“向”、“蔡”兩個字,這兩個字包含著有趣的雙關意義:既是他們兩人的姓,又可解釋為“向上的結合”。大家看到新娘的姓寫在新郎的前麵,既驚訝又讚同。然而在革命者中,這對夫婦的命運最為慘烈。向警予(1921年10月與蔡和森等一起回國)在漢口的法租界被捕,並被押交給國民黨。國民黨於1928年5月1日清晨4點殺害了她。蔡和森是於1931年在香港被捕的,也被押送給國民黨,劊子手們殘忍地把他的手腳釘在牆上,用棍棒把他活活打死。死後還把他的前胸和肚子切成了碎塊。

  毛澤東在上海比在北京更感孤獨,生活更為艱難。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起,上海這個中國最大的城市已成為西方商貿爭占的門戶,然而這裏卻是西方人和高等華人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天堂,且處處彌漫著拜金主義和洋奴文化的氣息。為維持艱難的生存,他不得不在一家洗衣店裏當幫工。他為有錢的洋人買辦洗燙衣服並來回取送——他由此體驗了“無產階級”這個詞的真正含義。

  但這個時期是毛澤東後來認為的“一生中可能是關鍵性的時期”。他在這裏拜見了他當時生活中的第二個“楷模”陳獨秀——這位革命的教授正為籌創中國共產黨而忙碌,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對毛澤東回湖南做黨的發展工作給予的熱情指導,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1年夏天,毛澤東作為湖南代表返回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會議因為有可疑人的出現,從上海望誌路106號(現興業路76號)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召開。也就在這次會上,毛澤東與張國燾又一次見麵了。但張國燾怎麽也不會想到,這位三年前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雇員的湖南鄉下人會同他一起坐在這裏開會。

  會議結束後,張國燾負責城市工作和工人運動,毛澤東即又回到湖南——雖然他也搞過一段工人運動(如與李立三、等發動和領導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並擔任湖南工會總幹事),但他很快把目光投向了農村,他認為搞城市工作不是他的“長項”。楊開慧陪他一同去了鄉下,足跡遍及湖南六七個縣。他寫下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為他的“農村包圍城市”的軍事思想打下了基礎。盡管當時的中央委員會對他的這份報告表示懷疑和反對,而毛澤東沒有絲毫動搖,堅定地高舉起農民運動的旗幟。後來他曾對埃德加.斯諾說:誰贏得了農民誰就贏得了中國。

  張國燾出身子一個鄉紳地主家庭,祖籍原是江西吉水,明末清初時遷到湘贛兩省交界的萍鄉上栗市。

  這是一個世代書香,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曾做過幾任道台;祖父是翰林,也做過幾任知府;就是他的父親張嘉銘,也是一位孝廉公;他的叔父在民國以後曾做過國會議員。早在搬遷前,“吉水張府”不僅在吉水縣,就是在江西省也是很有名望的。到了張嘉銘時,也是萍鄉上栗一帶最大的擁有近千頃土地和山林的客籍地主。

  就張國燾的出身說,實可稱為高貴雙全的紈絝子弟。但他也並非秉性特異,自幼同情貧苦窮人,厭惡富貴之家。恰恰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富有的家庭,才使他受到充分的教育,在江西中學畢業後,便考入國立北京大學。從此,他背叛了自己的家庭。

  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正處於社會大變動的前夜。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炮聲,驚醒了苦難的中國人。辛亥革命後,封建帝製的崩潰與複辟,一場新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風暴正在醞釀。北京大學內,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革命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都在進行各自的宣傳活動。陳獨秀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揚科學與民主的大旗,向封建頑迷思想奮戰。更進而宣傳馬克思主義,為蓬勃興起的新文化運動指點迷津,他們是當時思想界的“明星”。青年張國燾深受陳、李思想熏陶,崇尚陳獨秀提出的隻有科學與民主“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的主張,轉而對倡導的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產生興趣。以至於在五四運動爆發後,他成為名噪一時的學生領袖。

  1921年7月23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陳獨秀當選為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組成了黨中央領導機關。這年張國燾24歲。

  血氣方剛的張國燾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以抱定“誓死不悔之決心”,為了信仰的主義,而憤然地與父親脫離父子關係。香港《社會新聞》這家報刊曾於1949年登載的署名“木真”寫的《張國燾事略》中,有這樣一段撰文:

  特立加入共黨後,即努力為共黨工作,置學校功課而不顧,甚至久不到課。未幾,京漢工潮起(即二七大罷工),特立奔馳於京漢道上,大為出力。但因此受地主軍警之注意,卒於是年4月間,在北京被捕。當警察往彼寓搜捕時,彼方與其愛人黃理平(即楊子烈)交頸而眠。被捕以後,曾慘遭非刑,但卒不肯供一詞,軍警當局,亦無可奈何,其後由其父執某巨公保釋。

  特立父親名張嘉銘,為吉水之第一個大土豪,平時魚肉鄉民,為特立所深惡痛絕。自彼接受陳李思想之熏陶、加入共產黨後,對其父更為不滿。但其父仍不乏愛子之心,故當其入獄後,其父雖在原籍,仍為之極力營救。特立之能出獄,未始非其父之力,但此事殊不能挽回特立對其父之感情。彼出獄以後,即不與家中通音訊,其父頗為焦急,親自至京訪尋。偏覓一星期之久,始將特立住址找到,按址往訪,時特立方在寓中起草文件,見其父猝至,頗為驚異,亦極不快,怒叱曰:“嘉銘,你來幹什麽?”叱父以名,在舊道中人視之,實為大逆不道,故其父怒極,以掌擊之,特立還擊,父子立起戰爭。幸寓中人勸解始罷。其父出,即登報驅逐其子,申明脫離家庭關係。從此富豪公子,變為無家可歸之流浪者矣。

  ……

  1924年1月,張國燾因在中共第三次代表大會上被落選了中央委員,心情抑鬱地離開黨中央機關,調到北京從事鐵路工人運動。2月初,全國鐵路工人代表大會在京秘密召開,張國燾擔任總幹事。

  工人運動的複興和發展,遭到北羊軍閥政府的極端仇視。5月初,直係軍閥北京衛戍總司令王懷慶發出通電,要北洋軍閥政府通令查禁“過激運動”。5月13日,湖北督軍蕭耀南借口“據滬探稱,此間過激黨稟承孫文,聯絡蘇俄,實行共產主義,派遣黨徒,分往內地”,遂派出軍警包圍漢口德潤裏23號湖北共產黨組織的秘密機關和劉芬律師事務所,逮捕了共產黨員許白昊、劉芬和原京漢鐵路總工會委員長楊德甫等人,並通緝包惠僧、項英等。楊德甫投敵自首,供出了北京全國總工會的秘密機關和張國燾等負責人。

  北羊軍閥政府交通部當即通知京師警察廳“嚴密查究,以遏亂萌”。

  5月21日淩晨,京師警察廳派出偵緝隊,前往後門鐵匠營2l號查抄總工會秘密會所。因張國燾不住在這裏,遂又去臘庫16號杏壇學社內逮捕了張國燾和他的妻子楊子烈。京師警察廳總監薛之珩在給內務部總長的呈報中,記載下了拘捕張國燾等人的經過:

  竊準交通部密函內開,據京漢路局呈稱,武漢稽查處拿獲工會黨魁楊德甫等,訊據供出京、滬等處組設工黨通訊機關並主要黨人姓名、住址,抄錄名單密呈。查單中所開北京機關設在後門鐵匠營21號,主任張國燾、張坤(昆)第。當即速飭偵緝隊,按照所開地點,駐往拘傳無著,僅傳得彭子均、李鳳林二名,當場搜出全國鐵路總工會委狀一紙。詢其張國燾現屬何處,僉稱不知。複督飭該隊,趕緊設法偵查。嗣在臘庫16號杏壇學社內,查獲張國燾同一女子楊子烈奸宿,當場搜出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大會決議宣言書,並信函多件。①(《北洋政府東師警察廳呈報拘捕張國燾文》(1924年5月24日)《曆史檔案》1981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