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抬手成雲,覆手為雨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2-30 20:29      字數:2165
  可他同時也知道,與其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個自己根本沒辦法掌握的人身上,倒不如反客為主,見主動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其實經過這麽多天的思考,李天其實已經基本上想到了解決南京即將麵臨大規模失業潮的辦法。

  其實這個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即將上線的,大明基層公務員製度。

  南京城是大明此前五六十年的都城,而且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化昌盛的寶地。

  所以這裏的人的文化水平是要比其他的地方要高出不少的。

  別的不說,就說南京國子監中那將近上萬人的學生,和外國的留學生訪問團。

  這些人可都是基層公務員的絕佳人選啊。

  而那些沒了工作的官員們,比他更適合。

  所以給他們找到一份能夠養家糊口的工作,還是很容易的。

  將來的大明一旦在全國開始實行公務員製度,那需要的識字的人員數量可是一個極其驚人的龐大數字。

  甚至將南京城所有識字的人全都填補進去,也滿足不了這個缺口的十分之一。

  當然了,識字的人工作好安排。

  但那些不識字,甚至不願做官的人就有點難搞了。

  他們不僅人數眾多,而且還不會耕種,即便會種地,南京附近也沒有多餘的農田分給他們了。

  其實對於這些人,李天也有基本的安排和打算。

  首先,張永日的工坊馬上就要開起來了。

  這次的規模將會遠超北京,少說也要達到,北京現如今規模的三五倍。

  以現如今北京三千多人的數據算。

  僅是這個工坊就足以消化上萬人的閑散勞動力。

  南京的位置及其特殊,雖然比不上武漢這種九省通衢之地,但他南北左右都是相對發達的南方重鎮,距離上海這個未來重要門戶也不算遠,還有長江水路方麵的交通便利。

  所以在南京設立一些大型的國有工坊也是非常適合,甚至比在北京更加適合。

  至於建造什麽類型的工坊,李天暫時還沒有定論。

  但有一項是指定會上馬的,那就是水泥工坊。

  水泥這種東西,如果遠距離來運輸的話,指定是虧本的。

  所以,未來的公路修到哪裏,工坊就建在哪裏才是最省錢的辦法。

  京城那邊新造的幾十個燒製水泥的高爐,連供應整個北直隸地區都還不夠呢。

  根本就支援不了這邊的,所以南直隸乃至周邊想要水泥的話,就隻能就地生產。

  水泥這種東西,從開采礦石,到運輸,到燒製,直到運送到各個建築工程的工地,中間所需要的人手可是不少的。

  少說也能解決一兩萬人的生計問題。

  如果放開了手腳,收納下三五萬人也不是沒可能。

  可即便這幾樣全都算上,對於幾十萬的失業人口來說,也隻是一小部分而已,根本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但李天手裏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他早就心儀很久的唐賽兒。

  她這段時間不是一直思考從哪裏弄人口去海外拓展自己的自由王國嗎。

  之前她沒有任何的名義,即便是用真金白銀的引誘百姓們出海去創業,估計也是沒多少人願意背井離鄉的。

  但如果李天給她鬆開這個口子,讓那些沒了生計的百姓,隻要願意跟她走的,不僅給路費,甚至還可以提供免費的農具種子什麽的。

  既有朝廷的名義,又有這麽強大的補助,相信到時候,會有很大一部分人願意出海嚐試一下。

  畢竟,中國人對於土地的熱愛,那可是經過了幾千人的傳承的。

  不管人在哪裏,隻要手裏麵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他們就會很滿足的。

  這樣一來,不僅能幫唐賽兒完成她自己的夢想,還能順便幫自己解決這個最為棘手的問題。

  可謂是一舉多得。

  而李天要付出的代價,僅僅隻是一道詔令,和總價值可能不超過百萬兩的農具和種子而已。

  相對幾十萬可能會造成整個大明混亂的人群來說,隻需要花百萬兩銀子,就能徹底解決南京城被眾多勳貴把持,尾大不掉,每年消耗大量國力的麻煩。

  李天覺得這筆買賣絕對是值得的。

  要知道,且不說那些勳貴每年的俸祿,單說南京六部所有官員的年俸,加在一起都已經遠超這個數字了。

  白萬兩白銀,對現如今的李天來說,根本就是九牛一毛,根本就算不得什麽。

  這幾樣措施,就算隻能達成一半的預期,也會解決極大的問題,讓這個難題得意化解。

  這其實也是,李天在得到消息後,並沒有馬上就火急火燎的跑到南京去主持大局的主要底氣所在。

  隻不過,這一切的實施都需要時間。

  不管是工坊的建設,還是移民的準備工作,還是各地公務員的落石情況。

  都需要大量的時間的,甚至有的可能要半年以上的準備才能實行的了。

  所以,想要讓這些準備全都能平穩的落地執行,必須要有一個擁有絕對權威的人在南京坐鎮才行。

  而目前來說,太子沒有個威懾力,漢王也不怎麽夠格,唯有李天自己親臨,才能壓得住在這些準備完成之前,保證南京百姓不發生混亂。

  所以,不管他心裏了再多的準備,一切還都要靠他親臨現場、親自坐鎮才可以。

  可是現在距離二月中旬,少說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他即便想要馬上過去,也是沒可能的。

  且不說船還沒造好,新軍的裝備也都還沒列裝完成。

  所以在這之前,李天必須要安撫住已經知道了內情的劉辨等人。

  這一下,劉辨這周忱的這次會麵就成了尤為關鍵的了。

  於是李天連夜提筆開始給周忱和楊素問寫回信。

  他在心中將即將取消南京陪都地位的消息,用十分隱秘的方式告訴了他們,並且警告他們讓他們無比嚴守這個秘密,不得對第三個人泄露這個消息,甚至連太子朱瞻基也不行。

  李天不得不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