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京城的官員們(下)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2-30 20:28      字數:2188
  “雖然,我也不知道劉院監到底是立下了什麽大功才得到如此賞賜的,但我知道,這種賞賜,在天工院來說,可不是特例,

  據說,天工院的一大半以上的官員和工匠,這半年不到的時間內,都得到過或多或少的賞賜。”

  “不是吧,連工匠們也有賞賜?”

  “可不是嗎,我當時從一個燒製琉璃的工匠口中探聽道,他們那一組十來個工匠,前段時間因為燒製出了不少的好東西,陛下賞了他們每個人幾百上千兩銀子。”

  “你們可能不知道,天工院外麵,這段時間突然冒出了不少的商家,據說都是為天工院的人服務的。”

  “他們也都是知道了天工院的人有錢,才跑到那邊做生意的。”

  其他兩人,這會聽得是眼紅心熱啊。

  所謂千裏做官隻為財。

  這句話說的雖然不是全對,但對絕大多數官員來說,還是準確的。

  他們這幫人,有哪個不希望弄個腰纏萬貫呢。

  可惜,他們絞盡腦汁,和朝廷中的各種檢查機構鬥智鬥勇,一年下來也不過是弄個幾十上百兩還是不能見人的那種浮財。

  和人家天工院一比,自己這點辛苦錢,弄得還真是讓人心酸啊。

  人家那可是光明正大賺到的錢,而自己呢,即便有錢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花。

  相比之下,自己一個四品官到頭來混的反倒不如一個連品級都沒有匠人。

  這個世道怎麽會變成這樣,怎麽當官的反倒成了最苦逼的一群人。

  兩人的感歎,讓那個官員是苦笑不已。

  “兩位兄台也不用豔羨,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咱們隻要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就夠了,何苦去羨慕他人呢。”

  其中一人歎了口氣說到,

  “仁兄你有所不知,別看我已經是個四品京官,每年的俸祿也不過堪堪養活家中的十幾口子而已。

  近日來,我想要納一房小妾,是左湊右湊的也湊不夠給她贖身的錢。

  我這個京官當得,現在反倒不如區區一介工匠,說出去也是有夠丟人的啦!”

  二人聽到他的話,也都是一臉的苦笑,

  “這世道的確是變了,這還隻是陛下登基的第一年,要是再這麽下去,再過過幾年,恐怕天下願意當官的人就不多了,一個個還不都跑去當工匠了。”

  “是呀,與其在朝廷中每日勾心鬥角戰戰兢兢的活著,反倒不如去當一個無憂無慮的匠人!

  賺的幾乎一樣多,卻沒有咱們這麽多的煩惱,真是比不了啊!”

  一通閑聊,把幾個人的好心情,都給弄沒了。

  熱氣騰騰的包子端上來之後,他們吃在嘴裏,也感覺沒有往日香甜了。

  這幾個人家夥,隻是大明上千京官的一個縮影而已。

  現如今的種種變化,對於那些一心想要為朝廷效力的人來說,倒也沒什麽,反到十分願意見到這種情況的發生。

  可對於那些,當官就為了攬財的人來說,這種巨大的落差,反倒是讓他們受不了了。

  有些心思比較複雜的人,則開始為自己謀劃。

  經過這麽長時間,他們也算是總結出一個規律來。

  李天這半年多來興建的各種衙門,幾乎很少有不賺錢的,區別隻是賺的多和賺的少而已。

  就拿已經成為京城最耀眼明星之一的京報司來說。

  原本杜忠隻是名不見經傳、多年來沒什麽建樹的京官,但自大成了京報司的頭把手之後,官位雖然沒什麽大的變化,可是他現如今在京城商圈中的地位,可謂是數一數二的。

  無論走到哪裏,那可都是上賓一樣的待遇。

  原因無他,僅是因為他此時手中掌握著京報的廣告欄位。

  現如今的京報可比不從前了,隨著看報習慣的養成,京報已經有了一大批忠實的讀者。

  這些人幾乎涵蓋了京城的三教九流,各個階層。

  此時的一段廣告投放的效果,那可是比從前要翻了很多倍。

  京城中到處都流傳著,哪家店因為在京報上投了廣告,從此變得顧客盈門的消息。

  這也使得,京報的廣告位變得一位難求。

  有很多商戶為了爭取到一個宣傳的機會,不惜血本的來討好杜忠。

  而杜忠也放開了,不再像從前那般見人就躲。

  反而大大方方的接受了這種狀況。

  每天大魚大肉,酒池肉林樂嗬的不得了。

  他不知道的是,京城中此時不知道是有多少人,因為羨慕他這種生活都紅了眼睛。

  有事沒事的就找借口,彈劾他一下。

  這杜忠開始的時候,還知道節製一下,可後來見李天也沒怎麽把對他的彈劾當回事,他就更加的肆無忌憚了。

  不過他也知道,什麽叫輕重緩急,廣告位對李天來說不算什麽,隻要他能保證京報其他的內容不出問題,保持住此時的狀態,他的地位就不會被動搖。

  所以,他即便是在這種紙醉金迷的狀態中,依然會抽出大量的時間,對京報的內容進行審核,務必保證,不會出現什麽差錯。

  這也是,他堅挺到現在都還沒有出事的主要原因。

  除了京報司,最讓人羨慕的,就是黃準的戶改局了。

  這個部門雖然是最早成立的,可卻是目前,朝堂上最炙手可熱的。

  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這個部門是一個閣老在主持,其次就是它已經成了大明朝堂上的財神爺,比戶部的職位更加的搶手。

  甚至有的人為了給自己的子侄們謀求一個戶改局的職位,不惜老臉的上門求黃準,而黃準也是借坡下驢,好好的鞏固了一下在朝中的人脈關係。

  此時朝堂中已經出現了好幾個新的衙門。

  雖然相比六部都不是什麽重要的衙門,而且官員的職位也不是多高,可是福利卻是一個比一個好。

  這讓朝中很多官員都開始人心浮動,上躥下跳的想要混進新衙門中去,有的人為了跳槽甚至不惜故意出錯降職。

  新衙門的人員充足,自然是李天樂意看到的,可是故意犯錯,讓自己降職的事,倒是讓李天苦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