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改組海防與建立口岸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2-30 20:28      字數:2179
  鄭和稍微整理了一下激動的情緒之後,悠悠說道。

  “此次海盜入侵,是一個信號,陛下可以借此,重新整肅海防衛所,或是改編,或是派駐海外,都將對將來的航海大業產生重要影響。”

  李天聞言也是讚賞不已。

  海防衛所,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大明的整個海岸線全部的衛所加起來,足有二三十個,全部官兵將近十五萬。

  這部分衛所,與其他的衛所是完全不同的,即便朝廷征集再多的大軍,也是輪不到他們的。

  所以在大明的軍伍派係之中,他們其實是很特殊的一隻。

  但由於沒啥機會上戰場,積攢不了什麽功勳,幾十年來,他們的存在感十分的薄弱,在朝堂上也是沒什麽話語權的。

  雖然大明擁有十多萬的士兵駐守在沿海,但從原本的曆史角度上來看,這十多萬人,其實就是等於是樣子貨的存在。

  後世倭寇最猖狂的時候,沿海衛所官兵幾乎一潰千裏,一點應有的作用都沒發揮,最後還是戚繼光、戚大帥,征召民壯組建了威名赫赫的戚家軍之後,才將東南沿海的倭寇之亂平息。

  這樣一隻派不是什麽用場,又徒有虛名的衛所部隊,存在的作用實在是可以忽略不計。

  鄭和目光如炬,其實老早就看出了這點,隻不過朝廷大事,從前是根本就落不到他指手畫腳的。

  李天既然問到了,他就順勢點出。

  這十來萬人,不管怎麽說也是訓練多年的老兵了,雖然沒什麽戰鬥力,但他們中有戰兵,有工匠,有農夫。

  人員結構完整,幾乎可以比擬一個完整的小型社群,作為一個補給站的維護人員,還是綽綽有餘的。

  按照李天的計劃,將來大明海外的補給站,必定少不了。

  如果全部的補給站全都用移民來填充,不僅耗費巨大,而且將移民訓練成可以防範小規模海盜的民兵,需要花費的時間,指定也不會太短。

  反到不如,將這些沿海衛所遷徙到海外去省事。

  鄭和的這句話可謂是一下點醒了夢中人。

  李天先前還曾對派駐海外的人員從哪裏來,感到困擾,但鄭和的這個建議,算是迎刃而解了。

  可以想象,通吃島若是派駐一個幾千人的衛所進入。

  他們隻需要半年不到的時間,估計就能將這個小島改造成一個合格停駐基地。

  反正衛所的士兵,需要戰鬥的時候是兵,不許要的時候是民,這種結構反而更適合,拓展海外殖民地。

  以衛所作為團體進行移民,則能以最大的限度保持,團體結構的完整性,以最快的速度在海外安定下來。

  這樣,既有一定戰鬥力,又有極高的組織度的團體,絕對是海外移民的最佳形式。

  李天越像越是興奮。

  當即就要拍板,讓鄭和草擬一分,建設海外殖民地的細則。

  可話剛說到一半,鄭和又鄭重的說到,

  “陛下,此事不急,沿海的幾十個衛所雖然戰鬥力有限,但畢竟也承擔這一部分海防的責任。

  若是貿然全部派遣出海,在後續防衛力量未出現之前,海防恐怕會出現一段時間的空檔,這點咱們也不得不重視啊。”

  李天捏著下巴考慮了一陣後說道,

  “其實這個問題也好解決,大不了讓內陸靠近沿海的衛所向外遷徙一點,就可以填補暫時的空缺。”

  鄭和不置可否,但這樣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他再度將自己的顧慮說給李天聽。

  李天則是輕笑道,

  “無妨,終究不過是臨時的決定,朕已經有了一個更好的辦法解決此事。”

  鄭和疑惑的道,

  “陛下請恕咱家愚鈍,沒能明白陛下的意思。”

  李天神秘的笑道,

  “其實,也沒難理解的。

  從前沿海衛所最大的作用,不過就是排查過往的船隻而已,警戒的作用遠大於防衛。

  之所以需要這麽多人,就是因為大明並未設立嚴格的進出海規範。”

  “若是咱們在各地設置幾個專門的口岸,規定所有船隻必須由口岸進出海,其他的都為非法,這樣一來,不僅能將力量集中,更能對進出海的船隻征收商稅,豈不是一舉多得?”

  鄭和聽完頓時雙眼反光,興奮道,

  “甚好,此法甚好啊!

  如此一來,從南到北,隻需要三五個口岸,就能將所有進出大明的商船歸攏,不僅到時候,需要防衛的地方收緊,一下就能節省出大量的人力資源。

  而且,商船一旦集中某個口岸,勢必會給這些口岸帶來極大的人員貨物流動,幾年之後大明將會多出好幾個繁茂的口岸城市出來啊……。”

  鄭和和李天的關注點有所不同,他隻是看到了,收縮海岸之後,地方安全和經濟上影響。

  而李天則是更加的看中,對商船的稅收。

  要知道,清朝末期,被海外列強強行打開國門之後,一年的海關稅收,最高的時候達到了驚人的七八千萬兩至多,占據整個大清收入的三分之一。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了,那是列強向中國傾銷貨物造成的。

  但不可否認,海關稅收,尤其是在近現代之後,已經成了一個國家稅收收入的支柱之一。

  可明朝的海關稅收是多少。

  前一百多年,明朝因為倭寇的原因實行了十分嚴苛的海禁,幾乎是分文未得,直到萬曆年間海禁有所鬆懈,才開始以百分之二十的實物征收關稅。

  可一年下來,也隻不過征收到區區幾萬兩而已。

  這麽一點收入,對李天來說,是堅決不能忍受的。

  若是全麵開海,憑借大明海外貿易的繁茂程度,即便達不到幾千萬兩的高度,但一年下來,弄出個三五百萬兩,還是非常輕鬆的。

  這麽一大筆收入放著不要,豈不是暴殄天物。

  然而,想要開海,就必須保證航道的安全,清剿海上殘存的海盜就成了先決條件。

  但想要清剿海盜,就必須設立海上補給基地,也就是將衛所遷移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