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未來的規劃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2-30 20:28      字數:2188
  鍋爐的成功,預示著整機器的誕生已經是早晚的事了。

  按照周鎮等人的估計,可能再需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第一台蒸汽機的原型就可以製作完畢。

  李天對這個進度非常的滿意。

  不過蒸汽機雖然馬上就要上馬了,但距離他心目中那種幾千條蒸汽輪船在世界各地開花的遠大夢想,還有著遙不可及的距離。

  首先就是鋼產量的問題。

  現在三夫人的陳記練鐵坊,鉚足了勁也不過月產一萬斤而已。

  也就是兩個鍋爐而已,想要生產出一千條蒸汽輪船,都要五十來年才行。

  這可不是李天想要看到的。

  從試驗場出來之後的第一時間他就是做出了決定,打算擴建陳記練鐵坊。

  但想要擴建也不是隻要有錢就行的,匠人的培訓和相關配套設施的建造,以及鋼廠煤場的選址,也是一個老大難為題,根本就急不得。

  再加上陳記此時還在柴家的名下,他就算直接下手,也沒有個正當的理由,隻能暫時擱置。

  其次就是蒸汽機和輪船的組合還沒有經過測試,到底性能如何,李天心裏其實也沒譜。

  蒸汽輪船雖然在理論上性能是遠超風帆大船的。

  可在二十世紀末,帆船依舊沒有徹底退出曆史的舞台,那就說明,帆船還是有著它存在的理由的。

  想要讓所有人都接受這種新鮮事物,估計會遇上很大的困難。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蒸汽輪船想要開動,就必須要燒煤。

  但煤炭此時整個大明,也就隻有幾個地方探明的儲藏,想要大規模供應幾千艘輪船,光是運輸問題,就沒辦法在短時間解決。

  而想要遠航,中途的補給,就不可能還由國內供應,必須要在當地就地開采。

  這樣一來就需要在海外建造大量的補給基地。

  而想要建造穩定的補給基地就必須要有大量的人員常年駐紮在海外。

  這其實就等於是變相的殖民了。

  也就是說,想要將大明的艦隊駛向全世界,就先要在必經的航道補給線上殖民。

  可是想要殖民,就必須要讓大明的百姓們知道,海外的價值,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但這種背景離鄉的事情,又會有多少人願意做,李天也說不準。

  最後總結一下,想要遠航,就必須要有燃料補給,想要補給,就要開拓海外的殖民地,想要開拓殖民地,就要讓民眾們明白殖民的價值。

  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大規模的展開海外貿易,賺取足夠的讓人眼紅心熱的利益。

  對於這一點,李天已經有了布局,那就是趙王朱高燧,目前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的新式棉布的生產計劃。

  然而這又將產生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中原每年的棉花產量是有限的。

  如果大規模的出口,固然能賺到很多的錢,可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國內的棉花以及棉布的價格上漲。

  可能會導致很多貧苦的百姓最後連衣服都穿不起。

  治理一個國家,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從前李天想的太過當然了,以為隻要有了足夠的船隻,就能在海外掘取巨大的利益。

  其實這個想法不管是從原本的曆史上來看,還是按照時代的發展的必然來看都是沒什麽問題的。

  不過李天相差了一個關鍵點。

  那就是前世能橫行世界的那些龐大艦隊,其實都是來自一個個彈丸小國。

  他們之所以不計代價的打造一條條遠洋艦隊,主要的原因還是,艦隊一次遠航回來,賺取的利益就足夠讓全國人揮霍好多年。

  但大明不同,大明是一個擁有幾千萬甚至上億人口的龐大帝國。

  即便艦隊再怎麽強大,賺取的利益也是不夠全國人平分的。

  所以這個計劃初看是沒什麽問題的,但往深處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很多的問題,想要將另一部分人的生機問題解決,這件事就必須要換個死路來進行了。

  目前來看,遠渡重洋去欺負美洲那些原住民對大明來說是得不償失。

  步步為營,一點點的蠶食外海的地盤,穩紮穩打才是最符合大明的將來的發展策略。

  飯要慢慢的吃,問題要一個一個的解決。

  急切的想要將一切都做完,最後得到的結果可能並非是李天想要的。

  遠洋貿易,有朱高燧在搞,海外殖民,唐賽兒等人正在謀劃。

  雖然一切都還隻是開始,但不需要李天親自去操心,他隻需要做好讓大明境內的百姓富足起來。

  其他的事情順其自然,任由他們自己去發展,他隻需要在關鍵的時候,推波助瀾一下就可以了。

  想通這這些的同時,李天也明白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打鐵也需要自身硬,手底下也是沒點存貨,胡亂的擴展版圖,早晚會出現致命的反彈。

  “急不得,真是急不得啊!”

  李天很慶幸自己在開始的時候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否則在自身根基未穩的情況下,冒然開展航海事業,很有可能是找死行為。

  他暫時將腦海中數千輪船出海的美好畫麵拋去,重新規劃了一下,將來大明的發展策略。

  所謂要想富先修路,不是沒有道理的。

  隻要有了路,大明兩京十三省之間的貨物運輸流通就會提升一個巨大的台階。

  貨物的流通就代表著工商業的發達,工商業的發達就能給朝廷帶來更多的稅收。

  這完全就是一條穩賺不賠的買賣啊。

  正好,此時水泥工坊已經可以投產,用來修建一條縱貫南北的快速通道,時機已經徹底成熟。

  蒸汽機的誕生,可不單單可以用在輪船上,不管是冶煉、采礦還是在運輸加工等行業,都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若是僅僅將之利用在航海運輸上,反倒是暴殄天物了。

  有了蒸汽機作為動力,李天就完全可以開始搞基礎工業了。

  不管是大規模煉鋼煉鐵,還是興修水利擴建農桑,蒸汽機都有著巨大的發揮空間,隻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參與不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