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新式棉布與傾銷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2-30 20:27      字數:2208
  義務教育的事情總算敲定,雖然中途也遇到了諸多阻礙,但最後的得到的結果還是好的。

  不過想要讓新式學堂走向正軌,還需要不少的時間。

  不管是學堂的建設,還是教職人員的培訓,都是是需要大量的時間的。

  在李天的預想中,能在來年三月份,會試完成之前搞定這一切都算快的了。

  再加上此時京城已經進入了冬季,地麵上凍,水麵結冰,根本就不適合開土動工,可能開學的時間還要延後一點。

  但李天並不著急,老話說的好,十年種樹,百年育人。

  教育大業本就不是短時間能夠見到成效的。

  現在唯一值得他考慮的則是,錢一下子花出去上千萬,要怎麽才能快點賺回來。

  前期能快速賺錢的行業,基本上已經被他弄得差不多了。

  今後再想大筆大筆的撈錢,就隻能將目光投向影響更加深遠,操作起來更加艱難的行業中了。

  可賺錢那裏有搶錢來的方便爽快。

  但去搶誰的錢,這一點就十分值得深思了。

  大明周邊的國家此時都窮的一批,不管是日本,還是老鄰居高麗還是遠在南方的暹羅,發動戰爭搶一波,估計連軍費都賺不回來。

  所以說強搶是沒有前途的,善於利用這個時代的規則才是真正的高手。

  這個規則是什麽,自然就是貿易了。

  用不對稱的貿易傾銷產品,然後在從對方國家掠奪廉價的基礎資源才是這個時代永恒不變的主旋律啊。

  書房之中,李天一會看看唐賽兒等人正要趕往的通吃島,然後又看了看不遠處的琉球和日本兩國。

  心中一個大膽的想法油然而生。

  明朝末年,南方一個海盜頭子,僅是憑借收過路費,積攢下了堪比一個小國的巨大財富。

  李天不求短時間能賺到那麽的多的錢,但每年弄個六七百萬兩他還是有把握的。

  另一個時空的鄭芝龍就是因為掌握了和日本的貿易航行,才一躍成為稱霸東海的巨梟的。

  當海盜都能這麽賺錢,那當正經的商人豈不是也能賺到不少。

  此時日本雖然還經曆過明治維新,還不算怎麽富裕,可相比大明,其實也不算特別窮。

  還是擁有一定的消費能力的,如果運作的好,一趟下來賺個百八十萬兩還是沒什麽問題。

  正巧前段時間,天工院已經將他弄出來的珍妮紡紗機給完善了。

  即便以人力驅動,這種全新的紡紗機一次能紡七八個紗錠,效率足足比從前的紡紗機提高了七八倍。

  而且由於珍妮紡紗機紡出來的線更加的細密,用這種紗錠紡出來的棉布也更加的結實耐用。

  在世原本的世界十七八世紀,紡織工業達到頂峰的時候,用棉布仿製出來的帆布,可是能被當做巨大的三桅帆主帆的。

  即便是用過多年的帆布,被窮苦人裁剪之後,做成既耐磨又結實的牛仔褲還能再戰十年。

  可見紡織的技術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之後,所能創造出來的產品是劃時代的。

  李天在得到天工院的回複之後,命他們用這種新式的紡紗機,織出了一種新型的布料。

  這種新的棉布料,不管是在質地還是在布料的寬度上都是遠遠的將現有的棉布產品摔倒了身後。

  在結實的程度上,絲毫不比同質量的絲綢差。

  這種兼具美觀和質量的新型布料,可謂是紡織物的一次絕大的革命。

  天工院的眾人紡織出的這種新式布料除了一匹被送到李天這裏讓他檢驗之外,其餘的據說當天就被天工院的其他人搶奪一空,連個線頭都沒有留下。

  李天早有這種新式布料會風靡全國的預料。

  但與此同時他也有一個新的擔憂。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耕社會,男耕女織是幾千年沉澱下來的生存模式。

  新式的紡織機,新式的布料一旦大麵積的出現在大明的市場之上,必然會對原有的生產模式產生極大的衝擊。

  甚至很有可能會讓眾多普通百姓的家庭陷入無法生存的窘境。

  可這種新東西已經誕生,就沒有道理讓它沉寂下去。

  於是李天就將目光投向了,一海之隔的日本琉球等國家。

  棉布織物不管質量有多好,在價格上還是無法與絲綢媲美的。

  不過作為大規模傾銷的產品還是非常合適的。

  日本、琉球、高麗、暹羅這幾個附近國家的總人口加在一起也將近大明的總人口的一半了。

  如果在算上草原上的瓦剌和韃靼人,那這個市場可就大了去了。

  即便能占據他們總人口的三四分之一市場,那一年的銷售額也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

  若是在傾銷這些棉布的同時,再大量采購對方的基礎物資,那一來一回能賺到的錢,估計能比大明一年的稅收(稅收不等於商稅)還要多。

  這麽大一筆收入,可是相當於一年找到一個大寶藏啊。

  放著這麽多的錢在外麵不去賺,那豈不是傻子的行為。

  李天越想越是興奮,連夜在京郊劃出一大片的範圍,當做紡織工坊的場地。

  又連夜下了命令,讓天工院大規模的製作這種新式的紡織機。

  同時還命人開始在交易所大量的收購棉花。

  在他這一番命令之下,無數人開始行動起來。

  動作最大的就要數交易所了,不到兩天的時間,棉花的價格就仿佛做了火箭一般嗖嗖的往上漲。

  其中影響最大的自然就是以糧食和棉布紡織作為支柱的王家了。

  王家先前在抬升糧價的時候,被李天強勢狙擊,損失慘重。

  此時賴以生存的棉布紡織行業,再次受到了李天大手筆收購的衝擊,他們若是不能挽回這個局麵,恐怕明年王家就要在京城的貴族世家商圈中除名了。

  為了和李天搶奪棉花,王家幾乎傾盡所有的投入其中。

  一場聲勢浩大的棉花爭奪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但凡是有一船棉花到岸,不管多少,幾乎是瞬間就被人搶奪一空。

  有人的似乎嗅到了這場大戰中隱藏的商機,立刻出動,四處搜集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