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學科“格物”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2-30 20:27      字數:2185
  其實李天一開始的目的並沒有打算,一步到位的就將女子放到和男子平等的地位上。

  不管是他先前的一大套為女人爭取權益的說辭,還是對楊士奇等人思想陳舊的指責,其實都隻是打馬虎眼而已。

  女子上學,即便是那些步入了現代社會一兩百年的西方發達國家,有的地方依然沒有改變歧視女子的地方。

  後世的一些國家對待女子的態度甚至比此時的大明還要惡劣。

  就算是華國也是經過了幾十年的奮鬥才逐漸將女子的地位和男子拉平。

  他現如今想要憑借一己之力,將整個社會給板正過來,無異於天方夜譚。

  但他依然如此堅持,也不過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給大明帶來一個啟示而已。

  現將大帽子給他們扣上,將事態拔高到有關文明進步的高度,然後再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最後讓楊士奇等人覺得說服了自己。

  其實一切也都不過是李天的套路而已。

  他原本的打算也就是開辦四五家女子學堂試試水罷了。

  此時目的達成,他也就沒有什麽好糾結的了。

  “好了,此事就這麽定下了,咱們接下來該討論一下,如何讓百姓能平靜的接受這種義務教育和教授的學科了吧!”

  關於讓百姓接受強製教育這件事,孔彥縉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自古以來,不管哪個朝代,孔聖人的大名還是非常有市場的,尤其是對那些有誌改變自身現狀的人來說,讀書,尤其是在孔聖人的手底下讀書,不管怎麽看都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

  其實李天他們隻需要轉變一個觀念,這件事其實很好解決。

  不管在任何朝代,強製的命令,不管是出與好意還是惡意,總是會有人感覺不爽。

  孔彥縉給出的方法就是,改變一下強製命令的說法,以一個更加委婉的說辭宣傳。

  像什麽孔子學院大規模招生,凡是入學的學生都能免費得到讀書識字的機會,倘若不參加很有可能幾代人都沒資格在參加科舉了。

  這樣大棒加甜棗的方式同時進行,即便有些人對放自己的孩子去讀書還有些遲疑。

  但對於今後幾代人都沒資格參加科舉的這個事,他們即便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自己的後人考慮一下。

  若是真的因為自己的一時的貪念,讓自己的後人從此再也沒機會當官,那他的罪過可就大發了。

  在這樣的思想的影響下,恐怕再頑固的人,也要好好的考慮一下可能的後果了。

  李天非常滿意孔彥縉給出的這個建議。

  最後他又補充道,

  “為了避免有人不認可,這種新式的學堂,朕覺得最好能在每個學堂都樹立一尊孔聖人的雕塑,這樣可能會更吸引人一些。”

  聽到李天居然要幫著他們孔家宣傳,這可是積大德的好事啊。

  孔彥縉又是噗通一下跪倒在地,激動地都快語無倫次了。

  “陛……陛下……,孔彥縉代表孔家上下謝過陛下鴻恩!”

  楊士奇等人也都拱手說到,

  “陛下此舉真乃聖賢遺風,氣度不輸三皇五帝啊!”

  開始的時候,李天說新式學堂要開辦新的學科,按照以往李天對儒家的不屑,他們還以為李天可能會徹底摒棄傳統的教育方式呢,心裏多少有些擔憂。

  此時李天主動要求,在各個學院增加一尊孔子的塑像,那就說明李天依舊認可儒家的學說。

  這對他們這些文官來說,無疑是極大的鼓勵。

  但李天心裏想的卻完全和他們不一樣。

  他同意在學堂增加塑像,也隻不過是因為孔子非常適合教書育人這個形象而已。

  後世一大半的學校都有樹立孔子塑像的傳統,他並不覺得這有什麽了不起的。

  撓了撓頭,感覺這幾個家夥謝的有些莫名其妙啊,不過他並沒揭破,

  “你願怎麽想就怎麽想吧,反正也不會有什麽影響!”

  討論完怎麽吸引學生之後,就輪到具體學科的事情了。

  楊士奇等人一直認為,四書五經是學生必讀的東西,不可放棄。

  李天也沒和他們爭執。

  他雖然對這些陳舊的八股文學沒什麽好感,但他也不否認,多學點國學經典對於提升一個人休養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但也僅止於此,李天想要培養的是符合自己理想的現代化學生,可不想自己費這麽大勁,培養出來的還是那些隻知道搖頭晃腦讀死書的酸儒。

  在國學經典之外,他強加進去了,曆史地理律法等文科內容,最後更是重點加入了格物這門他們聽都沒聽說過的學科。

  在他設想中,高等學堂將會分為,文理兩科。

  學文的自然就是為了今後普及公務員做準備。

  學理科的人就是為了今後持續給天工院這樣有關科學發展的部門輸送新鮮血液。

  初級學堂是暫時部分文理的,什麽都學一點,最後在通過興趣和自己的誌向來選擇後學的學業方向。

  不過這其中有一點很麻煩。

  那就是理科的格物之學,算得上開天下之先河,根本就沒有成體係的教材。

  李天想要讓學生們在學堂中學到有關的知識,就必須自己編撰教材。

  格物是一個統稱,其中包含算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

  算學多少還能找到點古人的智慧結晶,但物理化學生物這三科,可就要李天全權負責編撰了。

  想要單憑一個人整理出三門適合初學者的學科來,是非常難的一件事,非要耗費極大的精力和時間不可。

  不過好在,李天經常在京報上發表一些,有關自然科學的小常識,日積月累下來,也有不少篇了。

  前期拿這些東西對付一下也能頂一陣,多少能給他騰出一段編撰課本的時間來。

  對於李天強加這麽多和科舉沒關的學科進來,楊士奇等人是有口難言。

  前麵李天已經妥協了那麽多,還願意將在每個學堂樹立孔子像,已經是對他們極大的容忍了。

  他們此時也不好多說什麽,隻能由著李天的想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