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阿魯台的謀劃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0-20 22:51      字數:2216
  劉綱繼續說到,

  “阿魯台掌握北元朝政多年,早已是北元當仁不讓的一把手,但因出身的問題,始終無法得到大汗汗位。

  所以他隻能不斷的推出新的大汗,來保證自己統治。

  經過了鬼力赤、本雅失裏,兩任大汗之後,以及大明的幾次清剿,阿魯台在北元的政敵基本全部被肅清。”

  “前段時間,聽說他又擁立了阿台王子繼承了汗位,這個阿台隻是一個弱冠少年,在北元中一點勢力根基都沒有。

  現在的阿魯台算是徹底的掌握了北元政權。

  從前的太師和大汗共同統禦北元的狀況一去不複返。”

  聽到這裏,李天嘴角不禁露出一絲微笑。

  “好嗎,阿魯台這是打算效仿東漢末年的曹操嗎,挾天子以令諸侯嗎!”

  “聽你這麽說,現在的東蒙古是阿魯台一家獨大嘍!”

  劉綱點了點頭道,

  “沒錯,阿魯台原本雖然權勢也是不小,可礙於身份出身,其實很多蒙古貴族的首領,都不是很服氣。

  但經過這麽多年的征戰之後,不服從他的人,基本上都已經被肅清。

  可以說現在的韃靼才是真的統一時刻,若是讓他們緩過這個勁來,對大明的威脅將會是前所未有的。”

  他這句話雖然聽著非常的刺耳,其實並非沒有道理。

  蒙古現在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西部的瓦剌,東部的韃靼,以及被大明躬耕多年的朵顏三衛。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瓦剌和韃靼多年征戰,互有勝負,實力上幾乎是部分上下。

  而被明朝收服的朵顏三衛,在明朝的支持下,雖然能守住邊防,但但論實力是根本就無法與韃靼相比的。

  從前一個分裂的韃靼,都能逼得朱棣不惜五次北伐來清剿,可想而知,一個統一的韃靼,能造成的影響將是多麽的巨大的。

  雖然在原本的曆史上,沒過幾年,阿魯台率領韃靼就在瓦剌和明王朝以及朵顏三衛的共同攻擊下,分崩離析。

  但此時的情況已經不再是原本的曆史。

  瓦剌部到底還會不會繼續跟隨明王朝的腳步,這個誰也說不準。

  李天似乎從他的話中聽出了東西,低聲問道,

  “也就是阿古拉等人,是被阿魯台派遣出來的打探消息的。”

  劉綱淺笑著點頭說道,

  “沒錯,他們幾個正是被阿魯台派遣而來。”

  聽到這裏,李天的臉色不由的有些不自然了。

  楊道的茶馬交易會是一直在和瓦剌做交易,而瓦剌一直以來雖然和大明若即若離的,可並未真的和大明撕破臉!

  然而,此時韃靼的人馬居然通過瓦剌的地盤進入中原。

  這其中透露出來的消息,可就沒表麵上那麽簡單了。

  北元蒙古之所以分裂為兩個部分,主要是因為兩個部族的貴族統治者,接不認同對方是蒙元正統。

  其實他們都是一個忽必烈的子孫,從名義上來說,他們其實都算的上蒙元後裔。

  從前,為了得到汗位,名正言順的統領手下部族,兩個部族打的腦漿子都快出來了。

  但阿魯台一手掌握了韃靼之後,這種情況,將不再成為兩個部族相互攻伐的借口。

  因為他原本就不是正宗的蒙古人,對於血統上的事來說,對他並沒有什麽意義。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隻要稍稍透露一些對瓦剌的好感,就很有可能促成兩個部落之間的合作。

  從目前劉綱透露出來的消息來看,他們私下似乎已經開始相互接觸了。

  阿古拉等人能通過瓦剌的地盤進入中原,就已經可以佐證,他們之間的確是有了勾結。

  若還隻是一個韃靼,李天自然是不放在眼裏的,可若是他們兩個部族聯合起來,從東西兩個方向對大明發動進攻。

  以此時大明的實力來看,雖然不至於被人家打到家門口,可是將整個大明拖進戰爭的泥潭之中去,還是輕而易舉的。

  劉綱說了這麽多,其實想要透露的消息,除了暗指楊士奇的兒子通敵賣國之外,可能也就這個消息最為重要了。

  楊道的事情,很好解決,到時候隻要將他弄回來,不管是小懲大誡,還是嚴懲,還不都是他一句話的事。

  但事關邊防的大事,他就不得不慎重的考慮了。

  輕輕捏了捏眉心,李天目光深邃的盯著劉綱,緩緩的說到。

  “劉綱,朕先在給你個活命的機會,不知道你願不願意接受!”

  猛然聽到這句話,不隻是劉綱愣住了,就連江保和王福都一臉震驚的看向李天。

  “陛下三思,劉綱這個逆賊大逆不道,先前居然還想擄截陛下您,這等賊人怎能饒了他!”

  劉綱也是被這突入起來的幸福給打蒙了。

  能活下去,誰會真的願意爛死在牢中啊。

  當即,他也顧不得其他,帶著一大堆枷鎖,叮叮當當的跪倒在地激動的說到,

  “臣,願意受陛下驅策,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其實李天在他說到有關茶馬交易的事情之時,李天已經在心裏規劃出了對劉綱接下來的安排了。

  劉綱此人也算是個人才,尤其是在收集情報上,更是有著他人無法比擬的高超手腕。

  從他能在中原,在沒有朝廷的支持下都能打探出阿魯台和瓦剌準備結盟的事情來看,他的能力之強可見一般。

  這樣一個人,要是說殺就殺了,未免太過浪費。

  李天對大明將來的布局,已經逐漸展開,但是對外部勢力的布局卻還沒有絲毫進展。

  雖然李天並不怕任何敵人,但知己知彼的道理他是懂得。

  在有情報和沒情報的情況下,作戰完全就是兩個層次。

  能減少犧牲,縮短戰爭時間,就等於變相的節約了戰爭成本,能省錢的事為什麽不做?

  對於江保和王福的強烈反對,李天輕輕擺了擺手,沒當回事。

  轉而淡淡的說到,

  “劉綱,你身上的罪孽,即便是殺你十次頭,也不夠贖清的,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從今往後,你要帶上永遠摘不下的麵具,殘生禁錮在鐵椅子之上,直到你罪孽贖清為止,你可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