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工舉(下)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0-20 22:51      字數:2195
  若是好好培養一番,將來成為第二個周鎮也不是不可能。

  由於是從頭培養,沒被現在的官場腐蝕過,說不定將來的成就會比周鎮還要高出一截。

  他慶幸自己在看到那種圖紙之後,多問了兩句,不然要是錯過了這樣一個注定閃耀千秋的人才,那才是他的損失。

  又好言寬慰了李公輔幾句,讓他在接下來這段時間好好備考之後,就讓他離去了。

  待他走後,王福忍不住惋惜道,

  “陛下,您可知道,您剛剛送給他的那塊碧玉,乃是價值連城的絕品,若是放到海獅樓去販賣,少說也能賣個幾千兩銀子呢。”

  李天瞧他那一臉守財奴模樣,忍不住上前給了他一腳。

  “你知道個屁啊,這李公輔看著年輕,可才學一點都遜色他的先祖,要是錯過了這樣的人才。

  不僅是朕的損失,更是大明的損失。區區一塊碧玉而已,和人才相比算的了什麽。”

  王福既是被李天給踢了一腳,卻還是滿臉堆笑的道,

  “陛下所言極是,是老奴齷齪了,沒能明白陛下的一片苦心。”

  李天沒怎麽理會王福的這番話,心裏卻是對李公輔剛剛所說的話升起了疑慮。

  按理說工舉這類大事,應該是早就傳的沸沸揚揚的,但李公輔這樣的人,為何還是被誤解了。

  這其中必有什麽隱情,說不定是有什麽人在暗中搗鬼也說不定呢。

  “走回宮,順便給朕將工部尚書吳中叫來。”

  王福領命而去。

  ……

  禦書房中,不止吳中來了,就連楊士奇楊榮等人也悉數到場。

  李天臉色不善,但並沒有直接責問,而是平淡的道,

  “吳尚書,工舉在即,你們準備的如何了。”

  吳中是被王福直接從家中給傳召而來的,他並不知道出了什麽事,一路上雖然多番詢問,可是王福就是閉口不言。

  開玩笑,這事能說嗎。

  堂堂皇帝,去給一個平頭百姓開綠燈,若是讓人知道了,且不說李公輔會受到如此對待,其他參加工舉的考生又該怎麽看李天,又該怎麽看待這次的工舉。

  吳中見李天臉色不是太好,雖然還不知道自己哪裏做錯了,但還是連忙回答道,

  “回稟陛下,工舉一切都已經準備停當,考試場地、考官、考題也都都已經齊備,隻等正式開始了。”

  李天冷笑一聲,

  “是嗎,你們真的全都準備好了嗎!”

  吳中不明所以,冷汗涔涔的道,

  “還請陛下明示,臣的確是按照陛下和楊大人的吩咐,準備好了一切,哪裏還未準備好,臣的確是不知啊!”

  李天也分辨不出他是否有所保留,但見他一副不知情的樣子,還是忍不住喝道,

  “哼,朕問你,工舉是如何宣傳的,為何還有人未曾聽到過這件事?”

  這下吳中更懵了,直接跪倒在地顫抖著道,

  “不敢欺瞞陛下,張榜告示貼在各處城門已有月餘,每日還有工部的官吏在告示前講解,並無一日怠惰,臣真是不知為何還有人未曾聽聞啊。”

  聽吳中的話,他大概也是明白了怎麽回事。

  心中也是歎息不已。

  這個時代最有效的宣傳手段,也就是張貼皇榜告示了。

  告示一般都是貼在城門口,以及熱鬧的街道上,每日還有人當眾宣讀,按理說也該知道的人,也都該知道了。

  可並不是什麽人每天都會去城門口和熱鬧的街市去轉悠的。

  有的人忙於生計,每天都是兩點一線,甚至有的人,釘在一個地方幾個月都會動彈一下,不知道告示上的事也很正常。

  再加上有些人天生就對皇榜之類的東西有所抵觸,即便聽到了相關的消息,也不會到處宣揚。

  這就導致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得知告示上的消息,即便是偶爾聽到了那麽幾句,在得知和自己無關之後,也並未深究。

  李公輔估計就是在聽說,工舉是為天下匠人準備的科舉之後,知道自己不是工匠身份之後,也就沒深究下去,錯過了報名的時間。

  吳中的確是做了他應該做的全部,某些人理解錯了,其實也並不能怪到他的頭上。

  知道了這個情況之後,李天也隻能無奈的歎息一聲。

  “算了,此事也不能怪你,你起來吧!”

  隨即他又對楊榮等人問道到,

  “這次報名參加工舉的人有多少?”

  楊榮作為天工院的院長,又是內閣大臣,對此事還是比較清楚的,他上前一步拱手道,

  “回稟陛下,到截止日期共有兩千三百八十五人報名!”

  聽到這個數據李天的臉不禁抽搐了兩下。

  按照他對此時大明科舉考試的錄取數據來看,這點人數簡直就可以忽略不計。

  整個大明的鄉試錄取率大概在百分之四左右,按照中舉人數在一千一到一千二上下,可以推算出,應試人數在兩萬到三萬人。

  以科舉通過率,也就是秀才錄取比例在百分之十左右,可以推算出全國的生員大概在三十五萬到四十萬之間。

  而天下工匠的人數大概也和這個數據差不多。

  但科舉每年是錄取八百到一千人,而工舉雖然是第一年,但隻有區區一兩千人來參考。

  真正能被錄用的,還不知道會有多少呢,相比其龐大的數量而言,這點人數實在是不夠看。

  李天忍不住問道,惱怒的道,

  “為何人數如此的少,你們誰能給朕一個解釋!”

  楊榮苦笑著說到,

  “陛下,報考人數不多,各中原因其實有很多啊!”

  “那就給朕一一說來!”

  不得已,楊榮隻好詳細講給李天聽,

  “工舉第一年應試,天下人還不太清楚工舉意味著什麽,是最主要的原因。

  再者就是,工舉自從張榜告知天下,才僅過去一個多月,有的考生即便得到了消息,去趕考,在時間上恐怕也有所不急,這也是其中之一。

  其次就是,天下在籍工匠都是有輪值的,也就是同一時間,至少有一半的工匠是在當值,根本就沒時間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