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最大的敵人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0-20 22:50      字數:2250
  大明一朝,從一三六八直到一六四四,共二百七十六年,除了明朝末年,野豬皮之外。

  雖也常年有少數民族犯邊,可總的來說,大明其實從未真正懼怕過這些少數民族。

  對外戰爭也大多都是勝多敗少。

  但就是這樣一個當時世界最強,綜合國力遠超世界其他任何國家的強大帝國,為何最終還是走向了毀滅呢。

  綜合曆史記載,其中原因其實是多種多樣的。

  有的人說是小冰河時期糧食的減產導致的國家的衰亡。

  但李天並不這麽認為,同一時代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海上強國,也幾乎都是處在這個時期發展壯大的。

  他們為什麽就沒有受到小冰河的影響,反而變得越來越強大呢。

  所以小冰河時期這個說法根本就站不住腳。

  那是什麽,是野豬皮很強大,內部出了問題嗎。

  縱觀華夏幾千年的曆史,有那個王朝沒有外患。

  即便是弱宋,在麵對橫掃天下的蒙古、金、夏、遼等外族,也都堅持兩代三百多年。

  大明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擁有的兵馬都不比任何朝代末期弱,但為何還是敗給了人數隻有幾十萬的後金?

  究其原因,還是內部出了問題。

  然而,內部的問題是什麽。

  是朝廷稅負不足,養不起大軍?還是朝廷的官員賣主求榮,不思報國?

  其實都不是,即便最後時刻,大明依然擁有百萬大軍,能征善戰的將領也都未曾斷絕。

  而與京城共存亡,在賊軍攻入京城,自殺殉國的重臣良將也不再少說。

  究其原因,內部的傾軋內耗,看似是導致明朝滅亡的原因。

  其實若是深究,就會發現,真正導致最後一個漢人封建王朝敗亡的原因,其實是大地主階級的興起。

  什麽是大地主階級,說白了,就是土地兼並,不納稅,不服勞役的始作俑者‘官紳集團’。

  他們到底有多強大。

  僅從不到十個月就消滅了李自成百萬大軍就可以看出端倪。

  當時李自成不僅攻破的京城,更是在京城搜刮出幾千萬兩的白銀。

  那時的他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說最終成為一代新的帝王。

  開創一個皇朝,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但他最後為什麽還是敗了。

  說穿了,就是因為他的行事作風,動了那些大地主集團的利益。

  打土豪分田地,在後世或許行得通,可在那個封建時代。

  正處在官紳集團巔峰時實行這樣的策略,敗亡是遲早的事。

  可是官紳集團到底是怎麽形成的呢。

  這其中有曆史遺留的原因,也有明朝對文人的特殊優待原因。

  曆史原因很好理解,無非就是傳承幾千年的世家大族。

  什麽隋唐時期的關隴貴族,七家五姓,乃至此時的琅邪王家,曲阜孔家,其實都是大地主階級的代表。

  而明朝對文人的優待,更是將這種官紳地主階級推向了頂峰。

  僅僅一個中舉之後,不用納稅、不服勞役這一項,就催生了無數的新興地主階級。

  區區一個小舉人都已經有人帶著田產來投奔了,更別提那些朝中的官員了。

  試問大明朝廷的官員,有幾個沒接受過投契,那一個家中不是良田百畝,仆役無數。

  大明兩百多年的曆史,中舉當官的人有多少,統計是統計不過來的。

  更別提大明分封到各地的親王郡王了,他們的人數雖然比不上官紳集團,可是消耗國家稅負的體量絕對不比他們差多少。

  僅是這兩者相加,就令國家賦稅縮水一半以上了。

  如果在加上日益凋零腐敗的衛所製度。

  真正繳稅的人口僅占國家總人口的兩三成。

  用兩三成人口的賦稅去養活全國百分之七十的人口。

  即便是用腳丫子想也能知道,這樣畸形的狀態早晚會出問題的。

  想要將大明變成理想中的樂園。

  李天要麵對敵人並不是外族的入侵,更不是什麽藩王的反叛。

  而是在逐步侵蝕國家骨血,趴在大明的脊背上,抽骨吸髓的這些大地主階級。

  然而天子與士大夫共天下並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李天殺幾個文官,弄死幾個貪官汙吏就能解決的。

  想要徹底終結這一階級,就必須從根子上將他們扼殺在萌芽之中。

  但想要做到這一切,談何容易。

  一個弄不好,天下皆反也不是不可能的。

  清查衛所即便會引起武將們的反彈,但真正敢反,有能力反抗的人畢竟還隻是在少數。

  即便不用李天動手,手底下這幫子官員為了建功立業,也都會幫他擺平。

  可若是真的動了士大夫們的賴以生存的蛋糕,那引起的反叛就不會是區區幾個將領了。

  即便李天擁有幾十萬大軍,全都裝備最新型的火槍,估計也不可能戰而勝之。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一點點潛移默化的改變。

  關於這一點,李天也是有過深思熟慮。

  對抗一個出於統治地位的階級,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新樹立起一個新興的階級。

  讓這個新興的,可以被掌控的階級逐漸替代原有的階級,才是徹底斷絕他們而不會引起反彈的最好辦法。

  至於這個新興的解決是什麽,其實隻要稍微有點現代史知識的人都能猜到。

  那就是工人階級。

  沒錯,就是工人階級,一個代表著新時代,代表著科技創新,代表著生產力解放的新興階級。

  可是工人從哪來?

  答案是從工廠。

  可是工廠在哪裏?

  這個問題不隻是此時大明的疑問,更是李天此時苦惱的事情。

  要想弄清楚工廠在哪,就要弄清楚什麽才是工廠。

  工廠這個詞匯是工業大革命時期才誕生的,距離現在還有二百來年。

  此時雖然還從未有人說過這個詞,但不代表這個時代沒有代替的說法。

  在大明,這東西現在叫做工坊或者作坊。

  隻不過,現在的工坊還大多掌握在官府的手裏,而其中勞作的人也不叫做工人,而是叫做匠人。

  私人作坊雖然也有,可大多都是體量極小,雇傭工人至多也不過幾十上百人,成規模的還都沒有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