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士奇作答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0-20 22:50      字數:2237
  身為都察院左都禦史,呂震得知消息的速度,自然不是下頭那些屬官能比的。

  昨日晌午不到,呂震就知道了於節安在奉天殿後殿用膳,勸言皇上將宮裏所有抬輦廢罷,還跟皇上散布去了太醫院的事情。

  雖然他已是正二品的左都禦史,但呂震捫心自問,自己從沒有過這種待遇。

  說不眼紅那是瞎話,但呂震心裏清楚,於節安馬上就會被皇上委以重任,他能做的,隻有照顧好於節安的好友,讓於節安念著點都察院的好。

  扯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臉,擺著手示意諸葛正坐下說話,呂震笑吟吟問道:

  “諸葛正,本堂聽說你最近在編寫《為官清要》一書,可有此事啊?”

  “回部堂的話,下官確在編寫《為官清要》一書。”

  做出一副十分欣賞的模樣點了點頭,呂震站起了身,緩步坐到了諸葛正一旁:

  “本堂要是沒記錯的話,你與於節安似是關係匪淺?”

  “匪淺談不上,下官隻是和他次次上朝,有些交情而已。”

  “有交情就是好事啊。”

  拽起諸葛正骨節分明的左手輕輕拍著,呂震笑著點了點頭道:

  “於節安往後若是無事,應該就不會再來本部當值了。”

  諸葛正原本還不明白部堂怎麽對自己如此熱絡,當下聽到於節安被調走,心中頓時了然。

  不過諸葛正還是有些氣不過,憑什麽得到皇上的青睞就能升官,難不成吏部的考功司製度是虛設?

  呂震不知道諸葛正心裏在胡思亂想,在他看來,於節安作為從都察院走出去的官,眼下入了皇上聖眼,這份同僚之情,必須得照顧妥當。

  畢竟於節安當下可見的成了皇上麵前紅人,以後他要是什麽事情,有這這份香火情,那也好張嘴不是。

  “本堂給你透個底,皇上已加授於節安六品承直郎虛銜,保留其監察禦史一職,將其調到了楊首輔手下辦差。”

  諸葛正聞言精神一振,隻覺牙根發酸,正六品的承直郎雖然隻是沒有實權散官,但比之七品監察禦史,可也是連升兩級啊。

  諸葛正牙根一泛酸,就顯得嘴角有些抽搐,呂震以為諸葛正是為於節安高興,抿了抿嘴,再度緩聲道:

  “諸葛,於節安畢竟是從我們都察院走出去的人,這份同僚之情,你可要替本堂照顧好。

  你的那本《為官清要》還無人作序吧,本堂給你作了。”

  本來看著堂堂二品重臣一臉巴結之相,諸葛正心裏還有些作嘔,但聽到其要為自己的書作序,心中頓時欣喜起來。

  七卿之一的都察院左都禦史給他的書作序,他這書不說萬古流芳,也必是青史留名呐。

  “下官拜謝部堂愛護。”

  起身深深一禮,諸葛正十分感動道。

  “不過做個序,本堂順手而已,不必拘禮。”

  相信諸葛正已經明白其中利害,呂震平和近人的出聲笑著,把諸葛正扶了起來。

  ……

  後閣內閣,於節安已到。

  瞧著於節安斜插入鬢的劍眉,堅毅如石的雙眼,李天越看越是喜歡。

  一介文人力挽大明傾天之禍,讓華夏兒女免受南宋兵災之苦,這如何不讓人心生敬仰。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除了於謙於少保,還有誰能做出如此蕩氣回腸的明誌之詩。

  不顧楊士奇等人驚異的眼神,李天親自迎著於節安進了閣中,拍著於節安的肩膀,滿臉含笑道:

  “朕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就是彈劾孔彥縉,諫言朕以人為畜的都察院監察禦史,於節安,也是朕的士奇找的好幫手。士奇,你們昨日見過了吧。”

  “老臣昨日就和於小友見過了,陛下。”

  皇上對於節安的特殊對待楊士奇看在眼裏,朝於節安和煦的點了點頭,緩聲說道。

  微微頷首,看著於節安落座,李天踱步上了主位,吩咐江保給於節安倒上茶,興趣十足的看向楊士奇道:

  “士奇,節安的三問你是如何作答的,說與朕和子榮他們聽聽可好?”

  “老臣遵旨。”

  拱手一禮,楊士奇站起了身,明白皇上這是要借他之口,向楊榮等人展示於節的才華,微微一笑,鎮定自若道:

  “諸位可能不知,於小友昨日就新設司法衙門一事,向老夫提了三個問題。

  其一,於小友問老夫什麽樣的百姓,才算真正的底層百姓。

  其二,京中八十萬普通百姓的訴狀,新設的司法衙門要如何處理。其三,百姓若是狀告官紳,新衙門又該如何自處。”

  楊士奇一番話雖然說得言簡意賅,但意思到了,李天也不再讓於節安補充,微抿著嘴靜看黃準等人反應。

  黃準幾人聞言,皆是麵露驚奇,這三個問題一個比一個直接,聽上去哪裏是一介禦史能說出來的話。

  朝於節安不住的點頭表示讚賞後,楊榮站起身跟楊士奇打了個照麵,搭著話茬道:

  “敢問元輔是如何作答的?”

  於節安昨日雖然發問,但楊士奇並未給他答案,眼下見元輔大人要開口,於節安也趕忙坐直了身子,豎耳傾聽。

  雙手負背,楊士奇在中間踱步走著,腳下一停,含笑看向了於節安:

  “什麽樣的百姓算底層百姓?老夫的答案是,明教要蠱惑哪部分百姓入教,哪部分百姓便是底層百姓。”

  於節安聞言心神一頓,頓時豁然開朗,甚覺妙極,趕忙起身拜禮:

  “晚輩受教。”

  擺著老手示意於節安坐下,楊士奇不疾不徐的繼續道:

  “既然受明教蠱惑的百姓才算底層百姓,那麽八十萬之眾便不必擔心。至於百姓狀告官紳,老夫以為三人成虎,不足為信。

  但若是三十人,三百人,完全可以移文都察院和刑部,對被告官紳展開調查。”

  話罷,楊士奇朝李天一拜,捋了捋花白的胡須,回身看向於節安道:

  “於小友,老夫這三個回答,你可還滿意?”

  豈止是滿意,於節安現在覺得自己,就是在關公麵前耍大刀的周倉。

  “晚輩年輕氣盛,在元輔大人麵前班門弄斧,還請元輔大人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