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舉行宮宴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0-20 22:49      字數:2162
  萬軍回營,百官歸位,回宮之後,李天便著令禦膳監安排宴席。

  事實上國喪期間,宮中不準舉辦宮宴,但今日十萬大軍列陣的場麵嚇住了朝中百官,一直到宮宴開席,愣是沒有一個大臣敢直言上諫。

  宮宴雖然辦的不小,但也不可能讓出城的百官人人列席,而且李天還準備在宮宴上正式宣布天工院一事,所以隻邀請了各個衙門部堂的一把手。

  換掉笨重的九梁冠,帶上輕巧的翼善冠,李天領著張皇後和一眾皇子率先入席。

  明朝以左為尊,宮宴的排位座次也大有講究,沒人敢愣著頭想坐哪坐哪,哪怕是太子皇子,也必須找準自己的位置,不能亂坐。

  往日裏自然是太子坐左列首位,首輔坐次位,右列留給武將們。

  但今日宮宴皇上明顯是為了鄭和所開,所以朱瞻基很知趣的坐在了次位,把主位留給了鄭和。

  但等楊士奇老神悠哉的坐在第五個位置後,朱瞻基登時愣住了,趕忙抄起屁股坐在楊士奇前一位,小聲請教道:

  “楊師傅,今日可是有什麽大事?”

  楊士奇年事已高,昨夜熬了一宿,這會兒還有點沒回過勁兒來,恍然之間竟沒聽到朱瞻基詢問。

  朱瞻基以為楊士奇是不想告訴自己,撇了撇嘴,隻得回身老實坐下。隨著文臣武將們接連入席,朱瞻基腦子裏的問號又多了不少。

  今日父皇不壓軸入席也就算了,這工部尚書吳中怎麽還跟楊榮坐在一條席案上了,還有後頭那兩個穿著布衣的是什麽鬼,百姓嗎?

  當然不隻是朱瞻基一腦袋問號,除了知道原因的內閣和工部,其餘大臣也是滿心困惑。

  一來二去,宮宴的座次頓時亂成了一團,欽天監監正一個文臣,居然坐在了武將堆裏。

  高坐上位的李天見席案都坐滿了,鬆開了皇後的小手,笑眯眯的舉起酒杯道:

  “今日宴席,朕一是為鄭和鄭公公接風洗塵,二是要通知諸位愛卿一些事情,話不多說,諸位先與朕滿飲此杯。”

  皇上舉起酒杯,文武群臣也都趕忙端起,待皇上一飲而盡後,也都紛紛滿飲入喉。

  隨著鍾鼓司樂戶奏響禮樂,教坊司的美女們鶯鶯燕燕的揮舞著長袖入殿助興。

  新皇登基後的第一場宮宴,開始了。

  李天不急著說正事,宴席宴席,起碼得讓群臣吃飽了再說,品嚐著美味佳肴,李天轉臉看向鄭和笑道:

  “出使西洋一年多,恐怕早就想咱大明的菜式了吧。”

  “是啊。”鄭和長歎一聲,側身拱手道:

  “陛下可知在我大明西南極遠,有個叫古裏國的國度,那的百姓愚昧無比,不但在街上如廁,吃飯竟用手去抓。”

  李天聞言放聲大笑,古裏國不就是後世的印度麽,別說現在了,就是六百年後,阿三哥們還是用手吃飯。

  鄭和聲音不大,但臨近的大臣倒也能聽清楚,黃準甩著袖子拱手朗笑道:

  “陛下,微臣敢打包票,鄭總管口中的古裏國絕對沒有涮鍋一類的東西。”

  黃準一語既出,眾臣想象著古裏國人用手吃涮鍋的模樣,頓時都哼笑出聲來。

  李天知道鄭和每次出使西洋,除了海上貿易,還會帶回來不少西洋諸國使臣,開口道:

  “鄭和,此次與你回來的,都有哪幾國使臣?”

  見皇上問起正事,鄭和麵色一正,拱手道:

  “陛下,此次隨老奴回來的,有占城,暹羅,呂宋,阿丹,爪哇,古裏,錫蘭山,蘇門答臘,竹步九國使臣,其中竹步距離我大明最遠,足有八萬裏之遙。”

  鄭和一番話出口,饒是不少大臣都知道鄭和航行極遠,但聽著八萬裏的字眼還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李天麵不改色的點點頭,鄭和說的這些地方,除了前幾個他還有點耳熟,後頭的他是一概不知,除非找張後世的世界地圖,讓他一個一個的比對。

  不過也恰是因為不知道,李天更能明白鄭和六下西洋的不易,舉杯道:

  “讓鴻臚寺把這些使臣都安排好,其從八萬裏之外而來,不管國力幾何,終究是對我大明心存敬仰。來,鄭和,朕敬你一杯。”

  今日經曆過百官和萬軍相迎之後,鄭和心理承受能力強了不少,沒有惶恐失態,恭恭敬敬的舉起酒杯,和李天對飲了一回。

  臨近伴晚,不用李天發話,內廷的太監們,便趕忙將大殿內的近百根紅燭點起,原本有些發暗的大殿內,頓時亮如白晝。

  燭光搖曳,觥籌交錯,禦膳監的太監們穿梭其間,不時的填酒撤盤,不知不覺間,宮宴已然舉行了快一個時辰。

  許多大臣知道皇上今夜必有大事要說,都收著量,沒有放肆豪飲,當然,嗜酒如命的一些武將不在此列。

  李天見時候也差不多了,交代江保讓禦膳監上些醒酒的湯羹,起身開聲笑問道:

  “諸位愛卿可吃好了?”

  文武百官聞言皆是拱手行禮,口中應著吃好了之類的話語。

  李天見狀點了點頭,看向楊榮和吳中二人道:

  “吳尚書,就由你來替朕宣布吧。”

  其實李天本來是打算讓楊榮來說,畢竟楊榮才是日後負責天工院和天工局的主官。

  但看到吳中在席宴之間正襟危坐,半點不敢沾酒,想了想,李天還是決定給吳中一個出彩的機會。

  吳中強壓著心中激動,隻覺得渾渾噩噩數年的腦子,再也沒有此時更清醒的時候了,拱手出席站到大殿中央,朗聲道:

  “本官尊皇上聖諭,將與楊閣老一起在半月之內,籌建天工局與天工院兩個衙門,為天下匠人開辟學習入仕之道。

  天工局將衙門暫時掛靠在工部下,天工院已擬定在福采坊王恭廠隔壁立院。

  屆時工部與楊閣老會籌備我大明第一次工舉考試,為皇上選備天下能工巧匠,凡是通過工舉考試的匠人。

  都會入天工局掛職,天工局局長一職,暫時由本官兼任,天工院院長一職,暫由楊閣老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