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所謂仕途
作者:你個小老頭子      更新:2020-10-20 22:49      字數:2314
  四品官銜聽上不是很高,但對無數讀書人而言,卻已經是祖墳冒青煙才敢琢磨的宏願

  一個天資聰穎的蒙童從八歲開始入學,需要整整苦讀十二年,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這十二年間不能殘疾,不能犯法,不能有任何攻擊朝廷的言論。

  而且參加科舉考試當年,家裏不能有直係血親去世,如果有直係血親去世,那便還要再等三年。

  科舉考試的第一關,便是縣中舉辦的童生試,隻有過了童生試,得到秀才功名,才算真正站到仕途生涯的起點。

  成為秀才後,要在一個月內準備好參加鄉試。

  鄉試一般在各省省城舉辦,因為是在秋八月舉辦,所以又被稱為秋闈。

  在前往省城的路上,要保佑自己千萬別碰上山賊土匪;進了省城之後,也要謹小慎微,免得得罪了省城中哪位大官的門房,致使十二年寒窗苦讀的苦功白費。

  哪怕一切都順順利利,僥幸過了鄉試,成為舉人,依然還有會試和殿試兩關。

  而在任何一場考試中落榜,便需要再等三年。

  會試在京城,殿試在皇宮。

  在這兩項考試期間,直係血親還是一個都不能死,隻有血親去世,考官馬上就是一紙令書,送你回家。

  當然,你可以瞞著。

  但若是有朝一日東窗事發,就不是剝奪功名那麽簡單了。

  實力也好,運氣也好,你終於從全天下的學子中脫穎而出,拿到了三百進士名額中的一個。

  這時候你就可以走馬上任,開始做官了嗎?

  不,除了狀元,榜眼,探花三人,其他進士將全部進入翰林院,或成為整日抄寫史書的編修,或成為整日無所事事的待政。

  誠然,朝廷不會虧待這些從千萬人中殺出來的人才,每個人頭上都會頂著六部主事和知縣候補的名頭。

  但這些名頭大多都是虛職,因為六部和各地縣衙並無官位空缺。

  世家子弟在這一步,就已開始各展神通,想盡辦法把名頭變成真的。而對於大多數普通進士而言,一般都要在翰林院中待上至少三年,才有機出外補缺。

  這時候的你二十四歲,官銜是正七品的一縣之尊。

  成為一縣的父母官後,你要應對的是雞毛蒜皮的百姓案子和奸滑如油的地方胥吏,還有無數政務瑣事。

  在此之間若是出了差錯,不是貶官,便會徹底喪失晉升的機會。

  朝廷每兩年進行一次政績考核,你縣令當得不錯,通過了。

  這時你便進入了吏部文選司的視線,隻要你耐得住性子,一般半年之內,你便會從正七品的縣令,調回京城,晉升為正六品的一部主事。

  在任職主事期間,你要應付同僚上司,還要做出一定的功績,依舊是等待朝廷兩年後的又一次政績考核。

  這時候的你二十七歲,官銜是正六品的一部主事。

  在兩年後的朝廷又一輪政績考核中,你因為當過縣令的經曆和上司的賞識,成功過關。再一次進入了吏部文選司的重點觀察名單中。

  這一次你等的時間長了些,因為越往上爬,空缺的官位就越少。靜待三年,你終於再次升任。這時候的你三十歲,官銜是從五品的一部員外郎。

  褪去了年少意氣的你,開始變得圓滑,也更知道該怎麽討好上司,排擠同僚。

  又是兩年過去,新一輪朝廷政績考核來臨,你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因為隻要這次成功外出,你便能成為從五品的一府通判,距離正四品的知府已不再遙遠。

  在你用盡人情的和上司的大力推薦下,你再次成功進入吏部文選司的後備官員名單,甚至連皇帝都聽說了你的名字。

  可惜天下二百一十八州府,正五品的一府通判也隻有二百一十八個。

  不過你還是幸運的,等了僅僅十年,便迎來外放的機會。

  不是十年才有人卸任,而是平民出身的你,費勁所有人脈,也沒能抵過那些世家子弟長輩的隨口一言。

  但你還是幸運的,因為大部分員外郎,再也沒有晉升的機會。

  這時候的你四十歲,官銜是一府通判。

  到了這個高度,鋪天蓋地的榮華富貴向你襲來,有豪富要賄路你,有其他官員要和你做人情交換。你無可逃避,但在你殫精竭慮的手腕下,你沒被打倒。

  在你任通判的第三個年頭,終於有三品的封疆大吏朝堂重臣賞識於你,願意推你一把。

  而你付出的代價是,和你賞識你的大員牢牢綁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成為其門下走狗。

  有了貴人相助,你終於不用再為升官發愁。

  五年內,你從京中到地方,任職了數個衙門,履曆終於變成厚厚的一遝,被貴人以舉薦的方式,呈到皇帝禦案之上。

  這時候的你,四十八歲,成為一府知府已是觸手可及。

  皇帝對你平民的出身,優秀的政績十分滿意,你僅等了一個月,便順利升任一府知府。這時候的你,兩鬢早已斑白,但你的城府也變得深不見底。

  你的貴人在朝堂鬥爭中一直堅挺,沒有倒下,而追隨他數十年的你,也成了他最可靠的幫手。這時候的你,已經五十三歲,不但有了自己的勢力,也開始生出更大的野心。

  你用盡一切手段,做了許多違背本心的事,但你也成功進入了皇帝的視野。在皇帝的眼中,你出身清白,履曆豐厚,你是能臣幹吏,你終於開始一飛衝天。

  一道聖旨,你被回調京城,成了三品的一部侍郎。而你所處的位置,全天下也不過十二個罷了。

  成為三品大員的你,開始參與朝堂鬥爭,每日廢寢忘食的揣摩皇帝心思。

  你的運氣實在太好了,你的上司匆然倒台,五十八歲的你成功接任,榮登一部尚書,成了皇帝的左膀右臂,也成了故裏鄉民口口相傳的驕傲。

  你的仕途終於走入一生的高潮,最後一步便是拜相入閣,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宰相。

  皇帝念你勞苦功高,不過三年便拜你為相,親自迎入內閣。

  這時候的你,已經六十一歲,一生圓滿,位極人臣,功成宰相。

  文人歌頌你的功績,史官為你立書作傳,皇帝也想和你聯姻。

  可惜你的身子骨這時已不再硬朗,在宰相之位上幹了僅僅兩年,便老眼昏花,隻能乞骸還鄉歸養。

  回首往昔,你悠然長歎,感慨這輩子總算沒有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