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上行盡頭,不解天階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2-03-05 22:23      字數:2148
  吳大誌略略猶豫之後,先定了個調子,“還是一起吧。”

  權浩然點頭,“這地方既然加了三道青銅輪盤,來隔開獨山大塚主墓室,而且所謂的‘借氣寶地’,說不定會有異常情況,安全起見,還是我們在一起為好。”

  “先走哪邊?”吳大誌又看了看眾人,“大家說呢?”

  吳奪想了想,“左為陽,吉也,右為陰,喪所尚也。春秋時期,以左為尊,左邊又是上行台階,不如走左邊?”

  “嗯。”吳大誌點點頭,“雖然這是墓葬連通之處,得辯證地看待陰陽;但是從結構來看,的確體現了尊左。”

  大家都表示沒有意見。

  吳大誌又道,“其實,不論先走哪邊,另一邊總是要走的。不過,走左邊,上台階,咱們也算討個彩頭。”

  說罷,吳大誌又看向化肥,“化肥,你說呢?”

  化肥直接走向了左邊。

  這裏的台階設置得非常低,而且階麵很寬,化肥的小短腿也能輕鬆上下。

  台階一直向上,大概上行了十米左右之後,出現了轉折,轉折點是一個小平台。

  之後,每隔十米,都會出現一個轉折,但是大方向是不變的,這有點兒像上樓梯一樣。

  隻不過,這裏的台階不是懸空的,同時每一輪台階所在的空間是獨立封閉的。

  “我們應該在爬山!”吳奪一邊走一邊說道,“目的地不會是山頂部位之內吧?”

  吳大誌沉吟,“用青銅輪盤隔開的地方,居然還修出台階,目的地,很可能就是‘借氣’之地!”

  葛亮聞言點頭,“這台階,看來也是‘借氣’所用的形式。”

  吳奪此時接口,“有上行的,有下行的,這‘借氣’之地,不會有兩處吧?”

  “不是沒有可能。”吳大誌應道,“到時候具體看吧。”

  此時梅小梅歎了口氣,“修這個地方,不知道要死多少民夫。”

  眾人一時默然,繼續上行。

  吳奪默默數著,一共過了九個轉折,最終,看到了一處寬大的平台。

  這處寬大的平台很有特點,和台階盡頭之間,是架了一道石梁的。

  因為平台四周挖出了上口寬達三米的V形石溝。深度也在三米左右。

  而且這個平台的四周,都是這種V形石溝。

  這就使得這個平台如同一個坑中的梯形體。

  石梁不是橋,就是一根大致呈長方體的石材,長達五米,直徑大概一米。

  要想走到梯形體頂麵的平台,肯定得走過這道石梁。

  眾人站在石梁前,先看了看這個平台;平台的其他三邊都沒有類似石梁的結構了,直接臨溝。

  而且這個空間是封閉的。

  應該已到盡頭。

  這個平台有十幾米見方,台麵很平整,沒什麽多餘的結構。

  “玄機可能在頂部。”吳奪抬手一指。

  他們站在石梁前,沒有過石梁到平台上,是看不到平台所處空間的頂部的。

  因為石梁上方,是一個類似門洞的結構,半圓形,頂點比石梁高出三米;但是,平台所處空間的頂部,卻顯然要高得多。

  所以,從他們目前所站的位置通過半圓形門洞往前看,就好像一個獨立的空間開了個洞口一樣,隻能看到這個空間中下部。

  “那就過去吧。”吳大誌抬抬手,先踏上了石梁。

  吳奪則抱起了化肥。這石梁徑達一米,雖然有一部分嵌入所處石麵,但化肥是上不去的。

  眾人依次通過。石梁不是橋,但這寬度過人是足夠了。

  “天然的!”吳奪站在平台上仰頭上望,不由脫口而出。

  這裏,原本應該是山體中天然的中空部分,隻是底部做了平台,挖了V形溝。而底部原先的形態,那就不得而知了。

  這個半圓形的“門洞”,或許之前是這個天然中空底邊原本就有個“開口”,給人為擴大了;也或許這個天然中空沒有“開口”,是後來開鑿挖通的。

  但不管怎麽樣,從這裏修建台階通道,連通主墓室,就應該是為了“借氣”於這個天然中空。

  頂部和平台之間的高度,足有十米開外。

  看到頂部的情景,吳奪驀然想到了一首詩,這首詩的其中一句“輕羅小扇撲流螢”,他還用來和爺爺吳大誌開過玩笑。

  不過現在腦海裏的是最後兩句: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頂部的中間,有一條長帶狀的一棱棱的凸起,橫亙了頂部的三分之二強,真是有點兒像“天階”。

  而在“天階”的兩端,各有一處“凹坑”。當然,它們是向上凹的。

  這兩個“凹坑”形狀,倒是不像牛郎織女,也不像星辰,吳奪想到詩句隻是因為兩個“凹坑”恰好在“天階”兩端。

  一個“凹坑”的形狀,如果非要類比,大概像是一隻振翅之鳥;而另一個“凹坑”,相對規整一些,說像是一個蜂巢也行,說像個芒果也行。

  “天階”很長,而寬度約有兩米。“凹坑”的形狀不規則,但是大直徑應該在一米以上。

  “一階兩坑”是眾人抬頭看到的最顯眼的“結構”。

  實際上,頂部的其他地方還有不少“凹坑”,但是這些凹坑都比較小,沒有過尺的。

  形狀也是各具特點,甚至可說千奇百怪,但都很自然。

  除此之外,就是很多懸垂的或短或長的“石筍”了。

  不過這些“石筍”和“小溶洞”裏石筍不一樣;這些嚴格來說不能叫石筍,因為形狀大多不規則,而且尖部和邊緣顯得有些鋒銳。

  “頂部雖然是天然的,看著也挺特殊,但也不像個風水寶地啊。”吳奪這句話是在心裏嘟囔的,沒說出來,因為他覺得自己終究不夠專業。

  但是,吳大誌和葛亮卻也一時沒看出什麽來。

  “這到底有什麽玄機?”吳大誌直接說了出來。葛亮也是一臉疑惑,“是啊,我也看不出。”

  權浩然想了想,猜測道:“畢竟相隔兩千多年,他們當時看重的依據,未必會一直傳承下來。依我看,當時有可能就把這裏當作‘天宮’之類的,修鑿台階,連通主墓室,可能就是一種類似‘祈福’的方式。”

  吳大誌繼續觀察,手指又撚動起來。

  “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