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劍和龜甲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2-03-05 22:22      字數:2122
  漆盒在石棺之中雖然顯小,卻絲毫不影響它的精美。

  髹漆非常考究,黑漆底,紅漆紋,間以雕刻;盒蓋上一圈回紋,回紋之中的主體紋飾則是龍紋。

  “這是一個劍盒。”吳大誌的口氣很篤定。

  大家都點了點頭,同時也都有點兒小興奮。劍盒之中應該有劍,偌大一具石棺之中,隻放這麽一把劍,而且劍盒還這麽精美,那麽這把劍說不定是什麽失傳的戰國神兵。

  吳大誌捧出了劍盒,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打開了。

  果然有劍!

  這把青銅劍長約兩尺,寬約五厘米。

  沒有明顯的鏽跡,還保留著青銅的原色;燈光之下,金光閃閃。

  劍脊呈直線,兩側斜從,前鍔收狹;劍格中部微微上凸;劍柄是圓的,中間有三道圓箍;劍尾也是圓的,略呈喇叭狀,有密集的同心圓。

  這些都是戰國青銅劍的典型特征,即便不是出現在一處戰國時期的巴國遺跡中,也不難辨識。

  在劍格之上,還以綠鬆石鑲嵌出了獸麵紋飾;這種獸麵紋飾有點兒特別,本是饕餮紋,卻又帶了些虎麵的特征。

  劍柄上為了便於握持纏繞的線繩也在,一絲不亂。

  從種種跡象來看,這把劍鑄成之後好像還沒用過。

  但也不是擺設,因為很鋒利;不用試,劍鋒寒芒可見一斑。

  而這把劍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還是劍身的銘文。

  在劍身一麵,靠近劍格處,有兩列錯金銘文!

  每列四字,共有八字。

  字體則和盛放玉璽的金盒底部的字體一致,而且形體相對收斂,仿若有一種強加的嚴肅之感。

  這八個字,因為前麵辨認過金盒底部刻字的緣故,前四個很容易就辨認了出來:

  子弇自乍。

  這四個字也很容易理解,乍通作,這是巴子姬弇的自作用劍。

  後麵四個字也很快被辨認了出來:

  用以狧生。

  吳奪本來不認識“狧”這個字,不過根據字體結構,從犬從舌,大致也能推斷應該有狗吃食的意思。

  實際上,在古義中,狧確實是“模擬”狗吃食,就是舔的意思。

  那麽“狧生”也就好理解了,可以理解為像狗一樣活著。

  姬弇作此劍,要用在像狗一樣活著的時候。

  這是表麵字義。而真正的意思,結合目下種種,當然不是在落迫之時用來保護自己。

  這把劍,是姬弇留到最後自刎用的。

  這裏,是一個“秘密基地”,也算是殘存的希望之地,當一點兒希望都沒有的時候,他將會用這把劍了結此生。

  不過,這把劍他沒有用上。

  姬弇的最終下場,並沒有史料記載;甚至關於姬弇這個人,行動組的所有人也沒有見到過相關史料。但是他的下場肯定不好。

  實際上,在整個周朝,從西周到東周的戰國時期,巴子國最出名的人物,並沒有任何一任國君,反倒是巴蔓子。

  這把劍的“身份”就此明了,並不是什麽失傳的古代神兵名劍。

  但是眾人卻也感歎了好一陣子。

  同時,就此也延伸討論了一會兒巴國的曆史,特別是有一點很有意思的地方。

  根據史料,戰國時期,在巴國最強大的時候,“七國稱王,巴亦稱王”。也就是說,當時巴國已經扔掉了周王朝給的子爵帽,自己給自己帶上了王冠。

  但是,這個姬弇,卻還是自稱“子”。

  以前的國君已經稱王了,他為什麽又改回“子”呢?

  實際上楚國一開始也是“子國”,後來稱王之後,就再也沒有改過。

  關於巴國的現存史料非常之少,這個問題很難有學術答案。

  不過,根據這裏已有的發現和姬弇的種種作為來看,原因很可能隻在他一人身上。

  用現在的話說,這個人有點兒複古思想,也有點兒理想主義。

  所以,他和當時的戰國時局是不合拍的,這仿佛已經注定了他不會有一個好下場。

  弄了個“秘密基地”都沒來得及用,就在外麵掛掉了;而在巴蔓子赴死之前,巴國產生的內亂,也有可能和他有關係。

  ······

  討論這個並沒有占用太長時間,行動組的人還是能分清輕重緩急的。

  目前已經開了四具石棺,最外頭的兩具和最裏頭的兩具;剩下的中間六具還沒開呢。

  得繼續開。

  這次就幹脆順著來了,先開一側並排的三具石棺。

  開了一具石棺之後,裏麵竟然是空的!

  挨著再開一具石棺,還是空的。

  連開三具石棺,都是空的。

  “這是沒來得及裝滿?”吳奪開了口。

  “有可能啊,金餅和玉器的石棺,本來也都是一具石棺都沒裝滿。”葛亮應了一句。

  “嗯,這地方,姬弇顯然是沒能再回來,建是建成了,但是‘物資儲備’有可能沒完成。”吳大誌想了想,“之前的四具石棺裏的東西,可能都是最重要的和最值錢的。”

  “那就繼續?”吳奪一邊說,一邊走向了另一側的三具石棺。

  “對,一鼓作氣吧!說不定全是空的。”吳大誌接口道。

  這一次,又出乎了大家的意料,開的第一具石棺,就有東西。

  隻是非金非玉,全是龜甲。

  龜甲雖然沒能將石棺填滿,但至少占了一多半。

  這些龜甲個頭兒都比較大,而且龜甲外麵都有刻好的圖形,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斧形,有的是菱形······

  “這是占卜用的,但還沒用過。”吳大誌說道,“看來姬弇確實也有將此處作為臨時‘避難所’的打算,所以才準備了這麽多龜甲,以此來推算和預測相關信息。”

  用龜甲占卜,基本是“一次性”的,因為得燒。燒了之後,結合刻好的圖形和燒出裂紋的位置、形狀、走向等等來卜測吉凶。燒過的,自然就不能再用了。

  “巴人尚巫。”寧霜接口道,“之前出土過的巴國遺址,不少墓葬中都有一定數量的龜甲。”

  吳奪歎了口氣,“劍和龜甲······要是用龜甲占卜出的結果完犢子,他就會用劍抹脖子;卻都沒用上。”

  “好了,搞清楚就行了,繼續吧。”吳大誌抬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