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水火不容,雙球之用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9-05 23:21      字數:2105
  左側的石台上是荊州鼎,右側的石台上是兗州鼎,而中間的石台上,則是一個如同籃球大小的石球。

  石台的頂麵似乎有個圓形小凹槽,石球底部應在落在小凹槽中,是以看著挺穩妥。

  眾人自然會看到這個石球,之所以忽略,一方麵是因為雙鼎,另一方麵,也因為這個石球看起來確實平平無奇。

  雖然很光滑,但應該就是青灰色的普通石材,和子午山區常見的岩石沒有什麽不同。

  再說了,欣賞完了雙鼎,再研究也不遲。

  而正當大家欣賞雙鼎之時,這個石球的顏色卻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從最開始的青灰色,變成了淡黑色,又變成了暗紅色,顏色變化之間,石球也仿佛出現了輕微的震動。

  因為輕微,並沒有引起正在一邊欣賞一邊討論雙鼎的眾人的注意。

  此時,化肥卻在一直看著這個石球,石球震動之時,它突然發出了叫聲。

  叫聲終於吸引了眾人。

  吳奪是第一個調轉注意力的,因為他最了解化肥,化肥這次的叫聲,和平時有點兒不一樣。

  “我去!”

  吳奪看向石球時,石球已經變成了在赤紅和墨黑兩種顏色之間急速變換,而且輕微的震動也變成了劇烈震動。

  “這?”吳大誌一時之間也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眾人有些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化肥又叫了兩聲。

  一聲是衝著荊州鼎叫,一聲是衝著兗州鼎叫。

  “這顆石球,可能是平衡兩隻鼎之間的屬性氣息的!”吳奪反應過來,“之前兩隻鼎在一個密閉空間中,石球足以發揮作用,但是現在變成了連通外界的環境,原有維持好的平衡被打破了!石球撐不住了!”

  火性荊州鼎,水性兗州鼎,共處一室。

  水火不容,氣息對抗會出現問題,需要平衡。

  “原先的一麵牆壁已經變成了沙子,這也封堵不了啊!”梅小梅急得跺了跺腳。

  眼下看石球的情況,仿佛隨時都能發生爆炸一般。

  人倒是可以跑掉,但是傷了雙鼎怎麽辦?

  關鍵時刻,化肥又叫了。

  依然是衝著荊州鼎叫一聲,又朝著兗州鼎叫一聲。

  剛才的意思,大家已經明白了;但是現在,好像不是簡單地重複吧?

  大家的目光不由都急切看向了吳奪。

  吳奪最了解化肥。

  “快!爬上去,看看鼎腹裏麵,有小球就取出來!”吳奪感覺自己應該理解對了化肥的意思。

  同時,根據之前的尋鼎過程,小球都會放在鼎腹之中,這一次應該也不會例外。集合八球,才能破解八洞機關,取出青州鼎。

  說話之間,吳奪已經衝向距離自己稍近的兗州鼎,跳上了一米高的石台。

  石台的頂麵邊長隻有一米半左右,放鼎之後也沒剩下多少立足之處,吳奪甫一落腳雙手便順勢抓住了鼎沿;千餘斤的重鼎,足可承受吳奪的力道,紋絲不動。

  吳奪低頭看向鼎腹之中。

  鼎腹之中,果然有一顆乒乓球大小的黑色小球!吳奪一把抄起,牢牢抓住,旋即躍下了石台。

  而在吳奪跳上石台的時候,靠著荊州鼎稍近的葛亮也衝了過去。

  葛亮最後將一顆紅色小球從荊州鼎的鼎腹內取了出來。

  兩顆小球一般大小,而兩人站穩之後,又將小球托於掌心。這完全是下意識的舉動,既然小球有用,那麽肯定要充分暴露。

  中間石台上的石球,真的逐漸穩住了。

  隨著震動的減緩,兩種顏色的變換頻率也降低了,同時兩種顏色本身也變淡了。

  最終,恢複如常。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看來,分別放在荊州鼎和兗州鼎的紅色小球和黑色小球,還有一個取鼎之時“維護現場”的作用。

  當它們分別放在鼎腹內的時候,可能會起到進一步穩定平衡的作用;而當密閉空間開啟,環境發生變化,原本維持平衡的大石球出現“撐不住”的情況,將它們從鼎腹內取出,置其於變化後的環境,又能起到穩定大石球的作用。

  “看來,這兩顆小球還不能先行帶出,隻有先放在這裏,運走雙鼎之後,才能再行取走。”吳大誌開口道。

  權浩然接口,“而且,運輸之時,這兩隻鼎不能相距太近,必須得分開運輸。”

  ······

  兩顆小球暫時不能帶走,眾人便就在石室內先研究了一番。

  吳奪取出的黑色小球,顯然是玉石質地,不過更趨向於石而不是玉。

  辨識起來並不難,很容易確定是龍尾石質地。

  因為龍尾石就是四大名硯之一的歙硯的原材料。

  龍尾石產自龍尾山,龍尾山古屬歙州,所以龍尾石也叫歙石,龍尾硯也叫歙硯。當然,戰國時期還沒有歙硯這一說呢,不過龍尾石自然是早就存在於自然界之中了。

  龍尾石也不止黑色一種顏色,不過這顆小球是通體全黑。

  這一結果進一步確證了,破解秘藏青州鼎的八洞機關的八顆小球,確實應該是八種不同的材質。

  之前在羅布泊取出的陰水冀州鼎內的小球,也是黑色的,那是隕鐵材質。而如今的陽水兗州鼎內的黑色小球,則是龍尾石質地。

  而葛亮取出的紅色小球,顯然也是玉石質地,不過更趨向於玉而不是石。

  辨識起來也不難,是南紅瑪瑙。

  現在南紅瑪瑙成了一個固定稱呼,但在這幫秘藏九鼎的奇人異士生活的戰國時期,則是被稱為赤玉的。

  這顆南紅小球,也不是產自現在仍有礦石產出的滇省保山、川省涼山,而應該產自甘南迭部。

  甘南南紅已經基本絕產,現在市麵上能見到的甘南南紅,往往隻有老珠老件。而甘南南紅,才是品質最好的南紅。

  從這顆小球也能看出來,細膩油潤,渾厚異常,色澤均勻,美感極強。

  不過,不管是龍尾石,還是南紅瑪瑙,就算不普通,卻也不是什麽神異的東西,而且兩顆小球光素無紋,居然能發揮如此作用!

  當年的那幫奇人異士,到底是如何實現的,其中必有秘法,不過現在卻已很難知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