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墓門現,石碑文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7-22 21:21      字數:3073
  吳大誌不會告訴他這些,隻是叮囑道,“嗯,也可能春秋戰國。別管什麽時期的,一定得小心機關,隨時聽我指揮。”

  ??這個隊長有個四十多歲,他並不是有編製的文物部門工作人員,但他帶的這支隊伍,屬於“長期合作”的情況,他們幹的主要是“外圍”的工程活兒。

  ??不過,隊長除了挖掘經驗豐富,對於相關墓葬知識懂得也不少。

  ??聽吳大誌說“小心機關”,隊長雖然點頭,卻也嘟囔了一句:“就算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也不會有什麽厲害的機關。護墓機關是秦始皇以後的事情,但大部分墓葬也都沒有,唐代以後的墓葬,機關暗器才比較多。”

  ??他雖然是嘟囔,吳大誌也沒聽清全部,但也聽到了點兒意思,淡然一笑,“小心駛得萬年船。”

  ??“聽,保證聽。”他這話不違心,就算沒有機關暗器,他也是要聽的,因為萬一破壞文物,他也不願負責。

  ??實際上吳大誌確實也隻是為防萬一。這處墓葬,有機關的可能性確實很大,但隻是挖掘露出墓門,暫不妄動,更不是打盜洞,一般是不會觸發機關的。

  ??機關應該在墓門之內。

  ??開挖。

  ??挖掘機擔負主任務,其他人員手持工具配合。

  ??這處緩坡上,目前看到的都是土層,下挖也比較順利。

  ??吳大誌指揮著,先挖出了一個比原先“太極魚”構造還要大的圓坑,直徑超過五米。

  ??而深度,則是到了三米先停了停。

  ??這時候,土層中出現了朱砂,隊長這才對吳大誌佩服起來。

  ??朱砂的出現,代表距離墓道不遠了。三米之限,竟如此之準!

  ??果然,再度下挖,也就是兩米左右,土層中就發現了石質結構。

  ??清理。

  ??墓道入口和一小部分墓道體出現。

  ??這條墓道是石質結構,從露出的一部分墓道頂部來看,是大塊石材壘砌,墓道寬達五米。

  ??墓道入口則是一道石門。

  ??石門也非常高大寬敞,高有三米,兩扇門共寬約四米,也就是每扇石門各寬兩米。

  ??石門前方一米外,還有一座石碑,也一並清理了出來。

  ??石碑下有近似贔屭的龜形石雕。石碑寬約一米,高約兩米。

  ??隊長瞪大了眼睛,“我滴個乖乖,西周之前的墓葬,這種規格那得是王侯墓啊!”

  ??吳大誌抬抬手,指了指石碑正麵露出來的一個字,“西周之前有小篆麽?”

  ??隊長反應過來,“老爺子,原來您挖之前就什麽都知道!秦墓的話······”

  ??“好了!”吳大誌打斷了他,“你帶著大家先去休息吧,有需要再找你。”

  ??在現場,李山還帶了幾個人協調調度,隨後,便有其中一人帶著隊長和隊員們先行離開現場。

  ??而李山和剩下的人,仍在現場守在外圍。

  ??行動組六人下到坑中,先麵對這塊石碑。

  ??這石碑衝外的正麵隻露出一個字,是因為還沒有徹底清理出來,他們得進一步清理一下上麵掛的泥土。

  ??這個字之所以露出來了,也因為是個大字,刻於頂部正中。

  ??這個字,是“魏”字。

  ??清理出來之後,石碑正麵也就四個大字:魏公千古。

  ??在石碑的背麵,還有小字。

  ??這是近似於一篇墓誌銘式的文章。大家看懂之後,也明白了很多事情。

  ??魏公者,尉繚也。

  ??尉繚,本名魏繚。

  ??魏繚,本是魏國大梁人,和信陵君魏無忌一樣,原是魏國貴族出身(庶出),但是年輕時就離開了魏國,拜師學藝,遊曆天下。

  ??後來他到了秦國,為秦王嬴政一統六國出謀劃策過,但最終卻沒有輔佐到底,悄然離去。

  ??離去之後,尉繚成了一名隱士,也收了很多弟子。

  ??尉繚臨終之時,秦王嬴政已成秦始皇。

  ??他囑咐弟子們,不要把他葬回故裏,也就是原先的魏國;而是葬在他早就選好的墓址,也就是此地。

  ??究其原因,墓碑上的刻字沒有明說,隻有相關的一句“無力有赧”。

  ??這裏頭,大致應該是他畢竟是魏國人,卻幫助秦國滅掉了六國,魏國也是其一,所以“有赧”(羞愧之意);但是呢,秦國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即便沒有尉繚,一樣也會滅掉魏國,是為“無力”。

  ??雖無力,卻有赧。

  ??除此之外,還相當一部分讚頌性的內容,而且語氣非常恭敬,不乏誇張之辭。

  ??這也可以理解,尉繚墓畢竟是尉繚的弟子們建造的。

  ??這裏頭沒提尉繚的子女後代,想來可能沒有,同時提及弟子們會整理他的文章和言論,流傳後世。

  ??墓碑上的刻字就這些內容。

  ??沒有任何關於“鼎”的內容,也沒有提“隨侯珠”的事兒。

  ??看完了石碑的碑文,眾人才開始詳細觀察石碑後的墓門。

  ??這處墓門,看起來並沒有留下能夠開啟的方法,就是想永久封閉的。

  ??而且,墓葬所在的範圍,都用了陣法保護,那這墓葬之內,設有厲害機關的可能性極大。

  ??“先把這塊石碑簡單處理一下,讓人運走。”吳大誌先做了個小決定。

  ??這塊石碑在墓門前一米多的距離,確實也影響開啟墓門;所謂“處理一下”,主要是遮擋碑文,不讓其他人在吊運過程中看清碑文內容。

  ??吊運石碑倒是不難,包好捆好吊上去運走即可。

  ??同時,吳大誌也指揮著重新將墓門前的大坑處理了一下,擴大了範圍,平整了坑底,同時在三個方向壘築了三條坡道,更利於上下進出。

  ??期間午飯的時候,龐統也到了現場,和大家一起“野餐”,也就實際情況碰了碰。

  ??而且他也沒有立即離開,隨後和行動組的人一起來到了墓門前研究。

  ??墓門是左右兩扇石門,很簡單,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就連紋飾也不見絲毫。

  ??從整體結構來看,建造之初,應該是往裏推的。

  ??但是現在吳大誌嚐試推了推,紋絲不動。

  ??“這裏,和之前的商鞅墓的墓門相似,石門之後,應該用了擋門石。”吳奪回憶,“但是,商鞅墓因為和雍州鼎相關聯,墓道門前有機關設置,可以開啟機關、落下門後的擋門石、從而推開。”

  ??吳大誌點點頭,“但是這裏,很明顯沒有開啟機關;尉繚的弟子們,敬奉先師,永久封閉墓葬也是常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