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四選一,拔出來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7-01 22:37      字數:2987
  ??而在水池的正中,還有一個“島”;確切地說,是“半島”,因為有一條“長堤”是連接岸邊的。

  ????“島”的形狀大致是圓的,而“長堤”的形狀如同一個喇叭剛從“島”邊延伸出來時挺細,漸漸變寬,“喇叭口”正與眾人來時的“裂縫”相接。

  ????這個“島”的直徑,差不多有十米,而且邊緣比較整齊。

  ????就在“島”的中心位置,還有一塊巨石凸起,看著應該是本來的自然麵貌。

  ????眾人經過喇叭形長堤走到了“島”上的巨石邊。

  ????環繞巨石一周後,島上的情況也基本一覽無餘了。

  ????隻有一處特殊的地方。

  ????這地方在巨石的背後的地麵上;所謂背後,就是以巨石衝向喇叭形長堤為正麵。

  ????地麵上,距離巨石不足一米處,有一個一尺見方的坑槽。

  ????不過,坑槽裏已經長滿了青苔,幾乎看不出本來的麵目。這有點兒奇怪,雖然這裏比較潮濕,但是這處坑槽周圍卻並沒有青苔。

  ????隻能先著手清理。

  ????清理完畢之後,眾人發現,這個坑槽很淺,深度隻有幾厘米。

  ????底麵居然是鏤空的!

  ????就跟那個符文地漏一樣。不過,鏤空處肯定不是符文;鏤空處很少,隻有四角和中心各有一處,每處隻有三道豎條空兒,如同窗欞。

  ????這底麵也是可以活動的,是一塊壓上的石板;從邊緣處可以看出,並不是和四邊融為一體。

  ????吳大誌先用手試了試,感覺應該可以取下。隻是這“窗欞”空隙太小,也就半厘米左右,用手不太方便,而且四邊的邊緣處,也需要深入清理一下。

  ????清理之後,再用結實的細繩穿過五處鏤空之處,而後統一打成一個結,嚐試著發力使其鬆動,最後終於提起來了。

  ????下麵出現了一個方洞,居然深不見“底”因為底部是水。料想下麵和水池裏的水是相通的。

  ????怪不得坑槽裏長滿青苔。

  ????在方洞四麵的石壁上,大概比鏤空石板矮兩寸的位置,各有一個帶弧形“帽兒”的凸起,如同一個大鉚釘。

  ????“鉚釘”帽兒雖然頂部的弧形處理得很好,但邊緣卻並不是正圓,有點兒多邊形的感覺,明顯有棱感。

  ????“鉚釘”直徑大概五厘米。而“鉚釘”凸出石壁有三厘米左右。

  ????“鉚釘”的底部,和石壁之間是有間隙的,從青苔的生長情況就能看出來。

  ????“這應該就是機關了,也不知道是按,還是拔?是四選一,還是選二、選三甚至全選?”吳奪開了口。

  ????吳大誌想了想,“先把石壁上的青苔清理一下。”

  ????清理掉石壁上的青苔之後,大家發現了,原來每個“鉚釘”周圍都刻了字。

  ????每個“鉚釘”周圍都刻了四個字,字有一寸大小,是環繞“鉚釘”的上下左右刻的。

  ????又得認字。

  ????好在以往積累了不少經驗了,這些字也都不算很難認,更關鍵的是,每四個字,其實都是一句話。

  ????這四句話分別是:射不主皮;物極必反;兵無常勢;取法於天。

  ????這四句話,都有明確的出處。

  ????“射不主皮”出自。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大概意思是說,比賽射箭的重點不是射穿“皮”,而是中不中,因為不同的人力氣有大有小,這是自古以來的規則。

  ????“物極必反”出自。物極必反,困則思變。這句話的意思很明了,現在也是一個常用成語。

  ????“兵無常勢”出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取法於天”出自。取法於天,四時求象,春用蒼龍,夏用赤鳥,秋用白虎,冬用元武。

  ????把這些搞明白了,答案似乎就很明確了。

  ????四選一。

  ????對於已經把三指山幾乎翻遍了,有足夠積累的行動組來說,肯定是選“取法於天”。

  ????而且這三指山的風水,還和“取法於天”所在的句子對應,恰有“四象”山體位於四方。

  ????吳奪同時還琢磨了一下,當年秘藏徐州鼎的“小分隊”之所以用這四句話,似乎還和“奪鼎”與“藏鼎”有所契合。

  ????“射不主皮”,仿佛暗指雖不能推翻強秦,但是畢竟奪走了象征王權的九鼎;“物極必反,困則思變”,似乎是說他們這幫人和強秦鬥智鬥勇,最終還成功了;“兵無常勢”,又像是在說藏鼎這件事的靈活機動;至於“取法於天”,則是藏鼎之事所秉承的“大原則”。

  ????當然,這隻是吳奪所想,畢竟隔了兩千年;兩千年前這幫人到底怎麽想的,怕是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不過,這四句話出自不同的“諸子百家”,倒是符合他們這幫人“大雜燴”的特點。

  ????吳奪也就是在大家搞明白這些字之後,在簡單討論商定的過程中乘興琢磨了一下,也並沒有說出來。

  ????因為現在趕緊破解機關才是重中之重。

  ????到底是哪一個“鉚釘”搞定了,剩下的問題就是到底是“按”還是“拔”。

  ????這個問題也沒有浪費太多時間,最後大家一致認定,應該先“拔”著試試。

  ????因為如果是“按”,“鉚釘”帽兒的頂部應該是平的才好,現在卻費事做成了有一定弧形;同時,“鉚釘”帽兒的邊緣卻又沒有處理圓滑,而是有棱感的多邊形。

  ????這顯然是經過細心設計的。

  ????所以,這可能就是不需要提示的原因,他們認為後來人不會琢磨不明白。

  ????大家的觀點是正確的。

  ????就是拔。

  ????吳大誌一開始嚐試的時候,挺費勁,僅僅感覺有鬆動的跡象。

  ????後來又換上了吳奪,吳奪除了拔,也加了一些旋轉的力道,感覺明顯鬆動了,而且也拔出了一點點;但是他忙乎了好幾分鍾之後,手指的力道感覺不那麽隨心所欲了。

  ????葛亮接棒。他的力氣本來和吳奪差不多,但是他比吳奪更善於發力,畢竟是玄門中人。

  ????這次成了!

  ????“鉚釘”居然被整個兒拔了出來,長度足有二十厘米,底部帶有類似螺旋紋的淺刻線。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