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四象九宮,開箱見鼎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4-26 19:33      字數:4444
  這三間正房從外麵看是一門兩窗。

  中間的房門和之前廂房的房門一樣,都是兩扇木質門板,一推就開。

  進去一看,原來三間房是打通的,並不是外麵看到的像是三間;而就是一個大整間,並沒有牆壁間隔。

  不過,在正門的對麵,還有一道後門。

  這很奇怪。

  因為之前他們在院子裏已經詳細探查過了,正房的後麵、和院牆之間,是一口封閉的水井。最重要的是,正房的後麵,沒有門!就是牆壁!

  也就是說,這是屋裏有後門,屋外沒有。那這後門怎麽打開?有什麽用?

  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走到了後門麵前。

  後門和正門一樣,也是兩扇木門,上麵並沒有什麽輔首、把手之類的;正門是直接推門而入,但是後門應該是推不開的啊!

  “老爺子,這門······”龐統看向吳大誌。

  “這應該是藏鼎之門。”吳大誌沉吟片刻之後才應道。

  “藏鼎之門?”龐統一時沒反應過來,這門和後牆是一體的,牆壁的厚度如何藏得下冀州鼎?

  “肯定有什麽玄機,不過到這一步了,應該不會有什麽危險了······”吳大誌說著,嚐試雙手推門。

  結果一推之下,兩扇木門出現了震動!

  吳大誌和大家迅速後撤。

  接著,兩扇木門緩緩向內彈開了。

  彈開之後,露出的還是牆壁。

  不過,卻不是黃泥塗抹的牆壁,而是黑色的石壁。

  原來這牆壁是內砌黑石,外塗黃泥。

  門厚露出的黑色的石壁並不是平的,而是有一塊塊的方形凸起;而且並不是一層,層層交疊,中心點最高。

  如此便可以從側麵觀察,凸起的,並不是真正的“方塊”,而是如同榫卯一般,相互交錯卡嵌。

  “魯班鎖!”吳奪脫口而出。

  他小時候,吳大誌給過他一個類似的魯班鎖木質玩具,不過,比牆壁上的結構肯定要簡單得多,是常見的“六子聯方”。

  魯班鎖,相傳由春秋末期的魯班發明。不過,它也叫八卦鎖、孔明鎖。民間的稱呼就更多了。

  總而言之,這種不靠任何釘子、繩子、膠水、完全靠自身結構支撐的“模型”,主要是民間智慧的結晶。應該是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就有了,而後一步步又有了新的演化。

  魯班鎖的原理,就是古代建築中的榫卯結構。

  吳奪之前玩的玩具的魯班鎖,主要就是拆裝拚合。他玩的“六子聯方”是易拆難拚;但有些複雜的,是拆也不好拆,拚也不好拚;魯班鎖肯定是益智玩具,在玩兒的同時,能夠開發大腦、靈活手指。

  不過,這麵牆壁上的黑石“魯班鎖”,顯然不是讓人來拆裝拚合的。

  這應該是打開最後一道藏鼎機關的“鑰匙”。

  在這三間通作一間的正房之中,沒有任何東西,在打開後門之前,牆壁和地麵都是塗了黃泥的,都是如同陶器的硬殼,發現不出什麽端倪。

  如果秘藏冀州鼎,那就應該位於“地下室”。

  要是想“硬來”,把房間的地麵全都刨一遍,應該也能發現端倪。不過,這地麵的黃泥殼之下,很可能也是黑石,再想作業,那就難了。

  因為不能太“暴力”,怕“誤傷”冀州鼎。

  這到了最後一步了,這幫人還要來個“小測驗”。

  聽吳奪說“魯班鎖”,吳大誌笑了笑,“你小時候經常玩,你覺得應該怎麽破?”

  “這玩意兒和牆壁是一個整體,隻露出一半,肯定是沒法完全拆掉的;我看,取下一塊的難度都很大,說不定,隻要能取下其中一塊黑石,機關就會打開。”

  吳大誌點點頭,“我也是這麽想的。”

  轉而看向大家,“各位誰還玩過魯班鎖?這裏頭肯定有相通的地方,一起研究一下。”

  結果除了龐統,都沒玩過。倒是都玩過魔方,但魔方和魯班鎖,肯定是不一樣的。

  龐統說道,“如果我看得沒錯,這應該是九種榫形,四種咬合結構,不要說抽出其中一塊,當時的拚裝,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龐局看來是玩魯班鎖的高手啊!”吳大誌點點頭。

  龐局笑了笑,轉而對其他人說道,“這樣,我和老爺子還有吳奪留下研究一下,其他人自願分成兩組,一組在院子裏巡查,一組到院子外觀察。放心,這裏若有眉目,我會叫大家一起進來見證取鼎的!”

  大家就此分工,行動起來。

  龐統接著又給李山打了個電話,表示已經到了最後的一步,運送車輛還是得隨時待命,相關人員可以合衣休息,但要保證接到電話便能立即出發。

  隨後,三人繼續研究牆壁上的黑石“魯班鎖”。

  還有化肥,它對之前院子裏的東西沒啥興趣,但是對此處“魯班鎖”似乎卻很有興趣,坐在那裏,仰頭很認真地端詳著。

  “肥哥,你有什麽高見別忘了招呼我。”吳奪對化肥說道。

  化肥就此打了個哈欠,它也累了。不過倒是沒有放棄。

  “拆下一塊好像也是不可能的!”吳奪觀察良久之後說道,“這是榫卯結構,不是簡單地插接,彼此關聯,牽一發而動全身,除非把正麵牆壁先拆掉。”

  “拆牆?”龐統一聽,“說不定,還就得拆牆!既然陣法都破了,這幫人會不會是考查運走冀州鼎的能力呢?能拆牆說明人手和工具足夠,這樣才能順利運走冀州鼎!”

  吳大誌的眉頭皺了皺,“好像也有一定道理,不過,前麵挖地斷根,已經考查過這一點了。”

  他接著又道,“墨門中人,尤其擅長建築和機關;從我們已經了解的情況來看,這幫人是百家匯集,其中墨門中人占了相當一部分;解決這魯班鎖,要是還得拆牆,那就顯拙了。”

  龐統想了想,又掏出煙來分別遞給吳大誌和吳奪,“嗯,都到這一步了,確實不能急。”

  三人點了煙,吞雲吐霧中繼續思索。

  化肥討厭煙,轉而跑到了門口通風的地方,用爪子把本來虛掩的門給扒拉開了,轉而坐在了門邊,遠遠觀察。

  門開之後,進來一陣風,因為房子是在院子裏,風肯定不大,不然就把剛才虛掩的門吹開了。

  但不大也是有風的。

  飄飄過來,吹動煙霧,吳奪忽然發現,有一縷煙霧,鑽進了其中一個縫隙!

  而且好像裏頭有吸力一般,不是那種很“散漫”地鑽進去,是比較直接的。

  這個縫隙處的裏頭,按說應該是封閉的“堵頭”。好像不應該這樣!

  “爺爺,龐局,你們看!”吳奪指向那裏。

  “我看到了。”吳大誌就手捏住縫隙一側凸起的石塊,嚐試著向外拔了拔,但是拔不動。

  雖然拔不動,但在他拔的同時,右方隔著好幾塊的一塊位於最低處的方形小石麵,卻好像出現了震動。

  吳大誌退後一步,觀察這兩處位置之後,忽而看向龐統,“九種榫形,四種咬合結構?”

  龐統微微一怔,“對啊,從外觀上看,應該就是這種結構的魯班鎖。”

  吳大誌猛然一拍巴掌,仿若頓悟,“這不是魯班鎖!或者說隻是利用了魯班鎖的外觀!本質上,是四象和九宮的結合,就是天地的結合;四象統管二十八星宿,九宮乃是地麵八卦圍繞中宮!”

  “噢?”龐統對此雖然並不精通,但大體意思是能聽明白的,“那麽進煙之處的縫隙內部,就是中宮?”

  “沒錯!”吳大誌應道,“從這個結構來看,中宮是空的!而且那處‘震動’的小石麵,是四象之一!”

  吳大誌一邊說一邊就動手了,他挑選著凸起的石塊先後拔動,同時也觀察著有沒有對應的出現“震動”的小石麵。

  最後,終於一一確定了四象和九宮的位置。

  確定位置之後,吳大誌指著四象的四處小石麵,對吳奪說道,“咱倆一起來,往下按,一手一處,一共四處。我喊一二三,同時用力!”

  吳奪照辦。龐統不由退後了一步。吳大誌讓吳奪來不讓龐統來,隻是因為他們祖孫二人更有默契。

  果然能按得動!

  按下之後,黑色石壁哢哢作響,緊接著整麵的黑石“魯班鎖”便“活動”起來!

  一陣聲響之後,牆壁中間,凸起了一個大的正方形平麵!

  而這個大的正方形平麵,是由整齊排列的九塊小正方形平麵組成。側麵看,就是凸起的一條條的長方體石塊。

  這個院子,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東,所以這麵牆壁,也是朝東的。

  “以東西確定乾坤之位,以乾坤之位再確定八卦順序!”吳大誌大笑,“八卦之後,中宮乃見!”

  “歐”此時的化肥,也仿佛讚同一般仰頭叫了一聲。

  吳大誌看了看化肥,“那一一按下去?”

  化肥點了點頭。

  吳大誌按照順序一一按動八塊小正方形平麵,各自能按下大約兩厘米。

  最後,隻剩中間的小正方形平麵是凸起的。

  吳大誌嚐試著用力,拔了出來,這是一塊長約二十厘米的長方體石條。

  拔出之後,整個黑色石壁又是一陣哢哢作響,接著居然恢複了魯班鎖的“原貌”!好像有沒有這塊石條,也不影響整個結構一樣。

  安靜隻持續了三秒鍾,接著,整個房間的地麵嗶啵作響起來,黃泥殼地麵出現了密密麻麻的裂紋。

  嘩啦!

  一聲巨響,北側“房間”的中央地麵,黃泥殼突然間完全崩碎,撲向四周。

  轟隆隆!

  地麵緩緩升起······

  最後,一個方形的木箱出現在了三人麵前。木箱底部,則是黑色的石台支撐。

  這個木箱也是胡楊木的,隻是顏色很深,想必是經過了什麽處理,也並沒有絲毫腐壞的痕跡。

  木箱高在一米六左右,邊長一米三左右。看著結構有些特殊,好像上麵能打開,四麵也能打開。

  “冀州鼎!”三人異口同聲。

  “我去叫他們進來!一起見證開箱!”吳奪最年輕,這種跑腿的活兒肯定是他來幹。

  實際上,他也不用跑腿兒了,剛才的巨響,已經“召喚”大家迅速返回。

  大家圍在了木箱四周。

  這個木箱的結構確實很特殊,設計也很巧妙。上麵的蓋子能取下,取下之後,四麵也能四下打開。如此一來,根本就不用從箱子裏搬出來便能看到冀州鼎全貌。

  蓋子是吳大誌和龐統一起取下來的,打開四麵則是大家一起動手。共同參與嘛!

  冀州鼎終於出現在了大家麵前!

  正方鼎口,四足,雙耳。鼎口邊長大概在一米二左右,鼎耳高度大概在一米五左右。

  比豫州鼎小,不過也小不了太多。

  不管是豫州鼎還是冀州鼎,都比傳說中的“巨鼎”要小得多。實際上,以夏朝初年的青銅鑄造水平,這麽大的鼎,這麽精良的技術,已然是匪夷所思。但有些人就喜歡誇張,好像大禹是神仙一樣。

  這隻冀州鼎鼎腹的紋飾和豫州鼎不同,上麵是集中了古冀州的山川河流。另外,還有一點最大的不同。

  那就是周身布滿綠鏽除了雙耳的上部、四足的底部露出很暗的銅色。

  這綠鏽和尋常青銅器上的綠鏽又不一樣,特別青翠,特別瑩潤,如同在鼎身之上薄薄地封了一層翠玉一般!

  太美了!

  唯一的遺憾是,其中一隻耳和兩條腿,都出現了明顯磕碰。最大的一處,約莫是個幾厘米長的鈍角。

  想想當年的藏鼎之士躲避追兵一路西行,損傷似乎也很難避免,能保存成這樣,已經是難能可貴。

  而且整體並無大礙,特別是鼎腹紋飾沒有損傷,這對於大約四千年前的夏初古物來說,也基本可以稱作全品了。

  “此處雖然幹燥,但冀州鼎不是凡物,自身帶有陰水屬性,生發綠鏽,倒也正常。”吳大誌頷首。

  權浩然拿著放大鏡仔仔細細看了一遍,轉而對龐統說道,“龐局,這鏽色雖然已經比較穩定了,但這是羅布泊的環境,如果要運抵燕京,路上最好先封膜,然後盡量密封包裝。”

  “放心。我先打電話。”龐統點點頭,拿起了電話。

  大家也暫時安靜下來。

  吳大誌就此看向鼎腹內的“小球”。

  “什麽聲音?”吳奪卻警惕地看向了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