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嘉陵江水此東流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4-13 23:31      字數:2268
  如今的鏡湖周邊,和之前的青州鼎、豫州鼎、甚至還沒去探查的冀州鼎秘藏之處都不一樣;前麵的位置,如今還是“野外”;但是秘藏揚州鼎之處,如今卻是街市。

  古時的湖底本來就很深,如今地麵又不知道被加高了多少,而且還有這麽多建築,在這個範圍內探查秘藏揚州鼎之處,雖然不如羅布泊的環境危險,但難度委實也很大。

  “這事兒,看來還得龐局想辦法啊,協調有關部門和市民,動用必要的科技手段······”吳奪捏了捏手指,“說起來,咱們算是運氣好,要是最早確定的是羅布泊和鏡湖,那可真是麻煩大了!”

  吳大誌點起一支煙,“先發現青州鼎和豫州鼎,看似偶然,其實也有必然。我在白楊村住了這麽多年,先參研出青州鼎是有著深厚的基礎的。豫州鼎呢,是九鼎之央,特別受重視;宋國故地,加上化肥的提示,咱們才得以找到。”

  正說著,葛亮回來了,他今天買了十幾斤上好的驢肉,還有農家自製豆瓣醬。他的廚藝不咋地,想讓吳奪做個醬驢肉。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葛亮興致高昂。

  不過,一聽揚州鼎的位置出來了,他立馬把驢肉放到了一邊,三下五除二洗了手,問詢起來。

  聽完介紹,葛亮摸了摸鼻子,“我去過越州,鏡湖如今是個大景區,囊括鏡湖周邊好大一塊兒呢!而且實際鏡湖的麵積沒那麽小,因為有些地方,變成類似河道穿梭越州了,不算在湖區才這樣。”

  吳奪指了指地圖,“但是這裏,不在鏡湖景區範圍內,也不靠近有水的區域。”

  葛亮看著地圖,“對,這裏有個商貿城,這裏是個高檔小區,這裏是個私立學校······”

  “你當時聽到過什麽說法麽?比如地下挖出什麽來?”吳奪問。

  “這倒沒有。不過,我記得景區有個介紹,戰國末期好像還沒有鏡湖啊。”葛亮回憶,“鏡湖是個水利工程,是東漢永和五年會稽太守造的湖,算是個人工湖。”

  吳大誌解釋道,“這個確實有確鑿史料記載。但是在此之前,還有很多說法,比如為什麽叫鏡湖,是因為黃帝曾在此鑄鏡。我認為,在東漢之前,鏡湖位置應該有天然湖泊,當時是被加以改造利用,並不是完全憑空挖出一個人工湖。”

  葛亮想了想,“會不會是當時有很多小湖,並沒有連成大片,所以選了一處小湖湖底作為藏鼎之處,如此一來,既方便‘施工’,也在眾湖之間,不容易被發現。”

  吳大誌點點頭,“這個說法比較合理。”

  吳奪心頭甫動,想到了魚腸劍是放在一個石匣之中的,“我說,秘藏這揚州鼎,會不會沒有‘施工’,而是直接沉入湖底?我說‘直接’不是鼎沒有保護的意思啊。”

  葛亮看了看他,“你的意思是,將鼎嚴密包裹處理、再裝進一個容器,然後沉入湖底淤泥?”

  吳奪應道,“嗯,鼎本來就重,若是這個容器是石匣石箱之類的,沉下去,再想辦法深埋在淤泥之中,不是不可能。”

  吳大誌咳嗽一聲,“你們倆說的可能性確實都有,到時候一並匯總給龐局吧。這地方是街市,揚州鼎如果還在,也是深埋地下;咱們想進一步深入調查,實在是不太可能。”

  ······

  討論告一段落,吳奪詳細整理之後,便去做飯了。

  葛亮買了農家自製的豆瓣醬,除了做醬驢肉,吳奪還用醬燜了一大盤虎皮尖椒,洗了大蔥也可以直接蘸醬吃,齊活兒。

  午飯後吳大誌終於去睡覺了。雖說老年人覺少,但一晚上加一上午不睡,實在是太累了。

  下午吳奪接到了寧霜的電話,說已經收到調令了,不過隻是讓她準備,沒說什麽時候集合。

  吳奪解釋,集合得等老財主將全部位置參研出來才行。既然已經接到調令,那麽這事兒就妥了,安心等待便是。

  吳大誌的速度明顯加快了,隻隔了一天,便參研出了梁州鼎的位置。

  梁州鼎是西方陰鼎,至此,四隻陰鼎青州鼎、冀州鼎、揚州鼎、梁州鼎的位置全部確定了下來。

  陰鼎相互之間關聯性強,也是速度加快的重要原因。

  ······

  “嘉陵江?”吳奪看著地圖上被圈定的範圍,“這應該在川地的範圍內了。”

  嘉陵江,長江支流,發源於秦嶺北麓,流經陝、甘、川、渝,匯入長江。

  吳大誌點點頭,眉頭舒展,“這個地方,似乎比較好找;在這個地方,東北而來嘉陵江轉向東南。”

  “望喜驛?”吳奪一拍巴掌,“李商隱不是寫過麽?嘉陵江水此東流,望喜樓中憶閬州。”

  “對!唐代的望喜驛就在這個範圍內,望喜驛是沒了,這個範圍屬於川北的利州。”

  西方陰鼎梁州鼎,對應的地支是陰金酉雞,在地下迷宮的“地理模型”中,放置的水晶雞指示位置應該是河道一側的石壁之中。

  如此看來,梁州鼎的秘藏之處,就應該在嘉陵江利州段、吳大誌圈出的這一部分範圍內。

  吳大誌說這個地方好找,是因為雖然圈出的範圍怎麽也得有個幾十裏的江段;但這一江段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山體石壁;也不是所有的山體石壁都利於建造秘藏空間。

  而且,有山體石壁的地方,就算不是人跡罕至,起碼也不太可能被改造。

  吳奪記錄整理完畢,“你們看啊,目前確定的幾隻鼎,豫州鼎在封丘,青州鼎在茂嶺、揚州鼎在越州,梁州鼎在利州,除了冀州鼎,都在對應的古九州範圍內。這說明,冀州鼎藏到偏遠的羅布泊,極有可能是像我之前說的,被迫改換地點。”

  吳大誌笑吟吟,“臭小子,這一點你分析得不錯。如果其他四隻陽鼎也全在對應的古九州範圍內,那麽就是板上釘釘了。”

  葛亮就此插了一句,“吳爺爺,是不是陽鼎的位置相對更難參研?”

  “之前的難易程度是這樣,不過現在中心陽鼎和四隻陰鼎的位置都有了,接下來難度會變小一些。”

  葛亮又看了看吳大誌,略有些猶疑,“我想,能不能,接下來跟您······”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