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地藏廟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1-03-10 23:39      字數:4700
  ??陳遠陽看了看吳奪,“沒了。”

  ??“沒了?”

  ??“收養了不到一個月,就走了。它有點兒奇怪,好像特別害怕陽光,我收養之後,它就幾乎沒有出屋。”

  ??“害怕陽光?”

  ??“嗯,在陽光下待一會兒就渾身發抖,著急躲藏。可能是有什麽病吧,但寵物醫院也沒查出什麽來。不過,它特別靈,所以我一直念念不忘。”

  ??“不好意思啊,我多問一句,你是從哪裏撿到的?”

  ??“距離我們的研究所不遠,有一個地水村,因為研究所的地是買了地水村的,有一次我去村委會辦點兒事兒,無意中在村裏發現的。村裏人說,不是有主的狗崽,不知道哪裏來的,我這才抱走了。”

  ??地水村的村主任,吳奪還見過呢;當時他們看孤丘的時候,村主任帶著幾個人上前盤問,還說是“神丘”。

  ??“噢!”吳奪聽後,也沒的可問了。陳遠陽也不知道小黑狗的來曆,就是在地水村“偶得”。而且,現在小黑狗也死了。

  ??吳奪問這麽多,自然是因為化肥。化肥也應該是在附近範圍內出生的,而且陳遠陽又說小黑狗和化肥長得很像,隻是毛色不一樣。

  ??不過,這個範圍應該比較大,起碼會超出孤丘、地水村、研究所三點構成的範圍。

  ??吳奪又想,問是沒得問了,但是不是應該帶著化肥去地水村走一走?

  ??此時,陳濟世笑著說道,“遠陽,你可別打人家小狗的主意,吳老爺子和小吳都寶貝著呢!”

  ??陳遠陽擺擺手,“爸,自從烏影沒了,我也不自己養狗了,主要就是捐助。”

  ??烏影?

  ??吳奪心說,陳遠陽給小黑狗起的名字還挺別致。

  ??感到別致之餘,吳奪仿佛又想到了什麽······

  ??正式開席之後,大家便沒再提狗子的事兒。

  ??陳遠陽身體欠佳,隻參與了飯局的前半程,適時提出了告辭,而陳濟世的老婆也順勢陪著兒子一起先行告辭了。

  ??這娘倆和他們也沒什麽可聊的,還不如小藍和吳奪已經混熟了,還能扯一扯。

  ??寧霜和權浩然的話也不多。他們參加這個飯局,也是出於禮節。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吳奪、寧霜、權浩然也先走一步,小藍開車送他們回去。

  ??包間裏隻留下了吳大誌和陳濟世。

  ??吳奪知道,臨別之際,吳大誌肯定還得和陳濟世“深入交流”一番。

  ??······

  ??第二天一早,吳奪在和大家商量之後,決定帶著化肥去一趟地水村。

  ??權浩然沒有去,人多不一定是好事兒,而且他正好還想進一步研究一下豫州鼎的視頻和圖片。

  ??寧霜開車,很容易開到了那條兩邊都是白楊樹的路,路的盡頭就是地水村的村口。村口還有一個大理石的“村碑”,刻著“地水村”三個大字。

  ??“村碑”旁邊還有個畫著新鮮蔬果的大廣告牌。原來,地水村的村後南側,還有一處采摘園;采摘園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大棚蔬菜,一部分是應季果園。

  ??這下倒是方便了,車可以停在采摘園的停車場。而且在村裏走動,若被人問起,也可以說是奔著采摘園來的。

  ??他們還真去大棚裏摘了點兒黃瓜西紅柿什麽的,帶著路上吃也不錯。應季果園是露天的,現在沒什麽果子可摘。

  ??隨後,他們牽著化肥,先在村子外圍走了一圈。

  ??平原上的村子,外圍走一圈,那就是一覽無餘,也沒什麽特殊的地貌。

  ??村西有一處魚塘,魚塘邊有一個小屋,門口坐著一個好像是看魚塘的中年婦女,拿著手機不知道在哢哢刷著什麽。

  ??化肥也沒表現出什麽異常的舉動,主要是在蛋腚地散步。

  ??“我看也沒什麽了。”吳奪開了口,“化肥也沒啥興趣。”

  ??“這村子,確實和北方大多數農村差不多。”吳大誌抬抬手,“不過,既然來了,幹脆也到村裏頭簡單走走吧。”

  ??村裏頭的主要道路,都是水泥路,弄得還不錯,他們就簡單在鋪設水泥路的路段走了走。

  ??走到村中央,倒是有新發現,居然還有一處用鐵柵欄圍起來的“微型孤丘”!

  ??和村外的那處天然孤丘相似,顯然是仿照著用石頭雕刻出來的。

  ??也不知道村裏人是啥意思,可能是為了有個“照應”?

  ??“哎,怎麽又是你們?”

  ??正當他們三人稍稍駐足觀看“微型孤丘”的時候,村主任又出現了。這人記性還挺好。

  ??“哎喲,領導,這麽巧啊!”吳大誌笑了笑,“我們去采摘園來著,順帶逛逛。”

  ??“我說你們自駕遊出來玩,咋對著地水村使上勁了?”

  ??“這地方很舒服,看來是風水寶地啊,就這個‘神丘’,我們都想拜一拜。”

  ??村主任擺擺手,“你們拜有什麽用?這是村裏的神丘,村裏人拜才有用,想拜神,去天井村的地藏廟啊?”

  ??“地藏廟?”吳奪一聽,也忍不住出了聲。

  ??“對啊,天井村的地藏廟,明朝的老廟呢,而且知道的人不多,就我們永縣的人去拜。”

  ??吳大誌又問,“領導,去你說的天井村怎麽走啊?”

  ??“出村口的路,上縣道,往西開一裏路,然後看到一條挺寬的硬土路,往北拐,走到頭就是天井村。”

  ??······

  ??天井村並不難找,而且環繞天井村的路還都比較寬。

  ??地藏廟在天井村的村後,位於一處略高的土坡上。

  ??廟前台階下方兩側,各有一大片空地,都有不足一米高的石砌矮牆圍著;一片帶著簡易小房,算作停車場,裏頭還停著幾輛車。另一片裏頭,除了幾口大水缸,啥都沒有。

  ??停車得花錢,進廟也得花錢。

  ??不過花錢是好事兒,因為花了錢,就能名正言順的問問題。

  ??根據看守停車場的中年漢子的介紹,這處地藏廟,始建於明晚期,到了清代,香火一直很旺盛。

  ??“乾隆爺還路過此地,賜銀大修過哩。”中年漢子說得煞有其事,“民國的時候,又大修過一次,不過後來荒過挺長一段時間。現在你們看到的,是十幾年前村民集資加上社會人士捐助,幾乎算是重建了吧······”

  ??確實,現在看這地藏廟,是挺新的。

  ??漢子還說,之所以叫廟而不叫寺,是因為這地藏廟沒有和尚主持,隻有善信管理。

  ??而化肥從停車場下車之後,卻好似比較“凝重”的樣子,眼睛一直眯著。漢子介紹的時候,它就很安靜地站在吳奪旁邊。

  ??此處地藏廟,也是不允許攜帶寵物入內的;不過根據化肥的表現,這規定有沒有都不重要了,因為他在廟門台階下三米外就停住了,連走到門口的意思都沒有。

  ??停住之後,化肥就這麽坐了下來,望著山門。

  ??這個地藏廟,有兩進殿堂;匾額上寫的是行楷“地藏王廟”,但落款卻龍飛鳳舞,吳奪都沒認出是誰寫的。

  ??山門供奉彌勒菩薩,倒座是韋陀護法,兩側則是哼哈二將。

  ??“我先進去看看,你們在外頭守著化肥等等?”吳大誌提議。

  ??吳奪和寧霜都點了點頭。吳奪本來接著就想問問化肥,但是看化肥的樣子,好似在“思索”,便就沒有開口。

  ??吳大誌進了山門,又進了前院。前院正殿五間,中間為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薩;旁邊東西兩間分別供奉文殊和普賢菩薩;最邊上兩間則是伽藍和財神殿。

  ??還有東西配殿,分別供奉釋迦佛像、觀音像。

  ??後院的正殿就是大雄寶殿了。整體來看,算是常規的寺廟結構,就是比較小,建築不怎麽高大恢弘。

  ??後院還有一塊石碑,刻有碑文,重建碑記;記載了天井村地藏廟的曆史和重修過程。

  ??吳大誌看了一遍碑文,別說,裏麵還真提到了“乾隆賜銀”一事,不過沒有什麽明確出處,隻說“據傳”。

  ??整體看了一遍之後,吳大誌走出了地藏廟。

  ??吳大誌走回到化肥身邊的時候,化肥突然看了看他。

  ??“化肥,這地方,跟你有關係麽?”吳大誌問。

  ??化肥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

  ??“化肥,你到底是不是在這裏出生的?”吳奪又問。

  ??化肥歪了歪頭,忽然間站了起來,接著竟開始小跑起來。

  ??吳奪一看,連忙跟在了後頭,若是化肥想跑進廟裏,那還真是有點兒麻煩。

  ??不過,化肥沒有進廟,而是向外跑的,它繞過一側有幾口水缸的石砌矮牆,又沿著地藏廟的圍牆,跑到了廟後。

  ??廟後的大範圍,基本屬於農田;不過,因為廟是在土坡上,所以廟後的小範圍,是一處比較緩的斜坡,斜坡上種滿了榆葉梅,形成了一片小樹林。

  ??斜坡小樹林下方,還有一條旱溝。這條旱溝的一端就在斜坡邊緣,但是另一端卻延伸出去很長,一直到了遠處沿路的小河。旱溝比小河的地勢高,所以沒有水。

  ??化肥一路跑到了這條旱溝的邊上。

  ??這條旱溝寬約一米,深約兩尺,對化肥來說,還挺有“深度”。此時野草尚未吐出新芽,旱溝裏倒是一覽無餘,沒什麽東西,就是一條土溝,也夾雜了石塊什麽的。

  ??吳奪先下了旱溝,又把化肥抱了下去。

  ??化肥在溝底來回走了一會兒,而後停在了一塊石頭麵前。

  ??這塊石頭嵌在溝底,露出來的部分還挺平整,而且還往溝底裏側延伸。同時,此處溝壁凹進去一部分,看著像個不深的土洞一般。這石頭,深入洞底。

  ??土洞的最裏頭,還有一些幹枯的雜草。

  ??化肥稍駐,便鑽進了土洞,對著裏頭的雜草嗅了嗅。

  ??“化肥,你不會就是在這洞裏出生的吧?”吳奪連忙問道。

  ??化肥轉過身,走出了土洞,它站在石頭上看了看吳奪,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而後,它又低頭看了看腳下的石頭。

  ??“這好像是塊石碑!”吳大誌一邊說,一邊也跳進了旱溝。

  ??吳奪一聽,立即蹲下身來,手邊正好有一塊比較長的石片,吳奪接著拾起,開始比著石頭露出來的部分往旁邊清理。

  ??吳大誌四下看了看,也找了塊一頭尖銳的石塊,幫著清理起來。寧霜也跳進了溝裏,不過地方有限,她“擠”不進去了,隻能在邊上看著。

  ??隨後,吳奪和吳大誌便將石頭上麵和周圍的土大致清理出來了。

  ??這確實是石碑的樣子,不過不是一塊,是半塊;大致平行地嵌在了土中;原本隻是露出了三分之一左右。

  ??不過,露出來的這麵,應該是石碑的背麵,並沒有見到刻字。

  ??這半塊石碑並不大,厚度七八厘米,寬約六十厘米,因為是半塊,所以長度隻比寬度略大,有個七八十厘米左右的樣子。

  ??所以,吳奪和吳大誌幹脆徹底“挖空”,而後將石碑挪動外移,又在溝底寬敞的地方翻了過來。

  ??還真有字。

  ??這是一塊石碑的上半部分。

  ??刻的是楷書,比較容易辨認,雖然半塊石碑文字不全,但吳奪也大致看明白了一些東西。

  ??這應該是一塊民國初年重修天井村地藏廟的功德碑。

  ??介紹了重修前的情況和重修的資金來源,還刻了一些捐款的人名。

  ??這樣的功德碑,不像吳大誌在廟裏看到的那塊“重建碑記”,刻的是曆史、背景、大事記。功德碑一般偏小,而且往往不止一塊;有些捐款甚巨的,甚至可能單獨立一塊。

  ??這塊民國年間的功德碑,不知為何被遺棄在這裏了,可能是因為殘缺難全的緣故,畢竟從民國到現在,是經曆過炮火歲月的。

  ??“化肥,想起來了麽?”吳奪看著化肥再次問道。

  ??化肥看了看吳奪,又看了看功德碑,最後還是沒有任何表示。

  ??吳大誌想了想,“化肥是真不記得了,但它是出於一種‘本能’來到了這裏,依我看,它還真有可能就是出生在這裏。”

  ??吳奪不由看向地藏廟,“地藏廟,豫州鼎,好像是這麽回事兒······”

  ??“化肥想不起來,我們愛莫能助。不如,先去問問那位看守停車場的。”吳大誌撲打了一下手上的泥土,“我先過去,你們看好化肥。”

  ??吳大誌從旱溝中上來,便朝停車場走去。

  ??吳奪摸了摸化肥的腦袋,“你是想待一會兒,還是這就走了?”

  ??化肥又看了一眼土洞,忽而仰起頭······

  ??這次不是“歐”,而是“吼”,聲音不大,卻好似極為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