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日月罐,投機取巧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12-11 21:20      字數:2409
  “等誰?”吳奪直接問。

  “是鄰市澤城的一個龍山文化玉器收藏大戶,叫崔大聖。”

  “不姓孫,可惜了。”

  “姓孫沒準兒人家就不起這名了,這個崔大聖,這次一下子要捐贈五件玉器呢!”

  “靠!這樣你也拉我去?這不是相形見絀丟人現眼麽?我可就捐贈一件。”

  “人怕出名豬怕壯啊。”

  吳奪想了想,“你這毛意思啊?再說這人很出名麽?”

  “他呀,不算很出名,但也不是無名之輩。他隻搞紅山玉和龍山玉,東西可不少!而且吧,聽說底子有點兒不幹淨,收貨渠道比較雜;你想想,這樣的史前高古玉,哪有幾個傳世的啊?這次,是省局陳俊生處長點了點他。”

  “明白了。”吳奪又問,“他都捐贈什麽啊?”

  “有玉人,有玉鴞,有玉锛,還有兩件,要麽是兩件玉環,要麽一件玉環一件玉璿璣。總之沒有玉刀,要不然我能讓你來嘛!好歹不能重樣啊,不然你真就low到底了。”

  吳奪點頭,“闊以啊小夥兒,現在考慮事情挺周全的嘛!”

  “我也不是賣好,對你的事兒,我能不上心嘛!再就是涉及工作上的事兒,我向來還可以。”

  “得嘞,那明天晚上我安排一下子唄。”

  “必須必啊!明晚你就破費以破費了哈。”

  ······

  第二天,吳奪來到了東山省博物館,一樓大廳人還真不少。

  其實來送展和捐贈的並不多,也不可能多了;但是省博搞活動,很多古玩愛好者來鑒定、來聽專家講解;同時省博還有小紀念品送,很多“熱心”市民也來了。

  吳奪故意提前到了半個小時,常鬆在忙乎,但是眼挺尖,一下子看到了吳奪,吳奪打了個手勢,示意讓他先忙。

  因為常鬆提前說了,所以吳奪也不會直接把兩孔玉刀送到接收服務台,這個空當,就先在大廳觀察了一下。

  省文物局科技處處長陳俊生正在接受記者采訪,宣揚這次龍山文化玉器展的意義。

  吳奪昨晚掛了電話之後,也隨手查了查陳俊生和古長河的照片和資料。

  陳俊生是個學者型官員,五十歲左右,俊朗儒雅,侃侃而談。

  而省社科院的研究員古長河是個枯瘦的老頭兒,正在鑒定桌前鑒定。

  吳奪對陳俊生興趣不大,湊近鑒定桌看了看,發現拿著東西來鑒定的雖然主要是高古玉器,但也有些別的。古長河呢,遇上非古玉類,也會推一推,但隻要人家堅持,他往往就“從了”。

  鑒定桌是個橫擺的長桌,桌後坐著的並不止古長河一個人;他在最右側,左側依次等距還有兩個中年人;而在桌前,拿著東西等鑒定是要排隊的,隻有古長河麵前的隊伍特別長。

  吳奪不鑒定,所以就站在桌邊古長河的右側看,圍觀的也不止他一個。

  這時候,古長河桌前輪到了一個挺油膩的男子,一臉痘坑,頭發都快成綹了。

  油膩男抱著一個錦盒,放到桌上之後就從裏頭提溜出一個青釉罐子來。

  “清代瓷器我不在行,你還是讓旁邊的張老師看吧。”古長河說著,指了指坐在他左側的一個中年男子。

  “古專家,我就是衝您來的,求您看兩眼吧,沒結論也沒事兒的!”油膩男一邊說,一邊悄悄掏出了手機。

  古長河略顯尷尬地笑了笑,還是拿起了罐子,先看底款。

  這是一個日月罐,底款青花六字篆書:大清乾隆年製。

  日月罐這名字,和其他的器物不太一樣,很難顧名思義。

  實際上日月罐的外型,就是普通的罐子,唯一的區別就是,罐身腹部兩側對稱位置,各有一個凸起的月牙,形同雙耳。

  這兩個月牙,一般是模印的。

  這是月,日在哪裏呢?其實就是罐口,罐口是圓的,所以是日。日月罐一般不配蓋兒,圓罐口,彎月牙,就叫日月罐。

  日月罐這種形製,隻是微創新,但也得說是個新形製,是康熙朝創設的,此後一直到道光朝基本都有,道光朝之後就很少了。

  這件青釉日月罐,是冬青釉。說起冬青釉,其實沒冬青樹葉子那麽青,是一種比較淡雅的青色。

  清代的官窯青釉,除卻仿古的那些個,大致也就三種:豆青釉、冬青釉、粉青釉。豆青釉最深,冬青釉次之,粉青釉最淡。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吳奪根據古長河的言行,就知道他在瓷器上根本就不是他說的“不在行”。

  首先,他隻看了兩眼就說“清代瓷器我不在行”,這說明他立馬看出了是清代的東西。這個清代不是說斷了代,而是清代的特征;哪怕是高仿,那也是仿清代特征。

  而後,他無奈之間拿起了罐子,翻底的動作極為熟練!

  看瓷器,大多數情況下最好先看底,看久了看常了,翻底的動作自然就熟練了,又穩又快。一般的庸手肯定不會有古長河這樣的動作。

  就在古長河看的時候,油膩男已經拿起了手機,手臂一拉,就拍了張包括他的油頭膩臉在內的古長河鑒定青釉日月罐的照片。

  吳奪這就明白了,怪不得他說“沒結論也沒事兒”。

  真正想鑒定的,最渴求的,就是結論。

  他卻不是。

  他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投機取巧的人真是哪裏都能碰到。拿著這張照片,油膩中年男很可能就會對買家說:你看,古長河專家現場鑒定,人家都說了是真品!

  “不要拍照!”古長河發現油膩男拍了照之後,連忙放好罐子,擺了擺手。

  “我主要是比較崇拜您!”油膩男都已經拍了,立即收好了手機。

  “這東西,不開門啊!”古長河又道。

  “明白明白,就是鑒定難度大,那您先忙,我再去讓別的專家看看。”油膩男立即收罐裝盒,道謝而去。

  其實呢,行裏人一聽就明白了,就這罐子來說,“不開門”那就是不真。因為這是“乾隆官窯”,並不是什麽老窯器或者無款器或者少見的東西。

  要麽開門,要麽不開門。

  吳奪如今在瓷器上的眼力,已經和遇到化肥之前不可同日而語,雖然沒上手,而且不是在眼前看的,但就這麽站在一旁觀察,也已經能看出不真。

  因為乾隆官窯日月罐,造型端莊大氣,釉層厚潤平整,釉色凝重勻淨。但是油膩男拿來的罐子,這幾方麵都差了一個檔次。

  古長河輕歎一聲,也沒再多說什麽,接著招呼起下一位來鑒定的人。

  吳奪這一看,後頭還有這麽多人,說好的十點結束,估計是不可能了。這個十點,怕是根據陳俊生的安排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