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雜項場裏的黑老虎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12-05 18:19      字數:2206
  隻不過這天然原材料形狀不錯,像是一座嶙峋的險峰,可以直接做擺件。

  這是一塊沉香。

  看起來應該是采了就這個樣子,沒有任何修飾和雕琢。

  這個吳奪聽不了。

  不過他之前也研究過沉香,同時大雅齋的沉香高手何雙友和吳奪搭班,指點過吳奪不少。文玩古董一類的東西,自己摸索抑或是看書,和高手麵對麵指導,那完全是兩碼事兒,同樣的資質,進境也會差別很大。

  吳奪看著這塊沉香,還起包漿了,怕不是這些年采的,估摸著早的話怕是能到民國。

  這應該是一塊黑奇楠。

  奇楠沉香是沉香中的上品,不過黑奇楠算是奇楠沉香中價格最低廉的,也有人叫鐵結,主要是因為油脂比較硬,以涼味為主,香味也不太容易持久。

  沉香和沉香木不是一回事兒,沉香木隻是具備結香條件的香樹,有很多種。而奇楠沉香,結香的條件更為奇巧,主要是“蟲漏”,而且是中空的蜜香樹種被螞蟻或者蜜蜂築巢,什麽蟻酸、蜂漿之類的和油脂結合,逐漸又被香樹吸收,加上真菌的作用,才能醇化而成。

  奇楠沉香的結香,又有生結和熟結兩種,生結在香樹**上形成,醇化時間短;熟結主要是在根部或者枝幹沉土,醇化卻仍在繼續,更為難得。

  這塊沉香的險峰擺件,是黑奇楠,也是生結,總體看起來是奇楠沉香的低等級;但架不住大啊,高有一尺多,標注的重量是一千四百多克。

  奇楠沉香,以克論價,高等級的幾萬一克的都有;同時,總重的大小也很重要,這一塊天然大料,就算是奇楠沉香中的低等級?少說也得幾百萬。

  這東西?吳奪也就看看了;沒有經過明顯的人工改變性狀,他就聽不到什麽;而以他目前的沉香水平?也不能詳細定論。

  而且?胡允德看來興趣不大。這東西貴主要貴在料上,同等級的原料?年份的作用不大,且在市場上對高手來說?價格是比較透明的。

  於是?吳奪幹脆湊到了胡允德身邊,一起看對他來說算是最後的一件東西。

  結果,胡允德手裏拿的,居然是一本冊子!吳奪之前還真沒注意?這冊子本是放在一個敞開了的平方盒裏頭。

  長三十多厘米?寬二十多厘米,元書紙,用蠟線裝訂起來的。

  元書紙是一種竹紙,產自浙江富陽。元書紙在北宋時期就很有名了,因為皇帝用它在元日書寫祭文?由此得名。

  這冊子封麵上,是豎寫的楷書大字:九成宮醴泉銘。

  而裏麵的一張張元書紙上?用小楷寫就的內容,正是九成宮醴泉銘的內容。

  吳奪不由一愣?“德叔,您說這東西怎麽不放到書畫場呢?”

  胡允德笑道?“重點在後頭。我剛才先看完後頭了?這才重新翻過來看看書法。這也不知道是誰寫的?不過顯然不是名家手筆,就是在臨摹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

  “後頭?”

  胡允德點點頭,接著就將冊子翻到了最後,“喏!”

  “黑老虎?”吳奪一看,“好嘛,這給放到雜項場了!”

  這冊子,封麵封底都是元書紙,前麵也是元書紙上書寫的九成宮醴泉銘,但是最後五頁,不再是元書紙,卻是被藏家稱為“黑老虎”的碑拓!

  九成宮醴泉銘的碑拓。

  這五張拓片大小一致,尺幅比冊子略小一丟丟。每張拓片上有大約三十來個字,加起來也不到二百個字;內容,也是九成宮醴泉銘!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書法的代表作。歐陽詢的名頭就不用多說了,歐柳顏趙四大書法家,歐體楷書的九成宮醴泉銘,被大量書法愛好者作為臨帖範本。

  但是現在臨帖,那多是印刷品。這本冊子裏的五張碑拓,一看就是老的!

  九成宮醴泉銘這塊碑,至今仍在,但因殘缺和斑駁,根本無法拓出這樣的拓片了。九成宮醴泉銘是唐代的碑刻,時間畢竟太久了。

  九成宮,就是隋朝的仁壽宮,貞觀五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複,之後改名為九成宮。

  九成宮醴泉銘這篇文章的內容,說的是貞觀六年的夏天,李世民到九成宮避暑,結果發現了一口泉,這就是醴泉。

  於是乎,李世民的那麵鏡子魏徵大筆一揮,寫成了九成宮醴泉銘這篇文章。

  就這麽一件事兒,魏徵硬是寫了一千多字,先講九成宮的來曆和建築何其雄偉壯觀,又對李世民歌功頌德,什麽文治武功,什麽節儉精神,而後才是介紹發現醴泉的經過。其中,最關鍵的是,闡述醴泉的出現,乃是因為“天子令德”!

  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會發現史稱直言進諫的魏徵,拍馬屁功夫也是一流的。

  李世民龍顏大悅。

  好文章!

  這麽好的文章,那得刻碑留念啊!

  碑文誰來寫呢?

  歐陽詢!他還寫了“開元通寶”呢。

  開元通寶是唐代發行的第一種銅錢貨幣,雖然帶著“開元”,可和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年號沒關係,唐初就有了。

  開元通寶銅錢上的這四個字,就是歐陽詢寫的。

  貞觀六年,歐陽詢已經七十多快八十了,書法水平已達平生巔峰之境,皇上安排下來的,又來不得半點馬虎;這篇九成宮醴泉銘的楷書,寫得確實是讓人歎為觀止。

  曆代書家推崇備至,號稱“天下第一楷書”。

  這塊碑,如今在陝西得麟遊縣。高將近三米,碑頭六龍,氣勢不凡。

  不過,在宋代的時候,此碑碑座就有破損,下麵有一行字沒了。如今曆經千餘年,很多字也已經斑駁了。

  但是,這五張拓片上的字,基本上是清晰完整的。

  胡允德聽了吳奪的話之後應道,“黑老虎比較特殊,再說了,放哪裏無所謂,關鍵咱得看東西本身嘛。”

  此時,胡允德和吳奪的周圍雖然人不多,但也三三兩兩;吳奪便沒有再多說什麽,卻暗自心道,這要真是宋拓的九成宮醴泉銘,就算一張拿出來,那也是百萬以上的價兒!

  如果要是五張一起,總價那還得再追加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