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木葉盞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11-19 22:17      字數:2232
  胡允德想了想,既然問了這麽多了,就順勢問問價吧,“伍叔,您這麽一說,我還真忍不住要問問價了!”

  “這件東西,如果這次出不了,我們準備送明年的嘉爾德港島春拍的,到時候定保留價,可就高多了!現在出,過不了一千個。”

  胡允德微微一笑,“那就是九百九十九萬嘍?”

  伍先明也微微一笑,“嗯,一口價。”

  “我還是給大家留個機會吧!”

  “行。你不要,這東西回頭會單獨拿出來,不和這一批東西放一起了。挑幾個買家看。”

  “再次感謝伍叔,那就算錢吧。”

  貨款兩清之後,伍先明的後續服務很到位,派人將人和東西都送到了鷺島市區一家專業的古玩托運公司。

  完事兒之後,也到了午飯的點兒了,胡允德和吳奪去吃了一頓海鮮大餐。

  “小吳啊,這次又是多虧了你啊。”席間,胡允德感慨,“特別是弘治黃釉鳳紋執壺,真是個大漏兒啊!”

  “德叔,說到這東西,真是真,可也未必好出,您有什麽想法?”

  “看看章老是不是想自己收藏吧。如果要出手,怕是得遇。”

  “這東西,需不需要做個熱釋光檢測呢?”吳奪又問。

  胡允德搖頭,“熱釋光檢測需要取樣,而且誤差也可能有兩百年,雖然比碳十四強多了,但對於明代的東西來說,還是有些麻煩。”

  現在古董文物的年份科技監測,主要就是碳十四和熱釋光。

  碳十四的誤差比較大,高古文物可以,一千年以內的,一般都不用。

  熱釋光檢測,誤差可以控製在兩百年以內,但是得取樣,有一定的破壞性。

  比如這件鳳紋執壺,如果送去做熱釋光檢測,常規手法是在壺底不顯眼的地方鑽孔,取出兩小粒,一粒備份,一粒送檢。

  雖說不用太大,綠豆大小即可,但總歸是在壺底留下了缺陷。

  這件鳳紋執壺還算不小,若是小巧輕薄的文物,那熱釋光根本就不能做,一鑽可能就給穿了。

  所以說,古玩鑒定,主要還是得靠眼學。

  胡允德說著又看了看吳奪,“不光這一件,所有的重器,想出手其實都不能急。”

  吳奪笑道,“是啊,這年頭兒,不光撿漏不容易,就是撿了,如何出手才能最大獲利,也得費不少功夫呢。”

  “沒錯兒,開門的東西最好賣,但開門的東西也很難有漏兒。不過,這件弘治黃釉鳳紋執壺,除了一對一談生意,也可以送到大拍行。我想,專家‘會診’之後,即便沒有科技檢測,也未必不能接納。好東西終究是好東西,埋沒不了的······”

  胡允德頓了頓,“反過來說,那件成化鬥彩玉壺春瓶,即便找不出毛病,卻也讓人心裏沒底。”

  吳奪歎口氣,“他們要的價,相對真品來說並不算高,一隻成化鬥彩雞缸杯能拍出兩億八,這玉壺春雖然比不了雞缸杯,但要是真品,大幾千萬差不多能有。”

  “可惜不是。”胡允德知道吳奪為什麽歎氣,雖然不是真品,但足可以假亂真;同時再配合這個低價,肯定會有人吃藥的。

  胡允德之前對伍先明說起再早的來源,也是因為他擔心這件成化鬥彩玉壺春瓶還是出自倭國、特別是和琺琅彩四季花卉搖鈴尊一個來源,那麽這個來源可就不是一件兩件地往外出東西了。

  要真是這樣,土蜘蛛長健,比他爺爺土蜘蛛十六可要玩得大多了。

  兩人沒有繼續交流這個話題,因為他們目前還沒什麽確切線索,暫時無能為力。

  飯後,胡允德說自己確實累了,準備休息一下午,讓吳奪自己安排吧。

  吳奪也不想動了,但回了酒店房間也睡不著,歪在床上一邊盤核桃,一邊隨意看著電視節目。

  過了不到半個點兒,手機響了起來,一看來顯,竟是華夏文物報東山省記者站的那個房衛國打來的。

  “吳老弟,方便說話麽?”

  “房老師,方便,酒店房間裏呢。”

  “叫什麽老師啊?願意就叫聲哥,不願意就直接叫名字。”房衛國笑道,“下午忙不忙?”

  “忙倒是不忙,就是有點兒累,在房間休息呢。”

  “我有件東西想讓你幫忙看一看,也有點兒事想谘詢一下你,你看去你房間可以嗎?”

  “房哥啊,你到底是來出差的,還是來收古玩的?怎麽這麽快又有東西入手了?”

  “電話裏說不清楚。沒事兒,你要是不方便就算了。”

  吳奪想了想,“這樣吧,你到我住的酒店大堂,有個咖啡廳,咱們那裏談行不行?”

  吳奪主要是考慮到和胡允德住對門,沒有征詢他的意思,還是避開點兒為好。

  “也行,那我這出發。”

  吳奪把酒店地址告訴了房衛國,便掛了電話。

  兩人在咖啡廳見了麵,選了個位於角落的僻靜座位。吳奪並不喜歡喝咖啡,跟著房衛國要了一杯藍山。

  房衛國此時的穿著完全變了個風格,穿了件藍色衝鋒衣,戴了個棒球帽,在咖啡廳也沒把帽子摘了。

  喝了兩口咖啡,瞅了瞅左右,他從背包裏拿出了一個小紙盒,就是平時快遞用的那種。

  打開紙盒,裏麵是泡沫袋。

  泡沫袋裏包裹的,是一隻碗。

  這碗和吳奪買的同安窯青釉碗的形製差不多,類似鬥笠碗;不過,顏色不同,而且小得多。

  碗是黑色的,口徑肯定到不了十厘米,高度隻在六七厘米。

  這個大小和釉色,確切地說,應該是一隻茶盞。

  “不會是建盞吧?”吳奪看著房衛國手上的東西,順口問了一句。建窯出黑釉茶盞,而且窯口所在地和鷺島同在閩省。

  “不是,因為你沒看到碗心,你再看。”房衛國把東西放到了桌上。

  吳奪接著拿起,細看起來。

  這隻盞,除圈足外通體黑釉,但碗心卻多出一片樹葉紋飾,暗黃色,很生動。

  “原來是吉州窯木葉盞。”吳奪點點頭。

  吉州窯在宋代是南方的四大民窯之一;另外三個是龍泉窯、建窯、饒州窯。

  “對,現在的關鍵是斷代,能不能到宋?”房衛國接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