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瓷器的推斷和皇帝的節儉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11-18 16:16      字數:2247
  “德叔,結合這件鳳紋執壺來看,確實說得通啊!”吳奪也不能說是聽鳳紋執壺自己“說”的,“這個說法我記得是以前看過一篇鑒定文章,現在找不到了。”

  “嗯。”胡允德點點頭,“施釉方式沒可題,胎質也沒可題,僅僅是釉色泛灰,若是因為這一點錯失這樣的重器······”

  “德叔,或許正因為這一點,這東西才能出現在這裏,不然,早就脫手了!”

  胡允德略略沉吟,又可,“還有什麽內容麽?”

  吳奪點點頭,他確實還聽到了別的,“據說這種底釉泛灰的弘治黃釉之中,原本作為祭器用的,確實不好再用,隻能銷毀;但是原本作為宮廷日用品的,弘治皇帝要求還是繼續使用。這件執壺,既然是皇家專用,又帶著鳳紋,我推斷,是不是張皇後用過的?”

  吳奪不是推斷,是真的聽到了,這就是張皇後所用之物!但對胡允德,也隻能說推斷。

  對於這個說法,胡允德卻表示讚同,“若是真品,那就差不多。弘治皇帝極為節儉,生母早逝,張皇後又是他唯一的老婆,可能性極大。”

  弘治皇帝的節儉是出了名的,各種史料眾口一詞。

  就連找女人都很“節儉”,他隻有一個老婆。

  弘治皇帝隻有張皇後,沒有任何嬪妃,而且據說他也沒臨幸過宮女什麽的。曆史上隻有他這麽一個皇帝,居然做到了一夫一妻!

  弘治皇帝的節儉,和他悲催的童年有關。

  弘治皇帝的悲催童年,又和他爹成化皇帝也有一個悲催的童年有關。瓷器上說“成弘不分”,兩朝瓷器那種骨子裏的淡雅柔弱,也和這也脫不了關係。

  幸福的人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成化皇帝朱見深童年不幸的起因,是老爹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皇叔朱祁鈺當了皇帝。這時候他隻有兩歲。

  曾經的皇叔、如今的皇帝朱祁鈺,有自己的兒子,所以朱見深麵臨著隨時被廢掉的可能。

  這個時候,有個十九歲的萬姓宮女挺身而出,一直守護著朱見深,陪著他長大。

  峰回路轉,後來朱祁鎮被放回來了,而且成功奪回了皇權,朱見深又成了太子。

  這個姓萬的宮女,雖然比他大十七歲,但是後來依然成了萬貴妃。

  弘治皇帝朱佑樘,是成化皇帝朱見深的兒子,卻不是萬貴妃所生。他的不幸,在於從娘胎裏開始,就時時刻刻可能被萬貴妃幹掉。

  萬貴妃曾經有過孩子,但是夭折了,而且因為年紀大所以很難再生了。萬大媽不能生了,就不想成化的妃子們生。

  萬大媽的心理和手段都很變態,結果就是成化皇帝此後長時間沒有兒子。

  這種情況下,朱佑樘能被生出來就很不容易。

  朱佑樘的母親姓紀,本是朝廷平叛廣西土司叛亂的俘虜,送進宮當了宮女,後來的差事是管理皇帝的私庫。

  有一天成化皇帝見到她之後,一時興起就給臨幸了。

  幸了就幸了,宮女嘛,皇帝還是可以隨便幸的,但是這一幸,紀姑娘懷孕了。

  這哪能逃得過萬大媽的耳目?她立刻派人去拿掉這個孩子。

  紀姑娘能保住這個孩子,是因為她的特長。這個特長聽起來很簡單,卻很難真正做到,那就是人緣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宮裏上上下下,無人不說紀姑娘的好。

  於是這個去拿掉孩子的人冒著殺身之禍回來稟告萬貴妃:嗐!哪是什麽懷孕了,肚子裏長了個瘤子而已。

  這個“瘤子”在宮女和太監們的遮掩下,最後呱呱墜地。

  他就是弘治皇帝朱佑樘。

  這個時候,成化皇帝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有一個兒子了,禦窯廠的瓷器畫片,依然有著大量的嬰戲圖。

  生出來的動靜很大,萬大媽又知道了,於是派一個叫張敏的太監去溺死朱佑樘。

  這個張敏,又是冒著掉腦袋的風險,沒有溺死朱佑樘,回來卻向萬貴妃稟告說已經處理完畢。

  隨後,眾多的宮女和太監,幫著紀姑娘一起將這個孩子撫養起來。

  皇帝的兒子,未來的皇帝,童年卻是如此,和宮女、太監吃的差不多,還得躲躲藏藏,說話都不敢大聲。

  直到朱佑樘六歲那年的一天,那個叫張敏的太監正好給成化皇帝梳頭,成化皇帝忽而一聲歎息:朕還沒有兒子啊!無顏麵對老朱家的祖宗啊!

  張敏突然長跪不起:皇上,您已經有一個兒子了!

  隨後,成化皇帝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兒子朱佑樘,一見麵就大聲說:這就是我兒子,長得像我!(此子類我)

  這句話是正史的記載,不過看看明朝曆代皇帝的畫像,有理由相信成化皇帝當時是興奮過度了。

  因為他倆長得確實不像。

  弘治皇帝朱佑樘比起前麵的那些皇帝,不是那麽威猛方正,顯得秀氣,就連胡子都比較稀,因為他的母親是少數民族,他像母親更多。

  即便到了這個時候,朱佑樘的危險還是沒有解除。不久後,生母突然死在宮中,太監張敏也自殺了。

  朱佑樘戰戰兢兢躲過了一劫又一劫,最後,還是周太後出麵,把孫子抱到仁壽宮來撫養,這才安全多了。

  童年受的苦,是弘治皇帝養成節儉的最大基礎。

  他是能省就省。體現在瓷器上,夠用就行,不需要的時候,禦窯廠先停一停。

  所以,即便是皇家專用的黃釉瓷器,出現吳奪說得這種情況也不奇怪。

  弘治嬌黃,是雞油黃的呈色,比起明黃亮黃來說,明顯要淡。

  但,正是這種淡雅的雞油黃,少而精的生產狀況,讓弘治官窯黃釉,達到了後世難以逾越的一個高峰。

  了解這些基本的曆史,對理解成化和弘治瓷器,也有很大的幫助。

  胡允德在瓷器上是個高手,這件弘治黃釉鳳紋執壺的底釉泛灰,本來也並沒有讓他完全放棄,隻是產生了猶疑。

  而吳奪說了自己的看法之後,胡允德最終決定,隻要價錢合適,那就收了它!

  十件青花定了兩件,兩件單色釉定了這一件,還定了一件五彩,還有六件粉彩沒看。

  此外,還有一件成化鬥彩人物紋玉壺春瓶,正待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