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11-17 17:48      字數:2208
  胡允德點點頭。

  這件弘治黃釉鳳紋執壺,若是真品,那肯定是值得收的東西。但這樣的東西,自然也得慎重。

  不過,看東西需要加快時間,而且當著伍先明的麵,不便討論。最好是看完之後,避開伍先明,單獨討論。

  接著,胡允德開始看兩件鬥彩器。

  一件鬥彩雲蝠紋荸薺瓶,落的是“大清乾隆年製”六字青花篆書款。

  荸薺瓶,顧名思義,形狀像個荸薺,一般是長頸扁圓腹。荸薺這東西,有的地方叫馬蹄,既可當菜用,比如做獅子頭就經常用到;也可以當水果吃,生吃的話比較脆爽。

  荸薺瓶的形製,是清代康熙時期創製,而後一直到清末都挺流行,樣式一直比較固定;同時,以茶葉末釉最為多見。鬥彩的荸薺瓶,乾隆朝相對最多;乾隆朝不僅有鬥彩荸薺瓶,粉彩的也有。

  乾隆鬥彩,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除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料結合,往往還會加入描金這樣的手法,有的甚至還加入礬紅彩、粉彩之類的。

  對此,有的玩家很喜歡,認為這種大融合豐富了畫片的表現層次。但是有的玩家並不喜歡,覺得像大雜燴,衝淡了鬥彩的那種別樣的美。

  乾隆時期的很多瓷器,往往是比較繁縟的,在工藝上費時費力,加大了成本;這是國力的一種體現,當然也和乾隆皇帝的審美有關係。

  這種審美被詬病過,但喜歡的人終究也不少,隻能說見仁見智了。

  胡允德看過這件落了乾隆官窯款的鬥彩荸薺瓶之後,微微搖頭,接著便拿起了另一件鬥彩。

  這件荸薺瓶吳奪沒聽,但是他也隱隱感覺有些不太對勁兒。

  這件荸薺瓶的雲蝠紋,是先以釉下青花繪出祥雲和蝙蝠的底邊。祥雲底邊之內、釉麵之上,二次上的彩料顏色有好幾種,包括明黃、淺綠、淡紫。而蝙蝠的填色,主要是礬紅彩。

  吳奪感到不太對勁兒的地方,主要是在幾處祥雲彩料上。說不出具體原因,光感和色調也沒什麽問題,就是覺得沒有高度的統一感。

  看到胡允德微微搖頭之後,吳奪忽而想到,會不會是補過彩的?

  胡允德已經在看下一件了,吳奪連忙抓緊時間聽了聽!

  果然!

  蝙蝠的礬紅彩沒問題,但是祥雲的彩料,有幾處有過磨損,是民國時期又修補過的!

  可惜了。

  一是可惜以前,好好的一件乾隆官窯,居然保管不善,出現了磨損脫彩;二是可惜現在,看了青花“官窯”全軍覆沒,好歹又碰上一件乾隆官窯鬥彩,卻又經過了“二次加工”。

  這件乾隆官窯鬥彩雲蝠紋荸薺瓶,即便是補過彩,也還是有一定價值的,但是胡允德指定是不會收了。

  而另一件鬥彩,則是一件人物畫片的玉壺春瓶。

  此時胡允德正在參詳底款,吳奪湊近一看,好家夥,大明成化年製!

  成化鬥彩之中,名氣最大的是天字罐和雞缸杯。同時呢,俗話說“成化無大器”,成化鬥彩也多以小件為主,杯最為常見,罐也往往都是小個兒。

  這件玉壺春瓶也不算大,高度也就有個十五六厘米,而且腹徑也不大,胡允德一雙大手拿著,更顯得小巧。

  明代瓷器,有“兩不分”,一個是永宣不分,一個是成弘不分。當然,“不分”隻是個大概的說法,說的是永樂和宣德的瓷器風格比較像,成化和弘治的瓷器風格也比較像。特別是青花器。

  但是呢,成化和弘治瓷器,各有一個特點極為突出的種類。

  成化自是這鬥彩,而弘治,則是剛才看到的黃釉,嬌黃。

  剛才的弘治黃釉鳳紋執壺,胡允德覺得足底有問題,問題集中在底釉上;但是這件成化鬥彩玉壺春瓶,他沒有看出任何問題,仔仔細細反反複複之後,眼中閃現一抹亮光。

  雖然玉壺春瓶這種器型在成化鬥彩之中並不多見,但這件玉壺春瓶,胎釉輕薄細潤,鬥彩的基本特征明朗,用彩淡雅,人物畫片也符合成化時期的特點。

  不過,胡允德眼中亮光閃過之後,又有了一絲疑慮。

  這件成化鬥彩玉壺春瓶,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

  過於完美了。

  帶著這種微妙的心理作用,胡允德輕輕放了下來,而後一臉希冀地看向吳奪。

  吳奪點了點頭,小心拿了起來。

  雖然能聽,雖然剛才跟著胡允德看過一遍了,但是吳奪依然重新又看了一遍。

  這樣的東西,對胡允德的說法,最好不隻是個結果。

  底款是青花雙方框六字三行楷書款。

  關於成化官窯“大明成化年製”的底款,吳奪很清楚地記得已故著名古陶瓷鑒賞家孫瀛洲先生編寫的“歌訣”:

  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頭,製(製)字衣橫少越刀。明日窄平年應悟,成字三點頭肩腰。

  這玉壺春瓶的底款,無懈可擊。

  “大”字上端有尖有圓,出頭並不是很高;“成”字的那一撇,又直又硬;化字左邊單人旁上端和右邊的“匕”的上端是持平的;繁體“製”字下麵的“衣”的那一條長橫,右側不超過上麵的立刀旁;“明”字中的“日”,有上窄下寬的感覺;“成”字最後一筆的那個點,所處位置,是與橫持平的。

  當然,根據歌訣,成化官窯的底款,是有一定變化的,都對。比如“成”字那一點,這底款是與橫持平,但實際上橫上、持平、橫下都符合。

  底款沒問題,露胎處和胎釉結合處吳奪也看不出問題,最後看青花發色和二次填彩,也沒有問題。

  吳奪的眼力,實際上比之前已經有很大提升了,但麵對這一件玉壺春瓶,不靠聽得話,那依然是黔驢技窮。

  不過,和胡允德想的一樣,如此完美的一件成化鬥彩官窯,而且還是少見的玉壺春瓶······

  沒有問題,反而讓人更覺得七上八下。

  還是拿出最後的必殺技吧!

  吳奪雙手穩穩把住這件玉壺春瓶,仔細聆聽起來。

  而胡允德的目光,也一直沒有脫離吳奪手上的玉壺春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