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朕不是這麽批滴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09-12 17:44      字數:2707
  “大哥,你先說說,不是玉器是什麽?”吳奪還是站了起來。

  “皇帝朱批過的奏折!”

  “不會又是乾隆的吧?”

  “不是,是他老子的,雍正。”

  “我還是不看了。”吳奪擺擺手,“你留給熟客看吧。”

  一聽奏折,吳奪心已經涼了,市麵上倒是不難見到奏折,但是皇帝朱批的奏折,那就······況且攤主的插屏青玉板又是仿的。

  寧霜卻在一旁輕聲道,“這位大哥既然說了,那就看看吧,怎麽也是逛。再說,還是雍正······”

  “你看看,還是弟妹好啊!”攤主笑道。

  吳奪一想,“行啊,那就看看吧。”

  攤主又從大旅行箱裏拿了一件東西出來。

  這次可不是報紙包裹著的了,而是一個塑料的大密封袋,密封袋裏,是一個長方形錦盒。

  打開錦盒,裏麵除了一封奏折,還有一副薄薄的手套。

  這還給看的人準備好了。這種心理暗示,沒準兒對新手還有點兒用,好東西才會格外注意嘛。

  寧霜先接過錦盒,吳奪也不好不戴手套,戴了才拿起奏折開始看。

  一看封麵,封簽上居然寫著:四川陝西總督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奏折。

  合著還不光是雍正朱批的折子,而且上折子的人還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堯?!

  這奏折的封麵是黃綾的,而且看起來還像是老綾子。實際上,清代的奏折大多都是素紙,加黃綾封麵的很少;當然,黃綾的也不是沒有過。

  打開之後,裏頭是白色竹紙,起首寫著:四川陝西總督撫遠大將軍臣年羹堯謹奏······

  字是一筆一劃的小楷,規矩工整。要說這年羹堯,可不僅僅是年大將軍,還考中過進士。

  這封奏折的內容,是關於平定青海叛亂的戰報。

  “自賊人蠢動以來,西寧四麵隘口既多,惟東麵係我來路,十分緊要,不能不分兵沿途防守。其南、西、北三麵,每一隘口守兵十名,既不濟事,悉撤回原營。各處探極星飛火急,而我兵惟養精蓄銳,斟酌妥確,乃敢一用。晝則綜核軍務,夜則分班守城,臣之未能就枕者已十一夜矣······”

  奏折上說的事兒,是有確鑿史實的。雍正元年十月,青海發生叛亂,西陲戰火又起。雍正便命川陝總督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督領各軍,駐西寧坐鎮指揮平叛。

  而在這封奏折上,年羹堯除了匯報軍情,還說自己晝夜忙個不停,已經十一天沒有睡覺了。

  最後的折頁上,確實帶著雍正的朱批:

  自聞報以來,惟有虔誠對佛天佑你平安如意,之外,亦無暇他及也。自爾以下以至兵將,凡實心用命效力者,皆朕之恩人也。

  這個奏折,乍一看,是沒什麽問題的。

  但是,吳奪看完之後,就立即斷定是假的!

  因為這封奏折的原文資料圖片,吳奪看過!

  不僅看過這個,而且雍正皇帝的一部分朱批,因為過於“調皮”,還曾經一時成了“網紅”。

  這封奏折確實是有,但不可能在地攤上,而是在故宮博物院裏呢。

  而且,針對年羹堯為了平定叛亂,十一天沒睡覺這事兒,雍正皇帝不是這麽批滴。

  他是這麽批的:

  好心疼!好心疼!好心疼!真正社稷之臣······

  當時吳奪看到這種朱批,一度產生了錯覺。要這麽看,某些言情類清宮劇台詞好像還挺符合實際哩。

  實際上,雍正對年羹堯的批示,這樣的調調多了。

  比如,雍正二年初,年羹堯平定青海叛亂之後,雍正給他下了諭旨,其中有一句:

  朕實在不知怎麽疼你,才能夠上對天地神明。爾用心愛我之處,朕皆都體會得到······

  呃,這些話,好像不應該跟年羹堯說,應該跟年羹堯的妹妹年貴妃說。

  不過,雍正對年羹堯的朱批雖然看起來基情滿滿,但翻臉一樣很快,雍正二年還又疼又愛的,雍正三年,年羹堯就被賜死了。

  實際上,雍正皇帝對大臣奏折的朱批,讓人忍俊不禁的,還有不少。

  比如河南巡撫田文鏡,也是雍正很喜歡的大臣。當時朝廷要從河南買小米,運往江南。田文鏡卻說。江南人不吃小米,不妥,還不如弄點兒小麥過去呢。

  雍正從善如流,同意了。

  可是別的大臣又說,小米很好吃,沒準兒江南百姓從此喜歡上了呢?

  雍正又是從善如流,也同意了,便從山東調運小米去江南。

  結果是,小麥在江南銷路不錯,小米根本沒人搭理。雍正大怒,將慫恿他運小米的大臣臭罵一頓,同時大大表揚了田文鏡一番。

  田文鏡惶恐,立馬上了一封奏折,大意就是說自己其實就是本分盡職,一切全都是皇上您老人家高屋建瓴之類的。

  於是,出現了這樣的朱批:

  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

  當然,類似這樣的朱批,在雍正所有的奏折朱批中,隻占極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還都是比較正常的。

  因為雍正朱批過的奏折實在太多了!他兒子乾隆創下了寫詩的記錄,但是他,卻創下了批奏折的記錄。

  雍正在位隻有十三年,朱批過多少字呢?

  一千萬!

  這麽算下來,平均每天有兩千多字。即便不假思索,每天隨意隻寫兩千多個毛筆字,想想都累得慌。

  這位皇帝,據說每年隻休兩個假,生日假和年假,每天淩晨四點不到就起床,經常一忙就忙到半夜十二點。

  在浩如煙海的奏折朱批裏麵,出現一小部分如此“別致”的,倒也可以理解。

  而吳奪手裏的這一封奏折,作偽的應該是利用年羹堯的奏折原文,加上一些雍正對年羹堯其他奏折的朱批,摘句移花接木,拚湊而成。

  為什麽不用“三個好心疼”的朱批原文,真正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吳奪猜測,有可能是受不了這種調調吧?

  而且,這奏折封麵的黃綾,看著好像挺老,沒準兒真是清代的;同時,紙張墨跡,也不像是這幾年新仿的,起碼得有個一二十年了。

  吳奪既然看得明明白白,同時又帶著手套,幹脆就沒費勁再聽。

  寧霜也一直靠在吳奪的身邊看,一樣看明白了。她不由歎了口氣,同時不好意思地拍了拍吳奪的胳膊。畢竟,吳奪本來要走了,是她堅持讓吳奪看看再說。

  此時,攤主見吳奪“告一段落”,笑嗬嗬問道,“小兄弟,怎麽樣,好東西吧?”

  吳奪將奏折裝進錦盒,重新套上塑料密封袋,而後摘下手套,才道,“大哥,這東西往前一二十年,或許······現在,你不上網麽?雍正朱批的表情包都有了!”

  沒想到,攤主一聽,居然哈哈大笑,“總有人願意收藏嘛!”

  嘿!

  聽他這意思,他也知道,但總有人不知道,所以總有機會蒙出去的!

  吳奪也沒說啥。

  古玩市場,想蒙人的攤主多了,歸根結底,還是得靠自己的眼力。同時,再離譜的東西,也可能碰上願意吃藥的。

  不過,鑒定這封奏折,吳奪還真沒靠別的,純粹靠的眼力和知識儲備。

  兩人隨後便離開這個攤子,再往前走幾步,就要走出地攤區了。

  赤霞山古玩市場的地攤區,類似於一條小長街,隻是有寬有窄而已。他倆是從西頭進的,如今走到了東頭。

  就在最東頭北邊的一個很小的攤子上,吳奪卻又瞅見了一件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