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大關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08-22 20:15      字數:2196
  章老一問,劉館長立即應道“對!而且剛才我還打著手電看了,確是‘泥無金星’!”

  這一鑒定要點本身,他說得沒錯兒。真品子玉罐,由於精選泥料又精心處理,所以裏頭沒有雜質。所謂“金星”,其實就是雲母之類的雜質反光。

  這話也引來了幾個人的附和。

  章老笑了笑,“這件澄泥蟋蟀盆,我也是因為偶然機會得手的,參研了很多年了。今天既然是交流會,那就暢所欲言嘛!不管是哪方麵的看法,都可以提出來;交流,有碰撞才更有效!”

  此時,同桌的金聲振也笑了笑。他並不懂這個,卻心道,老章這惺惺作態,拿捏得不錯。

  現場很多人和金聲振想法類似,雖不覺得章成錦是惺惺作態,但也覺得他就是客套一番。

  隻有吳奪暗忖,難不成章老知道這是一件民國時期的老仿?

  想來,章老倒是有可能想借著交流會進行更深層次的碰撞,而不是僅僅展示一件古玩珍品,隻作欣賞流。

  章老說完之後,現場有些安靜,而胡允德發現吳奪陷入了沉思,輕輕敲了敲桌麵、清了清嗓子,“小吳,你有什麽想說的麽?”

  他這一說,現場幾桌人的目光不由都看向了吳奪。

  吳奪回神,“沒什麽,我也不是很懂。”

  “小吳上午說宣德官仿的時候很有見地嘛,現在又有話要說?”這時候,劉館長接話了,“有話就說說,剛才章老也說最好有碰撞嘛!”

  劉館長顯然是不懷好意,借機出手。

  他對子玉罐有研究,自認為這一件就是真品無疑;同時,上午的宣德官仿吳奪搡了他的麵子,讓他不爽;還有,吳奪是章老引薦參加交流會的。那麽現在,隻要吳奪說話,不管是正是反,他都可以施以顏色。

  如果吳奪隻是附和子玉罐為真品進行誇讚,那麽他可以旁敲側擊,暗諷吳奪溜須拍馬。因為吳奪不是開始的時候和大家一起說的,而是在胡允德的“提示”下,專門地單獨地拍馬屁。

  當然,如果吳奪提出異議最好,他正好當麵駁斥、教訓一番。這也不是沒有可能,因為之前吳奪寂寂無名,想來章老也是剛認識不久,未必了解很深。

  若是吳奪強出頭,更是正中下懷。

  劉館長說完,章老也不由看了看吳奪,眉頭一挑,“小吳的眼力已經好幾次讓我驚豔了,有什麽就說什麽!要不然,交流會就失去真正的意義了!”

  吳奪剛才已經琢磨過章老的用意,此時,章老又這麽點他,如果再虛與委蛇,那就有點兒不合時宜了。

  “主要是我和大家的看法不太一致,而且我是晚輩,眼力尚淺,說錯了怕大家笑話。”吳奪就此站了起來。

  “哪有前輩笑話晚輩的道理?”劉館長哈哈大笑,“年輕人,不能太好麵子,不然很難進步啊!”

  吳奪沒搭理他,隻是看了看章老。

  “來!”章老招手。

  那就來吧。

  這玩意兒我聽得太清楚了,除了年份,還有工手,這可不是一般的民國老仿。

  “這件子玉罐,我個人的看法,不是康熙年間趙子玉的手筆,而是民國時期的高仿,大致應該在三十年代。”既然要來,吳奪幹脆就直接點明。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

  直接點出高仿就已經夠生猛的了,居然還說出了高仿的具體年代!

  章老的神色也很是訝異。

  此時,隻有三人在圓桌邊,章老在中間,吳奪在一側,劉館長在另一側。其他人則或坐或站,都在各自的座位上或者所在的桌邊。

  劉館長察言觀色,暗中欣喜,“小吳你這可不是不太一致啊,而是恰恰相反!有什麽憑據麽?我剛才也分析得很多了。”

  “嗯,劉館長對子玉罐研究頗深。”吳奪微微一笑,“據我所知,子玉罐從清代至今一直都沒斷過高仿;劉館長可知,仿得最好的是哪一位麽?”

  劉館長見吳奪氣定神閑,也不由放緩了節奏,略略沉吟,“現代高仿就不提了,難有古意盎然之作。而從清代道光時期到民國時期,很多製罐名家都仿過子玉罐,多以,很難挑出仿得最好的一位。”

  章老聽了這話,也不由微微頷首。

  的確,從道光到民國,北方的不少製罐名家都仿過子玉罐,而且都是以奉為圭臬的心態去仿製,所以就特別逼真;甚至有的高仿,是對著真品原件,連上麵的劃痕和磕碰都一並仿了。

  同時,就手工藝匠人來說,北方和南方的風格一般涇渭分明;但是這子玉罐,南方的製罐名家也曾仿過,足見其影響力之大。

  這種情況下,就很難說出仿得最好的是哪一位。

  “對,我也說不出誰是仿得最好的。”吳奪一本正經地應道。

  劉館長一聽,心裏暗罵一句媽賣批,你想閃死我啊?你也不知道還裝的哪門子大頭蒜?

  “不過,我卻知道,這一件既然連劉館長都當成真品,最起碼能算得上仿得最好的人之一。”吳奪卻不緊不慢又接了一句。

  劉館長又被閃了一下子,“你說什麽?”

  章老看向吳奪,滿眼期冀。

  明眼人此時已然看出來了,這子玉罐,有可能真是一件頂級老仿。就連劉館長,也因為章老的眼神打起了鼓。

  對於章老來說,拿出一件頂級珍品並不難;但是這一次,他是別出心裁,估計就是為了真正的交流提高。

  “我說,大關!”餘耀朗聲接口。

  這是他聽到的內容。實際上,“大關”隻是一個外號,他也不知道具體身份和來曆,隻知道這就是大關的作品。

  “真是大關?”劉館長登時心虛,不由看了看章老。

  章老點了點頭,“民國時期三十年代,北京城有一關姓工匠,外號‘大關’,從學藝開始,就以子玉罐為樣本;學成之後,所仿子玉罐足以亂真。如今流傳的子玉罐贗品,半數以上出自大關之手。所以說,找出一個仿得最好的或有爭議,因為每個人眼光不同;但是,卻能找出一個仿品被當成真品最多的人,那就是大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