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暖床小香爐,子玉蟋蟀盆
作者:青木赤火      更新:2020-08-22 15:33      字數:2197
  寧霜點點頭,“行,那明天交易吧,今天交流會完了還有晚宴,事兒挺多的。咱們先留個聯係方式。”

  “好。”吳奪點頭應了。

  其實吳奪還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通過這件宣德官仿水仙盆,起碼創造了一個以後能在李一言那裏說上話的機會。

  李一言在學界的地位很高,吳奪在內心之中還是有些景仰的。

  兩人互留了聯係方式,便就一起回了天峰苑。

  回去的路上,兩人走了幾步,話就停了,就這麽默默走著。吳奪忽而感受到了寧霜的氣息,她不施粉黛,不用香水,但身上依然有淡淡的馨香。

  下午的交流會,氣氛相對融洽輕鬆了不少,畢竟有上午的鋪墊。

  開場的時候,寧元祺拿出了一件小東西,既算是交流品,也就此搞了個小拍賣助興。

  寧元祺拿出來的,是一件銀質的被中香爐。

  被中,被子裏的意思;這東西,就是個暖床小香爐。

  和現代暖水袋不同的是,古代的被中香爐一般是金屬鏤空的,裏頭燒火炭和香料,不僅暖,而且香。所以也叫臥褥香熏球。

  乍一聽,這一個鏤空的銀球,滿身窟窿眼兒,裏頭還燒著東西,放被子裏,還不把床鋪給點了啊?

  古人的智慧豈容小覷?

  它的結構是這樣的,有一層球形外殼,裏頭中央是半球形爐體;在球形外殼和半球形爐體之間,有兩道同心圓環;半球形爐體通過短軸連在內環上,可以自由轉動;同時,內環又支承在外環上,外環又支承在球形外殼上。

  球形外殼內壁、外環、內環、半球形爐體的支承軸線,是依次相互垂直的。

  如此一來,由於重力作用,這球形的被中香爐不管怎麽滾動,半球形的爐口,總是朝上的,裏頭的火炭和香料,就不可能掉出來。

  陀螺平衡儀的萬向支架,也是這個原理。

  這個銀質的被中香爐,是清中期的東西,仿唐代的款式和鏤空紋飾。

  實際上,被中香爐出現的年份非常早,能到西漢。因為司馬相如寫過一篇《美人賦》,就提到了被中香爐。

  而在唐代,被中香爐極為盛行,多見銀質。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唐代“銀球”,直徑達到了128厘米。

  寧元祺拿出的這件,要小的多,直徑隻有五厘米左右。

  這件銀質被中香爐,拍了五萬,比拍賣會上的常見價格能略低一些。

  寧元祺主要是用它來助興,下午開場提提神。

  拍完這件香爐,寧元祺看向章成錦和金聲振;這兩位名頭最響,年齡也最大。

  “章老,金老,我這是拋磚引玉,接下來?”

  “老章先來吧。”金聲振笑道。

  “我也是帶了一件小玩意兒,不如老金的古畫提神啊!”章成錦客氣道。

  “你看,我都說了讓你先來,要是你一說我便先來了,豈不成了假意推讓?”金聲振擺擺手。

  “好吧。”章成錦沒有繼續客氣。

  章成錦放到圓桌上的,是一件澄泥罐子。

  高度和直徑都在十二厘米左右,有蓋。造型看似簡單,就類似於一個筆筒加了個蓋,但看過幾眼之後,會覺得線條特別優美。

  顏色是鱔魚黃,色澤熟美,皮殼酥潤。

  寧元祺靠著近,先上手了,如同看瓷器一般,先翻底,長方框六字楷書:古燕趙子玉造。

  “子玉罐!”

  章成錦微微一笑,向後撤了兩步。因為寧元祺這一說,很多人一起湊上前來了。

  “子玉罐”,也可全稱為:趙子玉澄泥蟋蟀盆。

  趙子玉,清代康熙年間製造蟋蟀盆的名家,也可以說是清代最有名的蟋蟀盆工匠。

  特別是在北方,“子玉罐”幾乎就成了精品蟋蟀盆的代名詞。

  蛐蛐罐,蟋蟀盆,一個罐一個盆,其實都是一種東西,就是習慣性的固定稱呼而已。

  趙子玉製作蟋蟀盆,從選泥料到一係列工藝,都是精益求精,費時費力。所以,真品流傳下來的並不多。

  據說,在民國時期曾有人調查過,全京所有藏家和古玩商手裏的真品子玉罐,加起來頂多也就幾十個。

  一件真品子玉罐,能賣到一百大洋以上。

  當然,這個價格比起珍瓷名畫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但這不過就是一個泥盆,能賣到一百大洋以上,已經足見趙子玉用料之精、工藝之高。

  雖然真品子玉罐很少,但是仿品卻鋪天蓋地,特別是從道光時期到民國時期。而且仿製者不乏製造蟋蟀盆的名家。

  如今,想見到一件真品子玉罐,實在是太難了。

  吳奪對這種澄泥工藝品,實在是所知甚少,而且他對蟋蟀盆這種形製算不上很感興趣。但,既然有機會直接接觸大名鼎鼎的子玉罐,那也不能錯過,便隨著大家上前,仔細欣賞了一番。

  既然仔細欣賞,那就免不了要聽一聽。

  結果······

  結果年份不對啊!

  子玉罐應該是康熙朝的東西,三百年左右的曆史,怎麽聽到的隻有八十多年?

  那就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東西啊!

  章老這是打眼了?

  不過,吳奪自是沒有多說話,看完後就悄悄回到了座位上。

  澄泥蟋蟀盆畢竟是小眾收藏品,現場雖然都是古玩高手,但是真正懂行的,其實並不多。

  這裏頭,又不得不提那位開設古藝匠心私人博物館的劉館長,他看得最仔細最認真。而且,別人都沒用手電,就他用手電照了半天。

  除了看,他還閉上眼睛摸了一會兒,表情很陶醉。

  隻是這陶醉之中,也帶著那麽一點兒猥瑣,好像摸的不是一件東西······

  最後,就剩下劉館長和章老還在圓桌邊了。

  “章老,鑒定子玉罐’,工藝相對容易研究明白,重點還是對泥料的感受!所謂‘款好仿,泥難求’啊!”劉館長放下子玉罐之後,又道,“真品子玉罐的泥料燒出來之後,觸摸如同美······咳咳,嬰兒肌膚一般,沒有澀手之感。”

  “劉館長看來研究頗深啊!依你看,斷然是真品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