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觀音上靈山 佛祖說因由
作者:不醜不怪      更新:2020-02-29 15:22      字數:3152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最新章節

  然而僅持續了片刻,結界複又歸於一片沉寂。

  文基卻“哇哇哇”地連吐出數口血來,身體突然往後仰倒,不省人事了。

  怪哉怪哉!這文武硯乃是大成府的後天勝先天的鎮府聖寶,為無數功德所鑄就,開天辟地也不在話下,卻為何破不了靈山佛祖的區區一盒旃檀淨香呢?原來非是文武硯不敵那旃檀淨香,而是文基的道行不足,譬如兩把相同的寶劍,所執者一位是無力幼子,一位是有力青年,如果叫兩者執劍相鬥,勝負不言而喻,但這勝負自然與寶劍本身無關。

  此番文基雖然使出渾身的法力欲想打開結界,但依然沒有成功,反而遭受結界的反震力也愈見強大,他一時不能抵擋住這反震之力,便又被反震得昏死過去了。

  結界之外,度朔山守山大神風招奉命看守文基。

  等宗布大神同眾神離去後,他便飛落在結界的平頂中央,抱殳而坐,不敢有半點懈怠。

  坐有片刻,忽覺屁股底下震感不斷,風招嚇得一驚,急忙跳將起來,四處查看,這才發覺腳下好似起了一陣地震,不過稍頃間便又恢複了平靜。他咦唏了一聲,複懷抱長殳坐將下來,自不知是文基正在祭起文武硯,想要打開結界哩。

  同樣的怪事又連續發生了三次,一次比一次震感強烈,弄得風招疑神疑鬼,再不敢安心就坐,遂手執長殳,骨碌著大眼,四處遊走觀察,一副小心翼翼十分緊張的樣子。

  其實此時比風招更緊張的還有一個人哩,那便是隱遁在高空中跟隨護法的龍女。

  當文基大戰六大神將仍然不落下風時,龍女不禁暗生佩服:這大成府出來的弟子果然非同凡響。可是當宗布大神祭起旃檀淨香將文基被困在結界之中時,龍女便又慌亂了主張。

  她自然不敢出手相救,一來出手相救未必成功;二來也不敢得罪宗布大神。萬般無奈之下,便決定速回珞珈山,向海上菩薩稟報消息。

  龍女拿定主意,徑轉身,一路祥雲飄飄,急匆匆返回了南海珞珈山。

  落下祥雲後,龍女直走入潮音洞來,跪拜在蓮座之下道:“弟子回府拜見菩薩。”

  但見那蓮座上端坐著海上菩薩觀音大士,頭束高髻,戴化佛冠,頂披白紗,項飾瓔珞,內著金色僧祇支,外穿紗綃白袍裙,肩後道光如鏡,體相端莊殊勝。左下首善財童子雙手合什,虔誠而立。

  觀音大士見龍女回來,便開口問道:“龍兒,你回來了,事情可曾辦妥了?”

  “稟報菩薩:弟子自奉菩薩法旨,一路暗中保護那譚文基,原本等懸壺山三仙洞事了之後,便返回珞珈山複旨,不曾想那譚文基道行甚高,在懸壺山不僅打傷了一位煉氣士,而且還斬殺了另外兩位煉氣士,無須龍女相助。如今他追趕那道人,已經到了東海度朔山。”龍女回稟道。

  “東海度朔山……那不是宗布大神現在的道場嗎?”觀音大士淡然道。

  “是。”龍女俯首應道,“那道人逃進了度朔山,譚文基也追到了度朔山,但向宗布大神討要那道人時,雙方因言語不諧就打鬥了起來。”

  “為何言語不諧?”觀音大士微驚。

  “原來被斬殺的那兩位煉氣士都是宗布大神的麾下;另外一位也是,雖然被那道人所救,但是到了度朔山後便已身亡。”

  “哦……難怪打鬥起來。”觀音大士微微頷首道,“那——譚文基現在怎樣了?”

  “那譚文基起初大戰度朔山六員神將不落下風,但後來宗布大神祭起一個檀木盒子,就將那譚文基困在了結界之中,至今未出。弟子道行低淺,不敢出手相救,因此隻好回來稟報。”

  “一個檀木盒子?”觀音大士冥思起來。

  “是,那檀木盒子周圍繞有金光佛籙,猶如天體轉動一般,並且還飄有陣陣檀香的氣味。”龍女將見聞如實相告。

  觀音大士聞聽此話,不禁萬分震驚道:“難道宗布大神動用了佛祖的旃檀淨香?果真如此,那譚文基豈不是遇到煩了,看來此事有些不妙!龍兒,你和善財童子兩個看好道場,為師現在必須趕往一趟靈山。”

  話落處,觀音大士急轉蓮台,金光閃爍,忽化一道金光飛離了珞珈山。

  珞珈山離靈山何止千萬裏之遙,但仙家之術端地玄妙非凡,觀音大士駕坐蓮台行不多時,便已飛落在靈山大雷音寺的第一道朝門之下,揮袖之間化滅了蓮台。

  早有四大金剛瞥見,紛紛上來見禮,觀音大士遂簡單的說明了原委。眾金剛趕緊讓開道路,觀音大士致了謝禮,徒步徐徐行入了第一道朝門。

  行不多時,已然進入了大雷音寺。

  但見牟尼佛祖與眾佛、菩薩、羅漢端然而坐,肩後道光閃爍,一派殊勝。

  觀音大士行至牟尼佛祖的九品蓮台前,行五體投地禮道:“弟子觀音——拜見佛祖。”

  “大悲菩薩請起。”牟尼佛祖麵含慈祥微笑,抬手示意道,“今日大悲菩薩所為何事而來?”

  “啟稟佛祖:此前普賢大士東土護法、功德圓滿歸來之時,因念著那譚文基或有危險,所以在閉關之前曾去過一趟珞珈山,求助弟子關照那譚文基。”觀音大士稟奏道。

  “嗯,儒釋兩家雖然法門有別,但教化世人卻都是一樣,無非勸解世人心向善地。”牟尼佛祖朗朗說道,“那譚文基本是大成府弟子風雪亭的轉世之身,普賢大士與他同時轉世,為諾那佛祖護法,道義相砥十餘年,有此行徑自然也是情誼所致,無可厚非。”

  “弟子正是此想。”觀音大士答道,“因此自受普賢大士囑托以來,便命弟子座下龍女暗中替那譚文基護法,但如今卻遇見棘手之事,不僅龍女無法解決,便連弟子也是束手無策。”

  “有何棘手之事,便連你這大悲菩薩也束手無策了?”

  “啟稟佛祖:諾那佛祖靈元轉世之身(周夫人)已被一名妖道夥同宗布大神的三名麾下逼死,靈元也已經被那妖道奪走,譚文基為救回諾那佛祖的靈元,追那道人一直追到了度朔山,但他斬殺了宗布大神的三名麾下,因此被宗布大神困在度朔山外的結界之中,現今無法脫身。”

  “被宗布大神困在結界之中?”牟尼佛祖不禁疑惑道,“究竟是什麽樣結界有如此厲害,那譚文基身懷大成府諸多聖寶,難道都破不了它?”

  “那結界乃是佛祖的旃檀淨香所化。”觀音大士回道。

  “旃檀淨香?”牟尼佛祖頗為意外,忽而嗬嗬笑道,“我想起來了,度朔山宗布神宮是有我所贈的旃檀淨香一盒。當年地藏賢王修道之際,見三界六道眾生輪回地獄,苦不堪言,遂就發下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欲想度盡地獄一切苦難眾生。此誓發畢,三界見證,地獄眾生無不歡欣鼓舞,都願拜地藏賢王為教主,慈掌幽冥,教化眾生。

  後來地藏賢王在東土九華山證道,經儒釋道三家掌教商議,共推地藏賢王為幽冥大教主,總領幽冥地府事,原本受後土娘娘推薦、而執掌幽冥事務的宗布大神遂就退居度朔山。軒轅黃帝為寬慰其心,特在度朔山敕造宗布神宮;而我為致歉意,便將當初幽冥立界之時所賜的旃檀淨香轉贈於宗布大神。

  這旃檀淨香與道家的化光寶鑒,儒家的丹書靈筆被共奉為幽冥地府的三件鎮界之寶,都是在當年幽冥立界之時所賜。這旃檀淨香乃是我煉化的幾捧旃檀香灰而已,原本是提防妖魔進犯幽冥界時的自守法寶,打開它便可以化為結界抵擋妖魔,但為時隻有半載,半載過後,結界自消。”

  “地藏賢王拜領幽冥大教主時,弟子也在當場,這旃檀淨香之事弟子也大略記得一二。”觀音大士讚和道。

  “嗯……我記得當時文殊和普賢兩位大士也都在當場。”牟尼佛祖頷首道,“不曾想兩百年未到,這旃檀淨香竟被宗布大神拿出來對付大成府的弟子,真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不識一家人,就是我也是始料不及啊。”

  “說起來都是天地變數,造化弄人,合該那譚文基命裏有此一劫,還請佛祖親自前往度朔山化解了這旃檀淨塵結界,將他救出。”觀音大士合什請求道。

  “不可不可……”牟尼佛祖微微搖首道,“我若去化解結界,一者有負當年之誓;二者也大大的掃了宗布大神的顏麵;三者說不好靈山與度朔山兩家自此結怨,如此豈不是得不償失?”

  “可是那譚文基乃是大成府的弟子,奉紫霄宮老祖法諭,大成府聖人之命,來應這場無為道界的山海劫數,如果將他困在結界之中貽誤了老祖親自主持的‘靈台封神’大事,那該當如何是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