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義無反顧 斬殺逃兵
作者:不醜不怪      更新:2020-02-29 15:21      字數:3184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最新章節

  鴻鈞老祖複將三人屍身安放在靈氣穴位之上,定了魂魄,然後吩咐畢蒙道:“稍後此處也要建造一座府邸,好讓他們享受人界祭祀香火,你可不要忘記了。”

  “諾,小神遵命。”畢蒙應道,“不過這新府,老祖還沒封個名號,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還請老祖為這新府封個名號,也好讓後世知曉。”

  “這你倒是提醒了我。”鴻鈞老祖凝眉微思片刻道,“我看那浮雲關橫在翠嶺之間,遠遠望去好像一條白絛帶,這新府就叫‘帶府’吧。”

  代勱、吳叔、韋道即是後世傳說中的靈台“帶府”三神,主管約束靈台諸府眾神之職。

  鴻鈞老祖封定了三神府位,正要與畢蒙轉祥雲離去,卻猛聽見突突突的衝天巨響,猶如煙花射空般的燦爛,在一段蹺岩的兩邊連續不斷的衝射出十四道光氣,左四位右十位。原來鴻鈞老祖發動/掌/心/雷,也震開了此處的靈氣穴位。

  “上天垂象啊,那山海西南之地竟然又有十四位稟此氣節者要來討封啊。”

  鴻鈞老祖仰觀虛空璀璨光明的景象,不由發出驚歎,然後吩咐畢蒙道,“看來此地稟此氣節者甚多,而我事務繁忙,一時恐有疏忽,貽誤了他(她)們,我現在就書一道紅光圓劫接引帖,你攜上它速去西南天空,然後拋下此帖,去接引那些報國恤民者。”

  鴻鈞老祖說過,凝指運法就在空中畫了一道通天徹地的紅光圓劫接引貼,交給了畢蒙,正如當日的青光圓劫接引帖一樣。

  畢蒙俯首應諾,受了法帖,轉身來到西南上空,就將那道紅光圓劫接引帖擲將下去。

  但聽一聲驚雷般響,天海回風,雲潮激蕩,一道紅光劃破天空而去,從此山海西南界紅光圓劫道打開:入此劫者,入靈台。

  畢蒙觀看多時,見那道紅光漸漸消隱,方才掉轉身影返回靈台山去了。

  從浮雲關俯瞰烏沙江,目測距離大約有十多裏路的樣子,但因為峰嶺逶迤,山道崎嶇,所以又不知多出多少裏路程來。

  烏沙江南北兩岸橫臥著一大片集墟,南岸的叫“流金鎮”,乃是一個人煙稠密的村鎮;北岸的叫“臨江郡”,乃是本區域的州府所在之地。又有一座鐵索橋橫跨在江麵上,接通南北消息。

  這座鐵索橋由七根胳膊粗細的鐵鏈組成,每邊的扶手各有兩根,鐵環相扣;底部有三根,間距有一米多,上麵鋪著一尺多圍的圓木;橋身總長約摸二百多米,兩岸各有橋台落井固定鐵索,實是臨江郡交通和戰略的咽喉要道。

  此時鐵索橋上,人影擠擠攘攘,喧聲沸沸揚揚,就似被捅了巢穴的螞蟻,忙碌得昏天黑地,不可開交,原來都是些往北岸撤離的流金鎮村民。

  而就在忙碌慌亂的人群中,卻有一位披甲帶劍的俊秀青年,反而急急如律令地往南岸擁擠過來了。不必細說,此人正是從浮雲關下來,前去搬求援兵的金明。

  金明早就對流金鎮的鎮爺趙海傳遞了塔提人侵犯浮雲關的消息,但此時看見村民依舊沒有全部撤至北岸,心中自然十分焦急,就風急火燎地往南岸擠過來了。

  金明剛擠過橋頭,就覷見鎮爺趙海正在大呼小叫,疏通人流,急忙走上前去道:“鎮爺,這都過了好幾日了,怎麽還沒見村民們全部撤走?”

  “這些騾貨!先是舍不得離開這裏;現在聽說浮雲關吃緊,才往北岸撤離,可是又都舍不得這些破銅爛鐵。”趙海滿口抱怨,隨手拿起路過的騾車上一隻破銅鍋,敲得咣咣響,然後“咣”一聲扔回了騾車。

  “鎮爺說浮雲關吃緊?那麽現在代將軍怎麽樣了?”金明聞說大驚。

  “下山來的探子回報:浮雲關現在十分危險了。不然,這些騾貨哪會舍得走!”趙海抹抹花白胡須,“你搬來的援兵呢?幾時才到?”

  “沒有援兵!隻有道州的申都統帶了五百家兵正往這裏趕來。”金明道。

  “五百家兵?你說過:塔提兵可是有一萬多人馬啊!”趙海愣直了牛眼。

  “王城已經大亂了,詔王正在與叛軍惡戰,沒有地方可以抽派援兵。”金明道。

  “啊?隻聽說唐國已經大亂了,怎麽詔國也已經大亂起來了,這該怎麽辦啊。”趙海驚得倒退了兩步,麵色頓變。

  “暫且就不要考慮這些了,現在我們隻有盡快撤到北岸,憑江拒敵,等待時機。鎮爺速把村民撤往北岸,我這就立即向代將軍稟報消息去。”金明說過,略一揖禮,邁開步,便欲直奔浮雲關而去。

  卻在這時,就聽見有人驚慌不迭的高叫:“鎮爺,鎮爺……大禍來了,大禍來了……”

  話音傳處,隻見一位村民手提著一把片刀,慌慌恐恐地奔將過來,原來是派往浮雲關的探子之一小七。

  “什麽大禍來了!快說:浮雲關怎樣了?”趙海聽說,牛眼圓瞪。

  “浮雲關快要失守了!”小七叫道。

  “你怎麽知道的?”金明驚憂萬分。

  “我是聽阿朵和兩位軍爺說的。”小七回道。

  “阿朵?在哪兒?”趙海怒問。

  “就在後頭,幾個兄弟扶著的呢。”小七說著,扭頭指向身後。

  果然,六七個士兵攙扶著三名受傷的士兵,自南邊土道上一拐一瘸地走過來了。

  金明和趙海二人覷見,一個三屍神不定,一個七竅內冒煙,俱撒步奔將過去。

  三名士兵忽瞥見金明,好似見了親人一般,激動欲泣。那個阿朵流下眼淚道:“將軍,浮雲關快失守了。”

  金明冷覷著三名士兵,胸潮翻滾,呼吸急促。

  “浮雲關快失守了?不就是說浮雲關還沒有失守嗎?你阿朵為何跑下關來了?是不是代將軍叫你下來的?”趙海怒問道。這阿朵本是流金鎮的村民,正是趙海介紹去浮雲關吃軍餉的哩,因此他甚是恨鐵不成鋼。

  “我……我……”阿朵一時無語。

  “好啊!你天天拜神農帝,拜炎帝,拜蚩尤帝,幹個啥啊?浮雲關的將士們都在拚死拚命,你卻當了逃兵!枉你自稱是戰神之後啊,你可真是丟盡了我們戰神後人的臉!留你活在世上還有何用!”

  趙海越數落越激動,一時怒不可遏,劈手奪過小七手中的片刀,朝阿朵腹部一戳,就了了他的帳,隨後又右戳左劈,將另兩個士兵也給殺了。

  眾人驚得目瞪口呆,連呼吸都凝結了。趙海提著片刀,依舊恨恨不休哩。

  卻不料才殺完三人,那南道上又瘸瘸地走過來兩名士兵。

  其中一名士兵遠遠瞥見趙海,就失魂落魄地悲喚道:“三叔三叔……三叔……”

  趙海定眼一看,卻是長兄的獨生子趙時,不由憤恨填膺,驚呆在那裏。

  趙時一邊一瘸一瘸地走將近來,一邊聲似哽咽的喚著“三叔”,好似有滿腹的委屈說不盡。

  趙海痛苦的閉上了雙眼,兩顆老淚就滴落了下來。

  他突然瞪開雙眼,滿含怨恨地直視趙時道:“阿時啊,隻怪三叔當初沒有眼力啊,現在你去向你爹爹好好的說道說道去吧。”

  “我爹?我爹早已死了,還是三叔把我養大的,怎麽說……”趙時說著說著就沒有了言語,頓時滿眼流露出恐懼。

  “趙時啊趙時啊!你當了逃兵就是‘找死’啊!你沒有一點氣節,怎麽做我趙家的人!”趙海說著,牙根一咬,就把那帶血的片刀捅入了趙時的腹部,殷紅的血順著刀槽往下嘀嗒,染紅了一大片土地。

  趙時連哼都沒有哼一聲,僵直了牛眼,仆伏在趙海的肩頭上。

  趙海怔了一怔,抬臂推翻了趙時的屍身,複一刀結果了另一個士兵的性命。

  然後他大吼道:“塔提人都打到家門口來了,還想逃!往哪裏逃!當兵的要都怕了,逃了!誰來保護百姓,誰來保護祖宗的這片土地?大家都隨我到浮雲關去,與塔提人血戰到底,同歸於盡!”

  大吼罷,趙海吆喝著集合士兵和勇士,準備殺奔浮雲關去。

  旁廂的金明早將這一幕全看在眼裏,深為趙海的莽然節氣所折服,但目前最重要的是迅速將百姓撤離南岸,於是他勸道:“鎮爺不可魯莽,讓我先去浮雲關打探打探消息,鎮爺還是趕快輸送百姓們過橋才是,這樣代將軍如果撤下來,也好盡快通過鐵索橋。”

  趙海回頭覷覷鐵索橋上,果見男女老少爭爭吵吵,亂成了一團麻,便恨恨道:“就依金將軍所言,大家都隨我來。”大呼罷,領眾人趕往鐵索橋頭去了。

  金明心如火燎,拔步如飛,過村道,轉山路,徑奔浮雲關而來。

  卻才奔走過兩裏來路哩,忽然就望見高山道上戰旗隱約,人歡馬嘶,血無演的塔提兵業已攻克浮雲關,殺下山來了,金明大驚失色,傷痛萬分,急掉轉頭,又往回飛奔如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