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攻克浮雲關 三神歸靈台
作者:不醜不怪      更新:2020-02-29 15:21      字數:4229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最新章節

  浮雲關上的眾將士直覷得怒目圓睜,腹肺炸裂,牙齒咬得格崩崩直響。

  忽然間,就聽一聲怒吼,譬如霹靂滾過天空,直震得草木發抖,風雲變色,就見關垛上飛身躍下去一條人影,手中綽一杆紅纓槍,風馳電掣般撲向塔提陣前。

  你道此人是誰?

  正是韋道哩!

  他見吳叔慘受酷刑,又痛又怒,一時忍捱不住,就奮不顧身,欲來相救,這也是他心存義烈,性情使然的緣故。

  代勱與眾將士回過神時,韋道已去之甚遠,攔回不及。

  但代勱畢竟是一關之主,此時最需冷靜,要以大局為重,才不至於落入敵人的圈套,他隻好強忍痛楚壓製了群情騷動,觀看關下動靜,希望韋道能夠全身而退。

  血無演卻未料到哩:竟然有人敢單身闖陣救人,卻不是吃了熊心豹膽!

  他不由邪惡的冷笑一聲,揮斧即剁了下吳叔的右手,拎在手中徑迎出陣來,遠遠地拋給了韋道:“小子,有種!先賞你一隻手。”說過,振臂一揮,命令士兵接戰。

  數十名塔提兵嗚哩哇啦的怪叫著衝上陣前,殺氣騰騰地迎戰韋道。

  吳叔的右手被扔落在地上,鮮血流淌,五個指頭兀自在跳動哩!

  韋道伏身撿將起那隻右手,小心翼翼的塞入懷裏,猛然間抬起頭來,雙眼漬血,猶如兩團烈焰在熊熊燃燒。他大吼一聲,腳下如飛,綽紅纓槍直殺進敵陣。

  隻見人影似風,神出鬼沒;長槍如龍,翻江倒海。不多時就將數十名塔提兵戮殺殆盡。

  韋道踏著橫七豎八的一地血屍,綽槍而來,眼見著離吳叔僅有三十餘米。

  “好!有膽量!要想救你的兄弟,那就快過來。遲了,你可就來不及了。”血無演遠遠的瞅著韋道,戲謔兩句,揮青銅斧又砍下吳叔的一條右腿,扔了過去。

  吳叔此時雖是慘痛入骨,但仍有幾分清醒。他見韋道舍命來救,不由熱淚盈眶:“兄弟,不要管我了,快回去!”

  “哥哥再忍一時,小弟一定救你出去!”韋道眼含熱淚複將那隻右腳撿起,放入懷中,一抖紅纓槍,直奔殺過來。

  塔提兵裏三層外三層的將韋道圍困在當中,層層狙殺。

  韋道左衝右突,殺得塔提兵血肉橫飛,連連後退。

  但離著吳叔僅有十多米時,韋道業已多處掛彩,渾身血染一般,進攻也漸漸失去了淩厲之勢。而此時焉其午帶領數名將領殺將上來,韋道頓時落在了下風,全憑一腔熱血支撐苦鬥。

  當接近吳叔隻有五米處時,韋道被焉其午一槍刺穿腹部,鮮血如注,跌倒在地上,卻才要爬起,又被安庫羅一刀劈在背後,鮮血飛濺,已是受了重創也。

  韋道搖搖晃晃地以槍撐起身來,尚未站穩,複被安庫羅一刀砍斷了右腿,跌趴在血泊裏。他艱難的抬起頭觀看吳叔,卻在一片血光中,吳叔的頭顱已被斬落了下來。

  五米的距離成了韋道與吳叔永遠不可超越的天塹!

  韋道吃力地抻開五指召喚吳叔的時候,一道白光從他的後頸處閃過,眼前一黑,刹時失去了所有痛的意識。

  斬殺了吳叔與韋道二人後,血無演趁著軍心高漲,命令焉其午和安庫羅各率所部、向浮雲關發起了排山倒海般的進攻。

  代勱眼睜睜地注視著兩員部將慘死敵手,十指緊攥,幾乎將掌心都攥出血來了。

  他眼裏充滿了仇恨,高呼道:“兄弟們!今天就是我等報效國家的時候了!就是死也要死得象兩位將軍一樣!隻要有一個人活著,就決不讓敵人踏近浮雲關半步!兄弟們!隨我殺啊!”

  呼殺間,代勱躍身立在城垛上,左手控弓,右手發箭,颼颼颼連射了數十支利箭。

  關下的塔提兵應箭倒下,死傷一片。

  眾將士一個個熱血沸騰,仇恨填膺,射箭的射箭,擲標槍的擲標槍,滾石滾木的滾石滾木……一時間,大家同仇敵愾,盡將胸中憤怒向關下發泄去。

  塔提兵揮舞著刀槍斧鉞,踐踏著血肉模糊的屍體,嗚哩哇啦撲向關頭,倒下了一批,又湧上來一批,慘嚎連天,死傷無數。

  兩軍惡戰了足足有兩個時辰,直殺得風起雲湧,天地變色。

  但塔提軍卻沒有絲毫撤退的意思,好似越殺越多,而浮雲關的將士卻越戰越少,已經難以組織有效的防線了。

  就在此時,守關門的小尉全身血汙的來報:關門已失陷了。

  代勱聽報,既不驚訝也不慌張,即令身旁數十名親兵速去支援關下。親兵們含淚不舍,踴躍而去。代勱回轉身,大吼一聲,隻身一人阻殺關頭之敵。隻見他手中偃月刀起如狂飆,落似海嘯,直殺得那些塔提兵鬼哭狼嚎,血濺蒼空。

  代勱在敵群中前衝後殺,惡戰多時,業已漸漸體力不支,險象環生,畢竟雙拳敵不過四掌,隻虎鬥不過群狼。

  卻是怪哩!忽然間,塔提兵紛紛掉轉身往關下逃去了。

  代勱甚覺奇怪,連連斬殺了幾個來不及逃走的塔提兵,伏身往關下看去,卻見無數塔提兵正從關門下長驅直入,原來塔提兵懼其神勇,紛紛繞道而行了。

  代勱突然間感覺渾身冰涼,如落冰窟,禁不住微微的顫抖起來。他本來早已渾身多處受傷,流血過多,先前全憑鬥誌昂揚,竭力拚殺,此時忽失敵人,鬥誌一懈,精神就崩潰了,整個人遂也垮了下來。

  代勱踉踉蹌蹌地走了幾步,忽然一個腿軟就跌撲在屍體堆裏。卻才要起身,抬眼便瞥見無數的塔提兵從梯道上衝了上來,他大吼一聲,一躍而起,直把那些塔提兵嚇得連連倒退了數步。

  隻見代勱圓目怒睜,絡須戟張,手中偃月刀抖得瑟瑟發響,然而須臾間,魁梧的身影在搖,在晃,在搖搖晃晃,似乎已經站立不住。他複大吼一聲,將偃月刀舞個刀花,猛然往下紮去。

  這次代勱卻站得穩當,巋然如嶽,威風凜凜,昂首雲表之外。

  塔提兵為其震懾,一時俱畏縮在那裏,不敢上前,過了許久才慢慢圍將上來,卻發現代勱早已氣絕身亡。

  原來代勱之所以巍然不倒,是因為他的右手緊緊攥住偃月刀,而偃月刀的稍尖又戳穿了他的右腳背,深深的紮在城磚之下,人與刀與這片山河早就渾然連成一體。

  古書上曾說:陰陽生五氣,而後化萬物。

  何為五氣?即金、木、水、火、土,萬物俱是從這五氣中化來,人種固然也是如此。

  人稟五氣而生,失此五氣則死,但有時人雖死,其氣卻一時不滅,這皆是因為心有執念的緣故。

  代勱丟失了浮雲關,且壯烈而死,但一念未滅,一氣未絕,其氣激烈衝蕩,就在他一聲大吼間,一道光氣倏然衝開了泥丸宮,直射向九霄雲外。

  這道正氣正好顯現在山海界西南上空,赤紅如血,映照天地,卻早就驚動了一位神祗。

  你道這位神祗是誰?

  正是靈台山守界大神畢蒙。他忽見一道血氣衝空,頗具正色,便急來稟報鴻鈞老祖。

  鴻鈞老祖自為任府眾神定了位次之後,頗是消損了許多元氣,遂就一直在斜月三星洞中打坐靜修,恢複精氣神。此日畢蒙突然匆匆而入,腳步甚響,就把他老人家給驚動了。

  鴻鈞老祖啟開慈目,問道:“畢蒙,不是叫你去、協助燭龍監督眾神開山辟道、建基立府去了嗎,又來此作甚?”

  “啟稟老祖:燭龍嫌小神協助不力,翻倒添亂,故此就被他遣回來了。小神在回來的路上,卻見先前西南邊的黑氣已經彌漫到中土地界上來了,適才又見一道紅光衝射天空,料定下方定有大事發生,所以小神特來稟告老祖。”畢蒙小心謹慎行禮道。

  原來畢蒙攜任府眾神的魂魄從蘆鳴島返回靈台山的時候,就曾經發現貝機國黑氣紛紜,迷天蓋地,因此對此地就多了一分小心【事見《山海經之三子傳說血濺幽冥》卷】。

  鴻鈞老祖聽罷,暗吃一驚,忙隨畢蒙出了三星洞府,行在天野,抖展大袖拂開雲層,往北界觀看,卻果然如畢蒙所說哩。

  “這是天數啊,這是天數如此啊!”鴻鈞老祖連連浩歎道,“我因中土下界是個大亂世,所以才將山海此劫左右到東南陰陽界上去了,以免得生靈塗炭,不料這西南界上又生出一劫,這實是天數如此,非人力所能左右啊。”

  “那下界人種豈不是又要遭殃了?”畢蒙問道。

  “這惡氣雖然也在無為道界之中,但並非應那山海界的劫數,實在是一個奇數啊。幸好這西南界上還有許多正氣,可以幫助人種躲過此劫,但這也全在他們善惡一念之間,看來我這《靈台榜》又要多封出幾部來了。”鴻鈞憂歎不已。

  “老祖你看,那道赤氣還在呢!”這時畢蒙忽然直指浮雲關,驚叫道。

  為何畢蒙能看見那道赤氣,鴻鈞老祖反而看不見呢?

  原來鴻鈞老祖消耗元氣甚多,一時昏,而且他把目光全都放在西南各大世界,一時倒未注意到腳下,而畢蒙卻早已發現那道光氣起自何方,就一直留意著,因此有此現象。

  鴻鈞老祖聽說,俯首朝浮雲關望去,隻見那道光氣赤紅如血,映照山海,頗有忠義之象,但此刻漸漸消隱欲滅,於是道:“如今下界大亂,為將的多是爭權奪利,圖王圖霸,幾個能有如此報國愛民之心?此人盡節報國,忠勇可嘉,靈台封神,此人可錄。你速去將他領來靈台吧。”

  畢蒙聽說大喜,驅雲欲走下界。

  “且慢!”鴻鈞老祖忽然又叫停畢蒙道,“剛才我細看那處,竟然還有兩人稟此赤氣,甚是威武,你速速一並領來。”

  “遵法旨!”畢蒙應了一聲諾,一沉雲腳轉離靈台山,往北直奔浮雲關而來。

  浮雲關上,屍體籍壓,殷血塗地,一片地獄恐怖的景象。

  血無演站在代勱的遺體前,也被他的餘威所震懾,愣了許久,沒敢動手。

  但他畢竟是塔提人的酋長,待回過神來,怒道:“都是個死屍了,老子還怕你個鳥蛋!”

  話落處,血無演惡狠狠操起青銅斧,準備砍下代勱的首級。

  卻在此際,忽然一陣大風吹刮過來,直刮得塔提兵東搖西晃,踉踉蹌蹌,有幾人沒有站穩腳步,就被刮到關下摔死了。

  大風過處,雲層中撲下一個金光閃閃的三頭獨足的怪物,正是靈台山守界大神畢蒙,趕來得正巧哩!但見他在雲層中傾伏上身,長臂一攬,就將代勱、韋道、吳叔三人的屍首攬到空中飛騰而去,

  血無演在大風裏暈頭轉向,驚慌失色。

  霎時間,風雲俱散,天地開朗,日照山河,曆曆在目,卻已然失去了代勱的蹤跡。

  血無演唬得魂不附體,連叫“邪氣邪氣,此地不可久留”,便急命焉其午集結人馬,殺奔關下,直往烏沙江去了。

  你道畢蒙如何識得吳叔與韋道的屍身?

  其實道理很簡單哩!因為二人頭頂之上也有紅光閃耀,隻是略微弱於代勱而已。至於那些戰死的將士,雖也有一時的紅光隱約,但此時早已泯滅,隻有轉世再修了。

  畢蒙攜著三人的屍首徑返靈台山,少時便至,來見鴻鈞老祖。

  三人的魂魄昏昏慘慘,欲聚欲散,但因紅光未失,所以尚未飄離身去。

  吳叔與韋道二人已是無頭斷肢之屍,鴻鈞老祖見此景,大吃一驚:若要再延誤時間,可不就要大費周章了?於是他急運至聖功德之法將二人的首級和殘肢接上,匆匆來尋靈氣之位,要定住三人的魂魄哩。

  尋過些時,便在靈台山一處璧崖上發現了三道靈氣穴位,鴻鈞老祖遂發,一聲響,即震開了氣位。

  隻見三道靈氣亮如光柱,斜照虛空,冉冉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