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七寸箭頭釘 山海白澤圖
作者:不醜不怪      更新:2020-02-29 15:20      字數:3193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最新章節

  斯圖城的守備大將乃是克京族大祭司素坤的次子素猛!

  素猛身高八尺,膂力過人,武藝十分高強,在如今的克京人中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等一的好漢,手中一杆荊棘槍,長一丈餘,鋒有兩尺,鉤刃倒排利如群狼之牙,向來為其父所依重。

  此日忽聽到城哨來報:公主英子熙已經搬來塔提援兵,現在正駐兵在北城門外,喊話搦戰。素猛急取荊棘槍,飛步蹬上北城樓來觀看,果然看見城下戰營連接數裏之地,旌旗遮空,殺氣衝天。

  素猛自然見過些大陣仗,一邊不慌不忙督促各軍準備應戰,一邊命令裨將全六速去九鼎樓向其父素坤傳報軍訊。

  克京族大祭司素坤自打獵捕獲到九頭貘人,挾持英弘起事以來,勢頭正盛:長子素勇以貘人冒頓為先鋒,一路向東攻城略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轉眼間就要攻打到天都聖宮去了。捷報頻頻傳來,素坤每日在斯圖城裏一邊調禦八頭小貘人,一邊做著“天下伯陀”的美夢,好不快哉哩。

  可是他仍有一塊心病未了,那就是:公主不除,終是個威脅。而巴胡追捕公主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至今仍然沒有一點消息影子,這叫他在得意忘形之中屢屢產生出一絲不祥的預感。

  果然,這日素坤正在九鼎樓密室裏,用他血符鍛煉的七寸箭頭釘調訓幼貘,裨將全六匆匆傳話進來:公主英子熙已率領數萬塔提大軍駐紮在北城門外,正在喊話搦戰。

  素坤聽罷,心裏頭就涼了大半截:禍起後閭,可不就亂了他的宏圖大計?

  他切齒大罵道:“巴胡,方禁,這兩個該死的家夥!連個小丫頭都抓不住,真是兩個廢物!”

  罵完,素坤神慌意亂地從伏在腳下的貘獸頭心、拔出一根箭頭釘來,大約有七寸來長,插入腰間革囊內,然後吩咐幾名獸童將貘獸拖入大籠子裏去。

  那貘獸卻是幼崽,高約一米,長得身軀像熊,鼻子像象,腦袋像獅,毛發像豺,混身黑白駁雜,十分奇異。當被拔了箭頭釘去,那貘獸悶哼一聲,就好似癱瘓一般蜷臥在地上,被幾個獸童合力拽入一座大木籠子裏去了。

  那壁間總共擺立著八座大木籠子,均是用黑黃檀木打造,質地比鋼鐵還要硬上三分,欄柱皆有兩尺來粗,高也有兩米。裏頭渾然沉睡著八頭貘獸哩。

  素坤對著那八座大木籠子,悵然自語道:“如果老夫將血符箭頭釘修煉好了,再將這八頭小貘人調馴好了,這天下誰還能與老夫爭鋒?”

  他幽幽歎罷,乃叮囑幾個獸童好生照看貘獸,要勤喂銅鐵之食,不要讓它們受饑挨餓,這才憂心忡忡地出了密室。

  原來這血符箭頭釘,是素坤在一本奇書《白澤圖》上查到的專治貘人之法。

  其大意如此:欲禦貘人,須禦者之活血,畫成祝邪之符,然後投入鐵水,及符糜血融,既可鍛煉箭頭釘,必七寸之長,釘透紅光始成。以此釘嵌入此獸頂門,頌祝邪之咒,可為禦使也。

  而這《白澤圖》乃是山海界內的奇書,其中詳細記載著鬼神之化、遊魂之變以及精氣為物的玄機,並且附以圖影說明,凡物類所記有一千五百二十種之多。

  據說當年軒轅黃帝巡狩天下時,在海濱得遇“白澤”神獸,此獸能人語,通曉萬事萬物的變化情況。黃帝遂問以天下神鬼萬物之事,白澤獸就都說將出來。黃帝令書記官以圖記之,傳播天下,是為《白澤圖》。

  但此之後,山海界內眾帝知道此書玄妙厲害,擔心為惡人所用,禍亂山海,遂就將它列為,不得傳布。而有一本流落南荒,為素坤偶然所得,這也是冥冥之中,造化所致而已。而後世所傳《白澤圖》書,皆係當時世人偽造。

  素坤出得密室,在九鼎樓前殿召集文臣武將,一時隨全六徑上了北城樓來。

  素猛等候多時,急忙恭敬迎接,一邊回稟了軍情,一邊引素坤至城頭觀看。

  素坤手撫城垛俯瞰,但見日光中軍營連接雲霄,旌旗翻風凜冽,一彪人馬正在城下遙聲呐喊。

  “這小丫頭竟然從塔提人那裏搬來了這麽多兵馬!我精銳之師現在千裏之外,一時也回援不及,這該如何是好?”素坤不由大吃一驚。

  眾文武大臣早已瞥見城下戰營連接殺氣騰騰,個個膽顫心驚,聽見主人問話,愈加不安。

  副祭司密敦應道:“主公,小人倒有一計:如今英弘還關在大牢裏。如將他押上來,那丫頭就不敢輕易攻城了。”

  “好好好……副祭司此計甚好。”眾文武大臣聽說此話,紛紛鼓掌,俱說好計。

  素坤卻搖頭道:“不可,這隻是權宜之計。那丫頭既然請來數萬兵馬,絕不會善幹罷休,此計隻能退兵一時,但不能從根本解決。依老夫看:隻有打敗這些賊兵,才能永絕後患!”

  眾文武大臣聞話,又都大眼對小眼,蔫然無語。

  過有片刻,副祭司密敦道:“現在賊強我弱,若要交戰,恐非上策啊。”

  “是啊,這該如何是好?大家有沒有別的辦法,說出來聽聽。”素坤捋著山羊須,點頭道。

  眾文武大臣多是牆頭草,風往哪邊吹就往哪邊倒,哪有什麽良策?各個都把嘴巴憋緊,連個字也不敢迸出來一個。

  素猛見眾文武大臣啞然失聲,便壯色道:“父親莫憂!那丫頭正在城下搦戰,待孩兒出城與她拚殺一場,將她生擒活捉回來,到時賊兵群龍無首,就會不攻自破。”

  素猛武藝高強,勇冠三軍,在克京人中實是少有敵手,其言也絕非狂言大話。

  “嗯,不錯!擒賊先擒王!二少主此計高明。”密敦拍馬道。

  “二少主此計高明。”

  “二少主此計高明……”

  眾文武大臣也都紛紛點頭嘉許,誇口不絕。

  素坤頗詡其子武功,並且一時更無其他良策,乃微微頷首,以示許可。

  忽而他又沉下臉色,嚴肅道:“我兒威猛,天下皆知,但你哥哥如今正在古同郡大戰粟延,無暇回顧,城中能戰之兵也不過幾千人,此時隻有靠你打敗這夥賊兵,你切不可大意。”

  “請父親盡管放心,孩兒已經觀察多時,賊兵雖多,但多是些拿犁鈀鋤頭的泥腿漢子,不足畏懼,待孩兒出城應戰,定能殺他們個鬼哭狼嚎,將那丫頭生擒活捉。”素猛凜然道。

  “好!我兒果然有於百萬雄兵之中取上將首級的氣魄!去吧,為父等你的好消息!”素坤麵含微笑道。

  “諾!”素猛高應一聲,與眾人辭禮,倒提著荊棘槍飛步下樓而去。

  裨將全六緊跟其後,也下了北城樓。

  瞥著素猛下城的背影,素坤心生添犢之情,乃高喚道:“左右的聽令,速為二少主擂鼓助威!”

  霎時間,戰鼓擂響,先前如半夜傳更,徐徐不急,而後密響如雷,滾動天際。

  但見斯圖城北城門徐徐打開,吊橋悠悠放下,素猛率裨將全六及兩千精兵,徑衝出城來了。

  自古攻城略池,兩軍交戰,便有“搦戰”一說。

  畢竟為何哉?

  推其緣故,大抵有三:其一、殺將取威,揚名立萬;其二、提高士氣,振奮軍心;其三、愛惜兵士,減少傷亡。

  而子熙公主搦戰,還有一層原因在裏麵,那就是:斯圖城人煙稠密,街衢輳集,乃是克京人的聖城,她實在不忍心毀壞聖城,傷害無辜百姓。

  子熙公主和眾人佇馬城下。

  前頭叫陣兒郎揮刀舞槍,高聲呐喊,聲震九霄。

  子熙公主觀望多時,但見城頭上人影來去如梭,卻無別個動靜。

  子熙公主正在心煩意躁時,忽然瞥見素坤頭戴孔雀羽冠,手握黃金權杖,領一班反臣出現在城牆上。那孔雀羽冠和黃金權杖正是曆代克京侯的禮信,其父英弘的舊物!

  子熙公主見此,好不心酸,雙眼裏就淬出瑩瑩的淚光來。

  她正欲催馬出陣,大罵素坤,卻早就聽見戰鼓如雷,驚天動地,突然吊橋放下,城門打開,煙滾霧騰地湧出一部人馬,在城門下擺開了迎戰的陣勢。

  一員大將穩坐紅膘馬,手提荊棘槍,緩緩行至陣前。

  子熙公主定眼觀看來將,正是素坤次子素猛。

  真個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子熙公主立即喝停叫陣兒郎,撥馬上前,揮劍直指,喝道:“素猛小賊!你殺我哥哥,囚我爹爹,我正要尋你報仇,你竟然親自送上門來,你還不快快下馬受死!”

  “哈哈哈哈……”素猛一陣高聲朗笑,然後輕蔑道,“丫頭,你有多大本事,在我麵前口出狂言!如果不是本少主憐香惜玉,一心想娶你為妻,你豈能逃出斯圖城?你要是還知道本少主的本事,就不該再回斯圖城。我勸你還是趁早解散人馬,隨我入城,免得這幫烏合之眾,一個個枉死於我的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