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奇破瓦楞關 兵指斯圖城
作者:不醜不怪      更新:2020-02-29 15:20      字數:4217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最新章節

  “這一路下去,將是刀兵無眼,你多一件兵器防身,我也放心一些。”夜離道。

  子熙公主也早已對夜離情有獨鍾,隻是發覺他是傲奢的兒子,才有些躊躇。見夜離言語誠懇,對自己的關懷之心表露無遺,女兒家的一顆芳心忽然就被打動了。

  於是她矜持地接過魚腸劍道:“那—我就暫時收下吧,等進了斯圖城,我再還給你。”說過,將魚腸劍別入纖腰間道,“回去吧。”

  夜離見子熙公主收下了他的魚腸劍,好生歡喜,便應了一聲,依依不舍轉身離去。

  大約走出三五丈遠近,他又回過頭來,靜靜地凝望著子熙公主。

  冷月無聲,燈火闌珊,子熙公主窈窕的倩影隱隱約約,漸行漸遠,仿佛絕塵而去。

  瓦楞關左依高山,右傍虞河,關隘雖小,但十分險峻。

  原先的守將名喚於艮,乃是子熙公主的父親克京侯英弘點派的。後來素坤聚眾反叛,挾持了英弘,就派來心腹勇將方禁替換了於艮,防範英弘舊部與北部的塔提人勾結為禍。

  果不其然,公主英子熙殺出斯圖城後,一路由藤甲衛保護,徑向塔提堡投去。素坤憂急成怒,遂遣巴胡追緝公主,務必斬殺盡絕。

  巴胡風急火燎一路追蹤到了瓦楞關,卻得知子熙公主並沒出關,而其人和藤甲衛殘餘竟忽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巴胡大怒,嚴厲稽問守關將佐,才得知公主偷偷渡過了虞河。於是馬不停蹄率眾追趕,一邊撂下話來,要方禁嚴守瓦楞關,不可鬆懈半日,以防萬一。

  方禁奉了命令不敢慢怠,親自在城上日夜巡邏不輟。

  大約過了一個多月,卻毫無異象發生。他揣測巴胡或已拿住了公主,回斯圖城邀功去了,就不由鬆懈了防備,每日隻在將軍府裏練功耍樂。那些士兵見長官如此,也就若無其事,成天聚在一起不是喝酒就是賭博,並不把塔提人放在心上。

  夜離和吳汗率領百名塔提精銳之士,一路輕裝疾行,翻鷹嘴崖,過山神廟,沿崇山峻嶺往南繼續前進。經過兩天急行軍,在雲蒸霧繞的連綿群山之間,已經能夠隱約的瞰見瓦楞關了,而清點人數,墮崖的有之、落澗的有之,已然折去了二十多人。

  眾人欷不已,休整一番後,乘著曉色下了高山,又借著暮靄渡過了虞河。

  宿夜於虞河荒岸,商議之後,大家就都喬裝改扮起來,有的扮著樵人,有的扮著農夫,有的扮著商賈……不一而足。次日陸陸續續地混進關內,神不知鬼不覺地聚集在西門街市口,各自安頓了下來,隻等城外烽煙燃起,前去會合,相約取城。

  過了一日,焉其午的大隊人馬果然徐徐而至,在離瓦楞關五餘裏地界上安營紮寨,烽煙傳訊。刹那間,隻見一道濃煙向天空滾滾翻去。

  城中眾人看見遠處烽煙升起,俱來了精神,約會一處商量了一回,便由夜離出城接洽。

  夜離既扮成了個豪富公子,大搖大擺走到西門下,守門的頭目上來盤話。夜離一邊說是到鄉野預定木料建房之用,一邊就扔了一錠金子,卻值那守門的好幾年的軍餉哩!果然有錢使得鬼推磨,那頭目眉開眼笑,並不再多問,讓道放行。

  夜離出了關,一路疾行,未幾便來到焉其午的大營。

  眾人相見,商議許久,決定兵貴神速,就在當夜子時奪取瓦楞關,並以城頭舉火三番為號。

  商議已決,夜離不敢久留,遂急急返回關內會聚眾人各把刀槍備齊,子時奪關。

  焉其午的大隊人馬隨後拔寨,銜枚疾走,俱埋伏到城關外樹林草叢之中,等候城中起事。

  瓦楞關地處偏遠,沉寂安靜多年,戰爭仿佛已是很久遠的事了,那些守城的官兵雖奉了令,卻早已懶散得慣了,巡邏隻當奉行公例,胡個差使而已。

  其時正值仲冬,及夜嗬氣成霜,守城的官兵到了後半夜裏,就多窩進譙樓裏打盹去了,隻留兩個在城頭巡邏。

  夜離等眾人業已悄悄地集合,且分成兩隊,一隊由老將吳汗領著,去解決譙樓裏的官兵;一隊由夜離領著,去打開城門。兩隊人馬各隱伏在西城門內兩側,靜伺時機。

  月隱西山之時,譙樓上就傳來三更打鼓聲,在空曠寂寥的夜裏顯得格外的響亮。

  老將吳汗早已按捺不住,一聽見三更鼓聲就奮勇當先徑撲上譙樓上來,身後數十人手執利刃緊緊跟隨;夜離則領著一隊精兵也迅速奔向城門。眾人都勾身彎腰,踮著腳尖疾行。黑夜之中相隨甚緊,腳步甚促,那兵器就發出了碰撞的叮當之聲,雖細微卻極具穿透力。

  一個巡邏兵正依在城垛旁撒尿,發現自己的撒尿聲有些奇怪,細一聽嘞,卻似兵器碰撞的聲音。他疑疑惑惑地勒好褲腰,吆喝著同伴,挺著長矛走將過來,察看動靜。

  卻猛瞥見一批黑魅魅的身影如疾風卷來,那巡邏兵不由驚呼道:“塔提人搶關了!塔提人搶關了……”

  老將吳汗奔在前頭,猛聽見呼叫聲,驚出了一身冷汗。他快似靈貓般地躍上城來,揮刀上劈下搠就結果了兩個巡邏兵。

  譙樓裏的官兵聽到驚呼聲,一個個恍如夢忽醒,撚槍的撚槍,拿刀的拿刀,握斧的握斧……好似一窩馬蜂一哄而出。

  兩廂正好遭遇,就在城頭昏天黑地的交起鋒來了。

  這邊夜離剛奔至城門下,就被城中守軍發覺了。一聲咋呼,湧出百十個士兵來,須臾就將夜離等人包圍在當中,展開了廝殺。頓時間火把通亮,殺聲四起,不斷有人慘叫,仆地而死。

  守城的官兵也不知有多少塔提人搶關,且是閑散慣了,才一交鋒,就吃不住塔提人的彪悍猛攻,不及半個時辰,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被夜離等人奪了關隘,在城頭高舉火把來回晃動了三番,向城外傳訊。

  焉其午在城關下望見,大喜不已,傳令兵馬立即起動,進入瓦楞關。

  潰散的克京士兵一邊紛紛往將軍府逃命而來,一邊亂哄哄高喊不停:“塔提人打進關來了塔提人打進關來了……”

  方禁兀自摟著個婦人酣睡,忽被驚醒,慌慌張張從被窩裏聳身起來,朝窗外觀望細聽。

  那府外四處火光亂晃,腳步聲雜遝一片,卻是塔提人已經攻陷了西門。

  這消息不嚳五雷轟頂,方禁直唬得滾下床來:烏拉那子熙公主還真請來了塔提人啊!他不由冷汗齊出,渾身發涼,慌忙披掛甲,擰了長槍,率部急來馳救。

  塔提人的先頭部隊業已湧入關內來了,街衢上火把閃爍,紅光一片。腳步聲、刀槍聲、喧嘩聲響成一片,聲勢十分浩大。

  方禁本是素坤的心腹,又有幾分驍勇,自然要拚死一戰。他見塔提人雖然已經入關,腳跟卻並未站穩,便命弓箭手放箭。

  頃俄間箭矢如蝗,掠空飛來。

  夜離與吳汗下了城頭,來與焉其午等人相見。子熙見夜離毫發未損,心下自是歡喜。

  眾人兀自說話,卻忽聽見大地震動,火把照空,殺來了一部人馬,滿空的箭矢已是如雨驟至,人馬紛紛中矢,慘叫聲不斷。眾人驚慌不已,一時抵擋不住,都向城門下退去,讓出了半射之地。

  方禁大喜,遂仗手中長槍,大呼一聲,率領部下勢如狂飆般滾殺過來,欲殺它個措手不及,一鼓作氣奪回關門。

  焉其午回過神,急命盾牌手布成陣勢,弓箭手放箭射住陣腳。

  方禁甚是勇猛,麵迎箭雨,把手中長槍連撥帶打往前急衝。身後的士兵呐喊著,叫囂著,緊跟相隨。不多時,士兵倒的倒,仆的仆,都招架不住,狼狽的逃回陣去了。方禁也難以抵擋箭雨,見隻剩下自己單槍匹馬,光溜溜一個,直氣得哇哇大叫,隻好撥轉馬頭,往本陣退來。

  方禁才逃離箭陣,忽然從黑暗中射出一隻利箭,刮動風聲徑奔他的胸口來。

  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方禁萬萬沒想到本陣內有人會對他暗施殺手。才明白過來哩,那支利箭已直貫穿胸口,透背半尺有餘,他在馬背上搖了搖,晃了晃,就載倒在地上了。

  卻見火光之中,一條人影提刀飛奔而出,來到方禁麵前道:“亂臣賊子,你也有今日!”

  方禁雙手捂箭,奄奄一息,迷離的瞳子裏,一道刀光閃來。他哀怨道:“於艮,我悔不……”話未說完,人頭已滾落一旁。

  來者正是瓦楞關前部守將於艮!

  他拎起方禁的頭顱,高提在手中,轉過身來,對眾兵士大呼道:“兄弟們,不要怕!我乃於艮。素坤挾持英侯,聚眾反叛,是想把我們克京人置於萬劫不複之地。我今日斬殺方禁,就是要投奔公主,去討伐素坤老賊,大家願意的隨我同去,不願意的就各自請便!”

  那話剛落音,就有無數士兵一哄而散,各自逃命去了。尚餘兩百多號人馬,乃是於艮的舊部,願隨他投奔公主。

  於是於艮率領舊部直來到關門前。

  他高舉著方禁的人頭,高呼道:“對麵的聽著,請克京公主英子熙出來講話。”

  塔提人馬剛穩住了陣腳,對街上又見火把亂舞,人影如潮奔這邊而來。

  焉其午慌要命人放箭,子熙公主一旁卻聽得清楚,連忙攔住道:“午哥哥且慢!有人要與我說話,待我先去問個明白。”

  說過,子熙公主仗劍在手,走出陣來,大聲道:“克京公主英子熙在此,你是何人?”

  於艮借著火把光亮定睛細看,果是公主英子熙!慌忙道:“小人於艮,拜見公主。”說罷,推金山倒玉柱叩伏在地。

  身後的士兵也紛紛跪地叩拜。

  子熙公主將信將疑,橫劍在胸以防有詐,又走近幾步,仔細辨認,待看得明白,不由大喜道:“果然是於將軍,快快請起!將軍當日送子熙偷渡虞河,大恩還未相報,又怎敢受此大禮?”言訖,俯身伸手把於艮扶將起來。

  於艮起身道:“英侯德高望重,眾望所歸,那素坤老賊卻要聚眾造反,毀我克京人的基業!天下有識之士,誰不恨之入骨?今日小人殺了方禁,就是要隨公主同去討伐老賊。”

  “將軍憂國憂民,嫉惡如仇,是我克京人的榮幸啊!子熙感恩不盡。請……我帶將軍去見見前麵幾位。”子熙十分感激,引著於艮來到西門下,與焉耆長老父子、夜離和吳汗等將一一相見。

  兩處人馬兵合一處,士氣高漲,軍威熾盛。

  焉其午命令士兵打掃戰場,把傷殘陣亡將士安置妥當。

  人馬稍事休整後,乘著曙光來臨,直奔斯圖城而來。

  瓦楞關離斯圖城有四百多裏,其間多是平原地帶,雖時有丘陵縱橫交錯,卻難以形成雄關大隘,因此過了瓦楞關,叛軍無險可守,一觸即潰,塔提人馬浩浩蕩蕩南下。

  沿途之中,子熙一邊開倉放糧,招募舊兵新丁,一邊揭露素坤的大逆不道和陰謀詭計,並申明大義,曉以利害。

  那些克京人一來敬重英侯仁德,二來同情公主遭遇,三來也有自家的盤算,既大旱荒年,家中無食,不如從軍平亂,不僅可以換取家小數日糧食,而且將來或有軍功,榮歸故裏,於是多有加入部隊中來的。那五千人馬突飛猛進地發展到了將近兩萬人的平叛大軍。

  平叛大軍所過之處,勢如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不及七日既已到達了斯圖城北門外,安營紮寨。

  子熙公主日夜擔憂著其父英侯的安危,如今已經兵臨城下,父女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見,愈加憂心如焚,既請攻城。

  眾人亦有助戰之心,且兵鋒正猛,於是焉耆長老座鎮大帳,於艮守營,焉其午親率諸將並三千人馬隨公主直至斯圖城下,布開大陣,喊話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