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授同光劍 賜碧麒麟
作者:不醜不怪      更新:2020-02-29 15:19      字數:3274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最新章節

  風雪亭見聖人並無鄙視之意,而且麵露欣然,因此情緒就放鬆了許多。他接著道:

  “‘孝道’是天之經,地之義,德之本,民之行;是七大修身中的第一綱要。唯有行‘孝道’,才能夠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才能奉行另外六條修身的根本。萬物精靈同此一道,修身立命,天地人三界就會和睦相處,相敬如賓,和諧安寧。”

  風雪亭將他私下所學的一丁點儒義,悉數抖露岀來。

  說完後,他已然氣喘籲籲,滿腦門子大汗淋淋,那手掌心裏早已捏出一大把冷汗,而背脊上好似潑了數瓢涼水,粗布麻衣也早濕透盡了。

  這才是關公門下舞大刀,魯班眼底弄斧頭,聖人麵前說儒義哩,怎不叫人跼蹐汗顏?

  聖人傾耳恭聽,極其謙虛的樣子。

  當聽完風雪亭的解說,聖人臉上的陰霾逐漸散盡,竟然露出三月陽春般的歡快和喜悅。

  “雪亭,你說得很好啊。”聖人微笑讚道,“吾道淺顯易懂,隻是後世酸儒故作高深,定要與那五行相配,八卦相生,實在是貽笑大方。不過有一點可取,便是將我推崇的先王之道稱之為‘儒道’,連我也覺得很是不錯,因此就順從了這一說法。”

  聽聞老師的誇讚,風雪亭這才暗自鬆了一口氣。

  但突然間,聖人極其嚴肅道:“這天下之人曆來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你是不是也是如此?不要口是心非,弄虛作假,隻把這儒道掛在嘴邊說說而已!”

  風雪亭聞聽此話,嚇得慌忙跪伏在地上,渾身顫抖不停,額頭的汗珠簌簌而落:“學生…學生…學生學習儒道七百多年來,一直遵照老師的訓言做人行事,從不曾虛情假意,還望老師明鑒。”

  聖人見此光景,知道風雪亭忠厚勤訥,不禁心生歡喜。

  忽然,他又仰天浩歎道:“我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徒,卻都是些讀死書的,竟然都比不上一個灑掃庭院的童子勇於擔當。”

  浩歎罷,聖人屈腰扶起風雪亭,問道:“你果真願意為老師分憂?”

  “是,隻要學生能做到,願意不惜此身,為老師分憂。”風雪亭神色毅然。

  “好!你雖然是一個卑微的灑掃童子,但卻是我最好的學生啊!”聖人輕輕拍了拍風雪亭的雙肩,溫和道,“雪亭:你且隨老師來,老師要送你兩件寶貝,請你替老師到紅塵裏走一趟。”

  聖人話落,滿麵欣然地朝寢宮行去。

  風雪亭隨後而行,戰戰兢兢。

  走過青石板鋪就的路徑,穿過響石柱和古井坊,直來到了聖人的寢宮。

  但見寢宮周圍古柏參天,鬆影婆娑,有遊廊,有亭閣,有綠茵,有花圃,有石山,有曲池,布局清雅,蔚然大風。

  聖人拾階而上,進入寢宮去了。

  風雪亭卻停步在寢宮門外,猶豫不決,不敢擅自進入。

  能入此門者皆是風雅頌的大德賢士,有無數學儒者終其一生也不曾窺其門楣。

  風雪亭不過是一位不入流的灑掃弟子,怎能有此登堂入室的殊榮?他站在宮門外,背脊溝裏一陣陣地漬出冷汗來。

  聖人見狀,立在門內,和藹地招招手,喚他進去。

  風雪亭這才小心翼翼地提著麻布衣袍的下擺,輕輕地邁過了那方高不足七寸的門坎,心中卻湧生出無比崇高的歡愉,仿佛跨過了須彌昆侖,蹚過了長江黃河,垂臂伏首謹慎地侍立一旁。

  聖人自臥室內抱出一具繡刻雲紋的古色古香的劍匣,然後放於桌上,徐徐打開,取出一柄長劍來。

  聖人亮劍岀鞘,上下相了相,溫然道:“此劍曾是我的貼身之物,四指開鋒,五寸劍鐔,四尺八寸長,吹毛斷發,鋒利無比;養於劍匣之中,吸納大成之靈氣,吞吐日月之精華,已有八百多年。今日為此劍取名,名曰‘同光’,傳授於你,希望你能與老師一同將儒道發揚光大。”

  那寶劍陡然出鞘,青光倏忽,照得滿室生彩。

  風雪亭知道它是一把聖劍,聖人卻要相送,他不禁誠惶誠恐,慌忙跪在地上:“學生不才,怎敢受此殊榮?”

  聖人輕撫劍鋒道:“如今人界劫數來臨,群魔橫起,妖言惑眾,而我儒道日漸式微,人心離亂不古。你將替我入世,必須斬妖除魔才能匡扶儒道,此劍正該傳授於你。”

  說罷,聖人又從古匣內拿出一本秘笈道:“古來有言:能文事者必有武備。所以我少有勇力之時,也曾喜歡習武練劍,空閑時就獨創了這九式大成劍譜,今日一並送給你。你要好自勤練,為我揚道。”

  “學生才疏學淺,怎能當此重任?”風雪亭驚慌不迭。

  “嗬嗬嗬嗬……”聖人嗬嗬淡笑道,“世人都認定儒道深邃廣妙,高深莫測,其實不過先修身、後平天下,為民謀福祉而已。你既知《孝經》和《大學》之義,便可為我入世匡扶儒道。你就不要推辭了。”

  話音落處,聖人將同光劍和大成劍譜一起傳授給了風雪亭:“此去人界,你必將遇見無數神聖仙賢和妖魔鬼怪,到時你自能用得上它。你隨老師來,老師再送你一匹坐騎,也好顯你是大成府出去的道德之士。”

  風雪亭受寵若驚,渾身大汗淋漓,連那地上都跪出一灘汗水來。他高舉雙手,顫微微地捧過寶劍和劍譜,而後又隨聖人出了寢宮。

  聖人腳下瑞彩繽紛,已起在空中,飄飄行去。

  風雪亭足踏祥雲,右側緊隨。

  行過幾座雲山霧峰,二人便落在了一座巍峨的大山懸崖下。

  但見遠處青峰疊連,近處紫霞盤空。靈芝仙草,生長在崖畔;飛禽走獸,戲弄在山前。

  正在風雪亭百思不得其解,左右顧盼哩,聖人已負臂輕輕長嘯一聲,聲傳極遠。

  那些嬉戲的飛禽走獸倏然都靜止了動作,朝這廂觀望,驀然間,紛紛飛躍奔騰而來。虎熊獅豹夾道而立,鳳凰鶴鸞當空飛舞。

  風雪亭愈加驚疑時,從那懸崖上突然縱下來一頭瑞獸,直落在聖人麵前,忽而搖頭擺尾左右蹭磨,忽而翻倒在地滾來滾去,極是活潑可愛,原來竟是一頭碧麒麟,壯碩高大,十分威武【附注:據傳聖人出世之時,有麒麟口銜錦帛至其母親征在麵前,錦帛上書雲:送汝水精子,萬代之素王。而當聖人將薨時,又見此麒麟先死於他。】

  爾時,聖人輕撫麒麟獸道:“老夥計,你也久居寂寞了。我現在準備重振儒道,就暫時借你作個腳力,隨我這學生風雪亭去人界裏走一遭。你要好生侍奉他,切不可調皮搗蛋。”

  碧麒麟伏身搖尾,點頭不停,極其溫順。

  聖人儒袖一揮。

  便有金罩頭,金護膝,錦繡鞍座紛紛安在了碧麒麟身上,愈加顯得它雄姿煥發,威武非凡。

  聖人一邊摩挲鞍座,一邊對風雪亭道:“這麒麟本是我的一元靈根,我生它先生,我亡它先亡,今日送給你驅駕,你切要好生愛惜它。”

  “是,學生定當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愛惜麒麟。”風雪亭深受聖人恩寵,感激零涕,跪伏道,“學生此次去人界宣揚儒義,便是錯骨揚灰,也一定不負老師的厚望。”

  聖人賜寶劍賜瑞獸,風雪亭雖然尚不明其中玄機,但深知肩膀上的擔子重如秦山,因此宣下重誓。

  聖人朗笑道:“由你一個灑掃童子來完成這一劫數,也是機緣巧合啊。我送你兩件異寶,是要你斬妖除魔,匡扶儒道,他日功成,你也必能得到一個正果。”

  風雪亭聞說,連連叩頭謝恩。

  聖人扶起他道:“前些日,紫霄宮老祖曾來知會:山海界內,燭龍造反,黃帝陛下正派兵討伐鍾山,主帥暫且不知,但三教大護法玄女也將前去。你且先去鍾山,與大護法會合,然後協助大軍降伏燭龍。”

  “是,學生遵旨,學生這便前往鍾山。”風雪亭說過,行禮欲去。

  “雪亭慢著,老師還有一事囑你。”聖人喚道。

  “老師:還有何事吩咐?”

  “聽老祖說:有一佛祖降落東土,修身證道。念及三教同出一源,教化黎民,便叫我也遣上一名弟子,協助此佛證道。佛門乃是普賢大士,我這儒門就派你去了。等鍾山事了,你就會合普賢大士一起轉世宣法去吧!”

  “是,學生遵旨,但學生不知在哪裏與普賢大士會合?”

  “鍾山即可。”

  “是,學生知道了。”

  “去吧……我已耽誤了不少時日,也不知鍾山戰事現在究竟如何了。”

  “是。”風雪亭恭敬領命。

  而後他徐徐站起身來,與聖人灑淚告別,翻身坐上了金頭碧麒麟,徑朝鍾山而去。

  聖人返駕大成府,因為心裏有所擔憂,所以直接降落在杏壇前,準備四處走走,觀瞻回味昔日杏壇開講的盛況,以撫慰心中塊壘。

  卻才走了幾步,忽聽見杏壇照壁後傳來嘰嘰喳喳地說話聲,原來有十多名弟子得知風雪亭主動請纓之事後,正聚集在一起討論他哩。

  “那風雪亭能學有什麽儒義?竟然如此不知天高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