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鼇祥仗義 美娘多情
作者:不醜不怪      更新:2020-02-29 15:19      字數:3192
  山海經之三子傳說最新章節

  鼇祥公見院門打開,驚喜不已,大步跨入院內,一把抓住方慶隱的雙臂,激動道:“今日聽說,有一個叫李昪的在金陵稱帝,正四處懸榜招賢,無論貴賤,都可錄用。

  這豈不正是賢侄時來運轉的大好機會?若能去求得一官半職,也不負你父母養育一場。”

  猛聽到這消息,方慶隱好不興奮!

  但忽而他又蹙緊了眉頭,輕籲了一聲道:“多謝鼇祥公好意相告。慶隱想:還是作罷了吧!”

  鼇祥公知道方慶隱心高氣傲,有難言之隱,於是勸道:“賢侄不要擔心,盡管早日打點行李,我自會為替你備上足份的盤纏,盡你用度。”

  “這怎麽可以?”方慶隱推諉道,“雙親亡故之後,已欠下鼇祥公不少的銀兩,現在又怎好再受鼇祥公的錢資?”

  “還提那些個舊事幹啥?你父親雖然是客來之人,但與我也略有交情,人去情義在。你不願隨我行商,又不願做那賬房教書先生,孤身一人將來如何度日?

  隻恨這天下大亂,才耽誤了你的滿腹學問。今日正是你淩雲之時,又豈能輕易錯過?我資助你乃是天經地義之事,你就不必放在心頭了。”鼇祥公極力相勸道。

  方慶隱本是寒窗苦讀,誌在功名,將來想成就一番事業,聽見鼇祥公言詞親切誠懇,心思就活動了,因此他再次鞠躬道:“鼇祥公的大恩,叫慶隱將來如何報答。”

  “賢侄不必說那報答的話,隻要賢侄能夠成就一番功名,我也就心滿意足了。”鼇祥公緊緊把住方慶隱的手臂。

  正在二人話來語去時,仆人胡三匆匆來報:各家木號掌櫃都聚在譚府內,等鼇祥公回去商議木料之事。

  鼇祥公聽報,便與方慶隱道別,臨走時囑咐道:“賢侄速速打點行李,晚些時候,我叫胡三把衣物盤纏一並送來。”

  說過,鼇祥公與胡三匆匆離去了。

  當日黃昏,胡三果然就將衣物盤纏都送了過來。方慶隱大喜。

  次日,他興衝衝地把宅院裏裏外外都拾掇了一番,並向考妣的靈牌上了香,敬了酒,然後用一塊紅布給披蓋上了,防止此去時日較久難歸,靈牌蒙塵。

  第三日清早,方慶隱便將袍袷靴襪,從頭到腳,從內到外,都換了個煥然一新,倒也有幾分玉樹臨風,好自風流的模樣。

  整束完畢,他便把那灰布軟裹斜纏在肩頭上,匆匆忙忙出了家門,徑來譚府辭別,途中經過美娘的酒坊。

  美娘早已打聽到方慶隱準備去金陵謀求功名的事,因為生著心思,所以百般鬱悶,每日裏時不時地淨瞅著那酒坊門外看,原來方慶隱來來去去都必須經過五裏香酒坊,生怕一個眨眼兒,方慶隱就飛出了她的心窩窩哩。

  這日大早,美娘正拿著抹布抹櫃台,望外麵一瞅,正瞅見方慶隱滿麵春風地大步走來,她慌忙整了整衣裙,理了理雲鬢,芳心噗噗地倚門而待。

  美娘本是小家碧玉,在父母雙亡之後,迫於無奈嫁給了五裏香酒坊的小掌櫃,但她偏偏愛慕讀書的種子,自認為讀書人才是幹大事的,因此別人賒帳吃酒時猶喋喋不休,而逢著方慶隱,倒是心甘情願地賒酒給他吃。

  方慶隱本來依靠父母在小鎮上開的雜貨鋪,過得也是衣食無憂,一心隻讀聖賢之書。

  但不料家遭變故,父母雙雙亡逝,生活失依,因他隻知讀書,不知謀生之計,所以一年多來,漸漸陷入窮困,就早嗜好起那杯中物,胃中毒,借酒消愁,卻是時常沒有銀子對付的,十回倒有八回賒賬,仔細算算,倒也欠了美娘一大筆酒錢來。

  美娘自折了老公後,雖然有許多男人撩拔她,但是都不入法眼,隻因與方慶隱遭遇相似,便對他起了情愫。旁邊人都瞧得明白,可是方慶隱卻從來沒有正眼相覷,這反而愈叫美娘難舍難棄了。

  那話間,方慶隱已大步流星地走到了酒坊門前。

  美娘見了,笑盈盈地迎上去,招呼道:“方公子,打扮得這般俊俏,莫非是要相親去?”

  “美娘莫要取笑,今日特來還你的酒錢。”方慶隱低著頭,隻顧進了店門,取一塊碎銀放在櫃台上道,“平日裏所欠,合計著一並還給你。”

  美娘快步跟隨進來,斜依在櫃台邊,捏起銀子在手,餳眼兒盯,酸溜兒道:“方公子,你今日倒是時來運轉,黃土成金啊,這出手便是一塊銀子,好是闊綽喲!”

  “美娘切莫調笑,快算了酒錢吧,我還要向鼇祥公辭行,前去趕路呢。”方慶隱渾身頗不自在。

  “果然不比往日吔,可記得你賒酒吃的光景。這功名還未搏得來哩,這口氣兒卻都變了。”美娘笑道。

  方慶隱趕路要緊,不願與美娘糾纏,於是道:“也罷!就全部付了你的酒錢吧。”

  話音未落,方慶隱一轉身,急急忙忙朝門外走去。

  美娘見他仿佛嫌棄自兒個也似,又傷心又怨憤,便一抬手,把那一塊碎銀朝方慶隱擲去:“你欠老娘的,豈是一塊臭銀子就能付清的?”

  那塊碎銀正打在方慶隱的背心,啪嗒一聲,掉落在地上。

  方慶隱一愣,回轉身,默默地撿起那塊碎銀,抬眼見美娘梨花帶雨,依櫃淒然,便道:“美娘說得是,由來對慶隱十分照顧,慶隱就再加你一塊銀子吧。”

  說罷,方慶隱三五步走回到櫃台前,又取了銀子一塊,連同原先的銀子,一並放在了櫃台上,目測有二兩之多。

  “你這個忘恩負義的,便是萬兩黃金,老娘我也不稀罕你的!”美娘傷心欲絕,一揮衣袖,就把那兩塊碎銀拂落在地上。

  方慶隱正待說話,那婆婆已不緊不慢地從後堂進來了。

  婆婆一看這光景,就明白七八分,一邊慌不迭地撿起銀子,一邊破口大罵美娘。

  美娘掩麵抹淚,哭哭啼啼地奔後堂去了。

  方慶隱訕然無語,一轉身,急匆匆走出了酒坊。

  到了譚府,托付了照理家宅之事,方慶隱便拜辭鼇祥公。鼇祥公囑咐一番,命公子公映駕車送上一程。

  公映送至華陽鎮小驛,臨別祝道:“祝方兄此去,一帆風順,鵬程萬裏。”

  方慶隱回禮道:“賢弟也是飽讀詩書之人,何不同去金陵,搏它一個功名回來?”

  公映道:“在這亂世裏頭,家父隻盼望能守住一份家業,況且家母已去,留在家父身邊,也是公映所願。”

  “賢弟一片孝心,為兄深感敬佩,為兄欲養親而親不在,隻有此身孑然,湖海飄零。”方慶隱傷感道。

  “方兄不必如此傷感,大好前程正等著方兄呢。”公映寬慰道。

  “但願如此吧。賢弟,請回吧。”方慶隱說過,與公映拱揖相別。

  公映拱揖回禮,目送方慶隱登車去遠,這才返回譚家莊去了。

  方慶隱得了鼇祥公的仗濟,有時坐馬車,有時乘牛車,有時徒步而行,一路上興衝衝地直奔金陵而來。

  卻不料正逢江南秋雨之際,行程遭雨,竟自病倒了,但他殷念著那招賢榜的事,就仍然抱病冒雨前行,到了一個名喚“潦鎮”的地方已然病情加劇,寸步難行了,隻得投宿到一家叫“聚財”的客棧,暫歇了治病。

  那掌櫃見方慶隱似個士子模樣,且出手闊綽,便照應周全,盤剝他的錢財。其實方慶隱出手闊綽,不是有錢,而是他對金銀的認識十分膚淺,因此就著了道兒。

  所謂“黃金有價藥無價”,並且又遭到那掌櫃坑蒙詐騙,過了月餘,方慶隱的病雖然痊愈了,但囊中盤纏卻已被收刮殆盡,被那掌櫃逐出店門,連軟裹都奪了去,尚且嫌他沒有報答救命大恩哩。

  方慶隱被光明正大地洗劫一空,流落他鄉,身無分文,且又無一技之長,生活無著矣,但他功名之心依舊未死,於是一路乞討,朝金陵而來。

  等到了金陵,方慶隱早已衣衫襤褸,形容枯稿,沿街向人打聽招賢館。若問搭理都如何,一句有病,兩口涎沫,鄙視冷嘲無數。

  最終,有三五個乞丐倒是熱心,把方慶隱指引到了招賢館大門前,然後離得遠遠地觀望。

  方慶隱欣然大喜,整了整襤褸衣衫,徑走至招賢館門前,對著兩個門衛恭敬行禮道:“請問官爺,此處可是招賢館?”

  “你個叫花子,瞎了眼了嗎,看不見這匾額上寫的字嗎?”門衛甲斜眼罵道。

  “小可不是叫花子,小可叫方慶隱,是前來應招的,敬請官爺通報一聲。”方慶隱不亢不卑道。

  “你?前來應招?滾!”門衛甲冷笑道,挺槍杆準備搡開方慶隱。

  “慢著!”門衛乙倒是見過風浪,老成持重,拽住槍杆,問道,“你既來應招,可有薦書?”

  “沒有。”

  “好……”門衛乙拉過方慶隱,背身低語,作個點鈔的手勢,“那……這個……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