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節
作者:四眼娃娃一渡清河      更新:2020-07-11 15:14      字數:4445
  “這怎麽可能?”連肖一時有些發慌,“我的房間裏怎麽可能會有這種東西!”

  “不過一張封紙罷了,”王鴻緒緊接著開口道,“能證明什麽呢?會卷三百份,每天拆拆封封,連大人就是不小心帶回去一張,又有什麽打緊?”

  “對,對,”連肖嘴唇有些哆嗦,“可能是不小心夾帶回去的,我不是故意的。”

  見雍親王一時沒有再開口,王鴻緒又緊接著道,“王爺想證明是墨卷出了錯,最好還是拿出直接證據來。否則,於情於理都說不通,哪怕王爺刑訊了我們,沒有的事就是沒有。到時事情傳出去,豈不讓朝廷內外笑掉大牙?”

  “直接的證據……”

  蔣廷錫手裏捏著那張封紙,轉頭看向已經沒了火光的禮部,“如果朱墨卷還在,哪怕是偽造的再以假亂真,隻要讓彌封所的人來仔細查驗,一定能分辨得出。”

  “哼,”王鴻緒輕笑一聲,“隻可惜,大火一場,一切都灰飛煙滅了。微臣奉勸王爺,還是不要獨辟蹊徑了,作弊一事是鐵板釘釘的,王爺要真想妥善地向萬歲爺交代,還是從那名舉子身上——”

  “誰說沒有證據?”蘇大公公突然出了聲,打斷了王鴻緒的話,“蔣大人不是說了嘛,隻要讓彌封所的人來看看,仿製的再真也能分辨出來。”

  “分辨?你拿什麽分辨?”連肖臉孔發紅,雙眼都有些突出了。

  蘇大公公微微一笑,抬起兩隻手拍了拍。

  禮部大門內再次傳來人的腳步聲,眾人循聲望去,隻見雍親王府的另一位公公張保,帶著幾個侍衛,抬了兩隻大木箱走了出來。

  “這是……”王頊齡隱隱有了預感。

  張保衝眾人欠了欠身,揚手讓侍衛打開了箱蓋。

  “會卷!”

  王老大人幾乎是整個身子撲了上去,王炳圖、蔣廷錫等也連忙圍了過去,兩隻木箱裏整整齊齊地碼著三百份會卷,朱卷、墨卷一份不缺。

  王鴻緒和連肖的臉霎時間一片慘白。

  “我們王爺早就覺出事有蹊蹺,所以在出門前,就讓人在後堂裏掉了包,那些被燒掉的不過是一些陳年舊卷而已。”

  張保貼心地向眾位大臣解釋道。

  當然,他也沒有說出最先發現事有端倪的其實是他們家蘇公公,那張封紙也不是在連肖房間發現的,而是在後麵藏書樓的院子裏。

  拿到了封紙,王爺就猜出有人在藏書樓門前偷偷調換會卷,隻是一開始也不能確定調換的是朱卷,還是墨卷。

  會卷失而複得,磨勘的官員們除了心懷鬼胎的兩位,各個興奮不已。

  “王爺,叫彌封所的人來,很快就能查出墨卷是不是真的了。”蔣廷錫道。

  雍親王點了點頭,派了侍衛去彌封所叫人。

  傍晚時分,心思各異的磨勘官員們在禮部前院大堂裏,等到了彌封所的查驗結果。

  “啟稟王爺,這兩份墨卷確係偽造的。”

  大堂內一時人聲靜默,被冤枉的謄錄所、校對所的官員們幾乎是抱頭痛哭。

  王頊齡等人,雖然之前聽了雍親王的判斷,但終是有些懷疑,到最後卻沒想到真的是墨卷出了問題。

  “可,可這到底是為何啊?”

  王炳圖糊塗了,調換墨卷,那就跟舉子作弊沒有關係了,目的何在呢?

  王頊齡按了按兒子的手,衝他搖了搖頭,此時王老大人已然明白了。

  此事的目的不在那兩名舉子,也無關科舉的公正,這是一場博弈,一個被精心計算過的陷阱,它的目標從來隻有一個——雍親王。

  若是雍親王沒有想到這一層,真的大肆拷問那兩名舉子,再牽連謄錄所、校對所的官員們,不僅會使滿朝不安,也會讓朝廷在民間丟盡臉麵。

  而等事情到了最後,隻要有人將那兩份消失的墨卷呈上來,一切就會真相大白。

  到時,雍親王不僅會成為百姓口中的笑柄,更會變成文武百官和寒門學子間口誅筆伐的對象!

  此計之毒,細想之下,實在讓人膽寒。

  聽了彌封所的稟報,雍親王卻一直半閉著眼沒有說話。

  坐在末位的連肖,已經渾身僵硬,手指連椅子的扶手都要握不住了。

  王鴻緒連連衝他使眼色,屋內的空氣越來越沉重,再這樣下去,隻怕雍親王還沒有問,連肖就要招了。

  王鴻緒一咬牙,率先開口道,“王爺別忘了,墨卷丟失,也可能是外收掌和彌封所的過失。王爺若要查,可不能有一處放過了。”

  剛稟報完的彌封所官員,一聽這話,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王爺明鑒,彌封所在密封所有墨卷後,就再也接觸不到任何會卷了。為什麽會有人偽造墨卷,臣等真的不知啊。”

  “要偽造墨卷,需要你們彌封所的原碼,焉知你們之中是否有人與外收掌的人狼狽為奸,偷出墨卷,私下偽造!”王鴻緒義正言辭,嚇得堂下之人瑟瑟發抖。

  “臣等絕不敢如此,彌封所的原碼對應哪份墨卷我們自己都不知道,非得拿到近前,一一對應才是。就算有人狼狽為奸,從外收掌偷出墨卷已是不易,還要拿到彌封所在三百份原碼裏一個一個對比,豈不太過危險?會試期間,不管是彌封所還是外收掌都是多隊巡邏,微臣實在想不到這種事有誰能做到!”

  “你想不到,不代表沒有……”

  “行了,”雍親王睜開了眼,打斷了王鴻緒的話,“是誰做的,本王心裏有數,勿須王大人替本王操心。”

  王鴻緒嘴角輕微抽搐,坐回椅子上,不再開口。

  “連肖!”

  “王爺!”連肖撲通一聲跪到地上,幾步膝行到屋子中間,“王爺,微臣——”

  “咳咳!”王鴻緒突然重重地咳了兩聲。

  連肖臉色慘白,身子委頓在地上,卻一時不再開口了。

  雍親王的目光落到王鴻緒狀若無意的臉上,輕輕點了點頭,“好,好……”

  第484章 郭氏

  康熙五十年

  六月初七, 禮部大堂

  雍親王收回凝視王鴻緒的目光,高高在上地看向委頓在地的連肖,“本王最後問你一次, 那張封紙到底是怎麽回事?”

  連肖嘴唇發抖,還未開口,又聽那位蘇公公在旁道,“連大人可得想清楚了再回答,我們王爺不會再問你第二次了。這次要是答得不好, 下一次,問您的許就是刑部郎官了!”

  連肖本要說話, 這一下又生生咽了回去。他在官場拚了大半輩子, 好不容易熬到天子近前, 順天府丞, 可如今——

  “一張封紙, 連大人不是早就說是無意中夾帶回去的嗎?難不成眼下還能反口?”

  王鴻緒瞥了一眼不敢抬頭的連肖, “王爺要審要查,交給刑部去辦就是。左了事情已經清楚, 舉子是無辜的, 會試也無作弊之嫌,王爺當可完滿交差了。”

  “王大人, 墨卷是在咱們磨勘期間被調換的,是誰動的手都沒查清,你叫王爺怎麽交差?”蔣廷錫皺著眉道。

  “磨勘隻為會試是否公正,如今公正已清, 後續的事情自可交與刑部了。”

  王鴻緒說著站了起來,衝雍親王一拱手道,“老臣身體不適,實在不能再留在禮部陪同查案,請容老臣告退歸家。”

  “放肆!”蘇大公公一聲清喝,門口把守的侍衛堵住了王鴻緒的去路。

  “我家王爺奉旨主持會試磨勘,所有人等皆需聽從調配!如今王爺還未發話,王大人就要擅自離去,恕咱家冒昧問上一句,您是要抗旨嗎?”

  蘇公公最後一句問的清清淡淡,卻讓人後頸發寒。

  王鴻緒縱然滿臉不願,卻不得不退回腳步,跪到屋子中央,“微臣不敢,請王爺恕罪。”

  王頊齡在旁看著,臉色青一陣白一陣,最後還是猶豫著站了起來,衝雍親王拱了拱手道,“請王爺見諒,老臣雖與其早斷了關係,可他畢竟是王氏血脈。如今,又在任《省方盛典》總裁官,頗得萬歲爺重用。還請王爺念其修書之人,不懂變通,恕其無禮。”

  “王老大人是肱股之臣,有您代為講情,本王也不欲多做追究,但願令弟能體念王老大人的一片苦心。”

  “多謝王爺。”

  雍親王不再搭理王鴻緒,又一次看向連肖,“看來,連大人是不打算說話了?那也好,本王也不願浪費時間了。就像王鴻緒大人所說,這之後的事就交給刑部吧。本王相信,刑部的牢房不會比你順天府的牢房差。”

  連肖臉色蒼白,嘴唇蠕動,像是有一大堆的話要說。可是,王鴻緒就跪在他旁邊,一直冷冰冰地瞥著他。

  侍衛將連肖押去了刑部,雍親王也解了其他官員的禁足,在禮部困了這麽多天,大家終於可以各回各家了。

  “王爺,您真的不打算再查了嗎?”

  蔣廷錫尾隨著雍親王到了車架旁,“把人交給刑部,您不怕出什麽意外嗎?”

  “意外是肯定會出的,你看連肖今天的態度就知道了,要是能說他早就說了。”雍親王一腳踏上了腳凳,“蔣大人也回去好好休息休息吧,這件事本王心裏已有成算。”

  雍親王上了馬車,蔣廷錫卻又突然想起了什麽,“對了,王爺是怎麽肯定出問題的是墨卷呢?難道就因為一張封紙嗎?”

  這位蔣大人還真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蘇偉笑了笑跟著四阿哥上了馬車。

  “本王今日去順天府,考校了那名舉子,”雍親王斜靠到軟墊上,“試卷可以作假,但一個人的學問作不了假。那兩份墨卷是被人偷了原卷之後緊急偽造的,他們在朱印上下了功夫,但卷上的內容卻過於粗陋了。”

  “原來如此,”蔣廷錫終於解了疑惑,後退一步,滿臉敬服地衝雍親王躬身一揖,“王爺足智多謀,這次要不是您,那兩名舉子真是要蒙受不白之冤了。”

  “蔣大人請起,這次能順利完成磨勘,也要多虧眾位大人相助,本王都記在心裏了,”雍親王衝蔣廷錫點了點頭。

  傅鼐關上了車門,雍親王的車駕開始向王府駛去。蔣廷錫一直站在原地,目送著雍親王的馬車離開。

  雍親王又一次圓滿完成了萬歲爺交與的差事,雖說中間出了些波折。但是,雍親王力挽狂瀾,不僅保住了三百份會卷,還證明了兩名舉子的清白,維護了這屆科舉的公正。

  被送入刑部的連肖,沒用上三天就招供是自己調換與偽造了墨卷,動機是與那兩名舉子的私仇。

  但,刑部尚未來得及調查連肖供詞的真偽,連肖就因突發急症,死在了刑部大牢裏。

  六月中旬

  大將軍王胤禵上呈奏折,請允準羅卜藏丹津等協同大軍進藏,與清軍共同清剿準噶爾。並請封都統延信為統帥,統領軍隊入藏。

  這折子一上,讓很多大臣疑惑,大將軍王此舉似乎並不想自己帶兵入藏,反而將立功的機會給了延信。

  雍親王府

  最近,萬歲爺移去了暢春園居住,隆科多隨同護衛,借著回京調配侍衛的機會,來給雍親王請安。

  提起了青海發回的奏折,四阿哥卻不怎麽奇怪。

  “羅卜藏丹津對西藏虎視眈眈,對清廷又多加防範,胤禵帶著大軍駐紮西寧,一定受了羅卜藏丹津很多掣肘。”

  “如今,眼見著四川有了第二支進藏的隊伍,若是再被羅卜藏丹津牽製著,他這個大將軍的總指揮權就要一分為二了。與其受製於人,不如壯士斷腕。”

  四阿哥想到胤禵的決斷,言談間似乎還有點欣賞,“羅卜藏丹津得以入藏,自然喜不自勝。可是,他馬上就會發現,胤禵坐鎮青海,等於掐住了他的咽喉。他要是圖謀不軌,自己的老巢頃刻之間就要拱手他人了。”

  “唯一的缺憾,就是胤禵不能自己帶兵了。但是,他居中調度,仍是獨一無二的大將軍。我估摸著,皇阿瑪不日就會讓他轉移到青海西南,以便同時指揮兩路人馬。”

  “若是如此,那咱們和年羹堯的一番籌謀,不是就白費了嗎?”隆科多有些擔心。

  四阿哥搖了搖頭,“到底是太遠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年羹堯那邊未必肯聽胤禵的。但是,胤禵能在這個關頭下此決定,皇阿瑪一定也是老懷欣慰了。”

  傍晚,西配院

  因著萬歲爺移去了暢春園,雍親王也決定帶家眷去圓明園居住。既方便隨時應召,也正好夏天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