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節
作者:四眼娃娃一渡清河      更新:2020-07-11 15:14      字數:5693
  “說什麽傻話呢?”一旁的小媳婦瞪了蘇老三一眼,掏出帕子給兒子擦了擦嘴,“我可聽說,二哥如今是王爺身邊的大紅人,天天住在金屋子裏,睡覺吃飯都有人伺候,還能缺咱們這口吃的?”

  蘇家老娘嫌棄地瞥了三媳婦一眼,嗓音冷下來道,“我可告訴你們,老二待得可不是尋常人家,你們可別眼皮子淺地亂說話,回頭給咱們家丟人。”

  “是是是,”老三媳婦暗地裏一聲嗤笑,誰不知道這老太太是有名的嫌貧愛富,當初他們家窮,自己嫁過去時,天天扒著她那點兒嫁妝,等隔年蘇家老大應了廩生,一下子就換了副嘴臉。這次那人說的要是真的,老蘇家多了個王爺府的貴人,這老太太的尾巴還不翹到天上去?

  早朝過後,

  蘇偉跟四阿哥上了馬車,將魏珠的話轉述了一遍,末了得意洋洋地挺起胸脯道,“怎麽樣,我那兩千兩銀子不白花吧?”

  “可不是,”四阿哥靠著車壁,嘴角微微揚起,也不知道是誰,昨晚做夢還問候人姓魏的全家呢,“爺倒是收到了得麟潛逃的消息,卻沒往海寇上聯想過。不愧是在皇阿瑪跟前伺候的,的確有幾分眼色。”

  “那是自然,”蘇偉隨著馬車的顛簸搖晃著身子,“不過,這位前毓慶宮統領也真有幾分本事,閻王殿前轉了幾圈,竟然都讓他逃了。這一回,若真讓他勾結了海寇,山東沿海恐怕不會消停了。”

  “放心,”四阿哥低頭理了理袖口,“膠州附近的海寇沒有南海一帶的勢力強大,就算有二哥昔日的扶持,如今樹倒猢猻散,單憑得麟一個逃犯,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那姓魏的幹嘛特意跑來告訴我?”蘇偉眨了眨眼睛,略一思忖道,“難道說,皇上對這件事還有什麽特殊想法?”

  四阿哥微笑著點了點頭,“得麟是二哥的手下。如今,太子初廢,東宮空懸,朝臣搖擺不定。事關國祚民心,皇阿瑪總要有一番態度。太子餘孽勾結海寇,若令皇子奉命討伐,賺出功績來,既能體現皇上英明決策,更能平衡朝堂,安撫人心。”

  “原來如此,”蘇偉抿了抿唇,略帶探尋的目光望向四阿哥,“那,這次的差事,咱們也要爭一爭嗎?”

  “那是自然,”四阿哥抬眼看向蘇偉,“帶兵除寇,建立功勳是小,能在軍中培養勢力才是關鍵。老八是決不會放過這次機會的,爺更不能白白看著他的勢力繼續壯大。更何況,爺在地方勢力單薄,對年羹堯的把控更不算嚴密。若能接下這次差事,起碼日後,不用受製於人。”

  蘇偉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垂下腦袋不再說話。

  馬車到了王府門口,正碰見太監蕭二格在台階上轉來轉去。

  “奴才給王爺請安”,見到四阿哥走近,蕭二格忙俯身行禮。

  四阿哥點了點頭,抬腳往裏走。蕭二格側過身子,衝蘇偉頻頻擠眼睛。

  蘇偉莫名其妙地停下腳步,跟著蕭二格走到門柱後頭,“怎麽了這是,幹嘛一副見不得人的樣子?”

  “哎呀,”蕭二格原地轉了一圈,罕見地露出一副愁容,湊到蘇偉耳邊道,“剛剛來了幾個人,口口聲聲要找姓蘇的公公,正好被我碰上,我給領到前街胡同的茶館去了。”

  “找我?”蘇偉一派淡然,“是吉盛堂的人吧,你直接告訴小英子——”

  “哎喲,不是,”蕭二格打斷蘇偉的話,“要是吉盛堂的人,兄弟能不認得嗎?是一個老太太和一對夫婦,還帶了個小男孩。”

  “老太太?”蘇偉揚起眉梢,“一個老太太找我幹什麽?”

  蕭二格抿了抿嘴唇,深深吸了口氣,湊到蘇偉耳旁這樣那樣說了一通。

  “什麽?”蘇偉聲音一揚,嚇得蕭二格一蹦,“她她她她說,是是是是我娘?”

  “可不是唉,”蕭二格一拍大腿,“咱們認識這麽多年了,我也沒聽說您有家人啊。原本還以為是上門打秋風的騙子,後來一想,誰膽子那麽大敢騙到王府裏來啊。這不細細一打聽,倒有個七八分像。我怕驚動了府裏的人,回頭傳您的閑話,就趕緊把人送到茶館去了。”

  東小院

  四阿哥坐在榻子上,望著窗外。張起麟端了茶水進來,俯身請安。

  “蘇培盛是幹什麽去了?”四阿哥接過茶碗,微微皺起眉頭,“我看見蕭二格一副鬼鬼祟祟的模樣,是不是府裏又出什麽事兒了?”

  “額……”張起麟躊躇了片刻,小心翼翼道,“不是府裏的事兒,是是蘇公公他,他家裏來人了。”

  “家裏?”四阿哥錯愕地抬起頭,“他家裏還有人嗎?”

  “這個,”張起麟搓了搓袖子,“奴才們也沒聽說過啊,本以為蘇公公是父母雙亡呢。可聽蕭二格說,這回來的就有蘇公公的母親。好像是因為當初發生了什麽誤會,以為蘇公公沒能熬過淨身,不久又舉家遷回了祖籍,這才二十幾年沒有聯係。”

  四阿哥麵露恍惑,呆坐了片刻,放下茶碗道,“你讓小英子帶一百兩銀子去,就說是本王賞的。”

  “嗻——”張起麟剛要俯身。

  “等一下!”四阿哥擺了擺手,“還是先不要了,免得嚇到人家。等一等,等蘇培盛回來再說。”

  “是,”張起麟偷瞄了一眼四阿哥,俯身退下。

  胡同茶館

  蕭二格把蘇偉引進最裏頭的包廂前,剛一推開門,一聲哀嚎就驚得蘇偉連退三步。

  “娘的小二啊,”年過半百的老太太王氏連人都沒看清就撲了過來,蕭二格連忙擋在蘇偉身前,把人架開。

  “我說老太太,咱們得先把人認清楚再說吧,”蕭二格扶住蘇偉,蘇偉這才有功夫看清包廂裏的人。

  長相淳樸的青年男子,應該就是蘇偉的“三弟”了,雖然年紀比蘇偉小,但皮膚黝黑,身材粗壯,粘上胡子,說是蘇偉他爹也有人信。

  頭上別著素銀簪子的“弟妹”喬氏,抱著個直蹬腿的半大男孩子,衝蘇偉羞澀一笑。隻可惜,那副把蘇偉從上打量到下的眼神,實在是過分貪婪了。蘇偉不用支起耳朵,都能聽見空氣中,劈裏啪啦的算盤聲。

  倒是這個一直抹眼睛的老太太王氏,蘇偉還一時看不太透。這幾個人的裝束雖然樸素,但遠遠夠不上窮酸,衣服夠厚實,外襯也沒打什麽補丁,老太太的手腕上,還帶著隻成色不錯的玉鐲子,在鄉裏鄉間應該也是大戶人家了。

  心底有了底兒,蘇偉也鎮定了下來,緩步走進包廂,在靠窗的茶座坐了下來,“我進宮已經二十六年了,幼時的事兒都記不大清了。”

  “是,你進宮那年才八歲,”王氏挨著蘇偉坐了,從一旁的包袱裏掏出兩件打補丁的小衣裳,還有一張破破爛爛的彈弓,“當初家裏窮,你父親又重病,你那時候雖然人小,但特別孝順。隔壁村有個在淨身廠做師傅的,你就非要跟人家走,口口聲聲說換了銀子給爹治病。娘一開始是咬死了口不準的,可後來看你們兄弟幾個,連頓飽飯都吃不上,瘦的隻剩一把骨頭。娘就想,與其在家活活餓死,倒不如跟人家走了,進了宮,好歹能吃上幾頓像樣的。可誰知——”

  老太太捂著帕子嗚咽出聲,蘇家老三也紅著眼眶,拍撫著自家老娘的背。

  蘇偉靠在椅背上,雞皮疙瘩一層一層地起,人都說血緣是世間最奇妙的東西,可為啥他這幅身體一點感覺都沒有。

  王氏哭了半晌才長出了口氣,滿是皺紋的手輕輕撫過那兩件小衣服,蘇偉這時才微微察覺到了一點暖意。

  “等我們聽說了你的消息,你爹一口氣沒上來,當晚就——”王氏捏著帕子搖了搖頭,“娘勉強撐著給你爹料理了後事,又求著鄰居借了板車去亂葬崗上找你。可是,可是,娘找了一天一夜,就隻找到了一身帶血的衣裳。當時,娘真是不想活了……”

  “娘,”蘇家老三低著頭,一下一下拍著老太太的背。

  蘇偉微微皺了皺眉,雖然這個故事,有五分真五分假,但是二十六年前,一個八歲孩子的娘,也不過是個剛出三十的年輕婦人,接連喪夫喪子,身邊又沒親人照顧,想必也是十分艱難的。

  王氏緩了口氣,抱過滿地亂跑的小孫子,繼續道,“後來,娘給你和你爹立了牌位,就帶著一家人回了河北老家。這些年來,靠著家裏的幾畝薄田,總算漸漸把日子過了起來。可是,一想到你和你爹,娘這心裏,就跟針紮似的疼。好在老天有眼,讓你大哥碰上個在京裏辦事的老鄉,聽說了你的消息,娘連地裏的收成都顧不得了,連夜就往京裏趕。”

  “可不是,”一直插不上話的喬氏,總算逮到機會開口,“俺們家這口子平日也總念著二哥,說當初要沒有二哥,咱們家連老家都回不了。這回聽了二哥的消息,借了馬車就往京裏趕,一天一夜連口水沒顧上喝。”

  蘇偉眨了眨眼睛,並沒答話。

  王氏瞥了兒媳婦一眼,拉著小兒子的手,轉過頭道,“你三弟,不知你還有沒有印象了,當初你走的時候,你三弟才六歲,你小妹妹還在繈褓裏呢。”

  敢情他還有個妹妹?蘇偉挑了挑眉。

  “這是你三弟家的石頭,”王氏拍了拍懷裏的小孫子,男孩兒長得濃眉大眼,細看起來倒和蘇偉有幾分相像,“你們兄弟三個的大名,是培文、培盛、培武,都是你爹中了秀才之後取的。隻可惜,在京裏熬了那麽些年,你爹到死,都還是個窮秀才,否則——”

  王氏說著又紅了眼眶,喬氏連忙插嘴道,“娘,如今一家團聚了是好事兒啊,您當心別哭壞了眼睛。”

  “是,是,”王氏連忙擦了擦眼角,殷切的目光瞅著蘇偉道,“這些年,你過得好不好?在宮裏,一定受了不少的苦吧。”

  “還好,還好,”蘇偉不著聲色地往後靠了靠,“我家主子待人寬和,對我也不錯。”

  “唉,你不說娘也知道,”王氏一臉心疼,“這伺候人的活兒哪有那麽好幹的,都怪爹娘沒本事……”

  蘇偉抿了抿唇,實在不知該說什麽好,聽了王氏的敘述,又見到了這家人的模樣,蘇偉基本已經能確定,這家人確實是蘇培盛的親人。隻可惜,他不是蘇培盛啊。

  “二,二哥,”一直沒怎麽說話的蘇家老三,看著蘇偉漲紅了一張臉,“你你什麽時候跟俺們回家,俺把前屋給你收拾出來。”

  蘇偉看著那張淳樸的臉,溫和一笑,二十六年了,誰還能說他不是蘇培盛,就算看在他用了人家身體這麽多年的份上,也合該照顧人家的家人。更何況,在這家人裏,還是有人真心惦記著當年那個蘇培盛的。

  太陽漸漸西斜,蘇偉的身影總算出現在了東小院門口。

  四阿哥眯起眼睛,一路盯著蘇偉走進屋門。

  蘇偉拖拉著步子,一聲不吭地爬上軟榻,往四阿哥腿上一躺,長長地吐出口氣。

  四阿哥低頭摸了摸蘇偉的臉,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中午吃飯了嗎?爺讓茶房給你做點兒奶皮酥餅?”

  蘇偉鼓了鼓腮幫子,翻身把腦袋埋進四阿哥懷裏,二十六年了,他對家的記憶越來越模糊,不知道老爸的煙戒了沒有,有沒有按時給老媽上墳,他的小二樓是不是還愛堵下水道,還有他的愛車,也不知能不能打著火了。

  四阿哥一下一下拍撫著蘇偉的背,直到懷中的人呼吸漸漸平穩。

  傍晚,福晉院裏

  詩瑤進了福晉臥房,遣退了其他侍女。

  “怎麽樣了?”福晉坐在梳妝鏡前,慢慢梳著發尾。

  “一切照福晉所料,”詩瑤彎起嘴角,站到福晉身後,“蘇培盛把人都安置了下來,還派人去尋摸宅子了。聽回來的人說,那蘇家的老太太,可是個吃肉不吐骨頭的主兒。就算蘇公公不想認這一家人,有個孝字壓在上頭,他也是魚塘裏打滾,不淹死也得惹上一身腥了。”

  福晉聞言,輕笑著搖了搖頭,“我可不指望幾個山野村夫能幹出什麽大事兒,我看中的是一家人的情分。這人啊,有了家,就有了私心,有了私心,就有了貪欲。身後多了幾張嗷嗷待哺的嘴,任誰還能出入寶山而麵不改色呢?”

  “還是福晉英明,”詩瑤麵上帶笑,替福晉解下耳環,“那蘇家老大是個屢試不中的秀才,蘇老太太還打著捐貢進國子監的主意呢。隻可惜,他們家財力單薄,又沒門路,如今可倒好了,現成的登天梯遞到了眼前,她還不順著杆子往上爬?”

  “爬便爬吧,”福晉輕輕地吐了口氣,“這座梯子在王爺跟前立了二十幾年了,也該讓人借一借了。”

  第334章 柱子

  康熙四十七年

  十月初一,天和商號

  糜仁學拿著賬本進了內堂,楊泰正坐在窗邊閉目沉思。

  “楊掌櫃,”糜仁學拱了拱手,把賬本放到楊泰跟前,“咱們這兩個月的利潤可說是捉襟見肘啊,地方的鋪子也不願一直補京城的窟窿,再這樣下去,隻怕要入不敷出了。”

  楊泰微微睜開雙眼,一手慢慢撫上賬簿,“各大綢緞莊還在囤收皮料嗎?皮子的價格漲多少了?”

  糜仁學輕輕歎了口氣,“倒是比往年同期還要高些,也不知那位蘇公公從哪裏搞來的一批蜀錦。幾家鋪子都爭紅了眼,如今又正是做冬衣的時候,皮子收到手裏也不怕賣不出去。”

  楊泰聞言一聲冷笑,“蜀錦本就難得,一路運到京城,價錢翻上一番都算少的。眼下,他一句成本價出手,上萬兩的利潤就這麽打了水漂,那位蘇公公還真是大手筆啊。”

  “這個,吉盛堂的蜀錦雖然沒掙到錢,”糜仁學麵帶躊躇道,“但是,這次皮料價格回升,吉盛堂不僅甩盡了積壓的存貨,更趁熱進購了一批新料子,質量比以往的還要好。原本,已經跟咱們有了合作意向的成衣作坊,如今又都含糊其辭起來。若真計較起得失,恐怕,還是咱們落後了一步。”

  楊泰臉色微沉,思忖了片刻,又慢慢彎起嘴角,“也罷,做生意嘛,有賺自然有賠。能遇上一個手腕、背景都相當的對手,倒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十月初三,趙堂子胡同

  庫魁架著馬車停到一間小院前,蘇偉掀開簾子左右看了看。

  “蘇公公放心,”庫魁拍拍馬脖子,“這邊僻靜,離吉盛堂又近,我已經從莊子上挑了兩個老實的過來看門,出了什麽事都有人照應。”

  蘇偉點了點頭,眼光往不遠處的胡同口飄了飄,一個鬼鬼祟祟的人影正偷偷摸摸地探出半個腦袋。

  兩人進了院門,王氏帶著喬氏,一臉喜氣地迎了出來,“小二來啦,我早上還在念叨呢,已經派人回鄉給你大哥和四妹送了信兒,這幾天也該準備進京了。”

  蘇偉點了點頭,麵對王氏,“娘”這個稱呼,他是絕對叫不出口的。說到底,他也隻是為了回報故去的“蘇培盛”,讓他的家人過得更好一些。

  “這院子是剛置辦下的,缺什麽少什麽就告訴護院一聲,我讓人備下給你們送來,”蘇偉轉著手上的扳指,語氣帶了一絲疏離。

  王氏察覺了蘇偉的態度,臉色微沉。

  喬氏左右看了看,忙陪著笑臉插嘴道,“二哥事忙,哪能總麻煩您。院子住著很好,缺什麽少什麽我們自己會置辦,您得了空閑,常過來看看就好。”

  蘇偉瞥了喬氏一眼,轉身看向庫魁。

  庫魁從袖子裏掏出兩張銀票,低頭遞到王氏跟前,“老太太,這是蘇公公孝敬您的。京城裏花銷大,您想吃什麽用什麽,盡管讓人去買。”

  王氏接過銀票,統共二百兩,沉下去的臉色頓時笑成了一朵花,“你看,小二自己賺錢也不容易。我們千裏迢迢地進京來,就是想看看他過得好不好,結果,倒讓孩子費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