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節
作者:四眼娃娃一渡清河      更新:2020-07-11 15:14      字數:5916
  “王爺!”張保正準備領命而下時,張起麟風一樣地小跑進了東小院,“王爺,顧總管到了花園側門,說是讓王爺親往接旨!”

  “接旨?”蘇偉瞪圓了眼睛,“傳旨怎麽跑到花園側門去了,這是傳的什麽旨意啊?”

  張起麟抬起頭,看了蘇偉一眼,又轉頭看向四阿哥,“王爺,我師父帶來的,是聖上的密旨!”

  東花園門外,

  “王爺不必多禮了,”顧問行扶起準備行禮的四阿哥,從袖中掏出一卷明黃色的錦綢遞上前,“這是萬歲爺的密旨,還請王爺收好。萬歲爺吩咐了,此事萬分緊急,一切從簡,事關太滄州一帶逆賊謀反之事,還請王爺即日出發,助君平叛!”

  “即日出發!”蘇偉還來不及感歎,顧問行已經像來時一樣,悄無聲息地上了馬車,拐向長街。

  四阿哥展開皇上的密旨一看,心下頓時一空,“托合齊幾人在江南辦的事兒竟是助反賊起事?他們真是太膽大包天了!”

  “皇上是想讓你遣軍平叛?”蘇偉豎起半根辮子,他對戰場有陰影了。

  “倒不是直接讓我去打叛賊,”四阿哥收好密旨,與蘇偉一同走回東小院,“皇阿瑪的意思,是讓我秘密截斷托合齊等人對叛賊各方麵的支持。如此看來,二哥這一回怕是凶多吉少了……”

  第309章 太倉零州

  康熙四十六年

  十月初十,雍親王府

  見過顧問行,四阿哥帶著蘇偉匆匆回到東小院。萬歲爺既令他們即日出發,那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可耽誤了,趁著時間還早,快馬趕路,晚上許還能尋個莊子住下,否則就得露宿野外了。

  “王爺,”一直等在東小院的年氏,見著四阿哥神色匆匆地進了院子,奴才們更是一窩蜂地鑽進庫房打開箱籠,便知此次不是小事兒,遂也不再提侍女手中的參湯,急急上前兩步道,“王爺可是急著要出門?有沒有什麽話要囑咐王妃的,妾身可以代勞。”

  跟在四阿哥身後的蘇偉,此時也不得不佩服年氏的聰慧,若是換了李氏、宋氏此時必然打破砂鍋問到底,怎麽也想不起替王妃傳話的事兒來。

  四阿哥讚許地看了年氏一眼,他奉密旨出京,府外都當他禁足思過,但是府內是怎麽也瞞不住的。有福晉和年氏在,他多多少少能放心些。

  “我奉皇阿瑪之命秘密出京辦事,”四阿哥低聲囑咐道,“你和王妃照顧好府內諸事,我不在這段日子閉門謝客,對外就說本王在禁足思過。府內的奴才千萬要管束好,切不可將我不在京城的事透露出去!”

  “妾身明白了,”年氏很是鎮靜,衝四阿哥微一俯身後抬起頭道,“天氣漸涼,王爺在外千萬要保重自身,妾身這就去王妃那兒傳話,府內之事王爺盡可放心。”

  “好,”四阿哥點了點頭,年氏行禮而退,從始至終一字都未多問。

  蘇偉目送著年氏離開,還未緩過神來,被四阿哥一巴掌拍在帽子上,“還愣什麽神兒呢?趕緊收拾收拾,咱們馬上出發!”

  “不用收拾什麽啦,”蘇偉擼起袖子,撿起桌上的算盤,嘩啦啦地撥弄一通後開口道,“帶什麽都不如帶銀子,咱們揣著幾萬兩出去還怕缺東西?我讓小英子他們簡單收拾些衣裳、幹糧、藥材,其他的路上再補充就行了。對了,侍衛都帶哪些?趕緊吩咐傅鼐點齊人馬才是大事!”

  四阿哥彎起嘴角,伸手又在蘇公公腦門上彈了一下,“都按你吩咐的辦就是了,侍衛嘛就交給傅鼐,也不宜多帶,有二十人就夠了。我身上帶著皇阿瑪的密旨,各地州府會助咱們一臂之力的。”

  晌午時分,一隊便衣護衛跟著兩輛毫不打眼的棕帷馬車一前一後地出了京城大門。

  傍晚,乾清宮

  隆科多跟著小太監進了內殿,康熙爺正坐在書桌後審閱奏章。

  “啟稟陛下,”隆科多下跪稟報道,“雍親王已經快馬出京,毓慶宮與京中各府邸皆無所覺。”

  “恩,”康熙爺放下朱批,將手中的折子放到一邊,“再派人八百裏加急給川陝總督鄂海,令其安分守己,嚴守邊關,約束兵丁。同時傳密旨給四川巡撫年羹堯,令其嚴密監視鄂海一眾,必要時以朕手信,押下鄂海,接管邊防,取而代之!”

  “是,奴才領旨!”隆科多拱手而下。

  梁九功奉了熱茶給康熙爺,見聖上眉頭緊鎖,便低聲勸慰道,“萬歲爺不必過於憂心,那鄂海雖原是齊世武心腹,但他也不是個傻子。齊世武回京,邊關重權落到他的手裏,誰甘願輕易放棄啊?再說,這些年邊關人事大變,鄂海早就知悉聖上心意,屢次上折投誠。奴才相信,此時就算齊世武親自趕回川陝,鄂海也未必會聽他號令。更何況,還有一個治軍奇才的年羹堯,虎視眈眈地替萬歲爺看著呢。這西北邊關啊,亂不了!”

  “嗬,”康熙爺一聲淺笑,端著茶碗瞄了一眼梁九功道,“你倒會看時事,那你跟朕說說,這個隆科多可不可一用?”

  梁九功嘴角輕抿,淺笑著低下頭道,“讓萬歲爺笑話了,奴才哪會看什麽時事啊,隻是長日裏跟著萬歲爺耳濡目染了一些罷了。這隆科多大人,奴才接觸不多,但觀其人似是個踏實肯幹的。再說,萬歲爺若覺得他不可信,怎麽會在這個時候頻頻重用於他呢?”

  “這話圓滑,”康熙爺又是一笑,低頭抿了口熱茶道,“朕看上隆科多,不是覺得他踏實肯幹,而是看出了這人的洞明世事,沉穩幹練。佟佳一門,自打孝懿走後就越發混亂了,佟國維、鄂倫岱紛紛卷進黨爭,隻當朕是個明眼瞎子,任他們隨意擺弄呢。”

  “聖上息怒,”梁九功彎下身子。

  康熙爺擺了擺手,站起身繼續道,“隻這隆科多與旁人不同,雖然他早期與胤褆走得近了些,但其後也盡快抽身,絲毫不受其父影響。太子重回毓慶宮後,朝中大臣多有依附,他卻自覺遠離皇子間的爾虞我詐,就連老四那兒都甚少接觸。朕惜他辦事之才,隻要他忠心不墮,這一次,朕便用他一用。”

  梁九功聞言急忙低下頭,斂去麵上所有神情,放輕了嗓音道,“奴才敬服,聖上英明。”

  十月中旬,四阿哥一行已經快過山東地界,一連數日趕路,蘇大公公隻覺得自己身上每一塊兒骨頭都叫人敲碎了,又被拎出來晃了又晃。

  四阿哥見他難受,伸手把人攬到懷裏,溫言安慰道,“再堅持幾日,等咱們上了船,就能舒服些了。”

  “上船了也會晃蕩,”蘇公公整個人癱在四阿哥身上,“我好久都沒坐船了,說不定到時又會暈船了。”

  四阿哥一聲輕笑,“還說這幾年沒嬌氣,當初跟爺北上南下的走都走了多少裏,現在坐車、騎馬、乘船的任你選,還這般耍賴。”

  “我這才不是嬌氣呢,”蘇偉爬起來灌了口水,“我第一次陪你北巡才十四歲,今年我都三十五了,說不定哪天就翹辮子了呢,你還不好好心疼我。”

  “瞎說什麽呢?”四阿哥兩眼一瞪,“也不怕忌諱。”

  蘇偉鼓起腮幫子,把頭轉到一邊,嘟嘟囔囔地道,“生老病死是常事兒,有什麽好忌諱的。人要是一活就活個幾千上萬年的,那不就成王八了嗎——”

  “再瞎說!”四阿哥伸手捏住蘇公公的腮幫子,“你看看你這臉皮兒嫩的,連小英子都比你多幾道褶兒,再跟爺說什麽死啊老啊的,爺就在車上辦了你!”

  蘇公公一時紅了臉,愣了片刻,漲著比人嫩了三分的臉皮兒衝四阿哥吼,“你這個不知道尊老愛幼的!”

  十月二十日,九門提督府

  夜色漸濃,正院內堂卻燈火通明。齊世武、耿額幾人分坐兩旁,托合齊立於寬匾之下,眉頭緊蹙。

  “最近的風聲不太對,”托合齊一手挽在胸口,回頭看向屋內眾人,“殿下得到消息,八貝勒向皇上呈了咱們當初與索相結黨的證據,並言明咱們近來的動作可能已經被聖上發現了。可是為何,這一段時間京中如此風平浪靜?萬歲爺再度入暢春園休養,似乎沒有一點追究的意思?”

  “哼,”齊世武頗傲慢地揚了揚下巴,“我就說殿下常年禁在宮中,把膽子都磨沒了。八貝勒手上那點兒東西都是多久以前的了?索相、明相已經走了這麽多年,如今再翻出來有何意義?就算皇上懷疑咱們還跟著太子,也不能單憑那幾張泛黃的紙,就定咱們的罪。”

  “這事兒恐怕沒有齊大人估計的那麽輕鬆,”耿額接過話茬道,“眼下越是平靜,內地裏說不定就越是洶湧。提督大人,咱們恐怕得早做決定才好啊。依我看,不如就先聽從殿下之命,斷了那邊的聯係,明哲保身,再把目標轉到江南科場一案上——”

  “耿大人這話說得太簡單了,”托合齊抬手打斷耿額的話,“殿下的計劃可能較為穩定,但未免太過保守。一旦皇上不買賬,咱們就等於束手就縛。當初索相是怎樣一敗塗地的,你們都忘了嗎?若沒有李光地從中作梗,任索相帶著咱們背水一戰,說不定今天坐在乾清宮的就是太子殿下了。”

  “可是——”耿額蹙起眉頭。

  “誒,耿大人總是太過謹慎了,”齊世武插嘴道,“我看托合齊大人所言甚是,當初索相就縛,我是沒在京裏,我若在京城,絕不會讓索相那麽憋憋屈屈地就自投羅網的。幾位大人放心,我這就修書一封,讓鄂海馬上行動,有西北軍隊轄製,就算萬歲爺早有準備,也會投鼠忌器。再加上太滄州一帶的動亂,咱們隻要抓好時機,太子殿下登上大寶就是眾望所歸!”

  十月二十八日,四阿哥一行一路快速行船,終於進了蘇州府,順長江而下,在太倉州登岸。太倉州已經臨近長江口,與崇明島隔水相望,再往下便是鎮洋、嘉定,入鬆江府後就到上海了。

  蘇公公心心念念地要去上海逛逛,可惜正事兒未完,得了消息的閩浙總督梁鼐與蘇州織造李煦早早地等在口岸邊,將四阿哥一行接進了一處別院。

  “臣已接到密旨,必定相助王爺清除逆賊,”梁鼐俯身拱手道。

  四阿哥點了點頭,沒多說廢話,直接展開蘇浙一帶的地形圖,沉聲問道,“本王來的匆忙,知道的並不詳細,還煩請兩位大人將叛賊的情況詳細地說一說。”

  “回稟王爺,”李煦低下頭道,“據臣等探得的消息,這夥逆賊現分為兩股,一股駐紮在浙江四明山,另一股就掩藏在咱們身處的太倉州附近。匪首一念和尚最近一直在蘇州府和鬆江府之間來往。”

  “蘇州和鬆江……”四阿哥的手指在地圖上敲了敲,“口岸繁複,買進運輸都再方便不過了,難怪這個和尚選這麽幾個地方。”

  “王爺的意思是這夥叛賊最近就要有所行動?,”梁鼐略一沉吟後,上前一步道,“兩軍對戰,糧草先行,那個一念和尚前往鬆江府怕就是為了籌備糧草。臣等這就下令檢查過往船隻和商隊。”

  “用不著,”四阿哥略一抬手,“鬆江府是海關重地,來往商船多如牛毛,就算那個和尚大量購進糧草,想要查出來也是難如登天,更何況他很可能會分批運送,再用其他貨物做掩飾。”

  “那麽,”李煦略一蹙眉,微微俯身道,“王爺有何高見?”

  四阿哥轉過身,帶了兩分銳利的眼神在李煦臉上緩緩掃過,“兩軍對戰,糧草先行確是沒錯。但是,戰士若沒有武器,吃得再飽也是於事無補。這夥叛賊受京城勢力扶持,有了銀子可在市麵上大量購進糧草,可惜,武器卻不是隨隨便便能買得到的。”

  梁鼐聞言眉目一動,拱手低頭道,“請王爺下令。”

  “派人詳查蘇州、鬆江的各處武器庫,”四阿哥抬起頭看向窗外,“有數量對不上的,立刻拿下!”

  第310章 平叛

  康熙四十六年,

  十一月初二,太倉州衙署

  清晨,木牢裏時斷時續的討饒聲和鞭笞聲已經延續了整整一個晚上。

  閩浙總督梁鼐走進後衙時正看到站在牢門口翻看口供的蘇州織造李煦。

  “李大人,”梁鼐走上前,衝李煦拱了拱手,“那幾個管事招的怎麽樣了?”

  “已經吐得差不多了,”李煦將口供遞給梁鼐,兩手束於袖中道,“是一個叫武拜的包衣佐領替上頭的人來往於京城和蘇浙,帶著大量銀票從中鑽營。這幫地方小官不僅貪戀錢財,更攝於武拜背後的勢力,不得不聽命行事。”

  “真是膽大包天,”梁鼐將口供翻了一遍,沉下嗓音道,“扶持叛賊就等同於謀反,若上麵追究下來,就是誅九族的大罪!這一下,還不知要牽連多少人呢。”

  李煦捋了捋胡須,緩緩地歎了口氣,“這些人也都是存了僥幸心理,本來咱們江南一帶就少戰事,多少兵器都在庫裏存著生鏽呢。地方上也甚少清點計算,若真有追查的隻說損毀了一部分也就是了,有誰會多加追究呢?更何況,那個武拜是代人辦事,地方上這些芝麻綠豆的小官哪個敢抗命啊?就算有哪個被上級發現了,隻怕通曉了緣由後,也會幫著隱瞞下來。”

  “李大人說得有理啊,”梁鼐與李煦並肩走下台階,“這次咱們倒是托了這位雍親王的福,省了不少功夫。老夫一早就聽說,雍親王辦事一貫殺伐果決、幹淨利落,如今一看,倒還真是名不虛傳呢。”

  李煦聞言,半白的胡須微微聳動了幾下,默默地點了點頭。

  長街集市

  “夥計,來兩碗白湯燜肉麵,一屜蟹黃湯包,再加四碟小菜!”

  “好嘞,客官稍等,”夥計一甩白巾,將兩人讓到門後的一張長桌。

  蘇偉擼起袖子,瞪圓了一雙眼睛,四處瞅,四處看。

  跟某個膽大包天的公公一起喬裝出來的四阿哥很是無奈地笑著道,“院子裏給你安排了三位大師傅你不用,非要出來吃這種小店,能有多好的味道?你要喜歡蘇幫菜,回頭咱們在府裏雇兩個蘇浙菜的師傅就是了。”

  “雇來的師傅就沒這種味道了,”蘇偉撿起醋瓶子聞了聞,“府裏的師傅做飯都精挑細選的,一塊豆腐都能雕出花來,美味是美味,但太缺煙火氣兒了。吃得時間長了,容易忘了自己是誰。咱們現在坐的地方,才是真真兒的民以食為天的地方,去了那些精雕細琢,剩下的才是最樸實、最原始的味道。”

  “貪吃就是貪吃,爺陪你出來,倒聽了你一番大道理,”四阿哥彎起嘴角抿了口茶,入口青澀,比不得進貢的洞庭碧螺春,倒也還別有一番風味兒。

  “菜來了,客官慢用,”夥計端了個大托盤來,兩碗滿登登的白湯麵,一屜熱氣騰騰的蟹黃包,味道飄近鼻端,立時讓人食指大動。

  “開吃,開吃,”蘇偉撈起勺子先給四阿哥盛了一隻包子,又給自己撿了一隻,沒來得及吹上兩下,就急不可耐地張嘴去咬。

  “你小心些,別燙——”

  “啊!”

  四阿哥話沒說完,蘇偉已經蹦了起來,吐著舌頭原地轉了好幾圈。

  四阿哥頗無奈歎了口氣,連忙叫了小二端杯涼茶給他漱口,“我真是怕了你了,下次你想出來體會什麽煙火氣兒的時候,先把事前事後弄弄清楚好不好?明明知道這是湯包,怎麽還冒冒然地去咬?過來,給爺看看,燙沒燙著?”

  “額似一時沒控自住,額自道有湯在裏麵,”蘇偉大著舌頭張開嘴給四阿哥看,“何疼了呢,似不似起泡了?”

  “沒有起泡,”四阿哥吹涼了一勺麵湯喂給蘇偉,“燙紅了倒是真的,這湯包你別吃了,有蟹黃本來就不散熱。”

  “額不,額會挑心的,”蘇偉咽了麵湯,又趕忙著夾起一隻包子放在碗裏,吹了半天氣兒,輕輕地咬了一個小口,慢慢啜起湯來。

  四阿哥看著他笑了一聲,自己也撿了一個吃。

  “哎,看見沒,”隔了幾張桌子的食客湊到一處,對著門後的兩人指指點點,“那倆肯定也是,跟張家那小兒子似的,一點不知道避諱。”

  “避諱什麽啊,”同桌的另一人不懷好意地笑了一聲,“那些有錢的人家都愛玩這一套,現在朝廷不讓逛窯子,養什麽揚州瘦馬了。玩這些油頭粉麵的小倌,既新鮮又不怕被抓,不是一舉兩得嗎?”

  零零碎碎的閑言碎語傳進蘇偉的耳朵裏,原本香噴噴的蟹黃包也沒什麽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