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作者:阮阮阮煙羅      更新:2020-07-11 12:10      字數:7158
  “……不會的”,皇後望著華陽大長公主鬢邊隱著的幾絲白發,眼圈兒發紅,微哽咽道,“女兒不會看著母親出事的,女兒會想辦法……會想辦法……”

  華陽大長公主要的就是這句話,先前淑音總是心軟,總是無為,如今在生死關頭,總算振作起來,她之前也隻對淑音說明郎似是有事瞞她,並未對淑音明言她在懷疑明郎欺她、叛她、倒向了元弘,不將淑音逼得直麵生死,怎能激發出她心中的恨,激出她骨子裏的求生欲,讓她將以往的軟弱猶疑全部拋卻,真正與她母女一心。

  華陽大長公主憂心忡忡地望著女兒道:“母親出事了,下一個就是你,溫蘅那賤人有元弘在背後撐腰,為了後位,定會對你下手……”

  皇後沉默許久,泛紅的眸光,漸漸沉靜下來,“……女兒與陛下,到底夫妻多年,尚有情分……”

  ……是到底夫妻多年,總能尋機近身……她的淑音,原就是個聰慧的孩子,隻是性情太過淑善,總是不能決斷、狠不下心來,空有聰慧,卻無處去使,如今,能在生死麵前,狠下心來,就好了……

  ……一個聰慧的女人,一旦真正狠下心來,能爆發出怎樣的謀算,做出怎樣的事情來,她再清楚不過了……

  華陽大長公主心中寬慰地望著愛女,聽她聲音雖輕,卻十分冷靜,似已徹底定下心來,握著她的手,也不再微顫,雖涼但執,“女兒早早嫁人,這些年都在宮中度過,未能陪在母親身邊,承歡膝下,報答養育之恩,如今想來,十分愧悔……”

  華陽大長公主忍住心頭恨意,“若早知當初,母親定不會將你早早嫁出,還是嫁給那樣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母親一定會將你留在身邊,好好地看著你長大,為你細細挑選一個真正的如意郎君……”

  心愛的女兒靠近她的懷中,就像小時候那般,依偎著她低道:“這些年,女兒一個人在宮中,常常思念母親,盼著母親來……”

  這些年,她忙於前朝之事,是疏忽了對淑音的關心,無暇常常入宮看她,華陽大長公主心中浮起愧意,溫柔地摟著女兒道:“母親也常常想你……”

  皇後輕道:“女兒常記起小的時候,父親還在時,春日晴好時,我們一家人常往郊外踏青,女兒記得彤山腳下,有一大片桃林,花開得比皇家禦苑都好,雲蒸霞蔚一般,我們一家人坐在樹下用宴,父親飲酒微醺,豪氣上湧,拔劍而歌,母親在旁彈琴,女兒和明郎,在旁坐著笑看,真好……真好……”

  回想當年,華陽大長公主也忍不住有些眼紅,她輕撫著女兒的肩背,話中的冷厲,也不自覺軟了下去,柔聲低道:“如能度過此劫,明年春日,母親再陪你去彤山看桃花……還有明郎……”

  “……明郎……”皇後在母親懷中闔上雙眼,聲輕如煙,“真想……見見明郎……”

  華陽大長公主如今對兒子疑慮甚重,一想到他便心情複雜、憂灼如狂,遂也未注意到女兒的輕聲喟歎,隻是低聲囑咐良久,末了,緊攥著女兒的手,如將千鈞重望,交托在她手中,“母親如今一敗塗地,保護不了你了,你的性命,你的未來,都在你手裏,母親的命,也交托在你手裏了。”

  懷中的女兒,緩聲輕道:“……女兒承蒙母親養育愛護之恩多年,卻從未為母親做過什麽,如今有機會報答,定不會辜負母親,母親放心。”

  華陽大長公主聞言欣慰,見女兒沉默須臾,又抬頭仰望著她道,“女兒今天就在家陪母親一日可好?什麽也不做,就單單好好陪母親一日,就像從前在家時一樣,陪母親撫琴修花可好……”

  華陽大長公主歎勸道:“如今是生死關頭,哪裏有這樣的閑情逸致,時間緊張得很,每個下一刻,都可能會有官兵衝入府中,不能再浪費時間。”

  她看女兒聞言似有落寞之色,溫聲勸道:“隻有先將眼下難關度過,再想來日,且先回宮去吧……”

  華陽大長公主柔撫著女兒的鬢發道:“去吧。”

  大梁朝的年輕皇後,緩緩站起身來,寂寂地垂著眼簾,朝華陽大長公主屈膝微福,平靜輕道:“女兒去了。”

  第189章 玉碎二合一

  珠瓔被趕出武安侯府後,並未離開,一直守在外麵,等著皇後娘娘鳳駕出來。

  救命之恩,沒齒難忘,當當麵言謝,守等到鳳駕離府的珠瓔,立近前叩拜,感謝皇後娘娘救命之恩。

  皇後命她起身,凝望她片刻,問道:“武安侯率兵離京前,可有和你說過什麽?”

  珠瓔回道:“侯爺隻命奴家照顧好蓮花,旁的未說什麽。”

  皇後問:“這時節,蓮花都是枯葉枯梗了,還要如何照顧?”

  珠瓔道:“回娘娘,枯蓮冬日深眠時,若天氣太過嚴寒,卻不加以養護,有可能會凍死在冰泥裏,來年無法再開。”

  皇後淡淡一笑,“原是如此,是本宮孤陋寡聞,叫你見笑了。”

  珠瓔豈敢聽當朝皇後這樣說,忙恭聲道:“奴家惶恐,娘娘天生高貴,不知這些凡塵俗事,也是尋常。”

  “……天生高貴”,皇後淡聲重複了這四字,未再多說什麽,隻問,“這蓮花從何而來,得武安侯如此看重?”

  珠瓔如實回道:“奴家也不知曉,是今年某日夏夜,侯爺突然拿了一顆蓮子過來,說想種下,等看花開,但養種的時候,已是晚夏了,枝葉長了沒多久,就隨著天氣轉冷而枯敗了,迄今還未開過。”

  ……蓮子……去夏在紫宸宮時,她邀溫蘅於蓮池泛舟,曾迎著沁涼的荷風,笑問溫蘅與明郎相愛諸事,當時溫蘅,曾含羞告訴她,在青州琴川時,與明郎“蓮子定情”一事……

  皇後無聲片刻,輕道:“照顧好這蓮花,等明年武安侯回來,讓他看到夏日花開,也替本宮稍句話給他……”

  珠瓔不解身為侯爺親姐姐的皇後娘娘,有話要對侯爺說,為何不等侯爺回來,召見宮中,姐弟相見直言,而要由她來傳遞,但“為什麽”三個字,也不是她這樣的人,有資格問皇後娘娘的,遂隻忍著疑惑恭聲道:“皇後娘娘請講,奴家到時一定一字不漏地轉達給侯爺聽。”

  她微微垂首,等待許久,終聽皇後娘娘一聲低語,宛如輕歎,逸散在微飄梅香的凜冬寒風中。

  “你就對他說,雖無再少之時,花有重開之日。”

  京城與青州琴川不同,冬日裏,雪下得一場比一場厚密,落在地上的,有宮侍盡快打掃,但覆在重重宮闕簷頂上的落雪,就一場尚未化盡,即又有新的覆上,中間雖也有宮侍爬上掃落,但因風雪無盡,整個冬天裏,連綿望不見盡頭的重重殿頂,從未真正幹淨過,總是多少覆著雪意,在冬日輕薄的陽光照射下,泛著雪光,看得久了,令人眼花。

  倚站在殿門處、靜望遠處多時的溫蘅,正欲走回殿內,忽見輕薄的冬陽下,皇後娘娘正朝這裏走來,清影纖纖,身邊無一侍從。

  自晗兒出世後,皇後娘娘也來建章宮看過晗兒幾次,但每次來,都是跟著太後娘娘,且身為當朝皇後,身邊自有侍女隨從,這樣形單影隻的一人來此,還是第一次。

  溫蘅心中微詫地望著皇後走近,看她麵上的笑意,倒如前幾次來時一樣,緲如輕煙地浮在唇際,淡笑著問她道:“太子這會兒是睡了吧?”

  溫蘅道“是”,皇後淡笑著道:“我想應是這樣,若他醒著,你一定不會一個人站在這裏,而會守在他的身邊。”

  溫蘅聽皇後娘娘未用皇後自稱,微微一怔,又聽她問:“我能進去看看他嗎?”

  溫蘅靜默須臾,微側身子,皇後邁入殿中,與她一同走至嬰兒搖床旁,望著床中吮手熟睡的孩子,輕輕笑道:“從前聽人說,嬰兒一天一個樣,我還不信的,可有一陣子沒見太子了,這會兒一看,還真變了不少,這小臉瞧著,越來越清秀了,眉眼間的樣子也出來了,看著像你。”

  她微躬身子,輕握住孩子的小手道:“晗兒,晗兒……真是個好名字……”

  溫蘅一直沒有說話,靜望著皇後娘娘慢放下晗兒的小手,聽她輕聲道:“其實我從前無事之時,也悄悄想了許多名字,男孩兒、女孩兒都有,為我的孩子,也為你的,那時我想著,以後你和我都有了自己的孩子,讓他她們表兄弟、表姐妹一起玩耍長大,就同我、明郎與陛下、嘉儀一樣……”

  溫蘅不知心中是何滋味,也不知紛繁世事已推轉至這等地步,還能對昔日的夫姐再說什麽,隻僵著唇齒,輕喚了一聲,“娘娘……”

  皇後依然是淡淡笑著,靜望著溫蘅道:“我雖同嘉儀要好,一起長大,但心裏,一直把她當作需要寵愛的小妹妹,而非閨中密友,後來你來了,既是我的弟妹,是親人,也與我性情相投,如友人,我見到你之前,還誤解你是攀權附勢的女子,但見到你之後,為明郎能娶到你這樣的妻子,為我能有你這樣一位弟妹,打心底感到高興。”

  溫蘅道:“我也是,見到娘娘前,心中忐忑,見到娘娘後,為今生能有娘娘這樣一位好夫姐,感到三生有幸。”

  皇後輕執住溫蘅纖白的指尖,輕輕道:“如果當年定國公府沒有出事,你一直是定國公府的小姐,那我,一定會早早認識你的,如果我們兩家沒有水火不容,我和你,一定會成為閨中密友,互稱姐妹,或者,你喚我‘淑音’,我喚你‘阿蘅’……”

  溫蘅依舊無言,卻也沒有掙開皇後娘娘的手,聽她繼續輕道:“旁人總說我天生高貴,母親總說你寒微卑賤,但其實所謂高貴與卑賤,都是命運流轉罷了,人生八苦,世人皆逃不得,並非會因你顯得比別人尊貴,就一定比別人圓滿,就一定能事事遂心,譬如大梁朝的九五至尊,帝權赫赫,坐擁天下,卻迄今也得不到你看明郎時的眼神……”

  溫蘅菱唇微顫,看皇後輕歎著淡笑道:“從前,我總想要事事遂心,明明擁有許多,可有一樣不足,就將自己困住了,自怨自艾,其實這世間,誰能事事求全,縱是天子也不能,是我貪了。”

  “可人天生就是貪心啊”,皇後輕笑著道,“縱是如此悟了,依然貪心,想著佛家說三千世界,會不會有那麽一個世界,定國公府與武安侯府,不再水火不容,我、你、明郎、陛下,會不會都能有一個新的開始……”

  唇際清淡的笑意,隨著漸遠的暢想,慢慢散去,皇後微垂著眼道:“其實我是來找陛下的,可一看見你,就忍不住說了這麽許多,陛下他,是在禦書房吧?”

  溫蘅輕“嗯”了一聲,皇後道:“我想應是這樣的,若非有要緊朝事需要處理,陛下他,該在你和晗兒的身旁才是,之前,我看著陛下事事圍著你轉,同你說話都要小心斟酌,心中羨嫉,可時間久了,心中滋味就變了,看著陛下那樣,有些像在看自己的影子,但看久了,又知是不一樣的,陛下為求不得,失了自己,可我沒有。”

  “沈淑音,還是沈淑音”,皇後輕握著溫蘅的手道,“溫蘅,也還是溫蘅。”

  輕語落下,她鬆開她的手,轉身離開,溫蘅望著皇後離去的背影,澀堵難言的心,似破開了一道口子,開口輕道:“有一事,我一直沒有當麵謝過娘娘……”

  她看皇後回過身來,靜靜望著她道:“那片蓮花花瓣。”

  皇後微一怔後,唇際笑意如蓮花綻開,“我也該謝你,謝你仍為晗兒穿上那件嬰兒肚兜,謝你的信任,對沈淑音的信任。”

  清纖的背影隨著遠走,漸漸隱入天光,如一道輕煙逸遠,無聲無息地消失在視線範圍之內,如此許久許久,輕煙已渺無蹤跡,心底的悵然與不安,卻猶難消散分毫,殿內的溫蘅,在嬰兒搖床旁靜站許久,終是吩咐春纖等好生照看著,自走出禦殿,向禦書房方向走去。

  禦書房內,皇帝正忙著批複密折,先前一通假裝中毒瀕死,既有別的考量,也是為了一探朝臣忠奸,將那些暗有異動的不忠之人,通通抓拎出來,他這幾日,均為此事忙碌,連陪溫蘅和晗兒的時間都少了,這會兒人已在禦書房中,坐了有快兩個時辰,心中想念愈來愈密,抓心撓肝的,精神也漸漸散了,想著將手中這幾道密折批看完,就回禦殿看一眼再回來時,見趙東林趨近稟道:“陛下,皇後娘娘來了,就在禦書房外麵,求見陛下……”

  ……皇後素知分寸,從前求見,都是在禦殿外,不會到處理朝事的禦書房來,皇帝執筆的動作微一頓,想了想道:“請她進來吧。”

  趙東林諾聲應下,快步至禦書房外,請皇後娘娘入內,皇帝見走近的皇後欲屈膝行禮,直接指著旁邊一張玫瑰交椅道:“不必多禮了,坐吧”,又命趙東林去給皇後沏茶。

  皇後卻依然按規矩行了叩拜大禮,恭謹起身後,也不落座,仍是站著道:“臣妾……想和陛下單獨說說話。”

  皇帝看了皇後一眼,示意趙東林等宮侍退下,諸侍遵命垂首退出,殿門在後輕吱一聲闔上,皇後微抬首,望著禦案後的皇帝陛下,柔聲道:“臣妾方才去過禦殿,見過貴妃和太子殿下,小孩子長得真快,太子殿下比起上次見時,又變了些,再過幾個月,許就可以學走路了吧,慢慢地,也要開始學說話,之前,母後還曾對臣妾說,等太子會說話了,當喚臣妾一聲‘母後’,但想來,臣妾是聽不到了……”

  皇帝知道皇後出宮回過武安侯府,許從華陽大長公主那裏,聽到了些什麽,寬慰她道:“不要多想,晗兒還是該喚你一聲‘母後’的。”

  皇後淡笑,“如此,諸世家必不服的。”

  皇帝道:“朕是天子,他們難道還能逼著朕廢後、爬到朕的頭上來不成?!你且放寬心罷,朕聽說你近來咳嗽不止,該多休息才是,不要再想這些勞神的事。”

  皇後卻道:“事已至此,總要想一想了,縱是陛下寬仁,往後臣妾仍居後位,諸妃嬪亦難心服,臣妾德不配位,如何母儀天下?”

  “你的德行是你的,你母親的,是你母親的,不可混為一談”,皇帝看皇後似是麵色不佳,勸道,“在前朝,你有明郎,有朕,在後宮,你同樣有母後,什麽也無需怕的,不必多慮,安安心心地回長春宮吧,好好養養身子,不要胡思亂想,這寒天凍月的,別叫咳疾因憂思加重了,去吧。”

  可皇後並未如他所言離開,而是極平靜地望著他輕道:“臣妾在長春宮已住得太久太久,不想再回去了。”

  皇帝默了默道:“那可想去驪山溫泉行宮住段時間,那裏景色宜人,對調養身體也好,你去那裏安安靜靜地、好好休養一段時間,等天氣和暖、朝中諸事平定、明郎也已回京了,朕再派人接你回來可好?”

  皇後道:“臣妾想回家了。”

  鮮紅的血液,自唇角溢出,滴濺落地,如綻開了一朵血色的紅花,皇後仍是淡淡地笑著,可那笑意染上鮮血,便有了一種無端的慘烈,似在泣血,明明在笑,卻浸滿了無盡的悲傷,“陛下總說臣妾是臣妾,母親是母親,可是親生母女,骨血相連,怎麽分得開啊……”

  驚駭的皇帝,見皇後突然吐血後仰,忙趕在女子單薄的身體摔倒在地前,急步上前手攬住她,高聲吼道:“快傳太醫!!”

  禦書房前立時腳步淩亂,走至附近的溫蘅見狀,微一怔後,緊步跑上前去,用力推開殿門,在看清楚殿中情形的一瞬間,心也跟著狠狠震揪了起來。

  “……皇後……皇後!!”

  皇帝一邊驚懼急喚,一邊急朝殿門方向看去,心中大罵宮侍腿腳遲慢,大罵太醫怎麽還不來,皇後望著這個抱她在懷的年輕男子,望著他滿麵焦急驚惶的神情,暗咽著不斷上湧的腥甜血意,感受著周身寸寸變涼,無力輕道:

  “陛下不必宣太醫了,臣妾……臣妾將一瓶都喝下,必死無疑了……臣妾想拿自己的命,去替母親一條命……臣妾知道此舉不合律法,但請陛下看在與臣妾夫妻多年的情分上,答應臣妾……答應臣妾,好不好……”

  她望向僵緩走近的溫蘅,亦顫顫地朝她伸出手道:“……饒她一命……饒她一命好嗎?……我知你為人子女,定要為父母報仇,可我也是母親的女兒,我不能看著她去死……讓我一個人,就此償了我母親犯下的罪孽,償了我們兩家的仇怨,好嗎?……”

  緊握著她的手,不久前還是微暖的,現下,卻冷得像冰,溫蘅半跪在地上,看著皇後懇求地凝望著她,雖緊咬著唇,但鮮紅的血液,還是不斷地從她唇角處流溢出,心中也似跟著有尖刀戳攪,攪得她心頭一片鮮血淋漓,喉頭酸澀劇痛,眼前也被血色染紅,那些宗卷上一個個鮮活勾紅的人名,自眼前血淋淋地掠過,在火場中相擁而亡的身影,被挫揚揮灑踐踏的骨灰,一幕幕令她日夜不寧的景象,令她唇如膠粘,遲遲說不出一個字來。

  急行趕至的鄭太醫,也來不及向聖上叩禮,即匆匆上前,速為皇後娘娘望切,然隻把脈觀色片刻,他便神情凝重地搖了搖頭,皇帝見狀急吼,“還愣著做什麽!快把你那些針藥都拿出來給朕治!”

  鄭太醫朝地重重叩首道:“娘娘服毒太多,老臣無能,回天無力。”

  皇帝的心直往下墜,而他懷中的皇後,雙眸卻微煥起光彩,釋然展顏,隻因她看見溫蘅終是輕輕地點了點頭。

  更多的血液,隨著唇際的笑意,汩汩溢出,皇帝怎麽揩也揩不幹淨,滿手血紅,聲音也跟著哽咽,“……皇後,你何苦做傻事……何苦做傻事……淑音……”

  “……淑音早就在做傻事”,皇後靜望著皇帝,吞咽著血意問道,“……同心佩……淑音送給您的同心佩,還在嗎?”

  “……在!在!!”皇帝立命人去取,“就在寢殿百寶架最左邊的螺鈿圓盒裏,快去拿來!!”

  趙東林急跑來回,將螺鈿盒裏的同心佩取來,皇帝忙將同心佩放入皇後手中,“在這兒,在這兒呢……朕收著,朕一直好好收著……”

  溫潤潔白的羊脂玉佩,透著天光,皎潔無暇,皇後手握著她今生的全部心動與愛戀,望著其上的連理花紋,聲輕如煙道:“……淑音真傻……拿同心佩去送人,遞到人手上就走,也不知等一等,先問一問,那個人是不是也同樣喜歡她,有沒有喜歡她喜歡到隻愛她一個人……縱是全天下反對,也要和她在一起,一生一世,隻與她同心,永不分離……”

  “……若有來世,若再有那麽一位少年郎,淑音一定……一定不再那麽傻……今生……罷了……”

  她用盡這一世最後的力氣,握著同心佩,朝地重重砸去,清脆決絕的碎玉聲響中,美玉四分五裂,緊握著的纖纖素手,也隨即無力地鬆垂在一旁,掌心劃破流出的鮮血,滴滴溢沾在皎白的碎玉上,逐漸轉冷,凍凝無溫。

  第190章 福袋

  又是一日急行軍,雪停夜深,人困馬乏,蒼茫天穹下,絕大多數軍營帳篷,都已是漆黑一片,正中的副將主帳,卻猶亮著燈火,帳中的沈湛,詳研邊漠地勢軍情許久,直到因極度的疲乏倦累,腦中昏沉,不能想事,方掩收了地圖,預備寬衣就寢。

  他吹熄了案頭明燈,隻留了一盞小燈,在昏暗的光線中,解開外袍,隨掛在鐵甲架上,隱約似見有一物事垂掉了下去,正落在地上燃紅的炭盆裏,但因疲累昏沉,一時也未顧及,等他猛地想起那是何物時,陡然清醒過來,忙不顧手燙,將那物事搶撈出盆。

  然,已經晚了,縱是搶撈出來、撲滅火星,那物事也已被燒毀大半,正中的“福”字,更是被燒得半點不剩了。

  黯淡的燈光下,沈湛望著手中殘破的福袋,心中懊悔。